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补肾化瘀解毒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解毒中药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影响。方法:10例ITP患随机分为2且,分别给予补肾化瘀解毒中药或泼尼松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治疗前后ITP患血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PAIgA,PAC3的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后补肾化瘀解毒中药对ITP患的症状改善方面优于泼尼松,并对血清血小板相关抗体含量有调节作用,患血小板数量与血清血小板相关抗体含量呈负相关。结论:ITP患病情与血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含量呈正相关;补肾化瘀解毒中药对ITP有良好疗效,并能调节血清血小板相关抗体含量。 相似文献
2.
补肾化瘀解毒方药对ITP患者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和血小板第4因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补肾化瘀解毒方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治疗前后rrP患者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的变化。结果:补肾化瘀解毒方药对ITP患者总有效率与西药组相当,但在一些症状改善方面优于泼尼松,并对ITP患者β—TG和PF4有调节作用;还显示患者血小板数量与β—TG和PF4呈负相关。结论:ITP患者病情与β—TG和PF4含量呈正相关;补肾化瘀解毒方药是治疗ITP有效的方药并具有调节β—TG和PF4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 (PSE)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例经内科治疗效差或无效的ITP患者进行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观察其疗效、毒副作用.结果:显效13例,良效8例,进步5例.近期疗效84.62%,远期疗效:有效病例中9例20~60天后血小板下降,经内科治疗血小板维持25×109~80×109/L,无出血倾向,暂无死亡病例.副作用包括脾区疼痛、发热、左侧胸腔积液、脾脓肿.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内科治疗效差或无效,激素治疗禁忌,心肾功能不全,血小板较低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是一种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好,疗效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RPs)和P-选择素检测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56例cITp患者全血中RPs百分率和绝对值以及p-选择素水平,观察其在cITP中的变化,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正常组RPs%为(7.72%±3.06%),RPs绝对值为(13.34±7.48)×109/L,P-选择素水平为(6.78%±2.15%).②cITP组RPs%及p-选择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RPs绝对计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cITP患者血小板计数与RP%呈负相关,r=-0.405,P<0.01,血小、板计数与P-选择素之间无相关性,RPs%及RPs绝对计数与骨髓巨核细胞数及产板巨数目间无明显相关性.④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RPs%明显下降,P-选择素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血小板上升前,首先出现RPs%上升,p-选择素下降,此后随着血小板的持续上升,RPs%及P-选择素均逐渐下降.结论:RPs%、RPs绝对值和RP-择素水平能反映cITP患者骨髓血小板的生成活性及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破坏状况;在治疗中动态观察RPs%和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有助于预测激素对cITp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泼尼松巩固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62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选用升血小板胶囊联合小剂量泼尼松作为巩固治疗用药,对照组选用泼尼松为标准量即10mg/d顿服.结果 治疗组显效17%,良效50%,进步23%,无效10%;对照组显效14%,良效46%,进步21%,无效19%.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结论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巩固治疗方案即升血小板胶囊联合小剂量泼尼松(5mg/d顿服)治疗是理想、安全、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ITP患者外周血T细胞对骨髓巨核细胞生成的影响.方法 本文采用改良的血浆凝块技术以及细胞共培养系统研究急性ITP患者T细胞在体外对骨髓巨核细胞生成的影响.从而探讨其发病机制.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急性ITP患者外周血T细胞与靶细胞共同培养时,对巨核系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的集落效应无明显的影响.但其中三例PAIgG升高患者的T细胞对CFU-MK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 ITP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除体液免疫机制外,还有细胞免疫机制参与.T细胞及其亚群对巨核系祖细胞生成抑制在ITP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A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浆P-选择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的意义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10例AMI患者分为急诊PCI治疗组58例和非急诊PCI治疗组52例,分别于入院即刻、入院24 h和4周进行血浆P-选择素和hs-CRP水平检测,急诊PCI组于PCI术中行冠脉造影确定冠状动脉病变数目;分析两组在入院不同时间血浆P-选择素和hs-CRP水平变化的差异及急诊PCI组血浆P-选择素和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血浆P-选择素和hs-CRP水平在入院即刻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入院24 h和4周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诊PCI组中单支病变患者P-选择素和hs-CRP水平明显低于双支和三支病变患者(P<0.05).结论 PCI可导致体内P-选择素和hs-CRP表达增加,而且P-选择素和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CI术前检测血浆P-选择素和hs-CRP水平对于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先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方对脓毒症大鼠凝血调节蛋白C mRNA (PC mRNA)表达及血浆蛋白C(PC)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中药解毒化瘀方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假手术处理)、模型组(脓毒症)、中药组(造脓毒症模型前后用解毒化瘀方治疗),动态观察术后12、24、48h及正常组肝脏组织PC mRNA表达及血浆PC活性、内毒素(LPS)水平。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复制脓毒症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C mRNA表达、血凝仪法检测血浆PC活性,动态浊度鲎试验法检测LPS水平。且动态观察解毒化瘀方对脓毒症大鼠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在脓毒症形成过程中,模型组PC-mRNA表达水平和血浆PC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及对照组(P<0.01),而血浆LPS水平则显著高于正常组与对照组(P<0.01);经解毒化瘀方治疗的脓毒症大鼠,其PC mRNA表达及血浆PC活性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血浆LPS水平则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经解毒化瘀方治疗的脓毒症大鼠,其生存率亦高于未治疗的脓毒症大鼠(P<0.05)。结论解毒化瘀方能增强脓毒症大鼠PC mRNA表达,提高血浆PC活性,降低血浆LPS水平,提高了脓毒症大鼠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活化血小板分子标志物:P-选择素、糖盏蛋白和糖蛋白V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血液循环中,正常人的血小板基本处于静息状态。