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肝门胆管癌(hilarcholangiocarcinoma,HCCA)是指生长于肝总管及左右肝管汇合部的一种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亚洲较多发[1]。肝门胆管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偏晚期,而由于其对放化疗等治疗的不敏感性,手术成为肝门胆管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2]。因此,针对肝门胆管癌的围术期处理及手术方式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肝门胆管癌常见的分型方式包括Bismuth-Corlette分型、Blumgart/MSKCC T分期、TNM分期以及国际胆管癌组织分期等,其中临床应用较多的为Bismuth-Corlette分型.  相似文献   

2.
肝门部胆管癌可切除性的术前影像学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门部胆管癌或称近端胆管癌,于1965年由Klatskin首先描述,是一种发生在左右肝管汇合处的恶性肿瘤,又称Klatskin's瘤,为胆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3.
正胆管癌系癌细胞发源自整个胆道系统的恶性肿瘤,根据其发生部位分为肝内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和末梢胆管癌。其中肝内胆管癌约占20%,肝门部胆管癌约占55%,末梢胆管癌约20%,剩余5%为多部位发生胆管癌~([1])。根据有关研究表明,胆管癌是发病率第二高的肝胆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3%。胆管癌是一种恶性度很高的肿瘤,由于其浸润  相似文献   

4.
<正>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肝总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占肝外胆管癌的40%-60%。其特殊的解剖位置、毗邻关系和多极化浸润转移的生物学特性,致其手术切除率和长期生存率极低,使得HCCA诊断和治疗成为外科疑难问题之一。本文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科行手术治疗的1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HCCA诊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指发生于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又称Klatskin瘤,占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50%~70%[1]。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出现梗阻性黄疸症状时疾病多已进展到晚期,能够做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患者只有20%~30%[2],同时肝门胆管癌对放化疗亦不敏感。目前根治性切除术被认为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最佳方法,但因为肝门部胆管癌位置的特殊性,沿胆管纵向浸润,向肝动脉、门静脉横向侵袭,肿瘤边界判断困难,肿瘤的根治(R0)切除存在技术性难点.  相似文献   

6.
郑万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1):1636-1640
胆管癌是发生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表现出向胆管细胞方向分化的表面分子标志,>90%为腺癌.以二级胆管为解剖标记,胆管分为肝内肝管及肝外胆管,后者又分为肝门胆管及远端胆管.肝内胆管癌(iCCA)发生于二级胆管近端的胆管,肝外胆管癌(EHC)包括肝门部胆管癌(pCCA)及远端胆管癌(dCCA).pCCA定义为一级胆管至肝总管-胆囊管汇合处的胆管癌,dCCA 发生于胆囊管远端至胆胰壶腹部.壶腹癌同胆总管末端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另外归类于壶腹周围癌.  相似文献   

7.
胆管癌是指原发于胆管系统的癌。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肝内胆管癌及肝外胆管癌,本文讨论的胆管癌主要是指发生在左、右肝管至胆总管的肝外胆管癌。现就其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肝门部胆管癌由Klatskin在1965年首次描述,因此又被命名为Klatskin瘤,是发生在左肝管、右肝管、左右肝管分叉部和肝总管上段的胆管黏膜上皮恶性肿瘤。肝门部胆管癌解剖位置特殊,肿瘤易侵袭、浸润转移,外科手术治疗颇为棘手,而根治性切除仍然是目前惟一可能获得治愈的方法,但相关文献报道的手术治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也存在较多争议。  相似文献   

9.
胆管癌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管癌主要指源于肝外胆管的恶性肿瘤 ,此瘤具有独特的病理特征 ,预后不佳。本文对胆管癌的流行病学、病理、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胆管癌包括胆囊癌和肝外胆管癌,是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而且预后差.手术根治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在过去的十年间手术切除率大幅度提高,只有少于50%的患者有机会能够切除[1].胆管癌常表现为无痛进行性加重的梗阻性黄疸,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置管外引流可以减轻黄疸.放射治疗是可以用来治疗胆管癌的,目前还缺少优化的放疗策略.  相似文献   

