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与目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为了从实验室角度论证祖国医学中所言“肝主目”、“肝开窍于目”的科学性,我们曾对47例肝经瘀滞型眼底病患者进行了肝、肺血流图描记,初步发现肝与眼在血液动力学方面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但基于目前从理论上探讨肝与目关系的研究较少,实验研究亦不够深  相似文献   

2.
冯鹰  邓轩赓 《国医论坛》2003,18(3):42-43
肝有主疏泄和藏血两大主要功能,疏泄失调主要表现为太过和不及,藏血异常主要表现在藏血不足上。疏泄失调和藏血不足均将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促使衰老的发生和加速衰老的进程。衰老是人体生理和病理两个作用的综合结果,肝由于其生理和病理特点在其中具有权其重要的作用,从肝入手将开辟抗衰老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为肝之外窍,在生理方面肝与目有经络直接连属,《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连目系。”在病理方面,若因为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久而火动痰生,蒙阻清窍,可致二目昏蒙,视物不清。若肝血不足,目失于濡养,则会导致目眩,两目干涩,视物不清,目眶疼痛等症状。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者,多见双目红肿痒痛,或两目连札等。肝阳上亢之头目眩晕,肝风内动之口斜睛吊等,在临床中更为常见,说明肝经诸病,皆可导致目疾,故治目疾,多用治肝之法。在诊断、预后方面,由于“眼为肝之外候”,肝之病变多可在两目中反映出来,临床上可根据目的不同变化,去推断肝经的多种病变。  相似文献   

4.
蒋筱 《广西中医药》1998,21(4):46-47
肝与长寿保健的关系探讨蒋筱广西中医学院530001南宁市明秀东路21号关键词肝;长寿;保健;情志1肝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肝主疏泄和藏血,其性喜舒畅条达,升发柔和,最恶抑郁,它具有疏通调畅气机和情志,促进升降出入运动的作用〔1〕。如...  相似文献   

5.
胡建平  李瑛 《江西中医药》2004,35(10):25-26
消渴,症状表现以“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为主,其病机变化主要为脏腑功能失调,阴血津液亏虚,燥热内生。历来医家多责之于肺、胃、肾三脏而以上、中、下三消分治。然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其功主疏泄,调畅气机,疏达情志,从消渴之病因病机及发病特点来看,肝脏的病理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消渴之辨证论治首重肝脏。  相似文献   

6.
对“肝主目”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笔者曾报道,针刺“超感型经络敏感人”的穴位,可以激发微经络感传[1、2],以及感传抵达终点穴后仍能继续远传[3~5].继之,本组通过针刺大敦穴,观察足厥阴肝经的微经络感传联系于目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文通过阐述消渴病与肝脏的关系,指出肝强克脾、肝强犯胃、肝强灼肺、水亏肝强可导致消渴病的三多一少症状。以此为基础的消渴病日久发展至消渴目病,其病机多有病久伤阴耗血的特点,而肝开窍于目,阴血不足则目窍失养,治之宜柔肝以补肝体,这就为柔肝法治疗消渴目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探讨了临床上运用柔肝法对消渴目病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8.
情志不遂,气机郁结为抑郁症的主要病机。抑郁症患者伴失眠者较多,从肝与抑郁症、不寐的关系出发,从肝主疏泄、肝藏血、肝藏魂、肝体阴而用阳等角度论述肝与抑郁患者不寐的关系。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新思路,构建中医不寐的独特理论体系,对抑郁症患者有不寐躯体症状的病机探讨及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肝开窍于目之生理目之能视,籍肝阴肝血之营养。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日:“肝受血而能视”。张介宾则云:“肝得血则神聚于目,故能视”。是目赖阴血之养,方能视万物。肝知阴血虚少,则目视障碍。须之阴血之能上承于目,必以肝之气阳为动力,肝脉为运行道路。目之主宰,在肝阳肝气。人身脏腑皆寓阴阳气血,肝亦同例。肝舍一阳生化之气,主升发,达于目,使目睛转动灵活;运阴血,目得所养,视物精明。陈达夫教授在《中医眼科六经法要》曰:“肝气上升,则目中即有主宰……”。在分析“能远视而怯近视,或能近视而怯远视”之病机时,陈达夫教授指出:二者病变都以悬  相似文献   

10.
眼视万物,为人的视觉器官.祖国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眼为人体的局部器官,其与五脏息息相关,尤其与肝肾的关系密切,如《素问·金匮真言论篇》日:"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古代医家又发现目珠的发育、视觉的功能与肾精关系密切,由此又提出"眼虽属五脏,而五脏之中肾最为贵".为此本文试就目与肝肾的生理病理关系,及目疾从肝肾论治,作一粗浅认识. 1 肝肾与目的生理联系 1.1 肝开窍于目  相似文献   

