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合并感染和肝功能预测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肝胆外科确诊为AP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感染组(API)36例和非感染组(APN)2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入院后治疗前、治疗第5天、第10天血清PCT、 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以及肝功能(ALT、AST)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变化。结果 AP合并感染患者(API)组治疗第5天、第10天血清PCT、CRP和白细胞计数水平以及肝功能酶谱变化与APN组比较,P<0.05或<0.01。结论血清PCT动态检测可作为API早期诊断指标,对AP肝功能损害具有预测作用;有助于评估AP病情严重程度和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6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合并感染,将其分为研究组(31例)与对照组(35例)。对比两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天,两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14天,研究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较高,可作为判断及防治疾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检测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大鼠肝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探讨其在ALF中的意义。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NS)1ml腹腔注射;实验组予D-氨基半乳糖联合内毒素腹腔注射,复制ALF大鼠模型,分别在6、12h处死大鼠即为ALF6h组(D-6组)和ALF12h组(D-12组),门静脉采血检测肝功能;留取肝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NOS,阳性产物灰度值应用图像分析软件半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肝组织iNOS无表达;实验组6、12h肝脏病理呈进展性,肝组织iNOS沿中央静脉及残存小血管高表达,其平均灰度值在D-6组为81.02±5.86,D-12组为130.71±7.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F大鼠肝组织iNOS高表达;缺氧、微循环障碍可能是诱导iNOS表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四氯化碳诱导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不同剂量的四氯化碳可以引起不同的肝脏损害,本试验用四氯化碳灌服制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35只,分5组,1个对照组,4个实验组,实验组四氯化碳灌胃剂量依次为每公斤体重1、3、4和5mL。观察动物的精神状况、食欲、运动情况、毛发、尿的颜色,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数据x±s表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动物存活率用χ2检验;各组肝功能指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肝脏组织HE染色后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各组间肝功能损害的差异及动物存活率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极显著性。每公斤体重4mL四氯化碳组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以及肝脏病理改变。结论每公斤体重4mL四氯化碳灌胃可用于SD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与其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其中急性乙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患者20例,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HC)患者60例,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外周血中PCT、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肝功能(ALT、AST、TBIL、PTA)水平,并对患者PCT与肝功能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 AHB患者及HC患者治疗前PCT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411、2.217、3.567,P<0.05);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465、13.164、14.563、8.579,P<0.05);血清PCT水平与肝功能ALT、AST、TBIL呈正相关,与PTA水平呈负相关(r=0.877、0.964、0.859、-0.744,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炎及肝硬化患者PCT水平与肝功能各指标具有相关性,对患者抗感染治疗及改善肝功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洁 《重庆医学》2008,37(21):2468-2469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变化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最新AP临床诊断标准,将入选37例AP患者分为急性轻症胰腺炎(20例)和急性重症胰腺炎(17例).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入院当天及综合治疗1周后AP患者血清PCT水平,并与对照组(15例)进行比较.结果 AP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急性轻症胰腺炎.结论 血清PCT可以作为AP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07年7月-2008年6月收住我院新生儿病房的28例早产儿及40例足月儿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早产儿非感染组与足月儿非感染组、早产儿感染组与早产儿非感染组,检测血清降钙素原。结果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新生儿感染组高于非感染组,而早产儿非感染组与足月儿非感染组、早产儿感染组与早产儿非感染组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是新生儿全身细菌感染重要诊断指标,而早产儿变化不大;早产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足月儿相近。  相似文献   

9.
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hepatic failure.AHF)是各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关于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定义和命名,至今未获统一.1970年Trey等最初提出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定义.1986年Bernuau等把急性肝功能衰竭定义为快速发展的严重肝细胞功能损害,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特别是凝血酶原和因子V血浆含量降至50%以下,一旦发生肝性脑病,则诊断为暴发性肝衰竭或亚暴发性肝衰竭.1993年O'Grady等主张将急性肝功能衰竭分为超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  相似文献   

10.
我科2000年2月-2005年10月共收治13例急性肝功能衰竭病人,经积极抢救和综合性治疗,提高了病人的存活率。现将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科本组病人13例,女5例,男8例;年龄22-48岁,平均43  相似文献   

11.