11.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发生的恶性肿瘤,也称近端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1957年Altemeier首先描述该症,1965年Klamkin报道13例后才被广泛重视并被命名为Klamkin。因其部位特殊、呈浸润生长及手术切除困难等。肝门部胆管癌曾被认为是无法手术根治性切除的疑难癌症。现代影像学和手术技术的提高,使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重大进展。但如何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这一临床病变,依然是胆道外科医生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现依据文献报道并结合我们的诊疗经验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周健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2021-2023
肝门胆管癌是指发生在肝门部的肝外恶性肿瘤,约占肝外胆管癌的50%~75%。胆管癌的发病较少见,男女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岁以上多见,但国内外胆管肿瘤发病率近年来均有显著上升趋势。基因组学是指研究生物基因组及如何利用基因的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13.
姜田甜  杨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7920-7920
肝门部胆管癌指起源于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也称近端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1].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僵直、行动迟缓,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及认识改变[2].现我科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合并帕金森1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iocarcinoma,HCCA)是指累及胆囊管开口及以上1/3的肝外胆管,并常扩展至肝门汇合部和一侧或双侧肝管的恶性肿瘤,又称为Klatskin肿瘤,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  相似文献   

15.
肝门胆管癌是发生于高位胆道及肝内胆道的恶性肿瘤,因其早期无明显症状,常以晚期梗阻性黄疸为首发症状,因此预后往往很差,5年生存率不及10%。而由于其对放化疗等治疗的不敏感性,目前根治性手术仍为肝门胆管癌唯一的治愈方式。但由于手术操作复杂,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特别是术前合并黄疸的患者,其术后发生肝衰竭等的风险显著升高[1],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无论接受何种治疗,对黄疸的处理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肝门胆管癌是最常见的胆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病灶切除与胆道重建是肝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两个关键步骤。不同类型的肝门胆管癌,其手术切除范围各异,联合不同范围的肝切除其相应肝断面残留胆管情况不同,给胆肠吻合带来困难。外科医生应掌握在肝门胆管癌不同术式下,行胆肠吻合的技术要点与应用,以及"单针式连续胆肠吻合法"的概念和技巧。本文将对胆肠吻合技术在HC各分型的不同手术方案中的具体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的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占所有胆管癌的50%~70%[1].其预后较差原因包括患者就诊时多为进展期,伴有黄疸和肝功能损害;肿瘤常侵犯肝脏(尾状叶)、肝动脉和门静脉,手术切除困难,根治性治疗比例低,围术期死亡率高,术后复发率高,对化疗和放...  相似文献   

18.
胆管癌的影像学诊断及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胆管癌的影像学诊断及评价韩吉才,冯宝举综述崔允峰审校胆管癌是一种较少见的原发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癌肿的0.5~1%。组织学上以乳头状腺癌及粘液腺癌多见,有时为囊性腺样癌和鳞状细胞癌[1~3]。按肿瘤的部位,胆管癌可分为①周围型:肿瘤位于肝内...  相似文献   

19.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高位胆管癌或近端胆管癌,是指胆总管起始部以上,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的肝外胆管癌。因其主要位于左右肝管汇合部,故也称其为肝管汇合部癌或肝管分叉部癌。1965年美国的Klatskin教授最先描述了本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因此也称Klatskintumor [1]。手术切除是其根治的唯一方法,但手术难度大、根治切除率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高且临床预后差[2]。我科于2012年4月收治一例肝门部胆管癌行根治术患者,术后出现胃瘫,胆漏,脑梗,尿崩等多种并发症,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及护理,患者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20.
杨建锋  顾伟刚 《浙江临床医学》2023,(10):1423-1425+1430+1582
<正>胆管癌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晚期肝外胆管癌丧失根治机会、预后不佳,因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目前经内镜视觉和活检可实现肝外胆管癌早期诊断,内镜下治疗也可明显提高肝外胆管癌患者的预后。本文就肝外胆管癌的内镜诊治最新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