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肺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特征,提高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明确诊断的肺原发淋巴瘤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肺部原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10例肺原发性淋巴瘤患者中,7例确诊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淋巴瘤,1例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确诊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8例患者的CT图像上病灶可见支气管充气征,9例增强CT均可见病灶轻度强化及血管漂浮征,8例可见晕征,而患者的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结论:肺部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且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空气支气管征、增强后病灶呈轻中度强化、血管漂浮征、晕征等为肺部淋巴瘤在CT图像上较为特征的征象。  相似文献   

2.
周平  陈峰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2):3590-3591
目的:探讨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其的诊断水平。方法:对40例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缺乏特异性表现,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鼻塞、鼻出血、多涕、头痛、发热等。按Ann Arbor分期ⅠE期37例,其中ⅠE期超腔17例,ⅡE期3例。有B组症状(发热、盗汗、体重减轻)者11例。40例均行常规组织病理加免疫组化检查,T细胞来源(CD2+)28例,T/NK细胞性(CD56+)10例,B细胞性(CD20+)2例。误诊率42.5%(17/40),24例行2次以上常规病检,假阴性率达60.0%(24/40),5年生存率为51.5%。结论:本病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易被误诊,怀疑本病需要多次活检,并结合免疫组化检查,是防止误诊最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结合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对1例肺原发性霍奇金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28岁。肿瘤位于右肺上叶,组织学表现炎症背景中可见异型增生的淋巴样细胞散在分布,细胞体积大,异型性明显,可见不典型的双核R-S细胞。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D30(+)、PAX-5(弱+)、部分肿瘤细胞CD20(弱+),LCA、CD56、ALK、S-100和HMB-45均(-),EBER原位杂交(-)。结论肺原发性霍奇金淋巴瘤非常罕见,无明显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及影像学表现易与其他肺部疾病混淆,病理诊断肺原发性霍奇金淋巴瘤应与纵隔(胸腺)大B细胞性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肺大细胞癌、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恶性黑色素细胞瘤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类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10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10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中9例为女性,发病年龄26~70岁,中位年龄51岁;1例男性,63岁。左乳3例,右乳6例,双乳1例;8例为临床ⅠE期,2例为临床ⅡE期。7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2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性淋巴瘤(MALT);1例为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10例白细胞共同抗原(LCA)均(+);角蛋白、上皮膜抗原均为(-);B细胞标记9例CD20(+),T细胞标记1例CD3(+)。结论乳腺原发性淋巴瘤少见,术前诊断比较困难,准确的病理诊断及组织学分型对规范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宋敏  陆化  徐卫  张闰  陆世丰  李建勇 《华西医学》2007,22(3):600-602
目的:为加强对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PLB)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认识,了解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病因及预后,加深对其病理、影像学表现特点的认识,以期得到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方法:报道分析了一例以左小腿局部胀痛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通过综合病史、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局部组织活检加病理可明确诊断.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可改善疾病的预后.结论:PLB是少见的结外淋巴瘤,以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通常为溶骨性破坏,PLB病情发展迅速,局部症状重而全身症状轻,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造成早期准确诊断非常困难,容易发生误诊,目前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应采取综合的临床诊断手段,加以鉴别诊断,尽早明确诊断,积极系统的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肺原发性淋巴瘤,发病率低,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有一定的特征,现将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综述如下。1定义肺原发性淋巴瘤,是结外淋巴瘤,比较少见,大多数为肺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不及结外淋巴瘤的10%,占所有淋巴瘤的0.36%~1.20%。它的发病频率、细胞来源,组织学类型以及临床预后等均不同于淋巴结内恶性淋巴瘤。肺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分类,结外淋巴瘤一般包括两大类,即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型淋巴瘤与非黏膜淋巴组织相关型淋巴瘤两大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霍奇金淋巴瘤骨髓受累发生率 ,骨髓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及其在诊断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对霍奇金淋巴瘤 4 2例的外周血、骨髓液涂片采用瑞特染色 ,骨髓活检标本采用塑料包埋后半薄切片 ,常规化学染色。结果 :霍奇金淋巴瘤 4 2例中骨髓受累切片检出 7例 (16 % ) ,其中 1例 (2 .4 % )涂片同时检出瘤细胞。 7例骨髓受累者中 5例外周血相异常。 4例在骨髓活检后分期升至 期。霍奇金淋巴瘤骨髓受累 5例局灶型 (71.4 3% )和 2例弥漫型 (2 8.5 7% )。受累骨髓组织细胞形态 :多形性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嗜酸细胞、RS细胞或变异 RS细胞。 7例受累骨髓网硬蛋白纤维显著增多。结论 :在髓外组织病理已确诊为 HL的前提下 ,病变骨髓具备多形性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 ,骨髓受累的诊断即可成立。骨髓活检对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分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以肺部病变首诊的的淋巴瘤病例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例以肺部病变首诊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病理特点、误诊情况。结果 6例淋巴瘤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5例患者既往合并有风湿免疫性疾病、慢性肺部炎症性疾病或吸烟等病史。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发热、胸疼、憋气、咯血。主要体征为浅表淋巴结肿大,呼吸音减低及肺部干湿性啰音等。实验室检查提示血常规正常,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可升高,贫血较常见,肿瘤标记物中神经元烯醇化酶升高,5例患者表现为血脂减低。影像学表现为肺部磨玻璃密度影、结节影、软组织密度影、肺实变、肺不张、胸腔积液等多种病变形态。2例患者经淋巴结穿刺确诊,2例患者经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1例患者经支气管镜下黏膜活检确诊,1例患者经骨髓穿刺活检确诊。6例患者病理类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例。6例患者主要误诊为肺炎、肺结核、结节病、肺部肿瘤、嗜酸细胞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结论表现为肺部症状的淋巴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特点,当诊断与治疗不相符时,应尽快完善病理检查确诊,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9.
