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对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围麻醉期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依托咪酯组(E组),P组静脉给予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罗库溴铵诱导,E组用依托咪酯替换P组丙泊酚。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3minfT2)循环、应激和其他不良反应。结果组间比较,T1SBP和HR、T2SBP、DBP和HR,E组大于P组,注射痛P组多于E组,肌颤E组多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更适用于循环功能不稳定者;两者对血糖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丙泊酚、依托咪酯和芬太尼联合用于全麻诱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择期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3组:丙泊酚+芬太尼组(P组),依托咪酯+芬太尼组(E组),丙泊酚+依托咪酯+芬太尼组(C组),每组30例。观察全麻诱导期入手术室静卧10 min后(T0)、喉镜置入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3 min(T4)5个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结果:与T0相比,3组SBP、DBP在诱导后均下降(P〈0.05),下降幅度(T1-T0)为P组〉C组〉E组;插管后SBP、DBP均上升(P〈0.05),升高幅度(T2-T1)P组〉E组〉C组。但HR的升高幅度(T2-T1)C组〉E组(P〈0.05)。结论: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和芬太尼联合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可使循环功能更趋稳定。  相似文献   

3.
对比观察在为老年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诱导期应用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对其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4例老年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n=17)和异丙酚组(n=17),在为依托咪酯组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诱导期采用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诱导麻醉法,在为丙泊酚组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诱导期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诱导麻醉法,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诱导前(T1),用药后3min(T2),插管前(T3)和插管后3min(T4)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为两组患者进行麻醉诱导给药3min后,丙泊酚组患者的HR、SBP、DSP指标与进行麻醉诱导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且SBP及DBP指标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依托咪酯组患者(P<0.05)。在进行插管后3min,丙泊酚组患者的SBP及DBP指标均恢复正常,且与进行麻醉诱导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依托咪酯组患者在进行插管时HR、SBP和DBP的指标发生短暂的下降(P<0.05),在插管后3min其HR、SBP、DBP指标均恢复正常(P>0.05)。结论:使用依托咪酯为循环代偿能力有限、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的患者(如高龄心脏病患者等)进行麻醉诱导对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轻微,效果明显比单用丙泊酚更优,是为此类患者进行麻醉诱导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中诱导麻醉优缺点。方法跟踪调查MECT治疗患者68例,依托咪酯(E)组34例,丙泊酚(P)组34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诱导后、MECT即刻、MECT后5min、10min两组患者的SBP、DBP及HR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平均睁眼时间、离开观察室时间、平均抽搐发作时间;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发生发作不良次数、注射痛、恶心呕吐和躁动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SBP、DBP和HR与麻醉前对比,麻醉诱导后丙泊酚组下降(P0.05);MECT治疗即刻、MECT后5min两组患者SBP、DBP、HR比麻醉前升高(P0.01),MECT后10min两组患者SBP、DBP、HR恢复至麻醉前水平。两组患者在平均睁眼时间、离开观察室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托咪酯组注射痛和发作不良发生率低于丙泊酚组(P0.01),依托咪酯组躁动的发生率高于丙泊酚组(P0.05),依托咪酯组患者的平均癫痫发作时间明显长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MECT中用依托咪酯诱导麻醉在减轻老年患者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延长抽搐发作时间,降低注射痛的发生率等方面优于丙泊酚,治疗后躁动发生率稍高于丙泊酚。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中的效果。方法6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依托咪酯(E)组,丙泊酚(P)组。