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脊柱及骶髂关节的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僵直、活动受限、脊柱畸形,病因至今未明。本文对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48例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并发的心血管改变及原因。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因其反复发作病程长而又无特效药物治疗,晚期脊柱、骶髂关节和髋关节非功能位骨性强直而致残。应用双侧人工全髋关节一次置换术,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AS髋关节病变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行MRI以及CT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手段在AS髋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MRI诊断AS髋关节病变关节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关节突病变、软组织肿胀...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65-3866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31例(48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畸形患者。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观察对比术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关节整体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髋关节活动范围。结果术后患者髋关节评分87.6±4.8分显著高于术前髋关节评分33.4±6.7分;术后患者髋关节的活动范围115.8°±22.7°显著大于术前髋关节活动范围24.5°±10.2°。所有患者关节疼痛感受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29例(93.55%)患者的疼痛感受完全消失,能够自如行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是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强直时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月45例(78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38例(55髋)进行了平均4.5年(2~7年)的随访。结果 38例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16.3±1.7)分提高到术后(83.4±4.6)分。髋关节屈曲畸形矫正,55个髋关节总活动度(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6个方向活动总和)由术前(38.7±7.6)°增加至术后(191.2±10.3)°。术后髋关节疼痛消失,膝关节痛、腰骶部疼痛明显改善,步态较术前改善,生活自理。结论短期随访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强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滑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治疗组采取滑膜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复常时间和术后住院恢复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ESR和CRP水平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术后髋关节病变复发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滑膜切除术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实施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与HLA-B27相关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髋关节病变是强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36岁,因"骶髂部、腰背疼痛伴进行性活动受限7年,双髋疼痛伴进行性活动受限2年"入院治疗。患者无明显诱因于2005年3月出现腰骶部疼痛,疼痛为酸痛,腰部活动无明显受限,双下肢无疼痛、麻木,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腰椎退行性改变",给予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理疗等保守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并逐渐加重,出现腰背部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行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 ,并对术前、术后相关的康复问题进行讨论。方法  1 2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双侧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行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2 4个髋关节 ) ,并对患者术前、术后进行康复指导及系统的早期功能锻炼 ,通过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及患者整体功能改善情况的观察 ,确定此方法的疗效。结果  1 2例患者平均随访 3 .2年 ,髋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 ,髋关节屈曲畸形消失 ,髋关节活动范围达到前屈 70~ 1 0 5°,平均 84.4°,后伸 5~ 1 5°,平均 8.6°,无髋关节疼痛 ,膝痛及下背痛明显改善。结论 全髋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严重髋关节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早期康复锻炼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缩短治疗周期、协调术后双侧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痛苦和节省治疗费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强直性脊柱炎是脊柱的慢性进行性炎性反应,侵及骶髂关节、关节突、附近韧带和近躯干的大关节,导致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和畸形。由于该病累及全身各个脏器系统,导致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心理压力大,而且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易发生压疮、深静脉血栓、泌尿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制订正确康复路径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前提,是手术成功的保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现将我院疼痛科2003/2007年经临床证实的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病变68例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符合1984修订的纽约标准[1],男60例,女8例,年龄15~47(平均25)岁,病程0.2~18(平均5.6) a.  相似文献   

12.
