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7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院陪护人员手卫生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选取的634名医院陪护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问卷中“没有足够的证明洗手或擦手可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得分率最高,“洗手时做到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和“戴无菌手套洗手”得分率最低。陪护科室、年龄、陪护对象有无感染和是否经过培训是陪护人员手卫生态度的影响因素。[结论]陪护人员手卫生态度现状不容乐观,医院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提高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米春玲 《当代护士》2017,(12):141-142
目的探讨陪护人员手卫生培训对降低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6月在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生活自理能力评估为中、重度依赖患者的陪护人员337人,按陪护患者的住院日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陪护人员仅进行住院须知培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对手卫生知识的培训。结果对陪护人员进行手卫生培训后,手卫生依从性、正确性及合格率明显提升,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低。结论对陪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手卫生培训,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衡阳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及行为现况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衡阳市6家综合医院(包括2家三级综合医院,2家二级综合医院,1家乡镇卫生院),再应用系统抽样法抽取328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自制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问卷对其手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现况进行调查。结果 328名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态度调查得分为(7.74±1.40)分;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调查得分为(8.71±0.69)分;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受到医护人员自身特点(工龄、文化程度、科室)和外界环境(正规培训、医院级别)等因素影响。结论衡阳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及行为现况不容乐观,管理者应为医护人员提供相关知识培训,加大手卫生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品管圈活动对科室后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对科室后勤人员(包括陪护人员、运送人员、保洁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及七步洗手法操作正确率进行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比较。结果进行品管圈活动后科室后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从17.3%上升至86.5%,手卫生知识知晓率从42.3%上升到84.5%,七步洗手法操作正确率由20.5%上升至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科室后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工勤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探讨其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32名医院工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培训后评价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对洗手效果进行细菌培养监测洗手效果。[结果]医院工勤人员手卫生意识较差,正确认识手卫生重要性10人;培训前手卫生相关知识掌握、会六步洗手法的仅占15.62%,洗手后手部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洗手合格率为12.50%;强化培训后1周,六步洗手法正确操作率65.60%、手卫生知晓率71.87%、洗手合格率56.25%,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培训后6个月六步洗手法正确操作率、手卫生知晓率、洗手合格率,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医院工勤人员的手卫生知识和洗手依从性有待提高,培训可提高手卫生意识,提高洗手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某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操作现状,为推进手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观察方法,对某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操作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该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67.79%,手卫生操作正确率为64.48%。临床科室及重点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高于医技科室和门急诊科室,重点科室手卫生正确率高于其他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为71.68%,洗手操作合格率为52.97%。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主要是工作忙、设施不完善以及科室消耗大等。结论 该医院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洗手操作合格率较低,应结合影响因素改进和提高手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西藏地区医院护士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西藏地区VTE防治的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11—12月对西藏自治区7个市(地区)59所医院的1117名护士采用临床护士VTE知识问卷进行VTE知识调查。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护士VTE知识得分是否合格的影响因素。结果1117名西藏地区护士的VTE知识总分为(36.70±15.17)分,其中基础知识维度得分为(7.13±2.99)分,风险评估维度得分为(14.75±7.61)分,基本预防维度得分为(3.92±1.99)分,物理预防维度得分为(4.73±2.62)分,药物预防维度得分为(1.96±1.29)分,发生VTE后处理维度得分为(4.22±2.35)分。