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三峡库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与监测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峡建坝后血吸虫病潜在传播的危险因素,为制定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监测和预防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2005~2006年,调查三峡建坝后生态环境变化、自血吸虫病疫区引进的植物情况;流动人口和引进的动物的血吸虫病感染情况(血清HHA检测);建坝后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影响因素. [结果]三峡库区存在适宜钉螺孳生的环境、从血吸虫病疫区引进大量植物,未发现钉螺;调查流动人口552人,曾感染血吸虫病患病率为2.17%,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45%;流动人员的血防知晓率(19.02%)显著高于当地居民(4.85%);从疫区引进大量牲畜,未发现感染血吸虫动物.社会经济发展可能增加血吸虫病传染源传入库区的危险;当地居民生活生产习惯有利于血吸虫感染.监测指标包括引进疫区植物数量、钉螺监测、血清抗体阳性率、粪检阳性率、血防知识知晓率等.[结论]三峡库区存在血吸虫病潜在传播的危险因素,应加强植物引进、流动人员和动物的传染源输入的监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肇庆市高新区螺情和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感染情况。方法按照《广东省消灭血吸虫病后巩固监测方案(试行)》和《关于对外来人口开展血吸虫病监测的通知》的要求,开展螺情、病情等监测工作。初筛采用胶体金免疫渗滤法(DIGFA)进行血清学检测;对所有血清抗体阳性者采用尼龙绢集卵法(镜检+孵化)进行病原学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调查历史有螺环境和现有钉螺环境。结果肇庆市高新区2008-2013年共监测流动人口2 880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63%;监测本地人口2 563人,阳性率为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3,P0.01)。所有初筛血清抗体为阳性的人员均进行病原学检测,未发现确诊病例。血清抗体呈阳性的流动人员主要来源于湖北和安徽省(占70.21%);年龄以20~39岁为主,占59.57%;职业以农民工、工人、家政或待业为主,分别占36.17%、29.78%、17.02%。6年累计查螺24.78hm2,计12 490框,未捕获活钉螺。结论人口流动给血吸虫病的流行传播带来潜在威胁,应加强对来自血吸虫病流行区流动人口的监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外来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东省外来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情况及病人的分布状况,为制定血吸虫病监测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5年6月至2007年7月在广东省分粤东、粤西、粤北、粤中4个区,每区按经济发展程度高、中、低各随机抽取2个共24个县(市、区)作为调查点;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外来流动人口分布情况;每个调查点按整群抽样原则抽取来自疫区的流动人口1000人,并对其采用胶体金渗滤法(DIGFA)检测血清中血吸虫抗体、病原学检查(kato-katz)进行确诊;统计分析外来流动人口城乡分布、来自疫区人口比例、血吸虫病患病率、血吸虫病确诊率等。结果共调查22个县(市、区),收集统计外来流动人口数6360505人,主要集中在粤中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占91.18%,当中主要是分布在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占82%。外来流动人口中来自疫区的占19.49%(24777/127122),主要是15~49岁的人群,占98.92%。来自疫区人群血吸虫抗体阳性率为1.74%(228/13076),以15~39岁的人群较高(P<0.01);血吸虫抗体阳性者血吸虫病患病率为21.93%(50/228),调查人群总患病率即为0.38%(50/13076);血吸虫抗体阳性者病原确诊率为2.63%(6/228),即调查人群总确诊率为0.05%(6/13076)。结论推算在广东省的外来流动人口中可能有血吸虫病患者3万例以上,大部分患者是居住在粤中水网地带的农村地区或城乡结合部,可能将对该地区血防成果的巩固造成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4.
