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世明  柳茵  刘连军  刘维军  李琳  王红  吴青霞 《临床荟萃》2004,19(19):1113-1114
近年来,随着介入性心脏病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医师可以熟练掌握X线指导下的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术。但是,大多数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并发血流动力学紊乱需紧急行床旁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术,以争分夺秒挽救患者的生命。现将我院行该手术的病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魏庆民  张友良  史永堂  崔芳  张华龙 《临床荟萃》2010,25(4):F0003-F0003
患者,男,59岁,因间断胸闷2个月于2009年3月10日入院。既往36年前因外伤致颈椎骨折,导致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每遇被人翻身时,即出现胸闷,伴头晕,休息约5分钟自行缓解,此后又有数次发作,表现相同。外院心电图为心房颤动、心室率42次/min,先后应用“心宝丸,三分三浸膏片(商品名:克朗宁)”等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35岁,11年前产后不明原因晕厥,心电图诊断为室性自主心律,当时住院治疗,化验检查心肌酶、肝肾功能、心功能未见异常,因经济原因安装单腔人工心脏起搏器(VVI)。术后11年因起搏器电池耗竭(频率由70次/min,降至63次/min),来我院行起搏器更换术。人院查体:体温36℃,脉博63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20/60mmHg(1mmHg=0.133kPa),心肺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化验检查:肝肾功能、电饵质均在正常范围。为患者行心脏起搏器更换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来评价老年高龄房颤患者安置心脏起搏器前后各项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128例慢性房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不安装心脏起搏器,起搏组予装·心脏起搏器,入选时及三年后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并比较左室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脏指数(CI)及心率(HR)等指标。【结果】起搏组CO、CI及HR较对照组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V、LVEF较对照组降低,LVEDD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结构指标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老年高龄的房颤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后CO和CI显著增加,费用并不昂贵,且在心脏起搏器使用年限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5.
自上世纪60年代心室单腔起搏器在临床使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起搏器的常规起搏部位仍为右心室心尖部。由于该部位电极导线固定容易而得到广泛应用,但严重的缺点是改变了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来源于动物与人群的基础研究表明,长期的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可以损害左心室收缩  相似文献   

