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同型半胱氨酸(Hcy)为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遗传、营养、疾病及药物等因素导致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血管疾病有密切的联系,其致病原因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血液凝固状态及血小板功能改变有关,血浆Hcy检测对预测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ai lysis,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 nemia,HHcy)的影响.方法 MHD患者90例,随机分成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血液净化期间进行卧位体操康复运动训练,每次20~35min,每周3次,共...  相似文献   

3.
中青年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冠心病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尚有争议,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难以完全揭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脑梗死的影响。目的:探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因素和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以及蛋氨酸负荷试验对于发现隐匿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作用。设计:病例-对照实验。Spearman相关分析。对象:选择2000/2003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发病2d内收住入院的脑梗死患者85例。男63例。女22例;年龄29-55岁,平均(48.74&;#177;5.05)岁。腔隙性脑梗死48例,动脉血栓性脑梗死37例。同期选择本科医务工作者及本院体检健康志愿者44名作为正常对照组,男30名,女14名,年龄29-55岁。平均(47.75&;#177;6.71)岁。方法:住院第1天空腹抽取静脉血6mL,取2mL测定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空腹采血后即刻口服蛋氨酸0.1g/kg,4h后再次取血检测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取其余4mL空腹抽取的静脉血检测血清叶酸、维生素B12采用化学发光法。主要观察指标:①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空腹及负荷后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②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以高于正常对照组空腹或/和负荷后4h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95%参考范围的上限作为诊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标准,即空腹,男性〉17.26μmol/L,女性〉14.17μmol/L;负荷后,男性〉44.57μmol/L,女性〉40.02μmol/L]。③脑梗死组与对照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④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85例脑梗死患者,44例正常对照组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空腹及负荷后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脑梗死组空腹及负荷后显著高于对照组[(22.49&;#177;9.80),(13.08&;#177;2.33)μmol/L;(48.07&;#177;11.20),(37.23&;#177;3.48)μmol/L,(t=8.409,8.187,P〈0.01)]。②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脑梗死组显著高于对照组[68%(58/85),(9%,4/44),X^2=40.628,P〈0.01],其中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正常35例(41%,35/85),负荷后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正常23例(27%,23/85)。③脑梗死组与对照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脑梗死组显著低于对照组[(5.73&;#177;2.52),(7.14+2.20)μg/L;(473.47&;#177;190.19),(576.70&;#177;212.05)ng/L,(t=3.151,2.809,P〈0.01)]。④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空腹及负荷后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性别、叶酸及维生素B12均具有显著性相关(r=0.306-0.488,P〈0.01),而与其他危险因素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相关性(r=0.021-0.173,P〉0.05),仅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186,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中青年脑梗死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而蛋氨酸负荷试验是发现隐匿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必要手段,叶酸与维生素B12缺乏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间接导致脑梗死的重要营养因素。  相似文献   

4.
背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冠心病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尚有争议,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难以完全揭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脑梗死的影响.目的探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因素和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以及蛋氨酸负荷试验对于发现隐匿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作用.设计病例-对照实验.Spearman相关分析.对象选择2000/2003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发病2 d内收住入院的脑梗死患者85例.男63例,女22例;年龄29~55岁,平均(48.74±5.05)岁.腔隙性脑梗死48例,动脉血栓性脑梗死37例.同期选择本科医务工作者及本院体检健康志愿者44名作为正常对照组,男30名,女14名,年龄29~55岁,平均(47.75±6.71)岁.方法住院第1天空腹抽取静脉血6 mL,取2 mL测定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空腹采血后即刻口服蛋氨酸0.1 g/kg,4 h后再次取血检测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取其余4 mL空腹抽取的静脉血检测血清叶酸、维生素B12采用化学发光法.主要观察指标①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空腹及负荷后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②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以高于正常对照组空腹或/和负荷后4 h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95%参考范围的上限作为诊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标准,即空腹,男性>17.26 μmol/L,女性>14.17 μmol/L;负荷后,男性>44.57 μmol/L,女性>40.02 μmol/L].③脑梗死组与对照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④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85例脑梗死患者,44例正常对照组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空腹及负荷后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脑梗死组空腹及负荷后显著高于对照组[(22.49±9.80),(13.08±2.33)μmol/L;(48.07±11.20),(37.23±3.48)μmol/L,(t=8.409,8.187,P<0.01)].②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脑梗死组显著高于对照组[68%(58/85),(9%,4/44),X2=40.628,P<0.01],其中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正常35例(41%,35/85),负荷后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正常23例(27%,23/85).③脑梗死组与对照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脑梗死组显著低于对照组[(5.73±2.52),(7.14±2.20)μg/L;(473.47±190.19),(576.70±212.05)ng/L,(t=3.151,2.809,P<0.01)].④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空腹及负荷后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性别、叶酸及维生素B12均具有显著性相关(r=-0.306~0.488,P<0.01),而与其他危险因素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相关性(r=0.021~0.173,P>0.05),仅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186,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中青年脑梗死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而蛋氨酸负荷试验是发现隐匿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必要手段,叶酸与维生素B12缺乏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间接导致脑梗死的重要营养因素.  相似文献   

5.
