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髂腹股沟微创切口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采用髂腹股沟微创切口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患者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18~63岁,中位数42. 5岁。单纯骨盆前环骨折24例,骨盆前环骨折合并耻骨联合分离4例,骨盆前环骨折合并后环骨折8例。按照骨盆骨折的Tile分型,A2型10例、B1型4例、B2型14例、B3型2例、C1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1 d,中位数7 d。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采用Matta骨盆骨折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采用Majeed骨盆骨折评分标准评价疗效,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40. 5±8. 1) min,术中出血量(92. 0±23. 1) m 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数14. 5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7周,中位数10. 5周。均未出现神经或血管损伤、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1周根据Matta复位标准,解剖复位24例、良好复位10例、复位不良2例。术后6个月Majeed评分(95. 2±5. 2)分,优28例、良8例。结论:髂腹股沟微创切口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率高、复位效果好、骨盆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种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分别用单纯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前方入路骨盆前后环钢板内固定及经皮骨盆前后环螺钉内固定3种手术方式治疗。结果20例中复位满意18例,复位不满意2例;开放手术中2例伤口感染,损伤股静脉1例;随访6~24个月,均骨折愈合,无下肢不等长。结论手术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可取得满意疗效,不同的Tile C型骨盆骨折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经皮闭合骨盆环固定是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共32例Tile B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男20例,女12例;对患者采用微创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骨盆复位情况及治疗后骨盆优良率,同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进行记录。结果:患者手术时间(63.2±13.7)min,术中出血量(180.5±33.9)mL,骨折愈合时间(14.32±2.67)周;患者骨盆复位Matta影像学评分优良率为96.98%,Majeed骨盆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3.75%,末次随访骨盆功能Majeed评分总分(86.3±9.7)分。结论:采用微创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效果可靠等特点,是Tile B型骨盆骨折的良好治疗方式之一,但对手术医生的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Tile B型骨盆骨折患者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21~67岁,平均41岁。骨折Tile分型,Tile B1型6例,Tile B2型9例,Tile B3型4例。随访观察了术后骨折愈合、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30~70min,平均45min;术中出血量20~50mL,平均27mL。19例均获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3周,平均11.5周。Matta标准评定骨折复位结果为优10例,良6例,可3例。术后6个月,Majeed功能评分为(82.04±7.09)分,优12例,良4例,可3例。因脂肪液化切口延迟愈合1例,经换药后愈合良好。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损伤、异位骨化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创伤小,手术操作方便,有利于骨盆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Tile C1、C2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采用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外固定手术治疗骨盆骨折患者41例,男28例、女13例;年龄22~65岁,中位数46岁。Tile骨折分型,C1型29例、C2型12例。合并骶丛神经损伤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9 d,中位数8 d。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个月,拍摄正位、骨盆入口位、骨盆出口位X线片,根据骨折移位程度,依据Matta骨盆骨折复位判断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末次随访时,依据Majeed骨盆骨折评分标准评定疗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合并骶丛神经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4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中位数1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12个月,中位数6个月。术后1个月,骨盆骨折复位优19例、良14例、可7例、差1例。末次随访时,Majeed骨盆骨折评分51~100分,中位数85分;优21例、良11例、可8例、差1例。并发切口感染5例,经换药处理后感染控制;并发外固定架针道感染19例,去除外固定架并予以换药处理,感染控制,针道愈合;并发行走后腰骶部疼痛6例,未行特殊处理。合并骶丛神经损伤的18例患者,下肢肌力恢复至4级以上、感觉恢复正常16例,外踝及足背外侧感觉减退、足下垂畸形、行走跛行2例(足趾跖屈肌力2级1例、0级1例)。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Tile C1、C2型骨盆骨折,骨折复位、愈合好,有利于骨盆功能和骶丛神经功能的恢复,但应注意预防外固定架针道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配合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配合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8 ~61岁,中位数35.5岁;骨折Tile分型:B1型6例,B2型3例,B3型4例,C1型3例,C2型2例;观察骨折复位、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40~110 min,中位数74.5 min;外固定时间4~12周,中位数7.5周;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74个月,中位数20.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 20周,中位数13.5周;参照Tometta标准评估骨折复位情况,优10例,良6例,可2例;参照Majeed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9例,良7例,可2例.术后出现钉道反应6例,经换药及口服抗生素治疗后反应消失5例;1例钉道反应较重,给予换药及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术后4周拔除外固定后,反应消失.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出现大腿外侧皮肤麻木症状,治疗后麻木未缓解.结论: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配合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可有效恢复骨盆稳定性,极大地减少手术创伤,实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该方法也存在射线下暴露时间长、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等缺陷.  相似文献   

7.
