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凤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2):1019-1020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方法。方法对56例口服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治愈率为82%,疗效满意。结论对重症中毒患者及时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是重要的抢救措施,而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成人喉乳头状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喉乳头状瘤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喉乳头状瘤患者密切观察病情,以赢取抢救机会;进行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包括完善术前准备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管理等.结果:15例均好转出院.结论:成人喉乳头状瘤患者的术前、术后观察与护理对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进行有效的抢救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46例呼吸道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6例气管切开患者给予精心呼吸道护理,包括气管套管的固定与消毒、正确吸痰、有效气道湿化、合理用氧、气管切开局部换药、口腔护理等措施.结果46例气管切开患者抢救成功41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5例因合并多脏器功能损伤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认为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措施在气管切开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能够预防呼吸道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居福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664-8665
目的 控制ICU患者的院内感染,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2010-01-2010-12收治ICU的567例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找出易发因素,提出控制对策.结果 肺部感染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医院感染,占总感染的84.29%.结论 加强呼吸道管理可有效控制ICU患者的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5.
正机械通气是抢救ICU危重症患者的关键性措施,它主要是通过建立人工气道实现紧急通气的一种抢救方式[1],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是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机械通气能够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或异物,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但由于气管插管与牙垫的摩擦,容易引起口腔黏膜局部溃疡、糜烂,特别是下唇最  相似文献   

6.
重症肌无力危象82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82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87次危象)采取紧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并加强呼吸道管理,积极预防交叉感染,做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抢救成功70例,死亡12例.结论:及时采取机械通气,改善缺氧症状,是挽救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生命的关键,配合有效的心理护理可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陈莉 《家庭护士》2009,7(13):1145-1146
[目的]总结中间综合征施行机械通气的呼吸道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地分析61例中间综合征施行机械通气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抢救成功58例,放弃抢救3例(经随访均死亡).[结论]加强呼吸道管理是中间综合征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蓉  王莉  冯晶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371-3371
目的 探讨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气道系统化管理,保持气道通畅,预防气道感染.方法 对48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气道化管理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40例抢救成功,均未发生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8例因原发病危重抢救无效院内死亡.结论 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气道管理,可以使气道全程保持通畅并将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降至最低,为最大程度的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探讨如何提高院外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我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利用多种媒体向社会公民宣传如何对猝死患者进行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同期经急诊科抢救的403例猝死患者,按猝死后是否立即进行了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86例,发现猝死患者,第一反应者立即呼叫急救中心,等待医护人员到来;实验组217例,现场发现猝死患者,第一反应者,在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立即进行有效地胸外心脏按压,嘱他人呼叫急救中心.对照组186例,抢救成功1例,抢救成功率0.054%;实验组217例,抢救成功16例,抢救成功率7.373%.对心源性猝死患者,第一反应者立即实施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直至专业人员到达,明显提高了猝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寻找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经验,提高ICU的护理质量.方法 对16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呼吸功能的监测与护理、吸痰的护理、保持呼吸道湿化、气管内给药的护理等.结果 患者经有效治疗和精心全面护理,效果满意.死亡5例,死因为非呼吸道因素.结论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早期救治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重点,为抢救成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及时进行呼吸道护理,能提高医院ICU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总结67例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呼吸道管理要点。呼吸道管理包括呼吸功能紊乱患者气道管理、气道分泌物管理、呼吸道梗阻预防、呼吸道屏障管理。67例患者经积极抢救、严格气道管理,恢复良好45例,差17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3例。  相似文献   

12.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因胆碱酯酶抑制,导致乙酰胆碱蓄积,腺体分泌增加,呼吸肌麻痹,以致呼吸困难、窒息.因此,对重度有机磷中毒病人做好呼吸道管理尤为重要,是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院自2001年起应用口咽通气管呼吸道管理方法,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是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所在,而气管插管术是开放气道,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常用主要措施之一.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急诊科对62例急危重患者实施紧急经口气管插管,为抢救患者赢得了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现将气管插管的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的监护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机械通气目前是国内外公认的一种抢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治疗方法。本文报告了我院急诊ICU抢救17例重症ARDS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临床资料,分析讨论了机械通气治疗ARDS临床目的及重要性。提出在进行机械通气时必须早期合理调节呼吸机的有关参数;及时有效使用PEEP治疗;动态监测血气分析;全程监测血氧饱和度以及切实做好呼吸道管理。认为对ARDS的患者早期正确使用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及时合理应用PEEP治疗是降低ARDS死亡率的有效手段;严密的呼吸监测和切实的呼吸道管理是确保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人工气道是解除危重患者呼吸道梗阻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危重患者及重大手术后患者呼吸道通畅的关键.重症监护病房(ICU)专门收治各种危重及重大手术后的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较多.为了减少人工气道的并发症,保证危重患者抢救治疗的顺利进行,人工气道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院于2006年9月至2009年12月对53例患者建立了人工气道,经过本科室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人工气道的并发症较以前明显减少,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现将人工气道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76例危重病性神经肌病致呼吸肌无力患者机械通气抢救的护理特点。方法:对76例危重病性神经肌病致呼吸肌无力患者机械通气抢救护理予以:(1)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呼吸肌无力患者的各种先兆症状。(2)做到正确吸引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湿化、气管导管护理等呼吸道管理。(3)合理应用与管理呼吸机。(4)心理护理与适当的营养支持。结果:76例危重病性神经肌病致呼吸肌无力患者机械通气抢救经过呼吸道、心理和营养等多方面的精心护理,大多数患者好转出院。结论:认为对危重病性神经肌病致呼吸肌无力患者在彻底查清病因、正确合理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机械通气救治,并从呼吸道、心理和营养等多方面进行精心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人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有效的气道管理,往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由于气管切开后,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湿、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比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机械通气并发呼吸道梗阻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机械通气治疗是临床上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常用方法,为了加强呼吸机的管理,减少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我科2004年1月~2005年11月对112例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其中11例并发呼吸道梗阻,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急救措施除1例因食管癌术后复发肿瘤浸润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大量出血死亡外,其余  相似文献   

19.
抢救车的药品是为急救患者所备用的,有效有序的药品管理直接关系着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同时,因为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种类繁多,数量大,对抢救车的管理就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是烧伤患者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患者生命的抢救措施.烧伤常伴有吸入性呼吸道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由于严重创伤,广泛创面,以及气道、支气管甚至肺部实质性损伤,给护理带来困难.因此,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