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对偏头痛发作期和发作间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偏头痛患者发作期和发作间期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偏头痛发作期和发作间期脑血流调节复杂,表现各不一致,发作期间多表现为血流速度增快,发作间期血流速度变化不大。结论偏头痛发作期或间歇期经颅多普勒(TCD)均可检测到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反应性同时可推测脑血管的功能状态。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异常率达83.3%,对偏头痛的诊断及指导临床用药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谢华  何丽丽  李小燕 《临床医学》2005,25(11):74-74
偏头痛是影响飞行员战斗力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年来一直是航空生理专家主要攻关课题之一,就其发病机制尚未有明确定论。一般认为偏头痛是一种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疾病。偏头痛的血管原性学说认为,偏头痛的发作与脑血管的舒缩异常有关。偏头痛的先兆期为颅内血管收缩,头痛期为颅内血管扩张,但是,血管原性学说难以解释偏头痛发作的病理生理过程。TCD是一种简便、非损伤性可直接取得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动态信息的先进技术,对涉及颅内动脉血流状态改变的疾病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有资料报道利用TCD检查分析偏头痛患者发作期的脑血流动力…  相似文献   

3.
偏头痛患者脑电图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为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呈慢性反复发作病程,其发病率约5%~10%,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年以来,人们应用血管源学说、神经源学说以及神经血管反射学说等解释其发病机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种学说能够完满地解释偏头痛的发病机理[1]。为了探讨偏头痛患者脑电图的特点,我们对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偏头痛发作间歇期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120例偏头痛患者,在发作间歇期进行了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观察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两侧血流是否对称,是否出现血管杂音,并与6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患者组TCD异常率52%,异常改变主要为平均血流速度增高(27%,32/120),两侧血流速度不对称(16%,19/120)及出现血管杂音(40%,48/120),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有先兆和无先兆偏头痛两组之间异常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CD检测显示偏头痛发作间歇期患者脑血流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非结段性增高,血流速度明显不对称和出现噪声性血管杂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切断术治疗血管搏动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7年9月到2014年12月56例临床确诊的典型的颞部血管搏动性偏头痛病例,局麻下实施耳颞神经颞浅动脉切断术,术后部分患者颞浅动脉行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血管平滑肌变化情况。结果:56例患者实施63次手术,其中7例为双侧颞部的头痛。部分患者颞浅动脉行H&E染色病理切片显示血管平滑肌细胞部分变性增生。术后随访3个月~5年,平均随访49个月。46例偏头痛临床症状消失;4例明显减轻,无需服药治疗,总有效率89.3%;3例于术后3、8、13个月复发(复发率5.3%),行注射治疗后疼痛偶有发作;2例好转,1例无效,均仍需服用镇痛剂对症治疗。结论:颞浅动脉血管平滑肌变性是血管搏动性偏头痛发作的病理基础之一,颞浅动脉切断术是治疗血管搏动性偏头痛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偏头痛妇女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大约 1 6 %的成年女性有偏头痛的经历 ,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更年期偏头痛发作时间时常和经期一致。 30~4 9岁的低收入阶层妇女患偏头痛的比率较高。作者从慢性疾病的角度 ,探讨了月经期和更年期偏头痛及其护理。病理生理学 现代理论认为 ,三叉神经的感觉轴突与脑部血管和脑干内三叉神经核相连 ,三叉神经被中枢神经系统内不明激发物刺激 ,血管受体和神经递质结合 ,产生神经冲动 ,导致偏头痛的发作。月经期和更年期偏头痛 ,是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引起神经系统化学物质改变而触发。另外 ,褪黑激素的分泌、血小板反应、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偏头痛是一种以间歇性头痛发作伴有自发性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疾病[1],对其发病有血管说、扩散性抑制说、5-HT说、三叉神经血管说、线粒体机体异常说、镁缺乏说等学说。[2]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发作时头痛剧烈,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血流变化评价催眠解压疗法预防性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47例偏头痛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催眠解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偏头痛缓解期内应用催眠和中频电针疗法治疗,每次治疗60 min,隔日一次,共治疗4周。对照组23例不进行任何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偏头痛的症状评分,经颅多普勒(TCCD)血流速度等指标变化,判定近期疗效。结果 1治疗组颅内主要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峰值(Vp)、同名血管不对称差值比较P﹤0.05和P﹤0.01。两组间颅内主要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及同名血管不对称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治疗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发作程度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除持续时间评分外,治疗组其他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催眠解压疗法不仅可以改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能调节脑血管舒缩状态,改善脑血流,对于预防偏头痛的发作,改善其发作频率和程度都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偏头痛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偏头痛是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之一。其特点为原发性、中或重度、跳痛或搏动性、一侧或双侧头痛,可自行缓解,反复发作,发作间歇无头痛及阳性体征,随年龄增长有痊愈趋势,有家族遗传史。过去二十多年尤其是近10年,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促使对本病发病机理的认识及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 发病机理 偏头痛的血管学说与神经学说之争已有百余年。血管学说认为,偏头痛是原发性血管功能紊乱,神经学说认为,偏头痛是原发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血管变化是继发的。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推动了血管学说与神经学说的结合,提出神经血管学说,即三  相似文献   