西藏地区护士的VTE知识平均得分率为48.94%,护士的知识掌握情况处于中下水平;在预防措施的使用方面,护士的知识掌握不足,其中物理预防得分率为36.38%,药物预防得分率为39.2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称、医院等级、是否参加过培训是护士VTE知识得分是否合格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西藏地区护士的VTE知识掌握不足,管理者需对不同特征护士人群以及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开展针对性培训,促进护士将所学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保证VTE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找出有利对策以提高执行率,减少交叉感染,确保医疗安全。方法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按照统一设计的调查表,对某综合性医院8个科室医务人员共计1501人(医生、护士、技师与保洁员),每科随机抽取10~15人,进行医务人员某月洗手行为抽样调查,并对洗手正确性进行考核,将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各类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平均为40.97%,其中护理人员依从性最高为45.97%,类别之间有差异性(P0.05);科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正确率最高值分别为75.00%与66.67%,最低分别为30.56%与45.45%;手卫生时机各项操作前后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要制定改进措施,加大医务人员相关知识培训与考核,增强预防医院感染思想意识,不断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进修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进修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做好进修人员的手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来自不同级别医院的1 240名进修人员为调查对象,由受过专门培训的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到进修人员所在科室,在进修人员不知情的前提下,按照统一设计的表格和观察方法调查其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进修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为35.28%,来自不同级别医院的进修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来院时间的延长,其手卫生执行率从14.67%提高到58.45%,且进修人员的肥皂洗手法的执行率高于速干手消毒剂擦手法。结论进修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偏低,采取针对性措施可以逐渐提高其手卫生执行率。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调查骨科住院患者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随机抽取某院骨科住院患者陪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共抽取陪护人员220人,其中手卫生依从性较好者占21.36%。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关系、洗手意义知晓以及患者合并MDRO感染的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与患者关系、洗手意义知晓情况以及患者合并MDRO等5项指标是影响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骨科住院患者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差,医护人员应当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多模式干预措施,提高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避免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的手卫生培训提高实习护生的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对82名实习护生进行知-信-行模式的手卫生培训,培训前和培训后分别进行手卫生知识考评,并观察日常工作实际手卫生执行情况,检测手卫生合格率。结果培训后实习护生手卫生概念、洗手指征的知晓率分别92.68%,97.56%,均高于培训前46.34%,6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6.03,25.04;P〈0.01);其他几项手卫生知识知晓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生手卫生依从率从50.92%提高到82.97%,检测合格率从58.54%提高到92.6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16.08,25.92;P〈0.01)。结论知一信一行模式应用于手卫生培训对提高实习护生的手卫生依从性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实习护生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执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实习护生手卫生知识调查表》,对253名临床实习3个月的高职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护生手卫生知识掌握的平均得分为(18.76±2.01)分(总分21分),得分"良好"及"优秀"的护生比例为96.4%,不同护生之间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手卫生执行情况较好,不同护生之间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手卫生执行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清洁剂、消毒剂引起皮肤干燥"(78%)、"洗手池旁没有配备足够的清洁剂"(68%)"、"洗手或擦手的效果未进行有效的监控"(64.4%)、"工作太忙,没有足够的时间"(61.2%)。结论实习护生手卫生知识掌握及执行情况良好。针对护生手卫生执行的影响因素,学校及实习医院均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护生不同阶段的教育,并创造外部条件以提高其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标准下儿童外科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时间点执行情况,分析JCI标准下手卫生管理制度对儿童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连续7个白昼工作时间段,对本院骨科、泌尿外科、普外科、新生儿外科等共6个儿童外科病区100名医务人员(医生25名,护士75名),按照JCI标准下手卫生管理要求进行现场调查,参照WHO《医务人员手卫生指南》,对调查对象在手卫生时间点的洗手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并与2012年同期手卫生执行率比较。【结果】记录835次需实施手卫生情况,实际实施手卫生586次,执行率为70.18%,显著高于本院2012年同期执行率(70.18% vs 51.30%,P<0.05)。护士手卫生总执行率(76.98%)高于医生手卫生总执行率(63.34%),医护不同时间点手卫生执行率有较大差异(P <0.05)。