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袁葛  赵继宗  王硕  许俊  辛宇 《北京医学》2007,29(6):321-323
目的 探讨脑动脉瘤手术中脑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有选择地对预计处理难度较大的16例脑动脉瘤患者在手术中进行脑血管造影.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后,经右侧股动脉插管,到达手术涉及的颅内动脉.动脉瘤处理完毕,进行血管造影.结果 16例中5例急性颅内出血者手术前未造影,手术中经过血管造影证实为颅内动脉瘤.15例(93.8%)经造影证实动脉瘤处理满意,1例(6.2%)眼动脉瘤夹闭后有残留,重新调整动脉瘤夹.本组未见夹闭重要动脉,无手术死亡,无造影相关并发症发生.术中血管造影需要时间25~115 min,平均(58±26)min.结论 术中脑血管造影有助于及时发现残余动脉瘤、载瘤动脉闭塞,便于立即修正技术缺陷,避免再次手术,降低手术后合并症.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64例颅内血管的螺旋CT血管造影(SCTA)的影像,其中8例动脉瘤和4例动静脉血管畸形(AVM)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与SCTA成像对比,6例动脉瘤与其手术结果对比,结果64例SCTA均获成功。其中显示动脉瘤26例;AVM8例,6例较大AVM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均显示良好;脑梗塞5例中,1例一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塞,显示同侧颈内动脉阻塞,其余29例的SCTA未见异常血管改变,8例动脉瘤和4例AVM的DSA检查及6例动脉瘤进行手术者,其SCTA表现与DSA及手术所见相符,提示SCTA是一种检查颅内血管疾病的无创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性分析 6 4例颅内血管的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的影像 ,其中 8例动脉瘤和 4例动静脉血管畸形(AVM)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并与SCTA成像对比 ,6例动脉瘤与其手术结果对比。结果 6 4例SCTA均获成功。其中显示动脉瘤 2 6例 ;AVM 8例 ,6例较大AVM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均显示良好 ;脑梗塞 5例中 ,1例一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塞 ,显示同侧颈内动脉阻塞 ;其余 2 9例的SCTA未见异常血管改变。 8例动脉瘤和 4例AVM的DSA检查及 6例动脉瘤进行手术者 ,其SCTA表现与DSA及手术所见相符。提示SCTA是一种检查颅内血管疾病的无创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ermation,AVMs)手术中脑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AVMs患者在手术中进行脑血管造影.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3~56岁[平均(34±8)岁].畸形血管团2~8 cm,其中巨大AVMs(直径≥6 cm)10例(24%).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后,经右侧股动脉插管,使导管到达手术涉及的颅内动脉.病灶处理完毕,进行血管造影.结果 :41例中有10例急性颅内出血患者手术前未造影,手术中经过血管造影证实为AVMs.39例(95%)经过造影证实病变处理满意,1例(2.4%)运动功能区AVMs有残留,1例(2.4%)后颅窝AVMs残存,此2例经过继续手术切除残余AVMs.本组无手术死亡,无造影相关并发症发生.术中血管造影需要时间25~130 min[平均(53±22) min].结论 :术中脑血管造影有助于医师及时发现残余AVMs,对小的AVMs进行定位,避免生理性供血动脉闭塞;立即修正技术缺陷,避免再次手术,降低手术后合并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手术中脑血管造影在治疗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Zhao JZ  Wang S  Yuan G  Xu J  Jin M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5):1044-1047
目的探讨在脑血管疾病手术中脑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脑血管病病人在手术中进行脑血管造影。38例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3岁~53岁,平均(34±9)岁。38例中动静脉畸形(AVM)27例,畸形血管团大小为2~8cm,其中巨大AVMs(直径≥6cm)7例(25·9%);动脉瘤11例,其中巨大动脉瘤(直径≥2·5cm)3例。手术前Hunt-Hess分级情况:1级4例,2级4例,3级3例。病人经气管插管全麻后经右侧股动脉插管,到达手术涉及的颅内动脉。病灶处理完毕后进行血管造影。结果38例中9例急性颅内出血病人手术前未造影,手术中经过血管造影证实,其中7例为AVMs,另外2例证实为动脉瘤。36例(94·7%)经过造影证实病变处理满意,1例(9·0%)眼动脉瘤夹闭后有残留,重新调整动脉瘤夹;1例(3·7%)后颅窝AVM残存,病人无重要动脉被夹闭,无手术死亡病例,无造影相关并发症发生。术中血管造影需要时间为20~125min,平均(53±22)min。结论术中脑血管造影有助于医师及时发现残余动脉瘤或AVM,载瘤动脉闭塞,立即修正技术缺陷,避免再次手术,降低手术后合并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自发性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CT检查提示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的7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脑内血肿21例,脑室出血9例,混合性出血18例)。患者进一步行CTA检查。其中47例随后进行了DS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综合考虑后,行急症脑室外引流术11例,脑内血肿清除术8例,动脉瘤栓塞术8例,动脉瘤夹闭术9例,保守治疗35例。结果CTA检查提示动脉瘤28例,动静脉畸形(AVM)16例,烟雾病3例,CTA检查阴性24例。DSA检查提示动脉瘤23例,AVM8例,烟雾病5例,脑膜动静脉瘘2例,DSA阴性9例(其中1例CTA检查为动脉瘤)。本组患者共死亡3例,重残6例。结论CTA对于自发性脑内血肿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对于是否采取急症手术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更有价值。对于动脉瘤的诊断有帮助,但决定治疗方案还需要进一步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45-48,封3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在脑动静脉畸形破裂急诊手术的优越性、安全性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性。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7月复合手术急诊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共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复合手术室完成手术治疗,其中2例根据术前评估仅接受开颅切除术及术中脑血管造影,根据造影情况分次切除残余畸形团;4例接受动静脉畸形栓塞加开颅切除术,先行血管内介入栓塞,然后行动静脉畸形切除加脑内血肿清除;2例接受动静脉畸形栓塞,加脑室外引流术,术后分别于2周复查头颅MRA+MRV,6个月复查头颅CTA或DSA。