<正>肺淋巴瘤根据其侵犯形式分为原发性肺淋巴瘤(PPL)和继发性肺淋巴瘤(SPL)。PPL在临床上非常少见,是指病变来源于支气管黏膜相关淋巴结和(或)肺内淋巴组织,无纵隔、肺门及其他部位的淋巴瘤证据,约占全部淋巴瘤的0.5%[1]。其中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是一种淋巴结外的、低度恶性的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2],是PPL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3]。由于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征性,往往误诊为其他疾病,误诊率较高。病理学检查是其确诊的主要方式。目前,对于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表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洁 《临床医学》2005,25(3):34-36
目的 对我院16例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GIL)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1999年6月—2004年2月在我院住院16例病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6例均为经病理、免疫组化等检查确诊的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其中胃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9例、肠 NHL7 例(十二指肠2例、小肠2例、回盲部2例、大肠1例),临床分期ⅠE1例、Ⅱ1E3例、Ⅱ2E5例、ⅢE6例、ⅣE1例,病理类型16例均系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型8例,2例为T细胞型淋巴瘤,B细胞性小淋巴细胞型、滤泡小裂细胞性及淋巴浆细胞性各2例。16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辅以联合化疗,方案为COP或CHOP。随访率56.2%,9例可随访,4例失随访,3例死亡。结论 本病误诊率较高,手术切除是 PGIL的首选疗法,术后辅以化(放)疗及综合性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18F-FDG PET/CT诊断原发性肺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18F-FDG PET/CT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PPL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并测量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 结果 11例患者中,结节硬化型霍奇金病2例,非霍奇金病9例,包括支气管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7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其中3例MALT淋巴瘤合并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6例病变累及双肺,3例累及右肺,2例累及左肺;共有7例累及右肺中叶。病灶形态表现为单发肿块(结节)4例,肺炎样实变3例,多发结节3例,混合型1例。6例实变或较大肿块病灶中可见充气支气管征,其中的3例可见跨叶分布征。合并LIP的3例患者可见双肺广泛分布的磨玻璃影和多发含气空腔影。大多数病灶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影。 结论 18F-FDG PET/CT可以准确地显示PPL病灶的分布、形态和肿瘤活性,其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够为PPL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组织学活检在周围型肺病变(PPL)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PPL患者176例。所有患者均经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PPL,均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均行手术治疗取得最终病理学诊断结果。分析超声引导下穿刺取材成功率,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PPL的效能,并观察穿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176例患者中,172例取材成功,取材成功率为97.72%(172/176)。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正确168例,诊断准确性为97.67%(168/172),余4例肺腺癌伴坏死感染穿刺活检诊断为炎性坏死组织。以外科手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诊断肺周围型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96.77%(120/124),特异度100%(48/48),阴性预测值为92.31%(48/52),阳性预测值为100%(120/120)。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出现少量气胸9例,少量胸腔积液8例,痰中带血丝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07%(23/176)。 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微创、便捷、安全的检查技术,对PPL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临床诊断要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经肺活检病理确诊的共11例PPL的临床资料,其中大部分(10例)均经超声支气管镜肺活检确诊,并对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PPL患者中,男7例(63.6%),女4例(36.4%),年龄35~72岁,平均(53.2±9.7)岁,以50岁以上(72.7%)多见。临床症状以咳嗽(7例,63.6%)、咯痰(5例,45.5%)、气促(4例,36.4%)多见;无症状者2例(18.2%)。胸部CT表现为四种类型:(1)肺炎型(8例,72.7%);(2)结节(或肿块)型(5例,45.5%);(3)支气管淋巴管型(间质型)(1例,9.1%);(4)粟粒型(1例,9.1%)。72.7%伴支气管充气征,典型者呈枯树枝征。确诊前误诊8例(72.7%),均首诊肺炎或机化性肺炎。