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 RHD)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患者心房纤维化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 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RHD患者100例,其中AF者62例为AF组,窦性心律(SR)者38例为S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NF-κB、TGF-β1水平的变化,分析RHD伴发AF患者的心房纤维化与NF-κB、TGF-β1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SR组患者比较,AF组患者的右房心肌组织胶原容积分数增加,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组患者的纤维化标志物TGF-β1、水平增加明显,NF-κB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与SR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水平及NF-κB磷酸化水平均与右房心肌组织胶原容积分数呈正相关。结论 RHD伴发AF患者心肌组织中NF-κB激活可能促进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筋骨草总黄酮(TFA)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大鼠后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下游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方法采用改良慢性血清病MsPGN大鼠模型,于造模第5周末检测尿蛋白,将尿蛋白阳性者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甙(TWP)组、不同剂量TFA组。于造模第6周开始给药,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和肾组织病理变化,MaxVisionTM即用型快速免疫组化一步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NF-κB p65的表达,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TGF-β1的变化。结果 TFA可显著降低尿蛋白,明显减小系膜区面积占毛细血管丛面积的百分比(P<0.05或P<0.01);高、中剂量的TFA治疗效果与TWP相近(P>0.05)。模型对照组大鼠肾组织NF-κB p65、血清TGF-β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F-κB p65:28.93±4.45 vs.4.51±0.96,P<0.01;TGF-β1:(247.63±51.55)pg/ml vs.(127.52±27.84)pg/ml,P<0.01];干预性治疗后,TFA高、中剂量组、TWP组大鼠血清中NF-κB p65、TGF-β1的表达[NF-κB p65:10.35±2.81,15.21±4.71,11.70±3.97,P<0.01;TGF-β1:(181.96±52.93) pg/ml,(204.33±38.30)pg/ml,(188.07±42.92)pg/ml,P<0.05]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TFA降低NF-κB并进而降低TGF-β1可能是治疗MsPGN大鼠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背景:川芎嗪延缓肝纤维化形成的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的肝星状细胞增殖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核因子κB及其相关基因产物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SC-T6细胞株,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于实验。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仅加入细胞;TNF-α组加入10μg/L TNF-α;川芎嗪干预组先加入终浓度为10μg/L的TNF-α作用30min后,分别加入川芎嗪50,100,200,400,600,1000mg/L;PDTC组先加入终浓度为10μg/L的TNF-α作用30min后,再加入终浓度18μmol/L的核因子κB阻断剂PDTC。结果与结论:MTT结果显示100,200,400,600,1000mg/L的川芎嗪均能抑制HSC-T6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发现10μg/L的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后,HSC-T6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核因子κB及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明显增多(P〈0.01或P〈0.05),200,400,600mg/L的川芎嗪及18μmol/L的PDTC均可明显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后HSC-T6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核因子κB及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P〈0.01),且随着川芎嗪质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PDTC的抑制作用最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SC-T6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核因子κB的表达呈正相关(r=0.980,P〈0.01)。说明川芎嗪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核因子κB及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核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并探讨其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单侧输尿管结扎组),治疗组(阿奇霉素组).分别于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处死各组大鼠.用HE和MASSON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κBp65、TGF-β1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NF-κBp65、TGF-β1在肾间质表达明显增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各因子的表达下调,与相应时间点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可降低NF-κBp65、TGF-β1的表达,缓解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方丹  刘红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0):3616-3617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以外周胰岛素抵抗、肝葡萄糖输出增加和胰岛素分泌减少为表现。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调控基因转录的关键性因子.在机体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NF-κB的过度表达可引起多种疾病。如炎症性疾病、哮喘、肺纤维化、肿瘤和艾滋病等。