分别记录麻醉前、麻醉诱导后、电刺激治疗即刻、电刺激后1min、5min、10min两组患者的SBP、DBP及HR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睁眼时间、返回病房时间、平均癫痫发作时间。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发生发作不良次数、注射痛、恶心呕吐和躁动的发生率。在MECT治疗前及疗程完成后,以韦氏记忆量表(WMS-MQ)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两组患者记忆及精神状况。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SBP、DBP、HR比麻醉前降低(P〈0.05),丙泊酚组SBP、DBP、HR降低幅度高于依托咪酯组(P〈0.05);MECT即刻和MECT后1min,两组患者SBP、DBP、HR比麻醉前升高(P〈0.01),MECT后10min,两组患者HR、SBP、DBP恢复至麻醉前水平。两组患者在平均睁眼时间、返回病房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托咪酯组注射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P〈0.01),依托咪酯组躁动的发生率高于丙泊酚组(P〈0.05)。依托咪酯组患者的平均癫痫发作时间明显长于丙?自酚组(P〈0.05),发作不良次数少于丙泊酚组(P〈0.05);依托咪酯组治疗后WMS—MQ评分、PANSS减分均高于丙泊酚组,但电量指数低于丙泊酚组(P〈0.01)。结论与丙泊酚相比,依托咪酯能减轻老年患者心血管系统的负反应,延长癫痫发作时间,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并能降低注射痛的发生率,但术后躁动的发生率稍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诱导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时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依托咪酯、异丙酚静脉全麻诱导插管,观察诱导前、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min、插管后5min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观察血糖及皮质醇在诱导前后的变化。结果插管前即刻两组患者SBP、DBP差异明显(P〈0.05),插管后3min两组患者SBP、DBP较插管前即刻显著升高(P〈O.05,P〈0.01),异丙酚组HR在插管前即刻明显降低,而在插管后3min则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插管前即刻及插管后3min两组患者SBP、DBP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诱导后异丙酚组明显低于依托咪酯组(P〈0.05),两组患者诱导后血糖虽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依托咪酯对循环、内分泌的影响小,应激反应轻,静脉诱导平稳,适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静脉全麻诱导。  相似文献   

7.
硫喷妥钠、依托咪脂、丙泊酚用于全麻诱导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强  林小萍 《华夏医学》2005,18(6):983-983
目的:比较硫喷妥钠、依托咪脂、丙泊酚用于全麻诱导对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30例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芬太尼+丙泊酚(P组)或硫喷妥钠(S组)或依托咪脂(E组)+司可林诱导.观察SBP、DBP、HR、SPO2、ECG变化.结果:插管即刻P组SBP、DBP升高(P<0.01),持续3min;S组DBP升高(P<0.01),持续3min,HR增快(P<0.05),持续5min;E组HR、SBP、DBP均有显著升高(P<0.01),持续5min.E组HR增快较其它两组显著(P<0.01).结论:丙泊酚、硫喷妥钠用于全麻插管时心血管反应较依托咪脂轻,且丙泊酚不增加心率,是较理想的诱导用药.  相似文献   

8.
依托咪酯乳剂用于大容量肺灌洗术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乳剂应用于大容量肺灌洗术患者全身麻醉诱导、麻醉维持的效果。方法选取全身静脉麻醉下行双肺同期大容量肺灌洗术患者60例,平均分为E组和P组。全麻诱导E组用依托咪酯乳剂(0.3~0.6)mg/kg,P组用丙泊酚(2.0~4.0)mg/kg,全麻维持E组以依托咪酯乳剂(10~15)μg/(kg·min)、P组以丙泊酚(3-6)mg/(kg·h)持续泵入,其它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相同。观察诱导过程中患者出现肌阵挛和注射痛的情况,记录入室T1、T2、T3、T4、T5时间点的血压、心率并进行数据分析,同时观察麻醉诱导中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停药后唤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在T2、T4时间点时P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高于E组,在T5时间点P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E组(P〈0.05);唤醒时间P组较E组短(P〈0.05)。结论依托咪酯乳剂在麻醉诱导和维持中比异丙酚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使用临床剂量的依托咪酯乳剂作为大容量肺灌洗术麻醉诱导和术中维持的静脉全麻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在老年病人全麻诱导中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I-Ⅱ级,年龄70岁以上的病人共40例,随机分为两组。I组为依托咪酯组,Ⅱ组为丙泊酚组。分别测定诱导后1、2、3、5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9HR),并将其与基础值比较。结果:诱导前两组病人的SBP、DBP、MAP和HR无明显差别。诱导后丙泊酚组病人SBP、DBP和MAP显下降,第2min和第3min时下降达到最低谷,与基础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病人全麻诱导用依托咪酯比用丙泊酚更安全些。  相似文献   

10.
