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斌  陈燕荔  潘玥  陈波  王琮  潘战宇  郭义 《河南中医》2020,40(2):193-195
人体胸腹部属阴,足阳明胃经为三阳中阳气最盛之经,其循行于胸腹部,既可充养阳经,又可固护阴经,有平衡阴阳之意。胃经为阳,冲脉为阴,足阳明胃经循行于胸腹部可能也与平衡冲脉之阴有关。胃的盛衰影响五脏,胃既可以充养人体的气血,又可以调节人体的经脉,足阳明胃经气血旺盛,循行于阴盛的胸腹部,起到调节人体气血经脉的作用,同时也濡养全身经络脏腑的气血。胃虽然为阳土,但其实有母寓之阴,其脉既循行于属阳的区域,又循行于属阴的区域,体现了胃阳中寓阴的特征。足阳明胃经向里循行至胸腹部与太阴相接,使太阴经气得开,衔接了开合枢。足阳明胃经循行于胸腹部,揭示了人体脏腑经络之间阴阳互根,五脏相关,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整体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云:“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阴经经脉均循行过腹部,六条阳经中有五条循行过背及身之侧,只有足阳明胃经循行过腹部,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四条。一、有四条阴经经脉联系胃经。1.胃经与肺经相连。《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2.胃经  相似文献   

3.
1论脾胃生理:土为万物之母,胃为一身之本刘完素对脾胃生理的认识,是将脾胃作为一身根本上去认识的。他认为脾胃属土,而土为万物之母,故他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指出“土为万物之母,故胃为一身之本”[1]。而人之五脏六腑都有赖于脾胃之气,正如他所言“故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受气  相似文献   

4.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有这样一段经文:“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藏府各因其经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历代医家对这段经文的解释各不相同,其中分歧最大者为“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一句。下列举有代表性的三家观之:其一,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阳明为阴阳脏腑之海,五脏六腑各因十二经脉受气于阳明,故经脉得为胃行津液之气”。他认为十二经脉为胃行其津液。  相似文献   

5.
沈雪勇 《中国针灸》1997,17(2):118-119
足阳明胃经为何循行于胸腹沈雪勇(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32)主题词胃经,经络循行按《素问·金匾真言论》“外为阳,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的阴阳划分原则,一般认为,在四肢部,阳经分布于外,明经分布于内;在躯干部,阳经分布于背面,阴经分布于腹面。但是...  相似文献   

6.
脾胃关系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与胃关系密切,存在着不同于一般脏腑关系的气化结构。脾之与胃,一脏一腑,胃归六腑而属阳。脾归五脏而属阴,且脾胃皆属五行之土,故分而言之。则脾为阴土,胃为阳土,一阴一阳,属性不同而又有着不同的生理特性,脾体阴而用阳,性湿而善升,喜燥而恶湿;胃体阳而用阴,性燥而善降,喜润而恶  相似文献   

7.
脾胃的重要性及其发病特点中医認为脾胃为仓廩之官,胃主納谷消食,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并起益气、統血、主肌肉四肢之作用。土居中央,为万物之本,五脏六腑皆稟气于胃,脾之大絡通于諸經,是同为人“后天之本”,在人体內有其特殊而重要的地位。脾胃虽同为中土,仍各有特性,如脾为脏,胃为腑,脾为阴,胃为阳,脾为湿土,胃为燥土,脾气常升,胃气常降,它們是互相制約、保持平衡、相輔相成,而发揮其作用。  相似文献   

8.
《素问·太阴阳明篇》说:“足太阴者,三阴也,……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脾升胃降,通上达下,外灌三阳,内渗三阴,为五脏六腑之海,转输之机,成为心肝肺肾四脏生理活动中心,升降出入之枢纽。所以,李东垣以“人以脾胃为元气之本”而立论,后人又有“气化之机则在于脾之健运”及“治脾胃可以调五脏”之说。  相似文献   

9.
足三里临床验案5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输穴之一,其性属土经土穴。"合治内腑",凡六腑之病皆可用之。"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胃为水谷之海,能包容五谷,荣养四旁。胃和脾相表里,均为仓廪之官,气血生化之源。主要职责是受纳、运化水谷,输布精气、津液于全身。足三里为胃经之主要穴位,它有理脾胃、调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1]证实,针刺足三里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  相似文献   

10.
祖国医学认为,“肾”是先天之本。肾阴滋养五脏六腑之阴,肾阳温煦五脏六腑之阳,故有“肾”为脏腑之本的说法。“肾”主藏精(肾阴)及命门火(肾阳),主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主骨、主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  相似文献   