IκB激酶(IKBkinase,IKK)作为NF-κB通路中重要的激酶,其生物学特性及作用机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王晖  但自力 《新医学》2009,40(3):203-205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经病理阶段。激活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肝损伤时激活的HSC分泌大量的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促进细胞外基质的生成,其中胶原的降解与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的表达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与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关系。方法用四氯化碳制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能够抑制NF-κB激活的N-乙酰-L-半胱氨酸(NAC)(100 mg/kg,ip)作为对照。在造模第4、8、12周末处死大鼠,动态观察大鼠肝脏活化NF-κB表达和活化肝星状细胞(HSCs)数量变化,并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在各个造模时间点上,模型组大鼠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大鼠(P<0.01),在第4、8周末肝脏枯否氏细胞(KCs)强烈表达活化NF-κB,肝脏炎症评分增加,NAC抑制NF-κB活化,肝脏炎症评分降低(P<0.01~0.05);随造模时间延长,表达活化NF-κB HSCs数量逐渐增多,活化HSCs亦增多,肝脏纤维化评分增加。NAC抑制NF-κB激活,活化HSCs减少,肝纤维化评分降低(P<0.01~0.05)。结论 NF-κB参与大鼠肝纤维化过程KCs和HSCs激活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体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瘦素与肝纤维化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从而阐述两者对肝纤维化的促进作用。方法检测NASH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以及TGF-β1水平,同时检测NASH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板层素(LN)、Ⅲ型前胶原肽(PCⅢ)等,其结果与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进行组间比较,最后对血清瘦素、TGF-β1与肝纤维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NASH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以及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并且NASH患者血清瘦素水平、TGF-β1水平以及肝纤维化指标之间呈正相关。结论瘦素和TGF-β1是NASH进展为肝纤维化过程中的重要因子,但其分子机制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亚低温对SD大鼠放射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亚低温预防组及亚低温治疗组,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对大鼠右半肝进行单次20 Gy照射,亚低温预防组于照射前将大鼠体温降至亚低温状态(肛温32~34℃),亚低温治疗组于照射后将大鼠体温降至亚低温状态(肛温32~34℃)。照射后8周处死大鼠,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采集大鼠血标本,检测其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变化情况; 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1aⅠ)、核因子(NF-κB)、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及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损伤严重,血清ALT、AST、ALP、IL-6、IL-1β、TNF-α,肝组织TGF-β1、α-SMA、Col1aⅠ、p-NF-κB/NF-κB、p-PI3K/PI3K及p-AKT/AKT水平明显升高(P 0. 05);与模型组比较,亚低温处理后大鼠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纤维化程度降低,血清ALT、AST、ALP、IL-6、IL-1β、TNF-α,肝组织TGF-β1、α-SMA、Col1aⅠ、p-NF-κB/NF-κB、p-PI3K/PI3K及p-AKT/AKT水平明显降低(P 0. 05),但亚低温预防组和亚低温治疗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 亚低温干预可有效减轻放射性肝损伤,提高大鼠抗纤维化和抗炎能力。  相似文献   

10.
NF-κB在肝细胞及肝脏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因子-κB(NF-κB)是近年来研究极为广泛的转录调控因子,具有多种转录调节活性。参与细胞因子、活化因子、生长因子和粘附分子及某些急性期反应蛋白转录活性的调控,在正常及疾病状态下、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NF-κB在肝细胞、肝癌细胞都有表达,在肝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病理生理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Ⅲ型胶原(collagen typeⅢ,Col-Ⅲ)表达的影响,探讨PDTC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2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模型组8只和治疗组8只。模型组和治疗组腹腔注射质量分数0.5%DMN溶液2mL/kg,每2d注射1次,连续4周,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治疗组造模期间给予PDTC溶液150mg/(kg·d)灌胃,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肝左叶组织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采用电泳迁移率试验检测肝组织NF-κBp65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NF-κBp65、TGF-β1和Col-Ⅲ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NF-κBp65着色细胞数目和Col-Ⅲ着色面积。结果对照组肝小叶结构正常,细胞排列规律,未见肝细胞变性、坏死;模型组肝细胞融合性坏死,胶原纤维明显增生,假小叶形成;治疗组肝细胞肿胀、变性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均较模型组轻;模型组、治疗组肝组织NF-κBp65活性[(76.6±6.5)%、(51.2±4.6)%],NF-κBp65mRNA(0.019 3±0.005 0、0.009 5±0.002 1)、TGF-β1mRNA(0.017 5±0.001 2、0.009 7±0.001 1)及Col-ⅢmRNA表达(0.077 5±0.030 5、0.030 1±0.003 3)均高于对照组((28.5±3.3)%、0.003 0±0.001 4、0.004 7±0.000 9、0.015 2±0.005 5)(P0.05),NF-κBp65着色细胞数目[(68.60±4.65)、(49.65±3.60)个]均较对照组[(14.68±2.98)个]多(P0.05),Col-Ⅲ着色面积[(10.39±1.53)、(7.36±1.17)μm2]均较对照组[(2.46±0.31)μm2]大(P0.05);模型组肝组织NF-κBp65活性,NF-κBp65mRNA、TGF-β1mRNA及Col-ⅢmRNA表达均较治疗组高,NF-κBp65着色细胞数目较治疗组多,Col-Ⅲ着色面积较治疗组大(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肝组织NF-κBp65活性与NF-κBp65mRNA、TGF-β1mRNA、Col-ⅢmRNA表达,NF-κBp65着色细胞数目,Col-Ⅲ着色面积均呈正相关(r=0.884,P0.001;r=0.976,P0.001;r=0.769,P0.001;r=0.934,P0.001;r=0.942,P0.001),TGF-β1 mRNA与Col-ⅢmRNA表达及Col-Ⅲ着色面积均呈正相关(r=0.831,P0.001;r=0.918,P0.001)。