结论 PPL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首诊常常容易误诊为肺炎,但影像学改变仍具有一定特征性,如病灶形态多变、多发,伴支气管枯树征等,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支气管腔内超声引导下的肺活检阳性率也很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道内超声引导鞘(EBUS GS)技术在良性周边型肺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常规支气管镜不能确诊的周边型肺部病变(PPL)患者49例,均行EBUS GS检查,分析EBUS GS诊断良、恶性周边型肺部病变的诊断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49例PPL患者,男35例,女14例,年龄35~88岁,平均(63.1±11.1)岁。所有患者均经过肺部CT发现周边型肺部病灶,但经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未发现病变。49例患者中,37例可由EBUS GS直接探及病变,占75.5%。恶性病变的诊断率为87.5%(14/16),良性病变为69.7%(23/33) 。所有患者均可很好地耐受检查过程,部分患者可见少量出血,没有发生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EBUS GS诊断周边型肺部病变安全有效,对于良性周边型肺部病变也有较好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在对2003—2008年确诊的12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的基础上,复习近年文献并讨论。结果:腹痛或腹部不适(100%),腹部肿块(50%),腹胀(41.7%)是小肠淋巴瘤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术前11例CT发现腹部肿瘤。12例全部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显示:12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B细胞淋巴瘤9例(75%),T细胞淋巴瘤3例。结论: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肠梗阻或腹部包块是最重要的诊断线索,确诊依赖病理,治疗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缪国裕 《中国临床医学》2004,11(6):1053-105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994~2002年间收治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9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男4例,女5例,年龄43~71岁(中位年龄53岁)。临床表现及胃镜检查无特殊,多为Ⅰ~Ⅱ期的低度恶性肿瘤,病程长,进展缓慢,疗效好。术前活组织检查:HE染色仅3例可明确诊断,3例曾误诊为低分化腺癌;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7例可术前确诊为恶性淋巴瘤。结论:胃镜活检,HE染色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提高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睾丸原发恶性淋巴瘤——附21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道21例睾丸原发性淋巴瘤,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形态特征和免疫表型。方法采用ABC法对有石蜡标本的17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患者年龄范围为34~76岁,中位年龄62岁。临床症状和体征除有睾丸不同程度肿大外,无其它特异性的阳性发现。病变部位包括左侧睾丸11例,右侧9例,双侧1例。组织学上均为弥漫型非何杰金淋巴瘤。17例的免疫组化结果表明B细胞来源为58.8%(10/17),T细胞来源为41.2%(7/17)。结论中老年人出现睾丸弥漫性肿大,首先应考虑睾丸淋巴瘤的可能。本病的确诊依赖病理学的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于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和内镜下表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晓琴  万里  陆其明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8):877-878,88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和内镜下表现特征及其内在联系。方法 总结1993年1月~2004年4月该院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24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内镜和病理资料。结果 24例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误诊率高(91.7%)。病变主要在胃体和胃窦,同时累及胃体胃窦部10例,局限于胃体部9例,胃窦部4例,胃底部1例。形态表现多样,溃疡型18例;弥漫型4例:结节型2例。内镜活检确诊率低(41.7%)。病理以B细胞为主。H.pylori感染率为83.3%。结论 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下病变范围广、病灶多发为其特点,内镜下多点、多块深取检以及及时行免疫组化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H、pylori感染可能与胃淋巴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PPL)的诊疗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误诊为肺癌的PPL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反复咳嗽1年余,加重10 d就诊。曾至当地医院就诊,经胸部CT检查诊断为肺癌伴肺内转移,转入我院。行胸部增强CT检查示双肺多发肿块,最大肿块位于左肺上叶,周围见磨玻璃影;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各管腔基本通畅,未见新生物;B超检查未见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腹膜后淋巴结增大;查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核周型及胞浆型均(-)。后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为PPL,予化学治疗6个疗程,患者病情稳定。结论 PPL较为少见,易误诊。临床遇及肺部多发结节、肿块患者时,应高度警惕PPL,及时进行病理检查,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