董莹  吕洁 《基层医学论坛》2012,(28):3737-3738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年龄65岁以上患者随机分为F组和R组,F组给予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R组给予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后经口气管内插管。观察并记录各组诱导前、插管前即刻和插管后1,3,5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变化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与诱导前比较,R组在插管后各时点SBP、DBP、HR变化不明显(P〉0.05),F组在气管插管后1minSBP、DBP、HR_均显著增高(P〈0.01),而插管后3,5min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能较好地控制老年患者的血压和心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和比较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应用于短时间神经外科患者全麻诱导和维持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方法 选择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者 50 例,手术时间限定 2~3 h,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 组, n=25)和丙泊酚组(P 组, n=25)。患者入室开放静脉后先给予咪唑安定 0.03 mg/kg,全麻诱导均采用舒芬太尼 0.3 μg/kg,罗库溴铵0.6 mg/kg;P 组用丙泊酚 2.0 mg/kg,E 组用依托咪酯 0.3 mg/kg 完成诱导后气管插管。记录患者在基础状态(T0)、插管前时刻(T1)、插管后即刻(T2)及插管后 1 min(T3)、3 min(T4)、5 min(T5)、10 min(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率(HR),记录 2 组患者在麻醉维持过程中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情况,记录 2 组患者术中的出入量,记录 2 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患者围术期发生肌颤、恶 心、呕吐、注射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1)2 组患者术中液体出入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毕后清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与入室时相比,P 组在 3、5、10 min SBP、DBP 明显降低(P<0.05 或P<0.05);P 组在插管后 1 min HR 明显增快(P<0.05),插管后 3、5、10 min 时减慢(P<0.05);E 组插管后 1、3 min HR明显增快(P<0.05 或 P<0.05)。(3)诱导期间 2 组患者最高 HR、SBP 和最低 SBP、HR 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 组患者术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情况分别是 E 组为 4%,而 P 组为 16%,2 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E 组患者注射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 P 组(P<0.05)。 结论 依托咪酯乳剂可安全应用于短时神经外科手术麻醉诱导与术中麻醉维持;与丙泊酚比较,依托咪酯诱导和维持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但术后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依托眯酯或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全麻诱导对冠脉搭桥术病人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功能Ⅱ-Ⅲ级择期行冠脉搭桥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n=20)和异丙酚组(P组,n=20)。麻醉诱导分别给予依托咪酯乳剂(E组)或异丙酚(P组),然后依次为舒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记录诱导前、诱导后1min、3min及插管后1min、5min和5min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E组诱导后3min SBP、DBP、HB下降,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组诱导后3min和插管后1min SBP、DBP比诱导前显著降低、HR显著减慢(“P〈0.01”)。诱导后5min和插管后1min,P组SBP、DBP明显降低,与E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较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冠脉搭桥术的麻醉诱导可获得更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3.
王强  陈敏  巩固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8):926-928,931
目的:观察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全麻诱导对心脏瓣膜置换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功能Ⅲ级,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病人5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及依托咪酯组(E组),每组25例,分别静脉注射丙泊酚2.5m g/kg和依托咪酯乳剂0.3m g/kg,再给予维库溴铵0.15m g/kg和芬太尼4μg/kg,3m in后行气管内插管。记录诱导前、诱导后1m in、3m in以及插管后1m in、3m in和5m in时的心率(HR)、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舒张压(SD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用药后两组病人血压和心率均呈不同程度下降,诱导后3m in,丙泊酚组SBP、DBP比诱导前显著降低(P<0.01)、HR显著减慢(P<0.05),而依托咪酯组SBP、DBP、HR与诱导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气管插管后两组SBP、DBP和HR均上升,但与诱导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组间比较,两组病人诱导后3m in,丙泊酚组SBP、DBP明显降于依托咪酯组(P<0.05)。结论:对心功能差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依托咪酯比丙泊酚诱导可获得平稳的血流动力学,有效地抑制插管时的心血管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丙泊酚、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丙泊酚、依托咪酯靶控输注(TCI)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ASA Ⅰ-Ⅱ级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n=20)和依托咪酯组(E组,n=20),麻醉诱导丙泊酚组及依托咪酯组均采用TCI系统诱导给药,并加用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3μg/kg、维库溴铵0.1mg/kg.分别记录诱导前后两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 诱导后P组SBP、DBP和HR均明显下降(P<0.05),而E组则轻度下降或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 丙泊酚、依托咪酯靶控输注(TCI)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明显大于依托咪酯.  相似文献   

15.