6.
鲁静朝  刘凡  谢瑞芹  崔炜  杨秀春 《临床荟萃》2006,21(13):966-966
患者,男,69岁,主因劳累后心悸气短1个月入院。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38次/min。于入院后第3天行永久性房室全能型(DDD)起搏器置入术,手术顺利。于术后第4天患者活动后感心悸气短,自摸脉搏40次/min,复查心电图示:心室起搏功能不良,Ⅱ、Ⅲ、aVF、V2~6T波异常宽大深倒,酷似Niagara瀑布样T波(图1)。起搏阈值由术后即刻的0.4V升高至7.5V,复查心肌酶及肌钙蛋白均在正常范围。X线证实起搏器电极无明显移位,遂考虑电极导线微脱位而行起搏器电极位置调整术。于术后第4天,将起搏频率降低后,复查心电图与图1相似(图2)。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用主动电极行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搏时,电极部位与其放射影像、心电图形态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安装体内埋藏式起搏器的110例患者,行RVOT起搏术.行后前位,左前斜45°,右前斜30°放射照片.后前位及左前斜位区分室间隔或游离壁,右前斜位区分流出道上部或下部.术后行12导联心电图.结果 110例患者中有18例电极位于流出道以下,92例(83.6%)位于流出道上部或下部.92例流出道患者中有58例(63.0%)位于间隔部,34例位于游离壁(37.0%);25例(27.2%)位于高位流出道,67例(72.8%)位于低位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患者与游离壁起搏患者比较,QRS时间短(134±18)ms vs(142±21)ms,P<0.05.游离壁起搏中,Ⅲ导联切迹多见(P<0.01).结论 RVOT起搏的电极X线表现及心电图形态对确定起搏部位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和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对比分析直接希氏束起搏(direct His-bundle pacing,DHBP)与右室心尖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pacing,RVAP)时左室收缩同步性,并探讨2D-STI 和 TDI 在评价左室收缩同步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植入有 DHBP 和RVAP起搏方式的永久起搏器患者,分别在 DHBP 和 RVAP 状态下,采用2D-STI 测量左室18节段收缩期径向应变达峰时间,计算其标准差(Trs-SD)及最大差(Trs-Dif)、左室短轴乳头肌水平的前间隔与左室后壁收缩期径向应变达峰时间的差值(Tas-post);采用TDI测量左室12节段收缩期速度达峰时间,计算其标准差(Ts-SD)及最大差(Ts-Dif)。结果与 RVAP 相比,DHBP 状态下各左室收缩同步性参数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DHBP时2D-STI对左室收缩同步性检出率优于TDI,RVAP时2D-STI对左室收缩不同步检出率亦优于TD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DHBP时左室收缩同步性及心功能均优于 RVAP;RVAP可能会引起左室收缩不同步;2D-STI 和 TDI 均能定量评价左室收缩同步性,2D-STI较TDI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马伟  王凤秀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5070-5070
目的探讨起搏器电池耗竭的心电图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临床证实起搏器电池耗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起搏器感知功能异常10例;起搏功能异常6例;间歇性感知及起搏功能均异常9例;双腔起搏器起搏方式改变5例;起搏频率奔放2例;起搏频率减慢或起搏频率不均13例。结论起搏器电池耗竭可有多种心电图表现,但必须结合临床,一定要除外起搏系统的机械故障及起搏参数设置不当引起类似的心电图改变,对于证实起搏器电池耗竭的患者要及时更换起搏器,特别是对起搏器高度依赖的患者有更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右室双部位起搏对犬QRS波时限(QRSd)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2只犬,每只犬随机行右室心尖部(RVA)、右室流出道(RVOT)、右室双部位(RV-Bi)、双心室(Bi-V)起搏,起搏频率为150次/分,起搏稳定15 min后测定QRSd、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输出量(CO).[结果]①同RVA相比,RVOT、RV-Bi、Bi-V起搏时均有QRSd减小,CO增加,差异有显著性;②RV-Bi起搏时:与RVA和RVOT)相比,QRSd、mPAP、PCWP减小,CO增加,差异有显著性;与RV-Bi起搏相比,上述指标间无显著差异.[结论]RV-Bi起搏的心电及血流动力学效果明显优于RVA和RVOT起搏,基本等同于Bi-V起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电图引导下用普通电极导管行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5例不同病因所致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心脏骤停者,采用非X线条件下,应用普通电极导管,以心腔内心电图引导,体表起搏心电图定位,行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结果:35例患者起搏均获成功,从开始静脉穿刺到完成右心室起搏时间5~20min,平均13min。35例均为右心室起搏,右室心尖部起搏29例,右室流出道起搏5例,右室流人道起搏1例。结论:心腔内心电图引导,体表起搏心电图定位,普通电极导管床旁起搏术是一种效果可靠,操作简便,安全实用的抢救措施,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运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测量右室不同部位起搏的心脏超声参数,以评价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连续人组69例拟行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术前随机分为A组E36例,右室流出道起搏(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pacing,RVOT)]及B组[33例,右室心尖起搏(right ventricular apexpacing,RVA)],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12节段收缩达峰时间(Ts)及收缩峰速度(Vs),计算12节段Ts标准差(Ts-SD)及Vs平均值(Vs-M).结果 A组和B组各有1例患者随访时因非起搏心律而剔除,共获得67例患者的组织多普勒图像进行脱机分析.术前两组左室收缩同步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RVOT起搏组(A组)左室收缩同步性优于RVA起搏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SD(23.63±2.32)ms对(31.54±2.93)ms,P=0.0387],对基础状态下Ts SD≥32.6 ms者进行亚组分析(A2组和B2组)RVOT起搏后Ts-SD显著小于术前[(28.55±16.93)ms对(48.19±9.26)ms,P=0.0045],而RVA起搏前后Ts-SD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两亚组术后比较RVOT起搏亚组(A2组)Ts-SD显著小于RVA起搏亚组(B2组)r(28.55±16.93)ms对(38.19±18.34)ms,P=0.0290].结论 RVOT起搏对于左室收缩同步性影响小于RVA起搏,术前同步性较差者选择RVOT起搏能显著改善左室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13.
金骁琦  盛晓东  周建龙  范韬  祁平东 《临床荟萃》2010,25(2):F0002-F0002
患者,女,54岁,因阵发性心悸5年加重1周,于2009年6月6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自幼发现右位心,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有短暂晕厥史1次。入院时听诊肺部无啰音,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右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0.5cm,心率约60次/min,律齐,心电图检查符合右位心改变(Ⅰ,aVL导联倒置,Ⅱ与Ⅲ,aVR与aVL导联相似,V1~V6 R波渐减低,  相似文献   