结论PDTC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性,下调TGF-β1表达,抑制以Col-Ⅲ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来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胰腺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情况。并且应用核因子(NF)-κB活化抑制剂四氢化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进行干预,观察阻断NF-κB以后,TLR4在ANP大鼠胰腺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探讨ANP中TLR4与NF-κB的关系及NF-κB的活性对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NP组和PDTC预处理组。采用胆胰管内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诱导大鼠ANP模型。PDTC预处理组在建立模型前1h按100mg&#183;kg^-1腹腔注射给药。分别于建模后3h、6h、12h将大鼠分批处死。观察胰腺病理,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检测胰腺组织TLR4与NF-κB表达变化,RT-PCR检测胰腺组织TNFα、IL-1β和IL-6mRNA表达。结果:同假手术组相比,ANP组胰腺组织TLR4、NF-κB表达及TNFα、IL-1β和IL-6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同ANP组相比,PDTC预处理组胰腺组织炎症明显减轻,胰腺组织TLR4、NF-κB表达及TNFα、IL-1β和IL-6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TLR4和NF-κB在ANP大鼠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DTC抑制ANP大鼠胰腺组织中NF-κB表达的同时,下调TLR4蛋白水平表达和TNFα、IL-1β和IL-6mRNA表达。TLR4和NF-κB是介导炎症反应的枢纽,因而它们在ANP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TLR4和NF-κB可能不是简单的上下游关系,其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向颖  李军  贾茜  阳宏  李孝生 《中国临床康复》2012,(40):7533-7538
背景:作者前期研究发现川芎嗪可以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阻抑p38MARK信号通路、下调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等多途径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一般认为转化生长因子β1是促进纤维化发生最重要的细胞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是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下游效应介质,siRNA靶向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可能成为治疗肝纤维化的新方法。目的:观察川芎嗪及化学合成的siRNA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从3条siRNA转化生长因子β1中筛选一条有效的基因沉默片段,然后利用脂质体转染试剂共同转染培养24h的细胞作为转染组,并设计空白对照组、转染试剂组、川芎嗪组及联合治疗组。结果与结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转染组、川芎嗪组、联合治疗组Ⅰ、Ⅲ型胶原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均下调(P〈0.05)。在转染组、川芎嗪组及联合治疗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培养上清液中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含量均降低(P〈0.05)。结果表明,siRNA沉默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能下调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减少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川芎嗪也能下调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但对Ⅰ、Ⅲ型胶原表达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提示川芎嗪抗肝纤维化可能是多种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4.
李晓林  刘寿荣 《临床医学》2010,30(1):118-121
肝星状细胞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受许多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白细胞介素类(IL)、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瘦素、氧化应激、核因子-κB等。现就其在肝星状细胞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以及抑制NF-κB活性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未干预组(DM组)、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NF-κB活性抑制剂,PDTC)干预组(DP组),每组20只。每组再分为2批,分别为4周批、8周批。以链脲佐菌素造糖尿病模型。分别于第4、8周处死大鼠,测肾重指数、24h尿蛋白排泄率、血肌酐、尿素氮、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肾组织VEGF及NF-κB的表达。结果:DM组与NC组比较,大鼠肾组织中NF-κB和VEGF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O.01),DP组大鼠肾组织中NF-κB和VEGF的表达较DM组明显下降(P〈0.01),但仍高于NC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肾组织中VEGF表达量与NFκB成正相关。结论:抑制NF-κB的表达可降低VEGF的产生。对NF-κB和VEGF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防治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阻断toll样受体(TRL4)对脂多糖(LPS)致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损伤组和阻断组,每组20只。损伤组大鼠采用尾静脉注射LPS(6mg/kg)复制ALI模型;阻断组同时注射TLR4抗体(10mg/mL);正常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3h后处死大鼠,采用凝胶滞留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活性;Westernblot印记分析法检测抑制蛋白(IκB-α)水平;检测肺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损伤组和阻断组肺组织湿质量/干质量比值增高,NF-κB活性升高,IκB-α、TNF-α、IL-1β水平升高(P<0.05),而IL-10水平降低(P<0.05)。