骨盆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随着社会发展,交通事故和工伤等意外伤害的增加,高能量损伤致骨盆骨折发生率显著增高,其中不稳定骨盆骨折约占5%~20% [1].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早期诊断、积极复苏治疗和及时早期骨折复位固定是控制出血、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我院从2005年~2007年对68例骨盆环遭受严重破坏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采用改良三维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种内固定治疗Tile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TileC型骨盆骨折患者分别用单纯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前方入路骨盆前后环钢板内固定及经皮骨盆前后环螺钉内固定3种手术方式治疗。结果20例中复位满意18例,复位不满意2例;开放手术中2例伤口感染,损伤股静脉1例;随访6-24个月,均骨折愈合,无下肢不等长。结论手术治疗TileC型骨盆骨折可取得满意疗效,不同的TileC型骨盆骨折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经皮闭合骨盆环固定是治疗TileC型骨盆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3月至2015年9月,采用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骨折患者15例,男14例、女1例。年龄12~15岁,中位数14岁。左侧7例,右侧7例,双侧1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活动时突发患侧髂前上棘处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局部压痛明显,部分可见瘀斑,可触及骨擦感及撕脱骨折块。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30~75 min,中位数48 min。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均良好,内固定牢固。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中位数10个月。均无切口感染、患侧大腿外侧皮肤麻木和疼痛、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均愈合。患者行走无跛行,无疼痛,患侧髋关节活动范围正常,可参加正常体育活动。结论:采用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骨折,复位效果好,骨折愈合率高,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髋臼上方置钉外固定架固定结合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22例骨盆骨折患者。男13例,女9例;年龄19~67岁,中位数41岁;车祸伤11例,坠落伤7例,压砸伤4例;合并颅脑损伤3例、血气胸4例、膀胱或肠管破裂5例、尿道断裂3例、其他部位骨折6例;按Tile分型标准,C1型11例、C2型8例、C3型3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补液、输血等对症处理,积极处理合并伤,进行股骨髁上骨牵引纠正纵向移位。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骨折纵向移位纠正后,先通过髋臼上方置钉外固定架固定骨盆前环,再以骶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术后评定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0~75min,中位数62 min;术中出血10~25 mL,中位数15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7个月。术后2例患者出现一侧股外侧皮神经麻痹,口服甲钻胺1个月后逐渐缓解;3例出现一侧外固定架钉道渗液,但Schanz针未松动,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性,经换药后2例愈合,1例外固定架取出后愈合。所有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6周,中位数12周。术后按照Tornetta等的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情况,优7例、良10例、可5例。末次随访时本组患者Majeed评分为(85.6±12.7)分,优8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结论:髋臼上方置钉外固定架固定结合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骨盆功能恢复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平乐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采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患者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19~51岁,中位数37岁。闭合性骨折20例,开放性骨折4例。按胫骨干骨折的AO分型,B1型7例、B2型10例、C1型7例。合并腓骨骨折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48 h,中位数14 h。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9个月,中位数6个月。骨折均愈合。1例针孔感染,经对症处理后感染被控制。均无骨坏死、骨不连、骨折再移位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参照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治疗最终效果评价标准评价疗效,优20例、良4例。