张源龙  黄小春  阮水良  孙立 《浙江医学》2015,37(24):2001-200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诊断急性胰腺炎(AP)及评估其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中的意义。方法选取5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MAP)、4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无感染患者、7例SAP并发感染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各组外周血PCT、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水平;评估各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并动态监测AP患者第2、5、10、15天PCT水平。比较各组PCT及其他检测指标的水平,并分析PCT与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第2天SAP组PCT、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水平较MAP组、健康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血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SAP组及MAP组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319,P<0.05);AP患者血清中PCT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高,且SAP组升高幅度大于MAP组,以SAP伴感染组血清PCT水平升高最为明显。SAP伴感染组PCT水平在入院第2、5、10、15天均高于SAP无感染组及M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P患者病情改善后,PCT水平逐渐下降。结论血清PCT水平测定对AP尤其是伴有感染SAP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及疗效评估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肝衰竭是一种伴随多种临床症状的严重肝损伤疾病,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因此制备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以进行治疗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综述了适用于不同种类实验动物的急性肝衰竭模型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大黄联合谷氨酰胺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功能及肠道屏障功能的防治作用。方法: 1、分组: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肝衰竭模型组20只,对照组20只,大黄联合谷氨酰胺(Gln)组(用药防治组)20只。2、造模:采用腹腔注射法,用D-氨基半乳糖(GalN)对肝衰竭模型组、用药防治组大鼠进行急性肝衰竭(Acute Hepatic Failure,AHF)造模。3、给药:造模前两天,分别给肝衰竭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予生理盐水灌胃,用药防治组大鼠予大黄煎液和Gln溶液灌胃。4、标本处理及检测:首先,造模后连续4天监测大鼠肝功能,并于96h后对大鼠进行处死,同时对大鼠肝脏炎症的病理变化进行评分;最后,观察大鼠血清中和肠组织中的二胺氧化酶(DAO)水平。结果:用药防治组及对照组大鼠24h、48h、72h的肝功能水平明显优于肝衰竭模型组(P<0.05)。用药防治组及对照组大鼠中肝脏炎症的评分明显低于肝衰竭模型组(p<0.01)。用药防治组及对照组大鼠中的血清DAO水平明显低于肝衰竭模型组(p<0.01);用药防治组及对照组大鼠中的肠组织DAO水平明显高于肝衰竭模型组(p<0.01)。结论: 大黄能护肝降酶退黄,改善肠道微循环;Gln具有保护肝脏、维持肠道屏障功能等作用。大黄联合Gln能降低AHF大鼠死亡率,对AHF大鼠肠道功能紊乱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PCT)、内毒素(ET)改变,探讨其在SIRS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118例SIRS患儿的血清PCT,ELISA法测定ET,并同时与血清C反应蛋白进行比较,观察各指标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感染的SIRS的表达,同期随机选取普通感染患儿1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SIRS多器官损害组患儿的PCT、ET和CRP值均较单器官损害组(单器官受损或感染重而无器官受损)患儿高,细菌培养阳性组的PCT、ET和CRP较病毒抗体阳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S组中ET与PCT有一定的相关性(r=0.55147,P〈0.05)。结论PCT、ET联合检测能有效鉴别SIRS患者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并与感染程度有关.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Fas配体(sFasL)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39例各种病因急性肝衰竭患者sFas、sFasL的含量,并与30例健康献血者比较.结果: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sFa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sFas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sFas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肝衰竭轻重程度相关,监测两者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由Fas/FasL系统介导的肝细胞调亡可能在急性肝衰竭疾病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64指数及降钙素原(PCT)在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9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50例及非感染组46例;另选取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CD64指数及PCT水平,并分析CD64指数及PCT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分析CD64指数及PCT水平诊断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效能.结果 感染组CD64和PC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CD64指数、PCT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均呈正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D64指数和PCT诊断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和0.876,敏感度分别为84.0%、82.0%,特异度分别为87.0%、89.1%.结论 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CD64指数和血清PCT水平可作为诊断肺部感染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左昔清  张娟  孙彩娟  章建良  吕丛 《浙江医学》2016,38(23):1887-1889,1905