【结论】JCI标准下手卫生管理制度强调细节管理,注重培训,能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促进手卫生执行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洗手行为的依从性,探讨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并结合现场观察洗手过程的方法,调查不同科室医务人员洗手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其洗手执行率。结果: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不容乐观,接触患者前为58.4%,戴手套前仅为47.5%,儿科手卫生依从性最高,为78.8%,急诊科最低,为47.3%,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高于医生。结论:实施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及措施;及时、实事求是地反馈医院感染监测结果;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调查;完善、改造和配备洗手设施;提供"伸手可得"的速干手消毒剂,规范洗手行为,确保洗手到位,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和依从性状况,分析影响手部卫生依从性的因素,以便加强手卫生管理。方法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式,对某医院临床一线医护人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该医院的医护人员中,对洗手指征知晓率均达到80%以上,对各种诊疗和护理操作中手消毒指征知晓率参差不齐,对在重症监护室和一些治疗与护理操作中手消毒的知晓率都比较低。影响医护人员洗手和消毒措施执行的主要因素是设施不完善,怕损伤皮肤,工作忙和不了解消毒剂的效果等。结论该医院的医务人员对手卫生操作的执行率较低,手卫生知识缺乏和手卫生设施不配套,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CU工作人员手卫生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通过加强手卫生培训、完善手卫生设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导入风险管理意识并加强监督等措施,对ICU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干预,比较干预措施前后手卫生执行率。结果干预前ICU医务人员手卫生总执行率为31.40%,干预后为48.72%,干预后手卫生执行率高于干预前(χ~2=66.313,P〈0.01)。结论所采用的手卫生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ICU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但干预后的手卫生执行率仍不理想,今后应进一步分析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精神科住院患者主要照顾者对患者出院后健康管理的需求及相关意愿,为开展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精神科即将出院的182名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结果96.15%的照顾者有对患者出院后开展健康管理的需求。在管理内容需求方面,得分最高的为预防复发相关知识(4.75±0.23)分,得分最低的为职业技能训练(2.74±0.47)分。调查对象对患者出院后健康管理的方式需求量最高的是电话随访,需求人数158人(86.81%),其次为医护人员上门指导,需求人数139人(76.37%)。在管理频次上,电话随访与手机短信以选择半月1次者居多,在选择医护人员上门指导者中,超过一半者选择2个月1次;而在选择指定医护专家咨询者中则以每月1次者最多;在管理期限方面,以选择患者出院3个月至半年者占大多数。结论主要照顾者对患者出院后健康管理的需求非常强烈。医院应根据患者主要照顾者的需求及意愿建立合理的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次数具体的健康管理服务,充分发挥照顾者在疾病康复中的积极作用,改善患者的家庭功能,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降低疾病的复发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方法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40名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实地观察,通过手部细菌培养对其手卫生进行评价。结果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操作前28.2%,操作后93.2%;手卫生监测合格率操作前22.7%,操作后95.3%,操作后手卫生执行情况及效果均好于操作前(P〈0.01)。结论应加强医护人员责任心,加强操作前手卫生执行情况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某体检中心医务人员手卫生及体检人群中接触类传染性疾病的现状。方法使用现场观摩模式对体检中心143名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五个手卫生环节执行情况进行观察,对未规范手卫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2012年6-11月体检者中接触类传染性疾病的检出情况及其与住院患者该类疾病检出率的比较。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平均依从率为34.6%,正确率为53.8%;其中护士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最高,分别是70.4%和69.0%,与其他医务人员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体液类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最低,为15.9%,临床医生手卫生正确率最低,为16.1%;五个手卫生环节中,各类人员在“离开病房环境后”环节执行率最高;未规范手卫生原因分析,主要集中在“体检者都很健康”和“太麻烦”两个方面。体检人群中接触类传染性疾病检出率为9.6%,与住院患者检出率接近。结论体检中心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较低,正确率不高,各类人员特别是非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相关部门应针对性的强化手卫生监督及巡查力度。体检人群中接触性传染性疾病检出率并不低于普通病区,从事体检工作的医务人员与其他医务人员一样存在潜在感染风险,应重视相应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描述神经精神狼疮患者的照顾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确诊为神经精神狼疮患者的照顾者80例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Ⅱ,对其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并分析照顾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 照顾者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为(116.82±32.89)分,其中营养维度得分最高,压力应对维度得分最低。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照顾时间﹤1年、照顾者无慢性疾病、患者精神症状发作频率高、照顾者自觉存在照顾负担是影响神经精神狼疮患者的照顾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神经精神狼疮患者照顾者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处于中等水平。医护人员应该多关注照顾时间短、无慢性疾病、患者精神症状发作频率高、自觉存在照顾负担的照顾者,通过健康宣教、技能培训和延伸护理等,协助其提高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