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足底静脉泵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方法,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术后间断使用足底静脉泵辅助治疗,2次/d,30 min/次。结果:实验组下肢重度肿胀及疼痛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对照组发生DVT 10例,发生率为16.67%;实验组发生DVT 2例,发生率为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足底静脉泵协同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操作方便,使用安全,且效果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足底静脉泵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当天即使用足底静脉泵.结果 实验组促进下肢消肿的程度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足底静脉泵可以促进患肢消肿,明显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血栓形成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将8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发生率为15.9%;干预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为2.3%。干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足底动静脉泵对预防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髋部骨折手术患者2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按摩,实验组应用足底动静脉泵。结果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伤后7d内患肢肿胀和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应用足底动静脉泵能有效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方法及护理经验.[方法]对69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通过指导早期活动,使用足底动静脉泵等护理措施.[结果]69例病人均未发生DVT.[结论]早期活动联合足底动静脉泵使用能有效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69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静 《全科护理》2011,(12):1055-1056
[目的]总结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方法及护理经验。[方法]对69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通过指导早期活动,使用足底动静脉泵等护理措施。[结果]69例病人均未发生DVT。[结论]早期活动联合足底动静脉泵使用能有效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足底静脉泵应用于骨科下肢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意义。方法选取下肢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足底静脉泵进行物理治疗,2组均在固定时间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静脉。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足底静脉泵运用于骨科下肢关节置换术后对预防深静脉血栓有帮助,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娟 《妇幼护理》2023,3(15):3671-3672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接受医护一体化护理对于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预防效果。方法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 我院收治的 100 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照数字表抽取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 接受医护一体化护理。对比两组的血小板指标、凝血指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血小板参数优于 对照组(P<0.05)。实验组凝血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下肢血管彩超显示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 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可以改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降低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抗血栓弹力袜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病人60例,随机分为抗血栓弹力袜组(实验组)30例,护理常规组(对照组)30例.抗血栓弹力袜组病人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弹力袜,术后即开始使用,直至病人出院,常规护理组病人术后按常规预防DVT,观察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DVT的临床效果.[结果]抗血栓弹力袜组DVT发生率为6.66%,常规护理组为30.0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血栓弹力袜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DVT形成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老年下肢骨折术后3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田美欣  杨淑萍  张云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9):1376-1377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2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按预见护理程序实施护理.结果在实施预见性护理过程中,32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有1例发生DVT,发生率为3%.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量表(the risk assessment profile for thromboembolism,RAPT)在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风险评估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7月在本科室住院治疗的153例髋部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DVT的预防护理;将2014年8月~2015年1月在本科室住院治疗的153例髋部骨折患者设为实验组,采用RAPT量表对患者DVT形成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术后72 h评估患者DVT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RAPT量表能预警髋部骨折老年患者者DVT的发生风险,从而对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间歇充气压缩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运用间歇充气压缩泵对预防和减少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DVT预防方案为低分子肝素。实验组术后DvT预防方案为间歇充气压缩泵。结果术后第7d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实验组有3例发生DVT,发生率为5.0%,而对照组有5例发生DVT,发生率为8.3%,经x2检验,两组DVT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发生DVT患者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实验组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应用肝素相比,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运用间歇充气压缩泵同样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DVT,而且该方法使用简单,患者感觉较舒适,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年髋部骨折15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对15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术后给予DVT预见性护理.结果:15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主诉患肢胀痛2例,占1.3%,但未影响功能锻炼;无一例发生DVT.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给予术前评估、术后早期运动、密切观察、及时采取预见性护理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下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危险因素预防和功能锻炼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DVT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术后DVT发生率为10.0%(4/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9/40)(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5.0%(38/40)和85.0%(3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下肢骨折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危险因素预防和功能锻炼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DVT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在老年肺癌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5例肺癌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59例和试验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预防DVT,试验组采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预防DVT。观察术后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水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下肢肿胀、DVT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能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相关因素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148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74例)和实验组(7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骨科手术期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系统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痛及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老年患者机体生理功能蜕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烟酒嗜好、骨折部位、下肢深静脉曲张、手术创伤较大等是导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关键因素。对照组下肢DVT、肿痛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有2例患者发生肺栓塞,实验组1例,2组患者肺栓塞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针对性的系统护理干预对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2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按预见护理程序实施护理。结果在实施预见性护理过程中,32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有1例发生DVT,发生率为3%。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分级管理系统在预防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行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应用风险评估分级管理系统实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患肢肿胀与DVT发生率、D-二聚体水平、下肢血流速度、下肢双腿周径。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肢肿胀、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下肢血流速度、下肢双腿周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 05)。结论风险评估分级管理系统能有效预防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护理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8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随访3个月,观察髋关节功能。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深静脉部分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下肢深静脉完全栓塞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功能、关节活动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疼痛、畸形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较快恢复,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风险,促进髋关节功能较快改善,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2016年1~8月我院通过成立医院静脉血栓防治管理组、组织培训、采取基本预防、药物预防、物理预防、制定预防DVT健康教育计划、编写健康教育手册、静脉血栓护理指导小组督导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结果:经培训后护士DVT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核成绩有显著提高(P0.05),20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综合干预明显提高护理人员DVT相关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能早期识别老年髋部骨折术后DVT高危因素并积极防范,降低DVT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