结果术前GCS评分:≥8分5例,8分3例;手术中判断病灶Spetzler分级: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1例。大部分栓塞5例(62.5%)。无手术死亡病例,未发生与造影相关并发症。无术后颅内出血、手术相关切口感染或颅内感染。随访6个月,复查DSA或CTA均证实畸形血管团完整切除6例,残余2例;术后发生偏瘫1例,失语1例;迟发性癫痫1例,脑积水1例。结论利用复合手术平台治疗脑AVM,明显节省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全切率、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社会及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8例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行常规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和3D-DSA检查,并比较应用普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和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和结果.结果 应用二维数字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68例,动静脉畸形19例;a运用三维数字血管造影(3D-DSA)发现动脉瘤74例,19例动静脉畸形.结论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提高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同时具有安全和操作方便等优点,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蔡涛  朱纯生 《当代医学》2008,(15):90-91
目的 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8例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行常规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和3D-DSA检查,并比较应用普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和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和结果.结果 应用二维数字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68例,动静脉畸形19例;a运用三维数字血管造影(3D-DSA)发现动脉瘤74例,19例动静脉畸形.结论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提高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同时具有安全和操作方便等优点,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蔡涛  朱纯生 《当代医学》2008,(16):90-91
目的 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营造影(3D-DSA)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8例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行常规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和3D-DSA检查,并比较应用普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和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和结果.结果 应用二维数字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68例,动静脉畸形19例;运用三维数字血管造影(3D-DSA)发现动脉瘤74例,19例动静脉畸形.结论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提高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同时具有安全和操作方便等优点,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多层CT血管造影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多层CT血管造影(MS-CTA)对脑血管系统中急性动脉或静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 选择临床怀疑急性脑缺血性病变的病人38例(表现为大脑半球症状28例,椎基系统症状10例),怀疑有急性脑静脉(CVT)栓塞病人5例。其中5例做了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6例经DSA检查。对全部病例颅内外脑血管系统的狭窄或闭塞进行观察分析,并与临床进行对比。结果 43例中有41例MS-CTA得到了可以达到诊断目的的高质量动脉和静脉图像,包括颈总动脉及其分支、颅内大动脉的第三段、硬膜窦、大脑内静脉。2例因假牙伪影致颈部血管显示不清。在所有影像和临床随访证实为非腔隙性脑梗死的23例中,MS-CTA均看到了潜在的血管病变。怀疑脑静脉栓塞的病例中.2例经CTA证实有静脉栓塞,3例被排除。结论 对于急性脑血管意外的病例MS-CTA是迅速和综合评价脑血管动静脉系统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脑动球瘤血管内栓塞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60例确诊为脑动脉瘤的患者.术前、栓塞术中行3D-DSA检查,其中40例行3D-DSA随访,随访时间为3~18个月:结果在术中312-DSA指导下致密栓塞48例,术后无一例再破裂,40例经3D-DSA随访者被证实完全闭塞。结论3D-DSA可提高颅内动脉瘸血管内栓塞的致密程度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对颈动脉体瘤术中出血量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诊断颈动脉体瘤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头颈部CTA影像资料,对比分析术中出血量<500 ml组与出血量≥500 ml组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Shamblin分型、病灶轴位最大径、上下最大径、平扫及增强动脉期CT值的差别。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头颈CTA单一参数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以及包含多项单参数预测概率的联合参数。对头颈CTA单一参数及联合参数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确定诊断阈值。结果颈动脉体瘤术中出血量<500 ml组与出血量≥500 ml组患者年龄(P=0.019)、肿瘤的上下最大径(P=0.004)、轴位最大径(P=0.003)、Shamblin分型(P=0.012)、供血动脉数量(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供血动脉数量、轴位最大径、上下最大径、Shamblin分型以及联合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5、0.781、0.806、0.766和0.927。联合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最大,最佳临...  相似文献   

14.
