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IgA肾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及肾脏病理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26例经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分为男性高尿酸血症组、男性尿酸正常组、女性高尿酸血症组及女性尿酸正常组4组,统计分析4组的临床指标及病理指标。结果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男性(21.7%)高于女性(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检异常型患病率男性(14.6%)高于女性(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LeeⅢ级的患病率(7.1%)高于男性(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高尿酸血症组的尿素氮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女性高尿酸血症组的血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舒张压、甘油三酯比尿酸正常者明显增高(P<0.01),女性高尿酸血症组的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男性组(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是IgA肾病的危险因素,可导致更严重的肾功能损害及肾脏病理损害,这种影响在不同性别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别嘌呤醇是60年代发现的一种降尿酸药物,它是次黄嘌呤的同分异构体,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进而抑制尿酸的生成.别嘌呤醇在临床上可有效地防治高尿酸引起的肾功能及肾脏结构的损伤[1];并且常规使用别嘌呤醇来降低血尿酸,其用于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比促尿酸排泄药更为合适,但不能有效的降低蛋白尿[2].别嘌呤醇常用于高尿酸血症肾病的临床、实验研究中,以此为对照,评定筛选有效的中药及制剂,但是其使用剂量尚无统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除了能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和肾结石以外,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预告因子。在合并高尿酸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及体重指数(BMI)明显增高,冠心病(CHD)、糖尿病肾病(DN)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高于不伴高尿酸血症者。作者观察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伴环伴高尿酸血症的情况,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近年来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除了能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和肾结石以外,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预告因子。在合并高尿酸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及体重指数(BMI)明显增高,冠心病(CHD)、糖尿病肾病(DN)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高于不伴高尿酸血症者。作者观察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伴/不伴高尿酸血症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发病率显著增加,保守估计我国约有HUA者1.2亿,高发人群为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且近年来发病人群逐渐呈年轻化[1],多数伴有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在HUA患者中,约10%会发生痛风,而在有效降尿酸之前,高达40%的痛风患者都存在明显的肾损害。痛风患者尸检时几乎100%都可发现肾脏损害,包括肾小球硬化,间质性肾炎,肾孟肾炎,肾结石或肾功能不全等[2]。所以HUA是慢性肾脏  相似文献   

6.
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高凝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的高凝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组89例,单纯血尿酸增高组50例,对照组50例,采用SYSMEX CA7000型血液凝固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Y)、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活性(AT:A)、蛋白C活性(PC:A)、D-二聚体(D—Dimer)。[结果]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组D—Dimer、vW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T和PC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单纯血尿酸增高组的vW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显著低于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组(P〈0.01),其他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D—Dimer、vWF、AT:A、PC:A水平与外周血尿酸水平显著相关(P〈0.01),单纯血尿酸增高组D—Dimer、vWF、AT:A、PC:A水平与外周血尿酸水平不相关(P〉0.05)。[结论]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抗凝血、内皮系统出现异常改变,且其水平变化与尿酸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用别嘌呤醇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别嘌呤醇,初始剂量为50mg/次,2次/d,每周递增50mg/次,至200 mg/次,2次/d,维持;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he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1MI)危险评分、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心绞痛分级及血尿酸水平,记录治疗后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ST最大压低水平、运动开始至终止时间、运动最快心率,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TIMI评分(2.2±0.9)、GRACE评分(76.3±22.8)和血尿酸水平((354.6±31.3)μmol/L)低于治疗前(3.2±1.2、104.6±30.1、(477.6±26.4)μmol/L)(P<0.05)和对照组治疗后(2.7±1.1、88.5±23.9、(459.9±33.2)μmol/L)(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分级改善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ST最大压低水平((-0.81±0.26)mV)、运动开始至终止时间((313.2±54.3)s)、运动最快心率((129.2±18.4)次/min)与对照组((-0.94±0.30)mV、(275.5±48.9)s、(116.2±15.2)次/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上腹部隐痛发生率(14.6%)与对照组(1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纹痛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别嘌呤醇可减轻患者心肌缺血、增加患者活动耐力,改善心绞痛程度,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8.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200-3201