11.
肝的疏泄功能与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敏 《光明中医》2010,25(12):2190-2190
<正>临床各种心律失常中,除窦性心动过速与心律不齐外,以各种早搏最为常见,其次是心房颤动。不同程度的房室或心室传导阻滞和阵发性室上速也较多见。心律失常的严重性主要取决于其发生原因,所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所产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血瘀阻与病理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血瘀阻与病理的关系。方法:将135例慢性乙型肝炎有肝纤维化的患者分为血瘀组和非血瘀组,在分析病理与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肝血瘀阻与病理纤维化分期及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关系。结果:不同纤维化分期之间血清HA、IV-C、PⅢNP的含量有显著差异,LN含量无明显差异。88.1%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存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表现。血瘀组患者肝纤维化病理学的变化明显重于非血瘀组,血清纤维化指标也呈现一致的结果;肝纤维化各期血瘀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血瘀程度越明显则肝纤维化的程度越严重。结论:肝脏纤维组织生成是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瘀的病理学基础,临床上血瘀表现的轻重,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肝主疏泄与解剖学之脑和肝脏功能相关,其调畅气机的功能与肝脏调节物质代谢(能量)、流动以及分布有关,肝窦内皮细胞窗孔构成的肝筛结构可能是肝疏布、宣泄气机及精微、毒物的超微结构。慢性肝病如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脂肪肝的病机多为肝失疏泄、由气及血、络脉瘀阻,表现为肝窦内皮细胞窗孔数量、结构及功能异常,引起微循环障碍。因此,肝窦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肝失疏泄之络病的病机关键,是肝主疏泄之络病理论新的假说。  相似文献   

14.
络病理论与肝纤维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络病理论出发认为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是肝络痹阻,血瘀痰结,肝络痹阻,血瘀痰结与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的作用密切相关.在治疗强调分期辨证,在清化湿热、调和肝脾、滋阴肝肾等相应治法的基础上,活血化瘀、软坚消痰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5.
络病理论与肝纤维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归纳了络脉理论基本内容,提出络病的基本改变是气滞、血瘀、津停、络虚,引用古典文献及临床实验、动物实验、细胞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系统论证肝纤维化和络病的关系,提出肝纤维化可归入络病进行辩治,其主要病理机制是“毒损肝络,痰瘀交阻“。认为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纤维化,进而出现门脉高压,肝硬化的过程,是一个由络伤气滞,进而发展至痰湿阻络,痰瘀交阻的过程,应重视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病因、病机的分析,指导诊断和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肝失疏泄与神经性厌食症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怡就 《新中医》1998,30(9):3-4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神经性厌下与精神紧张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脑部控制食欲部位供血不足,功能紊乱有关。这与中医学认为本病与肝失疏泄,情志失调密切相关的理论不谋而合,故调肝解郁,疏畅气机为其主要治则。  相似文献   

17.
“肝开窍于目”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古人对肝和目联接关系的总结。“肝开窍于目”理论认为肝目具有“共损伤-共修复”特点,临床发现肝病目疾常常伴随出现,肝目同治是理想选择,实现肝目共治的关键在于解析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目之间在生理、病理诸多方面存在十分复杂而密切的联系。在病理状态下,肝目“共损伤”,中药干预后肝目“共修复”,而肝目“共损伤-共修复”可通过“共物质基础-共作用机制”解释。基于此,课题组从中医理论内涵、临床实践与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探索性提出肝目具有“共损伤-共修复-共物质基础-共作用机制”特征,即“四共特征”(4CCs),并以清肝明目中药夏枯草干预免疫性肝损伤(ILI)和过敏性结膜炎(AC)为例,浅析肝目“四共特征”的研究思路。该文期冀深入解析“肝开窍于目”理论的科学内涵,揭示肝目共性特征及生物学实质,探索建立一种“肝目同治”研究新范式,为多器官关联疾病共性问题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临床诊疗中,一些神志病患者的疾病发展过程伴随着目的独特症状,但往往会被忽视。文章通过对中医古籍文献的研究分析,总结了古籍文献中目与神的关系,包括目与五脏之神、目与精气神。结合临床一些影响神志的疾病如失眠、精神病、脑卒中患者目的症状,基于中医古籍文献挖掘目与神志病的理论基础和机理,提出目诊在疾病预防、临床诊疗以及判断疾病转归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 ,重在调经以治本 ,前人治之 ,有固肾、扶脾、疏肝、理气之不同。本文着重论述中医对肝与月经病的关系认识 ,进一步强调肝在月经病的发生、发展、治疗中的重要性 ,在临证诊疾时补血勿忘养肝、理气更须疏肝、调理脾肾当兼治肝、清热则以泄肝火、缓肝急为先 ,温经尤当暖肝散寒。提出月经病不独乎肝但又不离乎肝。1中医对肝与月经的生理病理关系的剖析1.1肝与气血的关系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中医认为 :“女子 ,阴类也 ,以血为主 ,其血上应太阴 ,下应海潮 ,月有盈亏 ,潮有朝夕 ,月事一月一行 ,与之相符 ,故…  相似文献   

20.
肝开窍于目是中医的经典论述之一,本文通过脏腑、气血、经络等方面来探讨肝与目的关系。主要从肝开窍于目的含义、理论依据、生理病理等方面展开论述,进一步阐释了肝通过经络、气血阴阳等与开窍于目的理论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