2006年盐城市盐都区艾滋病高危人群抗-HIV检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盐城市盐都区艾滋病高危人群HIV 感染状况,为艾滋病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盐都区外来婚嫁人员、娱乐场所性服务者、劳教收容人员、性病门诊就诊者、抗-HIV阳性者配偶、部分外出务工人群及既往有偿献血史人群采用ELISA方法检测抗-HIV.[结果]2006年共检测艾滋病高危人群血清4 008份,初筛检测抗-HIV阳性5例,确认抗-HIV阳性5例,阳性率0.125%.其中,AIDS 1例(外出务工者,已死亡).外来婚嫁人员2例,阳性率0.166%;外出务工人员1例,阳性率0.064%;抗-HIV阳性者配偶检出2例.男性2例,阳性率0.117%;女性3例,阳性率0.131%.5例抗-HIV阳性者均为性接触传播.[结论]盐都区属艾滋病低流行区,应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提高一般人群对艾滋病的自我防范意识,以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我国有2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1],其中,至少有3000万来自血吸虫病疫区的人口作为传染源流向各个城市[2-3],对仍有钉螺孳生的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或控制地区带来潜在的传播威胁[4].目前,针对流动人口的血防工作在流入地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监测工作[3-5].为了解流动人口的血防知识情况,探索针对流动人口的血吸虫病防控对策,笔者于2009年在湖南省洞庭湖区对流动人口和当地居民的血防知识和感染现状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曾经是血吸虫病流行区。长兴县虽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但随着市场经济开放,来自和往返血吸虫病疫区人员务工和流动频繁,以及县部分乡镇仍有残存钉螺,因此流行隐患依然存在。按照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流动监测点实施方案》要求,于2006年在做好常住居民病情监测基础上,开展了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曹县艾滋病流行特征和趋势,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曹县2003~2006年艾滋病病毒(HIV)常规监测、哨点检测、基线调查和VCT检测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6年共检测血清标本8 826份,HIV抗体阳性75例,阳性率为0.85%。各年的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70%、0.90%、0.93%、0.95%,男女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75%、0.99%,不同年份、不同性别HIV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40岁组HIV抗体阳性37例,占52.86%,不同年龄组HIV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血液途径感染41例,占54.67%,其次性接触感染和母婴传播。外来妇女感染及母婴传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结论]曹县HIV感染状况仍处于低流行水平,但感染人群和流行范围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流动人员日本血吸虫特异性抗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三峡库区流动人员抗日本血吸虫特异性抗体水平分布特征,探讨流动人员抗血吸虫特异性抗体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三峡库区从血吸虫病疫区到重庆市流动人员为研究对象,用统一调查表进行个案调查,采集2~3ml静脉血,检测人群血吸虫特异性抗体(IgG). [结果]本次调查241人,人群血吸虫抗体水平几何平均数(OD均值)为0.0092,抗体阳性率为4.15%(10/241);男性OD均值为0.0073,女性为0.0130,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5,P=0.015).男性阳性率为3.38%,女性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3,P:0.449).10~19岁组OD均值最高(0.0128),年龄组OD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33,P=0.586),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86,P=0.005);男性人群中30岁以下人群OD均值显著高于30岁以上(F=9.369,P=0.003),在30岁以上人群中,女性OD均值显著高于男性(F=13.783,P=0,000);来渝前工人OD均值显著低干农民(P=0.002)、学生(P=0.004)、商人(P=0.046)和其他职业人群(p=0.014),来渝后各职业OD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14,P=0.282);学历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83,P=0.604);疫情未控制地区人群抗体水平显著高于传播阻断地区(Z=2.204,P=0.028).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来渝前职业(t=-3.6675,P=0.0003)、患病情况(t=1.9301,P=0.055 5)、流动原因(t=-2.6106,P=0.0100)和原居住地(t=-2.2180,P=0.0281)与抗体水平明显关联. [结论]疫区来渝人群可能对三峡厍区血吸虫病发生和流行带来潜在危险;建议进一步健全三蛱库区血吸虫病监测体系,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在三峡库区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区外出务工人员血吸虫病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非流行区和流行区外出务工人员(农民工)流向、工种、工作生活环境及其行为学,分析外出打工者血吸虫病感染现状及造成血吸虫病传播或再流行的潜在危险。方法分别从非流行区和流行区外出务工人员中,随机抽取500人以上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方法检查。结果非流行区调查外出务工人员577人,血清检查阳性率15.53%,粪检阳性率1.89%,务工期间有99.8%的人员接触过疫水;流行区调查外出务工人员529人,血清检查阳性率32.82%,粪检阳性率3.40%,务工期间98.9%的人员未接触疫水。结论非流行区外出人员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务工期间,以务农为主接触疫水时间多,容易形成血吸虫病新感染;流行区外出人员中的血吸虫病人或传染源,在城市工厂打工,接触疫水感染血吸虫病机率少,造成当地血吸虫病传播或再流行的可能性小,但对有螺无病区、历史流行区、不知情疫源地,是造成血吸虫病再流行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危险因素,为湿地公园血吸虫病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方案.方法 实验室内环境模拟钉螺生存繁殖,开展湿地区域本地、流动人口血清学和血吸虫病防治知晓情况调查,分析钉螺输入湿地的潜在危险因素,找出湿地区域血吸虫病监测的重点.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3006人,血清学阳性19例,阳性率为0.63%,其中疫区组阳性率为1.00%(15例),非疫区组阳性率为0.27%(4例),两组血清学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10,P<0.05).3 006位调查对象中,血防知识知晓率为56.02%,1019岁人群知晓率最低(47.89%),30~39岁人群的知晓率最高(61.10%),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结论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面临着血吸虫病再次流行的潜在危险,血吸虫病监测工作重点应是钉螺输入、流动人口传染源输入和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教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安徽省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巢湖地区流动人群血吸虫病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可能发生的突发疫情提供预警信息。方法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法(IHA法)于2008—2012年对巢湖地区流动人群血吸虫病感染情况进行血清学筛查,血检阳性者再用病原学方法(集卵沉淀法)检查以确诊,并对流动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查巢湖地区流动人口1603人,阳性49人;采用病原学方法检查75人,阳性27人;流动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为1.68%。感染率在不同年份(2008—2012年)、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1^2=4.106,P1=0.392;χ2^2=0.377,P2=0.539;χ3^2=7.320,P3=0.120);但在不同年龄(8~、20~、30~、40~、50~、60~、70~86岁)、不同职业(农民、渔民、船民、民工、学生、教师和干部、其他)、不同地区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4^2=34.851,P4〈0.01;χ5^2=25.448,P5〈0.01;χ6^2=38.050,P6〈0.01),50岁以上人群、农民及来自巢湖周边流行区的流动人群感染率较高。结论巢湖地区流动人群中已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传染源,今后应根据流动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监测与治理措施,以降低潜在流行区血吸虫病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2.