邢红霞  彭海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6):156-157
目的:了解最近10年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方法:利用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及Pubmed网络,分别采用中、英文主题词“(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eysteine,Hey)”检索出1995/2005—06国内、外发表有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 结果:检出国外论文5574篇,国内886篇,文献呈逐年增长趋势;国内文献涉及12个相关学科;并列出了近10年国内、外同型半胱氨酸研究的前9个热点;中国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研究的科研力量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及天津等地区。 结论:近10年来中国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研究方向与国外接近;但个别方向稍滞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研究与6个学科密切相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很好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时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分析引起2型糖尿病合并高Hcy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82例,采用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浆中Hcy、叶酸、维生素B12、血脂、肾功能各指标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超声测量右颈总动脉斑块长度、厚度及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Hcy血症时维生素B12、叶酸和高密度脂蛋白较正常Hcy组明显偏低,而肌酐水平明显升高(P<0.05)。右颈总动脉粥样斑块的长度和厚度随着Hcy水平的升高逐渐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肌酐水平升高,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的降低是引起2型糖尿病合并高Hcy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Hcy血症可加重大血管病变。对于这些患者应注意降低肌酐水平,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最近10年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利用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及Pubmed网络,分别采用中、英文主题词“(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检索出1995/2005-06国内、外发表有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检出国外论文5574篇,国内886篇,文献呈逐年增长趋势;国内文献涉及12个相关学科;并列出了近10年国内、外同型半胱氨酸研究的前9个热点;中国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研究的科研力量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及天津等地区。结论:近10年来中国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研究方向与国外接近;但个别方向稍滞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研究与6个学科密切相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很好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SO)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120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测定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并与60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结果】ASO组的血浆HCY水平和甘油三酯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1)。从各项监测指标的相对危险度来看,与ASO有关的因素分别为HCY、叶酸、维生素B12、甘油三酯和收缩压、舒张压。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发现HCY、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收缩压为ASO的独立致病因素。ASO组和对照组血浆HCY水平与血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ASO的独立致病因素,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因可能是血浆内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非必需的α-氨基酸,多年来研究发现,Hcy与多种疾病存在内在联系,不仅是公认的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还影响多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对多系统多器官造成影响的本质是各种介质的炎性反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通过上调促炎因子表达,增加氧化应激,促进血管、组织形态重构,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从而影响各种系统的功能。本文拟通过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炎性反应疾病相关性的综述,进一步系统地认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相似文献   

10.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由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引起的,它不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多种神经变性疾病、脱髓鞘疾病、癫痫及周围神经病相关。HHcy主要通过细胞和神经毒性发挥作用,本文就HHcy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致病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变化及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 HHcy)的影响因素。方法 140例ESRD患者,依据血清Hcy水平分为正常组(血清Hcy≤15μmol/L)21例和HHcy组(血清Hcy>15μmol/L)119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尿酸、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等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SRD患者发生HHcy的影响因素。