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问·举痛论》“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寒气客于脉外……则缩蜷,……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寒气客于厥阴之脉……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热气留于小肠……故痛而闭不通矣”。例举了十四种疼痛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循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王冰注:“寒气客于冲脉,冲脉不通,足少阴气因之上满。冲脉与少阴并行,故喘动应手矣。”张景岳说冲脉“并足少阴肾经,夹脐上行,会于咽喉,而肾脉上连于肺,若寒气客之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亦逆,故喘动应手也。  相似文献   

3.
<正> 一、喘满《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王冰注:“冲脉不通,足少阴气因之上满。冲脉与少阴并行,故喘动应手也。”盖冲脉并足少阴(肾脉上连于肺)、夹脐上行,会于咽喉,寒气客之,则脉不通而气上逆,故病喘满。其症为气上冲胸,  相似文献   

4.
伏冲脉的名称,源于《内经》。《灵枢·岁露论》云:“入脊内,注于伏冲之脉。”指出伏冲脉位于脊内,“伏冲之脉,即冲脉之在脊内,以其最深,故曰伏冲”(张景岳)。《灵枢·百病始生》云:“其着于伏冲之脉者,揣之应手而动。”那末,揣按在何部位方能出现“应手而动”呢?《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  相似文献   

5.
关于“痛”的病机,《内经》作了诸多精辟论述,笔者不揣浅陋。纳之如下,以见教于同道,并利于学者之清淅耳。一、脉络缩(足卷)致痛《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踡,缩踡则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寒主收引,可使脉络缩(足卷)绌急,血运受阳,肌肉拘挛,牵引络脉,而发生疼痛。这种痛往往来势急,性较强烈,得热则易缓解,重感于寒则痛增,即“得炅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  相似文献   

6.
痛经是妇女在月经来潮期或经行前后小腹疼痛的病症。妇女月经来潮是正常生理现象 ,但“痛经”在临床上为常见疾病。究其原因 :由于人类在自然界难免感受风、寒、暑、湿、燥、火的侵扰 ;在社会上生活 ,就可能产生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变化。在经前、经期或经后 ,感受上述致病因素的侵扰 ,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冲、任胞脉受阻 ,月经排泄困难 ,不通则痛。历代医家对“痛经”的论治颇多 ,如《素问 .举痛论》云 :“寒气入经而稽迟 ,泣而不行 ,客于脉外则血少 ,客于脉中则气不通 ,故卒然而痛”。又云 :“寒气客于厥阴之脉……血泣脉急…  相似文献   

7.
陈全新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89-1790
1 病因病机血瘀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 ,但血瘀的形成与气血关系却非常密切。中医学认为“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 ,故气滞则可导致血瘀 ,而血瘀也可引起气滞。正如《素问·举痛论》指出 :“寒气入经而稽迟 ,泣而不行 ,客于脉外则血少 ,客于脉中则气不通 ,故卒然而痛。若内伤于忧愁则气上逆 ,上逆则六输不通 ,温气不行 ,凝血蕴里而不散 ,津液涩渗 ,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由于不同的病因 ,会出现不同的病理变化 ,而治法也各异。综合而论 ,主要有六淫、七情过极及外伤、出血等。六淫致瘀 :风、寒、暑、湿、燥、火侵袭人体 ,可引起气血凝滞而…  相似文献   

8.
“痛”是临床上一个常见的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中,若以痛为病,则为痛证。“通”是治疗痛的一种有效方法,痛之与通,息息相关。兹就其相互关系及治痛常用之通法浅谈于下。一、不通则痛痛有虚实,有关痛的病因病理,中医学有着较深刻的认识,历代医籍记述甚详。《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中则不通,故卒然而痛。”再如《金匮翼·胁痛统论·肝郁胁痛》曰:“肝郁胁痛者,悲哀恼怒,郁伤肝气。”《丹溪心法·头痛》认为:“头痛多生于痰……”,《医学正传·胃脘痛》曰:“胃脘当心而痛……未有不由清痰食积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急性心肌梗塞属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国内众多医家对其病因病机作了许多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结合文献对其作以初步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祖国医学有关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1历史渊源早在《内经》已认识到,心肌梗塞的病因病机与气虚、气滞、寒凝、血瘀、痰饮有关。《灵枢·经脉》篇认为:“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脉者……血之府也,……细则气少,涩则心痛”,初步认识到气虚则血脉瘀滞不畅而心痛。《内经》尤重寒邪致痛,《素问·痹论》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  相似文献   

10.
不通则痛     
《素问·举痛论》曰:‘痛而闭不通矣。’《证治要诀》云:‘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察色候脉也可悉痛,如青黑为痛,痛在经者脉多弦大,痛在脏者脉多沉微。治则以通法,然而不可只理解为泄下一法,还有调气以和血、中结者傍达、寒者温之、虚者助之等等。有时以通下能治上,如肺炎的实热阶段肺气不宣,笔者以凉膈散治获良效,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气朝百脉能通调水道,当肺炎时能使全身各脏器,包括胃肠  相似文献   

11.
指压镇痛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它是属于推拿范畴。推拿古称按摩,是我国最早的医疗手段之一。《黄帝内经》就记有按压人体的某些部位能止痛的论述。《素问·举痛论》上说:“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隋、唐时代,按  相似文献   