孔蓉爱 《中外医疗》2014,33(7):126+128-126,128
目的分析依托咪酯乳剂在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其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门诊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和丙泊酚组,每组40例。依托咪酯组静脉注射0.3mg·kg-1的依托咪酯乳剂;丙泊酚组静脉注射2.5mg/kg的丙泊酚注射液。观察并记录两组在注射前、注射后以及苏醒后(分别以T1,T2,T3表示)的DBP、SBP、HR、SpO:、RR变化,同时记录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术中知晓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都顺利完成。麻醉诱导时间丙泊酚组(36.40±8.16)s,依托咪酯组为(37.20±7.35)s。苏醒时间:丙泊酚组(5.22±2.12)min,依托咪酯组(5.38±2.05)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丙泊酚组T1时SBP、DBP、RR、HR均降低明显;依托咪酯组T1、T2及丙泊酚组T2时SBP、DBP、RR、HR均变化不明显。不良反应:丙泊酚组18例出现注射部位疼痛;依托咪酯组中8例出现肌阵挛患者,2例注射部位疼痛。两组患者未出现人流综合症和术中知晓,也无SpO2明显下降。结论依托咪酯乳剂具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并发症小等特点,能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分析了丙泊酚不同的给药方式对老年患者行全身麻醉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4例,采取随机分配方式分组为丙泊酚靶控输注组(Ⅰ组)和丙泊酚手控输注组(Ⅱ组)。麻醉过程中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于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min(T3)、切皮即刻(T4)、切皮后5min(T5)以及拔管即刻(T6),7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心率(HR)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心血管指标进行组内比较:患者的SBP和DBP值在诱导后T1比诱导前T0显著降低,(P<0.05);手控输注组患者的SBP与DBP值在插管时T2和拔管时T6显著高于诱导前T0(P<0.05);手控输注组患者的HR值,在插管时T2和拔管时T6显著高于诱导前T0( P<0.05),而诱导后T1的HR数值明显低于诱导前T0( P<0.05)。组间比较:在插管时T2,手控输注组患者的SBP和DBP值明显高于靶控输注组患者( P<0.05)。结论:应用丙泊酚靶控输注技术对老年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的麻醉诱导时血液动力学更平稳,麻醉过程更平稳,安全性更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丙泊酚混合液在无抽搐电休克(MECT)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0例行MECT治疗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应用依托咪酯-丙泊酚混合液(E-P组)、依托咪酯(E组)、丙泊酚(P组)麻醉,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意识消失时(T1)、治疗即刻(T2)、治疗后1min(T3)、3min(T4)、5min(T5)的HR、SBP、DBP,计算HR与SBP的乘积(RPP);记录麻醉过程中患者出现的注射疼、恶心呕吐、分泌物过多不良反应。结果:T1时3组SBP、DBP明显低于T0时,HR、RPP明显高于T0时;T2T5时P组SBP、DBP、HR、RPP明显低于E-P、E两组,且E组HR、RPP高于E-P组,T2T5时P组SBP、DBP、HR、RPP明显低于E-P、E两组,且E组HR、RPP高于E-P组,T2T3时SBP、DBP、HR、RPP明显高于T0时,T4时E、E-P组SBP、DBP、HR、RPP明显高于T0时,P组DBP、HR、明显高于T0时,RPP明显低于T0时;T5时E组HR、RPP明显高于,E-P、P组SBP、DBP、HR、RPP明显低于T0时,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疼P组明显高于E-P、E组(P<0.05),分泌物过多E组明显高于E-P、P组(P<0.05),恶心呕吐3组患者无差别。结论:依托咪酯—丙泊酚混合液应用于MECT麻醉优于两种药物的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18.