周菊静  怀根娣 《职业与健康》2014,(19):2813-2815
目的掌握江阴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流行因素的动态变化,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进行钉螺普查、轮查和抽查;采用血清学和粪便检查等方法对疫区常住人口以及外来流动人员开展查病。结果 1982—2013年,累计查螺面积3 943.84 hm2,仅1991年和2000年在2个村发现2处钉螺,钉螺面积60 050 m2;共解剖钉螺3 500只,未发现阳性钉螺。累计查病175 929人次,阳性6例(均为外地感染);家畜412头次,无阳性。结论江阴市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仍需加强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3.
李丽廉  刘莹  邱劲军  莫浩联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809-2811
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2005—2009年HIV/AIDS的流行状况,为AIDS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田区2005—2009年AIDS常规监测和哨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的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福田区2005—2009年共监测1022540份血清,发现HIV/AIDS658例,其中AIDS患者63例,阳性率0.064%。在658例HIV/AIDS中,年龄分布以21~40岁的中青年为主,占85.58%,男女性别比为3.39∶1。职业分布以无业、退休或家政、商业服务为主,共502例,占76.29%;感染途径为性接触传播的占52.43%。地区分布以外省籍流动人员为主,共324例,占50.00%;样本主要来源于公安监管场所,其他就诊者,检测、性病门诊就诊者,共检出538例,占81.91%;阳性检出率最高的为阳性者配偶或性伴(100.00%)。结论福田区的AIDS流行形势严峻,性接触是HIV/AIDS传播的主要途径,HIV/AIDS中以外地流动人口和无业、退休或家政、商业服务居多,阳性者配偶或性伴检测阳性率最高。当前工作重点是加强对流动人员、阳性者配偶或性伴的防治AIDS知识宣传,采取适当的行为干预措施,促使高危人群改变其高危行为,减少危害,预防和控制AIDS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闸北区2005—2010年肺结核流行现状和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红  邓艳  李智红  徐敏钢 《职业与健康》2011,27(17):1976-1978
目的评估上海市闸北城区结核病流行特征和防控效果。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2005—2010年城区肺结核流行病学监测数据,主要分析不同户籍居民性别、年龄、职业、地区、季节发病分布特点。结果流动人口发病率显著高于沪籍人口(χ2=85.69,P<0.01),分别为58.32/10万和33.89/10万;沪籍人口新涂阳率显著高于流动人口(χ2=9.76,P<0.01),分别为34.08%和26.21%;肺结核病人以男性居多,流动人口中男性显著多于沪籍男性(χ2=12.70,P<0.01);沪籍高发年龄组为45~54岁,占29.68%;流动人口高发年龄略年轻,为25~34岁组,占32.37%;沪籍人口发病最多职业为退休,流动人口发病最多为无业;沪籍人口新涂阳病人治愈率显著好于流动人口(χ2=6.00,P<0.05),分别为87.68%和78.22%。结论上海市闸北区肺结核发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上海市水平,仍需针对不同户籍人口的肺结核流行特征,加强病人早发现,重点做好流动人口肺结核的管理工作,是降低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感染情况,为制定监测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2009年开展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的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常规性主动监测是在广东省原疫区12个县每年各在1个乡镇对所有外来流动人口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进行血吸虫病检查,监测县每年检查300人以上;选择性主动监测是全省按地理、经济分层整群抽样抽取26个县,每县以乡镇为单位采用整群抽样抽取来自外省疫区人群进行1次血吸虫病检查,检查500人以上。主动监测均以≥6岁的外来流动人口为监测对象。被动监测通过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对全省输入性可疑病例进行核查。用胶体金免疫渗滤法(D IGFA)筛查,抗体阳性者再用尼龙绢集卵法或改良加藤氏法(Kato-katz)检查血吸虫卵、毛蚴。结果 2005—2009年广东省流动人口进行常规主动监测10 728人,选择性主动监测16 322人,血吸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92%和1.84%,2种监测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选择性主动监测发现慢性血吸虫病例66例,其中排虫卵者6例,5年被动监测共发现血吸虫病例235例,7例在粪便中查获虫卵或毛蚴,其中在2005年发现急性感染病例3例。301例输入病例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占94.35%(284/301),主要为20~54岁,占69.77%(210/301),农民工、工人占54.49%(164/301)。结论输入性血吸虫病例是影响广东省血吸虫病疫情的主要潜在危险因素,必须加强对来自疫区流动人口的监测。现阶段要重点开展选择性主动监测,同时加强被动监测。  相似文献   

16.