刘艳  赵德明 《医学综述》2008,14(9):1347-1349
低钠血症是急性出血性脑卒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根据其发生机制主要有2种综合征: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和脑耗盐综合征(CSWS),临床上SIADH和CSWS的治疗方案截然相反,只有了解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才能有效地纠正低钠血症,并防止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现介绍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出现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发生机制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可能的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对838例临床诊断为AMI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AMI患者临床特征,并进行随访观察预后。结果:838例AMI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42例,占5.0%,CAG正常组年龄、既往心绞痛病史明显低于CAG异常组(P〈0.05),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史较异常组明显降低(P〈0.05),吸烟、起病前诱因较异常组显著增多(P〈0.01)。CAG正常组预后较好,发生心衰及总心血管事件少(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或微小斑块破裂形成血栓,继而发生血栓自溶而致造影无异常,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4月~2013年4月确诊颅内动脉瘤破裂致SAH的住院患者32例,均经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术后常规进行预防脑血管痉挛、预防并发症等治疗,观察记录患者临床效果。结果:32例患者均成功夹闭动脉瘤。3例手术中动脉瘤发生破裂出血,无术中死亡。术后随访3~24个月,其中21例生活质量良好,7例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者,3例有重度神经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者,1例死亡。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行动脉瘤夹闭手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王锦良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6):38-40,46,F000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诊断颅内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从临床受检者中选取血管成像检查异常者86例,用Discovery Ultra16层螺旋CT扫描仪按颅脑血管成像参数扫描,然后将所采集的参数送人ADW4.1高级后处理工作站,利用后处理软件行容积成像(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进行重建。结果86例中,脑血管动脉瘤53例、脑血管动静脉畸形22例、脑动脉狭窄或中断8例和烟雾病3例。VR、MIP、MPR都能清楚显示颅内血管情况;VR色彩鲜艳,层次丰富,MIP、MPR虽色彩单调,但对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结论MSCTA是一种无创伤的颅内血管性病变检查方法,定性、定位明确,确诊率高,可部分替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配合颅脑降温仪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降颅压、控制脑水肿、保护脑细胞、防止感染及预防并发症等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并配合头颅低温治疗,21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脑血肿和水肿体积变化;2个疗程后对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结果] (1)临床疗效:1个疗程后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6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脑血肿及水肿变化:1个疗程后两组血肿及水肿体积均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其中治疗组水肿体积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2个疗程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其中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配合颅脑降温仪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张跃志  于国锋  姜云涛  郝志刚 《河北医学》2010,16(12):1456-145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外科治疗时机和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8月我院145例老年急性胆囊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治疗病死率2.1%,平均住院17.2d;手术治疗病死率0.6%,平均住院11.1d。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病人的病情进展快,治疗难度大,风险高,要高度重视外科治疗的时机及方法。早期手术治疗明显降低病死率及缩短住院时间,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DSA检查,观察血管病变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分析疾病与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36例中,颅内外血管病变24例,阳性检出率66.7%。术中发现血管病变37处,其中狭窄29处,闭塞7处,动脉瘤1处。术中出现脑血管痉挛1例。结论:DSA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颈内动脉病变在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