结果 HHcy组合并冠心病比率(43.2%)高于正常组(14.3%)(P<0.05),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比率(97.5%、36.9%)与正常组(85.7%、2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原发病、透析模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Hcy组血红蛋白[(92.24±20.81)g/L]、血清白蛋白[(35.06±5.01)g/L]水平低于正常组[(103.81±16.65)、(37.48±3.43)g/L],C反应蛋白[19.8(15.0,27.9)mg/dL]、β2-微球蛋白[(23.04±11.00)mg/dL]、尿酸[434(378,521)μmol/L]水平高于正常组[8.6(5.4,12.9)mg/dL、(17.20±5.77)mg/dL、393(351,455)μmol/L](P<0.05),血肌酐[(816.14±396.24)μmol/L]、甲状旁腺激素[(423.30±146.17)ng/L]、铁蛋白[358(182,716)μg/L]与正常组[(863.98±303.52)μmol/L、(467.20±85.90)ng/L、357(289,675)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冠心病(OR=10.974,95%CI:1.923~62.631,P=0.007)、C反应蛋白(OR=1.083、95%CI:1.027~1.283,P=0.003)、β2-微球蛋白(OR=1.077、95%CI:1.002~1.157,P=0.043)是ESRD患者发生HHcy的影响因素。结论 ESRD患者HHcy发生率高,有冠心病及血清C反应蛋白、β2-微球蛋白增高是其发生HHcy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王莉华  张丽  王晓玲 《临床荟萃》2009,24(8):679-682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炎症及营养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55例MHD0.5年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左卡尼汀小剂量治疗组(B组)及大剂量治疗组(C组)。治疗组除给予和对照组相同的透析治疗外,在每次透析结束时B组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g,C组则给予2.0g静脉注射,随访3个月。分别检测各组治疗前、治疗1、3个月末患者的血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NO)表达。结果A组1、3个月末时CRP、IL-6较透析前增加,(8.93±0.23)g/L,(9.44±0.27)g/L vs (8.67±0.38)g/L;(87.97±0.82)μg/L,(90.59±0.70)μg/LVS(86.75±1.52)μg/L(P〈0.05),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NO略有下降(P〈0.05)。B组在1个月时CRP、IL-6较治疗前有所下降,3个月末则有明显下降,(6.60±0.11)g/L vs (8.82±0.21)g/L;(76.82±1.74)μg/L vs (87.01±1.81)μg/L(P〈0.01),在第3个月时,患者的Hb,ALB及NO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94.74±1.64)g/L vs (86.96±4.16)g/L;(40.25±0.89)g/L vs (37.66±0.46)g/L;(64.24±1.72)μmol/LVS(55.95±0.98)μmol/L(P〈0.05),C组效果优于B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可明显改善MHD患者的营养状态,抑制CRP、IL-6的产生,使NO水平升高,减轻MHD患者慢性炎症,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对血管粥样硬化病变可能有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临床资料完整的MHD患者151例,根据颈动脉超声分为对照组和硬化组96例,比较两组EOS、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白蛋白(ALB)、血清铁蛋白(SF)、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总胆固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清Chemerin因子水平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相关性。方法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的ICVD患者60例,以动脉狭窄率50%为分组依据:狭窄组30例(A组),患者颅内、外脑大动脉≥1支血管狭窄率≥50%;轻度狭窄组30例(B组),患者动脉狭窄50%。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C组)。检测血清Chemerin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同时测定各组血压及生化指标。结果 A组Chemerin、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水平及收缩压(SBP)均显著高于B组(P0.05),且A、B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C组(P0.05)。3组HHcy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Chemerin与动脉狭窄率、HHcy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Chemerin及Hcy水平与脑大动脉狭窄程度相关。血清Chemerin水平与HHcy发生率呈正相关,可作为ICVD发生发展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郝晓萍  邬碧波  唐琦  张黎明  俞华  贾洁爽 《临床荟萃》2010,25(18):1589-1592
目的 观察口服羟苯磺酸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相关营养、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龄超过6个月的MHD患者62例,排除急性感染及其他活动性疾病,口服羟苯磺酸钙(2片,每日3次)治疗,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主要人体学指标、改良主观总体评价(SGA)评分、血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丙二醛(MDA)、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浆总半胱氨酸(tHcy)、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透析充分性(Kt/V>和蛋白分解代谢率(PCR).结果 ①治疗1个月后,MHD患者的干体质量、上臂肌围(MAMC)即有上升;治疗6个月后,患者平均干体质量、MAMC平均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改良SG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②治疗6个月后,MHD患者的血Alb治疗后(40±5)g/L较治疗前(37±5)g/L升高(P<0.05),PA(292±33)mg/L和血红蛋白(Hb)(95±14)g/L治疗后较治疗前(247±23)mg/L和(88±12)g/L明显升高(P<0.01).③CRP、IL-6、TNF-a、MDA、tHcy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④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脂蛋白(a)[Lp(a)]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PCR值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两组Kt/V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羟苯磺酸钙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同时微炎症状态及氧化应激状态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观察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和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2种不同方式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预后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2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HD(n=73)和CAPD(n=42)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透析时间<3月者,比较2组患者首次透析前及观察期终止时的各项临床指标、并发症、生存率、死因等情况。