依托咪酯脂肪乳剂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凌锋 《中外医疗》2010,29(15):123-124
目的探讨国产依托咪酯脂肪乳剂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的临床效应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65~80岁;体重45~80kg;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1)试验组(n=20):国产依托咪酯脂肪乳剂组(E);(2)对照组(n=20):异丙酚组(P)。麻醉诱导E组:咪唑安定50ug/kg,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2~4ug/kg,维库溴铵0.1mg/kg。P组:咪唑安定50ug/kg,异丙酚1.5~2mg/kg,芬太尼2~4ug/kg,维库溴铵0.1mg/kg。观察诱导前,诱导中,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后1、3、5、10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P组诱导及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较大,血压心率改变有差异性,E组较为稳定。结论依托咪酯脂肪乳剂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是安全有效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异丙酚更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对一般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最佳使用剂量。方法 75例择期手术患者,根据诱导时用药不同随机分为依托咪酯(E)组、丙泊酚(P)组、复合F1、F2、F3组,每组15例。记录诱导前(T0)、置喉镜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3、5 min(T3~T5)SBP、DBP、MAP、HR;记录诱导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T0时相比,E组和P组T1、T5时SBP、DBP、MAP均下降,且以T1时下降最明显(P<0.05);与T1时相比,E组T2时HR及T3时HR、SBP、DBP、MAP均上升(P<0.05),而P组各时点HR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T2~T3时SBP、DBP、MAP均上升(P<0.05);3组复合用药组各时点HR及F1组各时点SBP、DBP、MAP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组比较,F1组T2时HR减慢;与P组比较,F1组T2时DBP上升,F3组T4时HR减慢;其他时点4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P组诱导期间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发生率、阿托品及麻黄素使用率均高于复合用药组。结论与单独用药相比,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可更好地维持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中以丙泊酚1.0 mg/kg联合依托咪酯0.15 mg/kg更合适。  相似文献   

20.
赵刚  蔡建明  俞米林  路牧 《重庆医学》2016,(18):2500-2503
目的:探讨预注右美托咪定(Dex )对丙泊酚或依托咪酯诱导围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Ⅰ~Ⅱ患者80例,分为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联合Dex组(PD组)、依托咪酯组(E组)、依托咪酯联合Dex组(ED组),每组20例,记录4组患者在入室后麻醉前(T0)、给予Dex开始1 min(T1)、输注Dex 10 min(T2)、麻醉诱导后3 min (T3)、插管即刻(T4)、插管后1 min(T5)、插管后3 min(T6)、插管后5 min(T7)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记录T0、T2两个时点SpO2值及Ramsay评分。结果与T0时点比较,T2、T3、T5时点PD、ED组心率下降,并低于P、E组(P<0.01);T3时点P、PD、E 3组DBP、SBP下降(P<0.05),ED组SBP、DBP高于P、PD组(P<0.05);T4时点E组SBP、DBP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ED组DBP高于PD组(P<0.05);T5时点E组血压明显高于 T0同时也高于其他3组(P<0.01);T6、T7时点P、PD两组SBP、DBP降至低于术前水平(P<0.05)。PD组SpO2值T2时点低于 T0时点(P<0.01);T2时点Ramsay评分,PD、ED两组高于P、E组(P<0.05)。PD、ED组BIS值T2时点低于 T0(P<0.01),T3~ T7时点4组组患者均低于T0(P<0.01)。结论预注Dex可以维持依托咪酯诱导围插管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还可降低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