目的观察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PCT)和激活素A水平动态变化及其在预后和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66例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随访28d,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48例和死亡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检测入院时、入院第3、5、7天CRP、乳酸、PCT和激活素A水平,分析两者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两组入院时及入院第3天血清PCT水平和入院时激活素A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入院时C反应蛋白(CRP)、乳酸、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死亡组入院第5、7天PCT水平和入院第3、5、7天激活素A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与同组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入院后第5、7天PCT和激活素A水平较同组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入院第5、7天PCT水平和入院第3、5、7天激活素A水平分别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CT和激活素A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和0.826。结论血清PCT和激活素A水平可评估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两者持续保持高水平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脾内同种异体移植培养的原代胎肝前体细胞与成体肝细胞悬液对大鼠药物性肝衰竭的疗效 ,并观察脾内移植肝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 D-氨基半乳糖 ( D- gal)建立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 ,2 4 h后随机分为三组进行治疗。 A组 :经脾内移植体外培养 7d的肝细胞 2× 1 0 7;B组 :经脾内移植肝细胞悬液 2× 1 0 7;C组 :经脾内注射生理盐水1 ml。观察受体大鼠的存活率、肝脏功能和病理变化及移植肝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A组、B组大鼠存活率 ( 77%、5 9% )与 C组大鼠存活率 ( 2 2 % )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A、B组与 C组大鼠的肝功能改变方面有统计学差异。经 HE和 PAS染色证实 ,移植的肝细胞在受体脾内结构和功能保持较好。结论 :经脾内移植的培养的原代胎肝前体细胞和肝细胞悬液均能提高大鼠药物性肝衰竭的存活率、改善肝功能及肝脏组织病理变化 ,但培养原代胎肝前体细胞优于成体肝细胞悬液。  相似文献   

19.
地西泮和莫达非尼对小鼠试验性急性肝衰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地西泮、莫达非尼对小鼠试验性急性肝衰竭的影响。方法:雄性昆明小鼠240只,给予D-半乳糖胺(D-GalN)和脂多糖(LPS)同时腹腔注射,制备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并于造模前2h,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比较各组小鼠的24h存活率,血清转氨酶水平,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血清TNF-α,IL-1的水平,肝脏组织中SOD,MDA ,GR,1GSH,NO,NOS的水平。结果:地西泮可以提高小鼠存活率,减轻肝脏病变程度,降低血清转氨酶活性及TNF-α,IL-1的浓度,增加肝脏组织中SOD,GR的活性,降低NOS的活性及MDA,NO的浓度。莫达非尼可加重肝脏病变程度,升高血清转氨酶的活性及 TNF-α,IL-1的浓度,降低肝脏组织中SOD,GR的活性及升高MDA的浓度。结论 :地西泮可减轻D-GalN/LPS所致的急性肝衰竭,提高小鼠的存活率,莫达非尼可加重小鼠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肝细胞腹腔移植联合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ration, ALR)对D-氨基半乳糖(D-gal)诱导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D-gal诱导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诱导后24 h,59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Ⅰ组15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Ⅱ组15只:经腹腔移植2×107肝细胞, 以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Ⅲ组15只:经腹腔移植2×107肝细胞,同时腹腔注射ALR 50 μg·kg-1·d-1;Ⅳ组14只:腹腔注射ALR50 μg·kg-1·d-1.观察大鼠的存活率、肝脏功能、移植肝细胞存活情况、病理变化.结果 Ⅱ组、Ⅲ组大鼠存活率(46.7%、66.7%)显著高于Ⅰ组(0.0%)(P=0.006;P=0.0002),Ⅲ组(66.7%)与Ⅳ组(14.3%)有显著差异(P=0.008),其他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移植后第1、2天Ⅱ组腹水AST高于Ⅲ组(P=0.001), Ⅱ组第1、2天腹水ALT高于Ⅳ组,Ⅱ组、Ⅲ组第1、2天腹水TBil高于Ⅰ组(P<0.05).Ⅲ组肝脏病理改变轻于其他组.Ⅲ组大鼠腹腔移植的肝细胞存活数多于Ⅱ组.结论 同种异体肝细胞经腹腔移植联合ALR可明显改善D-gal诱导的肝衰竭大鼠的存活率,促进移植肝细胞存活和增殖,促进肝组织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