结果 HD与CAPD2组在首次透析年龄、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血尿酸等基线特征上无显著差异(P>0.05);在观察期终止时血红蛋白、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HD组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CAPD组(P<0.05),HD组血浆白蛋白水平较首次透析前显著性升高(P<0.05);HD组发生心功能不全、出血事件、脑梗死的比例较CAPD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二者感染患病率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HD与CAPD2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主要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重度感染、出血和脑血管病,死因构成上2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CAPD组1、3、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HD组(P<0.05),但首次透析年龄≥65岁的CAPD组1、3、5、7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HD组(P<0.05)。结论本研究群体中,年龄<65岁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CAPD5年内生存率优于HD,而年龄≥65岁的患者宜选择HD方式,其生存率优于CAP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情况,分析血清sclerostin水平与心脏瓣膜钙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进行MHD的50例患者为试验组,选取3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sclerostin水平,用心脏彩色超声对心脏瓣膜钙化进行评估,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心脏瓣膜钙化有明显差异(40% vs 8.57%,P<0.05)。血清sclerostin水平与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r=-0.283,P=0.046)、碱性磷酸酶(ALP)呈负相关(r=-0.407,P=0.003),与心脏瓣膜钙化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408,P=0.046)。无瓣膜钙化患者较有瓣膜钙化患者年龄[47.5(33.8~62.3)岁 vs 69.5(56.5~77.5)岁]与血清sclerostin水平[5.66(4.39~8.09) ng/ml vs 8.28(6.40~12.37) ng/ml]更低,血磷(P)水平[(2.14±0.55) mmol/L vs (1.81±0.56) mmol/L)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血清sclerostin水平是心脏瓣膜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是6.794,95%CI=1.474~31.318(P=0.014);6.74,95%CI=1.613~28.157(P=0.021)。血清sclerostin较低组的iPTH和ALP水平明显高于血清sclerostin较高组[252(168~524.5) pg/ml vs 139(59.5~343) pg/ml和 78.0(63.6~81.0) U/L vs 62.0(59.0~69.0)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血清sclerostin较高组腹主动脉钙化和心脏瓣膜钙化的发生率均高于血清sclerostin较低组(84% vs 44%和60% vs 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H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发生率高,心脏瓣膜钙化患者的sclerostin升高, 年龄和sclerostin是心脏瓣膜钙化的危险因素。sclerostin可能作为MHD患者血管钙化的新的生物学标记物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王丽丽  王莉华  庞晓璐  王绵  刘品力 《临床荟萃》2012,27(24):2138-214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vaspin的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透析中心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8例,测定血脂、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等指标,并抽血测定血清vaspin、血清胰岛素(FIns)、血糖(FBG),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腰臀比(WHR)、体质量指数(BMI),根据是否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18例和非糖尿病组30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vaspin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0.91±0.36)μg/L vs (1.15±0.31) μg/L(P<0.01).②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两组患者的血清vaspi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7±0.38) μg/L vs (0.97±0.34) μg/L(P>0.05).③相关分析显示:vaspin除与BUN、Cr、UA、WHR相关外,尚与性别有关(r=-0.294、-0.284、一0.278、-0.375、0.244,P<0.05),其中,女性vaspin水平高于男性(1.11±0.38) μg/L vs (0.93±0.33) μg/L(P<0.05).vaspin与HOMA-IR、FIns、FBG、年龄、BMI则没有相关性(r=-0.098,-0.146,0.049,-0.095、-0.182,P>0.05).结论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存在有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血清vaspin水平下降,与肾功能相关,但与胰岛素抵抗不相关.  相似文献   

19.
陈斌娟  刘磊  聂芳  童明辉  车岩 《临床荟萃》2010,25(9):764-766
目的 探讨肾移植与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僵硬度的差别.方法 132例研究对象分为肾移植组(60例)、血液透析组(42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二维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彩色流速流量定量技术测量颈动脉收缩期及舒张期内径,计算颈动脉僵硬度.比较僵硬度的组间及不同时限间的差异.所有受试者血压均低于140/90mmHg(1 mmHg=0.133 kPa).结果 肾移植时间在>6~24个月的肾移植患者颈动脉僵硬度明显低于相同透析时间的透析患者103.8±42.7 vs 262.9±113.0(P<0.01).透析时间<24个月的血液透析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动脉僵硬度明显增加,其中≤6个月433.3±194.6 vs 125.7±48.6,>6~24个月262.9±113.0 vs 130.7±47.6(P<0.05或<0.01).结论 血液透析较肾移植患者和正常受试者的动脉僵硬度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