11.
“火不生土”之说,多责之于命门火衰,不能温暖脾(胃)之土,导致一系列消化不良及肾虚的证候。如:大便溏薄,完谷不化,滑泄难禁,腹胀少食,神疲形寒,腰酸耳鸣,头晕眼花,舌淡,脉沉迟等症。这里既有肾阳不足之症,又见脾胃虚寒之象,故论断为:“火不生土。” 肾居于下焦,为阴中之阴,内居元阴、元阳,五行属水。水性润下,自应下沉,但据“阴升”之理,实则上升,肾水上济,大有滋养五脏六腑之功。 脾胃居于中焦,为生化之源泉,升降之枢纽,五行属土。脾为阴土,喜温燥而恶湿,得肾阳之助而主升;胃为阳土,喜阴湿而恶燥,借心火之力而主降。  相似文献   

12.
浅谈足厥阴肝经的循行特点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耀辉 《陕西中医》1997,18(8):354-355
论述了足厥阴肝脉的特点及其意义:属于阴经却循行于足之阳面—足跗;循行至腹部与元气密切相关;手足三阴经中唯一的上头面至巅顶的经脉;足厥阴肝经在胸部“上注肺”;与督、任、冲等奇经的关系;与足阳明胃经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3.
1 对脾阴的认识祖国医学认为,五脏属阴,六腑属阳。以脾胃言则胃为阳土,脾为阴土,脾土又有脾阴、脾阳之分,故脾虚又分脾阳虚、脾阴虚,如清·吴澄所说:“脾经虚分阴阳。”一般认为,脾阴即指水谷所化生的营血、津液、膏脂等精微物质,早在《灵枢·五邪篇》即云:“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即针对胃阳有余,脾阴不足而言。《金匮要略》麻子仁丸,即是治疗脾阴有亏,不行其津液于肠,从而出现大便难的“脾约证”,开创治脾阴虚之先河。朱丹溪认为“脾有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脾土之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  相似文献   

14.
中医认为,“腹乃五脏六腑之宫城”。腹部包括腹壁和腹腔内脏器,有任脉、肝经、胆经、脾经、胃经、肾经等重要经脉循行和汇集,为下丹田之所,能通上和下,分理阴阳。这其中,脐为一身元气之本,能通百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与皮毛骨肉有着密切的生理和病理联系。  相似文献   

15.
问题解答     
问:为何把任、督、冲三脉称为“一原三歧”?为什么称冲脉为“十二经之海”或又称“血海”?冲脉的含义是什么? 答:因任、督、冲三脉同起于“胞中”、“同出异流”,故有“一原三歧”之称。冲脉与任脉相并于胸中,又与督脉相通,任督二脉通会于十二经脉,加上冲脉的脉气在头面灌注诸阳,在下肢渗入三阴,因此容纳了来自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的气血,成为“十二经之海”。  相似文献   

16.
冲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其循行部位及生理功能始载于《内经》。《素问.骨空论》曰:“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也。”《灵枢.逆顺肥瘦》说:“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  相似文献   

17.
关于脾胃的阴阳属性问题,历来多所论争。个人认为,脾阴胃阳之说,是古人根据脏腑、阴阳特性而在组织结构上的一种归类,它并不是指脾胃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我们知道:在阴阳属性的划分中,凡是流动的外泻的属阳,静止的内藏的属阴;在脏腑条件的规定中,凡藏而不泻的为脏,泻而不藏的为腑。脾符合脏的条件,故为脏,符合阴的归类,故为阴;胃则反是,故为腑为阳。经络中的足三阴从足走腹,足三阳从头走足;脾既属阴,故配阴经(足太阴),胃既属阳,故配阳经(足是明)。可是有人误将古人这种从人体结构认识上提出的脾阴(藏精气而不泻)胃阳(传化物而不藏)的理论,广泛地类推到生理病理的各个方面。擅专脾胃学说的李杲就曾在《脾胃论》中说:“脾为死阴,受胃之阳能上升水谷之气于肺(大肠小肠五脏皆属于胃胃虚则俱病论)”。“夫脾者阴土也,至阴之气,至静而不动;胃者阳土也,主功而不息(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这  相似文献   

18.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有这样一段经文:“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藏府各因其经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  相似文献   

19.
洪秀 《家庭中医药》2001,8(4):24-24
脐即肚脐,中医又称神阙穴,是中医经络学的一个重要穴位,为人体元气之海。脐位于腹部正中,联系着全身经脉。各经气的循行,交通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膜。中医认为脐有安神定心、调和气血、回阳育阴、舒肝利胆、益肺固肾、通利三焦、调畅经络的功用。  相似文献   

20.
肺与大肠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临床治疗,亦与其经脉的循行、络属关系密切。《灵枢·经脉篇》说:“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中焦:是指中脘穴处,说明肺经虽属于肺,而根生于胃。胃在五行属土,肺在五行属金,土能生金,故胃腑生养肺脉。在生理上,正如《素问·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