而在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和肿瘤转移等过程中,体内处于静止状态的血小板受各种因子的作用被激活而成为活化血小板。激活的血小板膜表面的糖蛋白迅速发生数量重排和构型变化,并与血浆中相应的受体蛋白结合而使血小板聚集,同时血小板内发生各种分泌反应。血小板膜内、膜表面及血浆中特定的血小板糖蛋白成分发生改变而成为血小板被活化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法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血浆及结肠组织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灌胃20 g·kg-1·d-1剂量的溃结复发方)、西药组(灌胃0.266g·kg-1·d-1剂量的畅美混悬液);分别于给药后10、30 d和停药后10 d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浆P-选择素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P-选择素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各时间段血浆P-选择素含量显著升高(均P<0.05或P<0.01),中药组各时间段血浆P-选择素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均P<0.05或P<0.01),西药组治疗10 d及治疗30 d时血浆P-选择素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模型组各时间段结肠组织P-选择素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均P<0.01),中药组治疗30 d及停药后10 d结肠组织P.选择素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且停药后10 d作用优于西药组(P<0.05);西药组治疗10 d及治疗30 d结肠组织P-选择素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且治疗10 d时作用优于中药组(P<0.01).[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法抗UC复发的作用可能与其能有效降低模型大鼠的血浆及结肠组织P-选择素水平,阻抑血小板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补肾健脾祛痰化瘀”法辨证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祛痰化瘀”法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iansyndrome,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已确诊为PCOS的患者,以补肾健脾、祛痰化瘀为治疗原则,给予自拟汤剂抑囊助孕汤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观察临床疗效。结果:52例患者中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P〈0.01,临床疗效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肾脾两虚、痰瘀互结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基本病机,而“补肾健脾,祛痰化瘀”法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制备适宜的介孔硅纳米粒(MSNs)并考察活血化瘀中药对介孔硅纳米粒小鼠体内分布的影响。方法 通过Stober方法制备MSNs,调节不同摩尔比例的正硅酸乙酯(TEOS)和氢氧化钠(NaOH),测定MSNs的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和Zeta电位,筛选出适宜的MSNs制备工艺,并对其表面进行氨基修饰得到MSNs-NH2。通过动态光散射(DLS)、傅里叶转换红外线光谱(FT-IR)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技术表征其结构和形貌。取ICR小鼠每日分别灌服川芎、丹参和水蛭煎液,以灌服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10 d后尾静脉注射Cy7荧光染料标记的MSNs-NH2,进行活体成像。结果 在TEOS与NaOH摩尔比为20时制备的MSNs,经氨基修饰得到MSNs-NH2粒径为136.8 nm,PDI为0.17,Zeta电位为16 mV。荧光标记的MSNs-NH2静注后主要分布于肝脾,3种活血化瘀中药预处理组的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其中川芎组荧光的达峰时间早于丹参组。静注24 h后,川芎组小鼠的肺中显示有荧光,而其他组肺脏无明显荧光。结论 通过调节TEOS和NaOH的摩尔比可以有效调控MSNs的尺度,得到的MSNs-NH2可作为探针用于研究中药与纳米粒的作用关系;服用活血化瘀中药会影响MSNs-NH2在小鼠体内的分布位置和分布时间。 相似文献
13.
张琳琪教授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必审证求因,辨证施治,灵活遣方用药。该病病机复杂,病位广泛,寒热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互见,临床辨治一方面要固本扶正,以免攻伐太过,时时勿忘健脾补肾,力倡扶正为先;另一方面对于外邪、水湿、痰浊、瘀血、毒邪等标实之象,既要祛邪,又不可伤正,巧用活血化瘀、祛湿降浊之品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4.
祛浊通腑化瘀益肾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祛浊通腑化瘀益肾治疗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CRF病人随机分为祛浊通腑化瘀益肾中药组(治疗组)30例和至灵胶囊组(对照组)30例,疗程60天。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临床症状积分、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临床症状积分、Scr、BUN、LDL-C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积分、Scr、BUN、Hb、Alb、TC、TG、HDL-C、LDL-C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祛浊通腑化瘀益肾治疗可改善CRF病人的临床症状及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补肾活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大鼠腹腔液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中药制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腹腔液中IFN-r,IL-2,IL-10变化的影响。方法对3组每组6只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分别采用补肾活血法、活血化瘀法、单纯补肾法灌胃4周后测定腹腔液中IFN-r,IL-2,IL-10含量,与采用生理盐水灌胃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补肾活血法治疗后可以显著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腹腔液中IFN-r,IL-2的含量(P<0.01),同时亦使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其它治疗组则无IFN-r,IL-2及IL-10的同时变化。结论补肾活血法较活血化瘀、单纯补肾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应具有更好的疗效,因为补肾活血法可以更显著的恢复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腹腔液中Th1/Th2细胞的动态平衡,从而恢复以Th1型细胞为主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补肾活血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中HGF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动态观察模型大鼠肾功能、肾组织中HGFmRNA的表达变化及补肾活血方对其影响,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洛汀新组、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的方法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分别于UUO术后3、7、14、21、28 d观察造模大鼠血肌酐、尿素氮的动态变化;采用RT-PCR法,观察造模大鼠肾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mRNA的表达变化及补肾活血方对其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浓度呈进行性增高,P<0.05或P<0.01;HGFmRNA表达于UUO术后第3天开始增加,于第14天达高峰,P<0.05或P<0.01,随后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渐弱.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肾功能改善,P<0.05或P<0.01;各时间点HGFmRNA的表达呈不同程度增加,P<0.05或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可以改善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功能;可以提高肾组织中HGFmRNA的表达,防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