研究苯溴马隆配合低嘌呤饮食对高尿酸血症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选取我院2016年3~8月高尿酸血症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苯溴马隆治疗;观察组予以苯溴马隆+低嘌呤饮食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血尿酸及24h尿尿酸水平,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88%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尿酸、24h尿尿酸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6w后,观察组血尿酸、24h尿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1例食欲不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苯溴马隆配合低嘌呤饮食治疗高尿酸血症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尿酸及24h尿尿酸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2008年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糖尿病病人易合并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等多种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群平均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逐渐升高,由于高尿酸血症发病隐匿,早期不易发现,一旦疾病进展可能导致不可逆性肾损伤,故需提高人群对本病的认识,争取早诊断、早治疗,并积极消除与血尿酸升高相关的代谢性危险因素。本文综述了高尿酸血症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治进展,以提高对血尿酸水平的重视,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行冠状动脉造影时造影剂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拟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4h白蛋白总量30~300mg,血肌酐正常130例,比较造影前、造影后第1,3天血尿素氮、肌酐、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 C)、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lb)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水平,并观察造影剂肾病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未发生造影剂肾病;造影后第1,3天血尿素氮、肌酐和尿β2-MG水平与造影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第1天血Cys C与尿mAlb均高于造影前(P<0.05),且超过正常值高值;造影后第3天血Cys C与尿mAlb均较造影后第1天下降(P<0.05),与造影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非离子型低渗性造影剂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出现一过性血Cys C和mAlb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们收治高尿酸肾病24例,现对其临床特点做分析。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24例均符合下列2项;(1)1977年美国风湿学会关于痛风的诊断标准;(2)有持续性尿异常、尿浓缩功能减退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氮质血症,并可除外其它原因引起者。1.2一般资料;男20例,女4例,年龄40~70岁,病程4~30岁。肥胖15例(62.5%),有痛风关节炎12例(50%),痛风结节8例(33%),高血压18例(75%)。合并尿路感染10例(41.6%),尿路结石8例(33%),糖尿病3例(12.5%),肾小管酸中毒1例。有家族史3例(12.5%)。1.3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酸干预治疗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并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并糖尿病前期患者112例分为3组,A组50例给予低嘌呤饮食联合降尿酸药物干预治疗,B组30例给予低嘌呤饮食干预,C组42例不予任何干预措施,A、B组疗程均为1a,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及空腹血糖水平。结果与治疗前及C组比较,A,B组血尿酸、空腹血糖水平降低(P<0.05),A组较B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血尿酸干预治疗可降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并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及对相关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情况及对相关疾病的影响。方法按照预先设计的体检调查表,记录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同时空腹10 h,均采用酶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血脂、血尿酸、肝功能。测量血压、查心电图、胸片,必要时做颅脑CT。根据患病情况将全部的546人分为高尿酸血症组、糖尿病组、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组和对照组。结果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组血尿酸、血糖的检测值分别是(455.6±43.1)μmol/L、(8.19±1.4)mmol/L,显著高于照组(P<0.01)。血压、三酰甘油的检测值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并发脂肪肝、胆道疾病的检出率分别为41.1%、26.7%,明显高于其他组,冠心病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结论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较高,两病有着共同的发病基础,互为关联,互为因果,可导致多种并发病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四妙汤加味方对湿热型高尿酸血症尿酸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四妙汤加味合别嘌呤醇治疗,对照组采用别嘌呤醇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尿酸降低和尿尿酸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血尿酸降低和尿尿酸升高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四妙汤加味合别嘌呤醇对高尿酸血症病有良好的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对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HBO组24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行综合性治疗,HBO组同时进行HBO治疗,监测2个疗程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清蛋白(GS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压、血流变学各指标,24h尿白蛋白(24hUALB)定量,并观察其肾组织高峰到达时间(Tmax)、10min残留率及15min残留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HBO组可使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明显降低(P〈0.01),10min残留率明显减少(左右肾均P〈0.01),15min残留率亦明显下降(左右肾均P〈0.05)。24hUALB定量降低(P〈0.01)。结论:HBO可有效地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的分泌和排泄功能,减少尿白蛋白的排出,促进糖尿病早期肾病病变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11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38例,口服厄贝沙坦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组37例,口服厄贝沙坦片;氨氯地平组37例,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6个月,观察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及血尿酸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3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下降,但联合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厄贝沙坦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应用降压效果明显.联合治疗组和厄贝沙坦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氯地平组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好,临床效果显著,厄贝沙坦能在降压的同时降低血尿酸,更好的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尿微量清蛋白及血清胱抑素C(CysC)联合检测对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274例患者依据尿蛋白定性结果分为尿蛋白阳性组(117例)和尿蛋白阴性组(157例),两组患者同时检测尿微量清蛋白(UMA)、CysC、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水平,并观察各项指标阳性率。结果两组患者UMA、CysC阳性率及2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Scr、BUN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尿蛋白阳性组中,UMA、CysC阳性率及2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尿蛋白阴性组对应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尿蛋白阴性组中,UMA阳性率高于CysC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UMA、CysC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MA及CysC联合检测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可提高诊断肾损伤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