高景枝  郑向梅  王滨  李玉芳  崔龙  吕军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558-2559
目的了解十堰市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带菌状况及菌群分布,为合理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每年流行前期(10-12月份),随机采集健康人群咽拭子,接种卵黄双抗琼脂平板分离培养,并挑取疑似菌落进行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及血清分型。结果2004--2007年健康人群流脑总带菌率为2.90%(35/1206),以B群为主,B群带菌率为1.57%(19/1206),各年龄组人群流脑带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十堰市健康人群带菌率较低,带菌菌群以B群为主,A群次之。高中生和福利院老人健康带菌率较高,应作为流脑重点防控人群,加强流脑疫苗预防接种和病源学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秦皇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卢龙县监测点人间布鲁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规律及地区分布情况,为政府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GB16885—1997《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及《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对卢龙县2007--2013年人间布病监测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年间卢龙县12个乡镇共检测采集血清标本1762份,检出阳性126份,阳性率为7.15%;其中主动检验362人,阳性67例,阳性率18.50%;抽样监测检验1400人,阳性59例,阳性率4.21%。职业人群以饲养员感染率最高,为12.12%(79/652),不同职业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阳性率分别为8.13%、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地区间人间布病监测检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蛤泊乡最高,为11.67%(23/197)。结论卢龙县人间布病疫情2007--2010年逐年上升,近几年有下降趋势,主要与近几年防治力度加大有关,应加强传染源的管理控制,继续加强人间布病监测,深入开展对重点人群进行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潍坊市健康人群风疹、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抗体水平和自然感染情况。方法采集潍坊市高新区1-≥70岁健康人群血清标本843人份,采集血球凝集抑制(Ⅲ)试验检测风疹和腮腺炎抗体。结果检测843份血清中的风疹抗体,抗体阳性率83.51%,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93.96。检测843份血清中的腮腺炎抗体,阳性率为71.46%,GMT为1:4.76。结论由于≤5岁儿童风疹感染率为58.64%,腮腺炎感染率为38.58%,建议对≤5岁儿童进行风疹和腮腺炎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9.
西安市2008年布鲁菌病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安市布菌病感染现况。方法根据《陕西省布病监测方案》开展监测,病例判定依据GB15988—1995。结果2008年对5区(县)2630人进行监测,采集职业人群血清485份,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筛检阳性34人(7.01%),阳性率最高的莲湖区(22.22%),其次为高陵县(12.41%)和阎良区(6.10%),均为屠宰、饲养人员,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4,P〈0.01);试管凝集试验(SAT)复检阳性20人(58.82%),不同区县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8,P〈0.01),判定病例和隐性感染者分别为9例和11例;职业分布显示:RBPT阳性率以屠宰(19.79%)最高,其次为饲养(6.85%),兽医等其他人群未检出,经χ^2检验,职业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88,P〈0.01)。结论西安市疫情发病有蔓延趋势,应密切关注人、畜动态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湛江市流感流行规律,以做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方法]通过流感监测系统和法定传染病监测系统,对湛江市2005-2006年流感进行流行病学、病原学、血清学监测。[结果]2005-2006年流感监测点流感样病例分别为9375和10086例,分别占门诊总病例数的10.1%和5.8%。发生13起流感暴发,发病190例,分离到103株流感病毒。其中,2005年上半年以H3N2亚型为优势毒株(21株),下半年B型为优势毒株(18株);2006年以H1N1为优势毒株(54株)。正常人群流感流行株抗体的总阳性率为1.0%~86.0%。[结论]不同型别的毒株表现出交替占优势的特征,人群流感抗体水平的消长与优势株的型别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