结论:采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窝入路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并为这类特殊群体的优质诊疗照护积累循证经验。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且符合纳入标准的38例不稳定骨盆前环骨折患者,在实施髂窝入路复位时,应妥善固定好骨盆后环,并采取改良Stoppa入路,切口一般是在耻骨联合上方2指处做一横切口,同时也可以采取正中纵切口,并切开皮肤及皮下脂肪,充分暴露腹膜外间隙,借助骨盆复位器械进行辅助复位,利用钢板进行固定塑形重建,待复位满意后再做最后的固定处理,对腹直肌前鞘要进行仔细修复,最后再缝合手术切口。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0~150 min,平均时间为(116.7±5.9)min;术中出血量达200~700 m L,平均出血量达(400.8±13.5)m L。手术结束后,通常会选择X线片来确定双侧或单侧骨盆环复位情况,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复位均满意。对所有患者实施为期7~10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8.9±1.1)月,骨折愈合时间为8~13周,平均愈合时间为(12.8±2.3)周。除了仅1例发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外,均未并发复位不良或切口感染、内固定失效、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对于不稳定骨盆前环骨折患者而言,采取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窝入路手术开展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暴露视野良好、损伤小的优点,能达到较为可观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骨盆骨外固定器的改进及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满足骨盆骨折脱位的救治需要,为临床提供使用简便、力学合理的骨盆骨外固定器。方法:基于国内孙锡孚骨盆支架,对其不合理因素进行了改进,研制出改良骨盆骨外固定器。并在8个模造耻骨联合分离及经骶骨纵形骨折模型的成人骨盆标本上,对改良骨外固定器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检测。结果:改良骨盆骨外固定器对聘骨联合分离的固定刚度与孙氏骨盆支架相当,但对经骶骨纵形骨折的固定作用明显强于孙氏骨盆支架;改良后梯形架的摆放位置对其固定刚度影响甚小。结论:①改良骨盆骨外固定器能较好地将来自梯形架的压力传递给骨盆后环。可用于治疗骨盆前后环破裂。②针夹上设置的三个不同承接点便于临床根据骨折不同类型灵活选用。③改良后梯形架的摆放位置对其固定刚度影响不大,有利于临床腹、盆腔损伤手术。改良骨盆骨外固定器在临床治疗应用中比孙氏骨盆支架更为简便,力学上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发伤中骨盆骨折改良三维骨盆外固定架的应用。方法对24例多发伤伴骨盆骨折患者行改良三维骨盆外固定架固定术。结果全部病例均予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4个月,术后以骨折复位、疼痛、步态、肢体长度、髋关节活动度为疗效指标,其中优15例、良6例、中3例,优良率87.50%,未发现骨折再次移位、不愈合及延迟愈合,未出现休克、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三维骨盆外固定架克服了传统外固定架的缺点,不影响患者进行其他检查,创伤小,操作环境要求低,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治疗AO分型A型、B型闭合性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患肢肩、肘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本组病例47例,男性36例,女性11例;年龄为17~66岁,平均38.3岁。致伤原因为:车祸33例,摔伤6例,运动损伤5例,生活损伤3例。右侧为29例,左侧为18例。骨折分型(AO分型)为A型或B型,其中A型为30例,B型为17例。上段骨折9例,中段骨折30例,下段骨折8例。对于移位较大者,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不强求解剖复位,达到功能复位即可。复位固定后早期规范化的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本组47例患者,解剖复位15例,功能复位22例。临床愈合时间最短为3周,最长为11周,平均时间为8.3周。患者均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47例患者无再骨折,无骨折端残留疼痛。患者邻近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为优者为34例,3例为良,平均分为86.7分;肘关节Mayo评分均为优,平均分为91.1分。结论肱骨干骨折是非负重骨,能够耐受较大的旋转、成角、短缩移位,手法复位外固定创伤少,患者早期即可以进行康复训练,患肢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隐匿性骨盆后环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浙江省台州医院路桥院区同时进行了骨盆X线和螺旋CT检查的137例骨盆损伤患者的影像资料,对其中骨盆X线片显示后环正常或疑似损伤而螺旋CT检查显示存在骨盆后环损伤的34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横向对比研究。结果:①X线检查结果。骨盆前环损伤者29例,其中耻骨支骨折20例,单侧骨折6例、双侧骨折14例,4例耻骨支骨折累及同侧髋臼前柱;耻骨联合分离2例;耻骨体骨折2例;坐骨支骨折伴耻骨联合分离5例。26例未见明显骨盆后环损伤征象,8例疑似损伤。②螺旋CT检查结果。