14.
经皮心电图引导植入临时起搏电极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祖敏  马懿  杨光  凌丽 《临床荟萃》2005,20(21):1230-1231
紧急床旁临时起搏复律术是救治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心脏骤停以及药物疗效差且血流动力学恶化的快速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我们总结68例患者经心电图引导床旁(非X线下)植入临时起搏电极的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994年9月至2004年11月共68例患者采用床旁心电图引导经皮穿刺静脉植入临时起搏电极进行临时起搏和(或)复律.其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18~82岁,平均(58±12)岁.基础疾病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1例,传导束退行性变2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5例,病毒性心肌炎3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甲亢4例,高钾血症4例,外科手术保护性起搏18例.  相似文献   

15.
31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任利群  叶行舟  智宏 《临床荟萃》2006,21(3):184-185
起搏器作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临床上已走过了数十年的风雨历程,挽救了数以万计患者的生命,但是在起搏器植入的过程中、植入后仍可能有一些并发症发生,为了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起搏器植入的技能,提高起搏器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1999年8月到2005年3月在我院行人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的3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右心耳及房间隔起搏方式下心房激动时间的变化。方法双腔永久起搏器(DDD)安置术中,心房电极安置于右心耳42例,房间隔电极27例。术前、术后分别描计体表12导联心电图,测量右心耳及房间隔起搏前后最长P波时相(Pmax)及P波离散度(Pd)。结果右心耳起搏方式,Pmax及Pd术后较术前明显增加[Pmax:(138±23)msvs(127±16)ms,Pd:(19.4±9.0)msvs(13.5±7.3)ms];均P<0.05)。而房间隔起搏方式,Pmax及Pd术后较术前显著减少[Pmax:(122±12)msvs(133±17)ms,Pd:(11.1±6.6)msvs(15.5±8.0)ms,均P<0.05]。结论房间隔起搏方式相反于右心耳起搏方式,心房电活动更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心室位点心脏起搏对健康犬左室壁机械同步性和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集10只健康开胸比格犬基础状态和右室心尖、左室心尖、左室侧壁起搏状态一个完整心动周期的左心室全容积实时图像;同步记录左室压力时间变化曲线并获取左室射血压力和收缩期压力最大上升速率.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分析软件分别提取不同状态左室壁径向三维应变图、左室壁径向三维峰值应变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定性观察并比较不同状态左室壁各节段心肌的径向三维应变同步性.对定量参数进行配对t检验、卡方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①左室心尖或侧壁起搏状态左室壁各节段心肌的径向三维应变不同步程度较右室心尖起搏状态明显.②左室心尖或侧壁起搏状态左室壁径向三维峰值应变显著减低的心肌节段数多于右室心尖起搏状态(9/16 对 2/16,P<0.05).③左室心尖或侧壁起搏状态左室壁整体径向三维峰值应变和左室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均低于右室心尖起搏状态(P<0.05).④不同状态左室壁整体径向三维峰值应变分别与左室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呈线性正相关(r=0.781~0.984,P<0.05).结论 左室心尖或侧壁起搏对健康犬左室壁机械同步性和左室功能的损害超过右心室心尖起搏.  相似文献   

18.
植入型心脏永久起搏器是治疗不可逆缓慢心律失常的最有效治疗手段,不仅被广大医生而且也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起搏器植入后心电图分析是起搏器参数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其图形的变化也是判定电极位置的标准之一,是了解起搏器工作状态最简便和准确的方法。笔者对自1995年7月至2003年7月间在本院植入的68例心脏永久起搏器起搏心电图QRS波形进行了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左心室起搏电极靶向植入对提高CRT疗效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慢性心力衰竭(CHF)拟行CRT患者48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2组:靶向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在术前均行RT-3DE检查,筛选出左心室收缩最延迟部位,指导靶向治疗组在术中左心室起搏电极尽可能植入到左心室收缩最延迟部位,常规治疗组按照常规方法选择左心室起搏电极位置.术后6月比较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16节段收缩末期容积达峰时间标准差(Tmsv16-SD)以及各指标的手术前后变化率(△LVESV、△LVEF、△Tmsv16-SD)等指标.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靶向治疗组左心室电极植入到最佳位置成功率显著增高(P =0.022),植入到远离部位发生率显著减低(P=0.026);靶向治疗组术后6月LVESV以及Tmsv16-SD显著减低(P均<0.05),LVEF显著增加(P=0.042),CRT术前后△LVESV、△LVEF以及△Tmsv16-SD均显著增加(P均<0.05).结论 RT-3DE能够指导CRT左心室起搏电极植入到左心室最延迟部位,进而显著提高CRT疗效,使行CRT患者最大化获益.  相似文献   

20.
床旁临时心脏起搏2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郝幼敏 《临床荟萃》2006,21(3):171-171
临时心脏起搏是治疗严重缓慢心律失常,避免发生严重后果和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我们应用普通电极导管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