12.
3.2寒痹疼痛:寒性收引而主痛。《素问·痹论》曰“寒气胜者,为痛痹”、“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灵枢·经筋》曰“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素问·脉要精微论》亦曰“诸痈肿筋挛骨痛……此寒气之肿,八风之变也”。寒痹之生,一由寒邪胜引起,二由体质阳虚所致,内外相得乃客其形。症见肢体关节、筋骨、肌肉挛急疼痛,遇寒加剧,不得屈伸,得温痛减,痛处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舌苔白,脉象弦紧。此皆由筋骨血脉遇寒收引所致,治宜散寒温阳、舒筋止痛。  相似文献   

13.
“热证忌灸”这是在针灸界比较盛行的信条。许多教科书、著作、论文均倡此说。然而,古今大量的临床实践告诉人们,灸法不仅可以用于阴盛阳虚的寒证,也可用于实热证及虚热证。本文就“热证可灸”作一探析,求教于前贤同道。1热证忌灸的起源最先明确把灸法用于寒证的是《内经》、《素问·举痛论》上说:“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又说:“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缩痛则脉绌急,绌急则外行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这两段条文,解释了寒气入袭人体而致疼痛的病…  相似文献   

14.
对痛证的基本病理,历来许多医家常以"不通则痛"加以解释,尤其近几年来随着对活血化瘀等法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不通则痛"之说更被广大医者所采纳和接受,并以此作为临证之指南,论理之依据.但根据祖国医学理论,我们认为单以"不通则痛"作为全部痛证的基本病理尚有不足之处,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探讨.一、"不通则痛"不能概括痛证的全部病理"不通则痛"作为痛证的基本病理之一由来已久,早在《内经》就有这方面的论述,特别是《素问·举痛论》所述甚详.但从所述来看多属实证.如"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  相似文献   

15.
雷诺氏病的发生多与职业有关。如钢琴演奏者、打字员等长期使用震颤性工具者易发。雷诺氏病是一种少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其特点是对称性肢端小动脉阵发性痉挛,出现苍白、紫绀、潮红三个阶段的皮肤变化。发作时肢端冰冷,常伴有感觉异常。笔者根据多年经验临床观察认为本病发生与气血不通、或由风寒之邪侵入人体经络、寒凝血淤、气血不通、局部缺血,故出现肢冷、指痛、肢端苍白等症。《内经》“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学所称的急腹症,就其病变脏器而言,大致包括胆、胃、大肠、小肠以及子宫等,多为六腑的病变。六腑的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满而不实”、“以通为用”、“以降为和”。若六腑病变则气血乖违,通降机能失职,当泻不泻,当动不动,出现“不通则痛”的病象。故“不通”是急腹症病机方面的普遍性,而腹痛则是症状方面的共同点。中医古籍中,虽无急腹症之称,但有关急腹症的病因病机却早有记载,如《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客于肠胃之间,募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又说:“热甚则肿。”  相似文献   

17.
推拿治疗冠心病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意思是寒气侵犯到背部膀胱经的俞穴,引起经脉的脉气不通畅——气滞,气滞则血瘀而痛.这些俞穴又和内脏相连,所以相互牵连而痛.按揉这些俞穴后,就产生热气,血得热而行,血行则痛消失.根据这一论述,1973~1976年,我们在西藏高原用按揉肺俞和心俞治疗高山性心肌缺氧,取得良好效果(见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冠心病或类冠心病的发病率日趋增多,经常因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等因素诱发。目前西医采用“搭桥”、“支架”等介入疗法效果立竿见影。但对于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尚未达到手术程度,仍需保守治疗。《素问·举痛论》中云:“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此段经文很似现代医学的心绞痛发作,据此理论,我对部分冠心病或类冠心病患者进行了推拿治疗,发现经治疗后其心电图S—T段缺血性改变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张俊智  宋爱华 《四川中医》1999,17(12):33-34
慢性胃炎是消化道常见病、多发病,本病以胃脘部的绞痛、刺痛、灼痛、胀痛、隐痛、钝痛为主要症状,主因有虚寒、郁火、气滞、血淤、伤食、蛔积等。《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太阳之胜,凝粟且至,寒厥于胃,则内生心痛”[1]、“太阳之复,厥气上行,心胃生寒,胸隔不利,心痛牌满”[2]表明太阳寒水气胜,寒暖气滞,发为胃痛。《素问·举痛论将》又云“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鼓,小络引急故痛”、“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岖出”[3],均用明了寒邪入侵引起气血定滞不通而作痛的机理,胃病虽原因众多,但十居六七均因寒…  相似文献   

20.
<正> 女子经水盛赢行止无不由乎气,气虚则亏,气郁则滞,气寒则凝,气热则壅。若气血失调,阴阳乖违,运行不畅,冲任失养,在妇人最易导致痛经。其辨治当从气调血,分别寒,热、虚、实,采用温,清、补、攻四法,以达到调理气血,制止疼痛的目的。1.温气散寒法气寒血凝致痛,最早记载于《素问·举痛论》,其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作痛”。《素问·调经论》亦谓:“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女子经血赖气之温煦推动畅行。若素禀不足,阳气虚弱,或起居不慎,外寒乘袭,折损真阳,则冲任气寒,血运迟滞而作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