34例患者均有骨盆后环损伤,其中骶骨骨折25例、髂骨翼骨折2例、单纯骶髂关节脱位2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5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5例患者中骶骨和髂骨翼后部骨折2例,骶骨骨折伴骶髂关节半脱位1例,骶髂关节骶骨侧和髂骨侧骨折伴骶髂关节脱位2例。骶骨骨折按Denis分型,Ⅰ型骨折17例,Ⅱ型6例,Ⅲ型2例。采用CT横断面图像诊断时遗漏了4例骨折线平行于扫描基线的下位骶骨横形骨折、5例无移位的骶骨边缘裂缝骨折、2例髂骨后唇裂纹骨折及1例骶髂关节垂直脱位,经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和容积漫游处理后确诊。结论:骨盆后环解剖结构复杂,解剖影像重叠多,X线片检查提供的信息有限;而多层螺旋CT可进行快速容积扫描,图像质量高,后处理功能强大,通过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和容积漫游技术可以全面、立体、直观地显示骨盆后环的细微损伤,并能对损伤类型和骨盆后环的稳定性作出正确评价,对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医生要充分认识隐匿性骨盆后环损伤的隐蔽性,在X线片诊断不明或无法确定是否存在骨盆后环损伤的情况下,应首先考虑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5月至2015年6月,采用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3~51岁,中位数37.5岁。骶骨骨折11例,按照骶骨骨折的Denis分型,Ⅰ型9例、Ⅱ型2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7例。按照骨盆骨折的Tile分型,B型14例、C型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10 d,中位数7.5 d。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3个月采用Majeed骨盆骨折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手术失血量(40±10)m L。住院时间9~28 d,中位数16.5 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58个月,中位数34.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中位数10周。术后3个月Majeed骨盆骨折评分(86.5±9.3)分,优11例、良6例、差1例。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及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急诊床旁骨盆外固定术救治严重骨盆骨折(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骨盆外固定器能复位及稳定骨盆骨折,减少骨盆腔的容量,发挥止血效应。对于伴发严重血液动力学不稳的骨盆骨折可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近年来倾向于对严重移位伴低血容量休克的骨盆骨折病例尽可能的急诊外固定处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及减少死亡率。我院自2000年以来应用三维外固定器行急诊床旁骨盆外固定术救治严重骨盆骨折21例,收到满意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侧推旋转牵引端提法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行侧推旋转牵引端提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内服药及指导患肢功能锻炼。结果行0.5~1年随访,优49例,占81.7%;良6例,优良率为91.7%。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复位成功率高、易于保持、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柳木夹板、塑形纸质支架夹板、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固定Colles骨折的治疗效果,从而分析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3例Colles骨折患者,通过手法复位后予柳木夹板、塑形纸质支架夹板、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固定的患者分别分为A,B,C 3组,测量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h,1周,3周和6周的标准正侧位X片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3个月后进行Dienst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63例患者经治疗后骨折均获骨性愈合。经治疗6周后3组患者影像学表现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组掌倾角、尺偏角恢复优于其余两种夹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3周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组桡骨高度恢复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组桡骨高度恢复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法复位后使用3种夹板固定均能显著改善桡骨远端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较好地改善掌倾角与尺偏角,较好地维持桡骨高度;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维持桡骨高度效果更好且腕关节功能恢复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