而比较损伤组与阻断组发现,阻断组肺组织湿质量/干质量比值降低,NF-κB活性降低,IκB-α、TNF-α、IL-1β水平明显低于损伤组(P<0.05),IL-10水平高于损伤组(P<0.05)。结论采用抗TLR4单克隆抗体阻断TLR4介导的信号传导可明显降低NF-κB活性和IκB-α、TNF-α、IL-1β水平,同时提高IL-10水平阻断TLR4,对LPS致ALI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熊莉娜  熊枝繁 《临床荟萃》2011,26(1):20-22,F0003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刺激因子(CD147)、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食管鳞癌侵袭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对照组织中CD147、NF-κB、EGFR的表达,并以图像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测定。结果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对照组织中CD147、NF-κB、EGFR表达阳性率为77.5%(31/40)vs25.0%(10/40),87.5%(35/40)vs 42.5%(17/40),90.0%(36/40)vs 25.0%(10/40)(均P〈0.01)。早期和中晚期食管癌表达阳性率在CD147为33.3%(3/9)vs 90.3%(28/31)(P〈0.01);在NF-κB为55.6%(5/9)vs 96.8%(30/31)(P〈0.01);在EGFR为77.8%(7/9)vs 93.5%(29/31)(P〉0.05);CD147、NF-κB、EGFR在食管鳞癌无转移和转移组表达阳性率为28.6%(2/7)vs 87.9%(29/33),42.8%(3/7)vs 97.0%(32/33),57.1%(4/7)vs 97.0%(32/33)(P〈0.05或〈0.01)。结论 CD147、NF-κB、EGFR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均有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而且EGFR可能是通过激活CD147和NF-κB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背景:川芎嗪延缓肝纤维化形成的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肿瘤坏死因子a 刺激的肝星状细胞增殖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核因子κB 及其相关基因产物白细胞介素6 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SC-T6 细胞株,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于实验.实验分为4 组:对照组仅加入细胞;TNF-a 组加入10 μg/LTNF-a;川芎嗪干预组先加入终浓度为10 μg/L 的TNF-a 作用30 min 后,分别加入川芎嗪50,100,200,400,600,1 000 mg/L;PDTC组先加入终浓度为10 μg/L的TNF-a 作用30 min 后,再加入终浓度18 μmol/L 的核因子κB 阻断剂PDTC.结果与结论:MTT 结果显示100,200,400,600,1 000 mg/L 的川芎嗪均能抑制HSC-T6 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 检测发现10 μg/L 的肿瘤坏死因子a 刺激后,HSC-T6 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核因子κB 及白细胞介素6 的表达明显增多(P < 0.01 或P < 0.05),200,400,600 mg/L 的川芎嗪及18 μmol/L 的PDTC均可明显降低肿瘤坏死因子a 刺激后HSC-T6 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核因子κB 及白细胞介素6 的表达(P < 0.01),且随着川芎嗪质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PDTC的抑制作用最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SC-T6 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核因子κB 的表达呈正相关(r=0.980,P < 0.01).说明川芎嗪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核因子κB 及白细胞介素6 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9.
张丽英  梦雅平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5):2543-2545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 (NF-κB)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人类IgA肾病肾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了解二者与IgA肾病临床病理的关系,并探讨二者在IgA肾病进展中的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IgA肾病病理半定量评分系统中8个病理指标评分标准,将IgA肾病组按照病变程度赋予分值,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和IgA肾病组肾组织中NF-κB和CTGF的表达,探讨二者与IgA肾病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1)IgA肾病组肾组织中NF-κB及CTGF表达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强(P<0.05),且IgA肾病组肾组织中NF-κB与CTGF表达量之间具有正相关性(P<0.05).(2)IgA肾病肾组织中NF-κB及CTGF表达量与dGAI、MsHI、MsMI、GCI、infI、TCI等6个病理指标正相关(P<0.05),与endoI、VCI无相关性(P>0.05).(3) IgA肾病肾组织中NF-κB及CTGF表达量与患者的蛋白尿水平正相关,与肌酐清除率水平负相关(P<0.05),而与血尿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NF-κB和CTGF促进IgA肾病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并与其蛋白尿及肾功能恶化有关,二者可能相互作用,共同调节IgA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可作为评价IgA肾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 mRNA在肝癌(HCC)形成过程中的表达与动态改变。方法 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诱发肝细胞癌变,以病理组织学(HE染色)观察肝细胞形态学的变化,以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扩增分析NF-κB mRNA表达,并定量分析肝细胞癌变过程肝组织中NF-κB的动态表达。结果 SD大鼠在喂饲2-FAA后,肝细胞在形态学上出现颗粒样变性、癌前病变到HCC形成多个发展阶段。在HCC形成过程中,肝组织总RNA水平呈动态梯度增加,表现为癌变组〉癌前组〉变性组〉对照组(P〈0.01);肝组织NF-κB mRNA扩增的阳性率在变性组、癌前组和癌变组均为10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组织中NF-κB呈明显的梯度增加,且与肝细胞的恶性转变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肝癌形成过程中NF-κB mRNA过度表达,与肝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