10.
偏头痛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以反复发作的偏头痛,或双侧头痛为特征。本病常由疲劳,情绪紧张诱发,饮酒,吸烟可加重,病状多变,每次历时几小时到几天,呈周期性发作,儿童发病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1.
老药新用治疗偏头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盛蔚  杨涛 《临床荟萃》1996,11(6):245-247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作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典型偏头痛发作时局部脑血流量(rCBF)降低,可致局部缺血缺氧,传统治疗常用镇静、止痛、非类固醇抗炎止痛剂,麦角胺及其衍生物等综合治疗,但疗效对某些病例不尽人意,我们在临床上收集了许多老药用来治疗偏头痛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偏头痛伴发枕大神经痛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98~2010年我院神经内科专科门诊382例偏头痛患者按照性别、发作类型、病程进行亚组分型,分别统计伴发枕大神经痛的发生率。将偏头痛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封闭+药物组(发作性偏头痛30例、慢性偏头痛50例)和药物组(发作性偏头痛20例、慢性偏头痛50例),比较枕大神经封闭对总疗效影响。结果:男性、女性偏头痛并发枕大神经痛比例分别为36%和37%;先兆性和无先兆性偏头痛合并枕大神经痛比例分别为42%和36%;发作性和慢性偏头痛合并枕大神经痛比例分别为25%和56%(P<0.001)。发作性偏头痛总疗效86%,慢性偏头痛总疗效71%(P<0.05);慢性偏头痛亚组中,封闭+药物组有效率84%,药物组有效率58%(P<0.05)。结论:偏头痛并发枕大神经痛与否与其病程有关,枕大神经痛可能是偏头痛慢性化临床指标之一。合并治疗枕大神经痛可有效提高偏头痛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偏头痛疗效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FN)电刺激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对3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FN电刺激,观察其偏头痛的发作情况.结果该方法减轻偏头痛发作的有效率为83.3%.结论应用电刺激小脑顶核的方法可减轻偏头痛发作.  相似文献   

14.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偏头痛尤其是先兆偏头痛与缺血性卒中之间存在关联,但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表明,一些常见的血管危险因素可能会增加偏头痛患者卒中风险。本文主要针对偏头痛与缺血性卒中关联的可能机制进行简单综述,旨在提高对偏头痛相关卒中的认识,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曹蓉碧  王晋川 《华西医学》2002,17(2):228-228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生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本文采用德国EMET-2000S型TCD诊断仪对80例偏头痛发作间歇期患者进行检测。TCD血流异常加快61例,占76%,异常血流频率依次为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TCD对偏头痛检测较敏感,能为临床偏头痛诊断、疗效评定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6.
偏头痛49例经颅多普勒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偏头痛是血管性头痛的一种类型,常为发作性,临床上缺乏实验性诊断。TCD能判定所测血管的功能状态,敏感反应血液动力学变化。对偏头痛可确定发作期和间歇期血管状况,动态观察血流速度的改变,有助于偏头痛的诊断和鉴别。本文对49例偏头痛的经顿多普勒(TCD)检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植物性神经中枢功能异常所致的颅内、外以及全身性血管功能失调,是偏头痛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在各种触发因素作用下,促使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加剧偏头痛的发作。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正>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呈一侧或两侧疼痛,常伴有恶心和呕吐。少数典型者发作前有视觉、感觉和运动等先兆,可有家族史。有研究表明成年人偏头痛患病率为7.7%—18.7%。偏头痛的发作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理化因素的刺激,精神因素以及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  相似文献   

19.
<正>偏头痛是一种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伴体内某些生物活性物质改变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偏头痛的发病率高达985.2/10万,  相似文献   

20.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血管神经紊乱性疾病,迄今尚未完全清楚其发病机制。近年来主要有3种理论:一是血管源学说,认为偏头痛发作与颅外血管扩张有关。二是神经元学说,认为偏头痛是由不同神经递质介导的脑内不同区域神经元活动所致。重点是皮层扩散性抑制(CSD)现象,用皮层神经元扩散性去极化解释偏头痛先兆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