靳军 《中国疗养医学》2007,16(2):102-102
强直性脊柱炎(简称AS)是一种病因尚不明了的常见疾病。本病多见男性,男女之比在9~14:1之间。病变特点是从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蔓延,造成脊柱关节骨性强直。病程可长达数十年。好发年龄16~30岁,以16~25岁发病年龄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髋关节病变的超声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AS患者159例和健康志愿者30例,超声测量双侧髋关节的股骨头软骨厚度、股骨颈颈前间隙,观察有无关节积液及骨质破坏.结果 AS患者中56.6%(90/159)超声发现髋关节病变,其中38.4%(61/159)可见到积液,17.6%(28/159)合并骨质破坏,X线发现髋关节病变9.4%(15/159),超声对髋关节病变的检出率高于X线(P<0.05).结论 超声检查有助于AS髋关节病变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金属假体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累及髋关节的疗效。方法 35例AS累及髋关节患者行MOM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关节活动度、肩关节评分(UCLA),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髋关节总活动度为(181.1±21.7)°,UCLA评分(6.4±0.8)分,Harris评分(90.8±9.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OM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对AS累及髋关节的治疗效果好,术后关节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侧卧位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强直性脊柱伴髋关节强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后侧入路,观察组采取侧卧位直接前侧入路.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髋关节软组织松解术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疼痛并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2003-04/2004-0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或住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3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18例和对照组114例。观察组采用髋关节软组织松解术,在股骨头最高点上1.0-2.0cm处,皮下注射100mg/L葡萄糖溶液40~60mL加正清风痛宁50mg。注射1次/周,连续6次。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121服正清风痛宁缓释片25~50mg,3次/d,柳氮磺吡啶0.5g,2次/d,服用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进行下列指标评估。①疼痛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AS法,0分表示无痛,10分极痛)。②Schober试验:取患者直立时髂后上棘连线中点向上延伸10cm,向下延伸5em各作标记,令患者尽力前屈,记录上下标记之间延伸距离。≥20cm为正常,〈20cm为异常。③扩胸度:患者端坐,记录其第4肋间水平胸廓周径在深吸气及深呼气时之差。④枕壁试验:令患者直立,背靠于墙,头尽力靠墙,记录枕骨隆突距墙壁的垂直距离,正常为0。⑤15m步行时间,患者尽快走完15m距离所需时间。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3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疼痛和晨僵时间较治疗前明显改善[(3.0&;#177;1.5)比(9.0&;#177;1.6)分,(27.1&;#177;8.2)比(86.3&;#177;24.4)s,P〈0.05],在疼痛、Schober试验、枕壁试验、15m步行时间及晨僵时问指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3.0&;#177;1.5)比(6.2&;#177;1.9)分,(5.1&;#177;1.8)比(3.8&;#177;0.8)em,(1.5&;#177;0.9)比(2.7&;#177;1.8)cm,(31.5&;#177;17.8)比(50.2&;#177;16.5)s,(27.1&;#177;8.2)比(45.2&;#177;9.8)s.t=1.594~1.958.P〈0.01]。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实行髋关节软组织松解术,针对性强,显效快,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增强关节活动度,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17.
强直性脊柱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涛 《中国临床医生》2000,28(11):17-19
强直性脊柱炎 (以下简称强脊炎 )是一种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 ,其特点是几乎全部累及骶髂关节 ,常发生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韧带钙化和骨性强直。该病占门诊腰痛病的 5% ,为常见病痛之一。常见症状为腰背僵硬或疼痛 ,晚期脊柱强直 ,关节畸形 ,致残率高。本病多发于青少年男性 ,有明显的家族积聚性。1 病因病因不明。本病主要发病于青春期 ,且女性患病率显著低于男性 ,提示内分泌尤其是性激素的作用 ,另外营养条件差、维生素缺乏、阴暗潮湿的环境、饮食习惯似乎也与本病发病有关。2 病理复发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08年9月~2010年10月期间收入的经过问诊、临床检查以及X线片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1例,对以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均有程度不等的髋关节病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析其疗效,以患者术后患髋关节疼痛、功能活动范围、异位骨化发生率、假体松动脱位率等为观察指标。结果随访至今,患者髋关节疼痛明显减轻,甚至消失;髋关节屈、伸、外旋、内旋、外展、内收等功能活动范围均有很大幅度增加,其中屈曲范围为62~101(平均78.1)°,后伸范围为10~20(平均15.3)°度,外旋范围为20~25(平均23.7)°,内旋范围为15~30(平均25)°度,外展范围为20~30(平均24.8)°,内收范围为10~15(平均13.4)°,生活质量得到改善;X线片显示发生移位骨化1例,异位骨化发生率为9.1%,暂无假体松动、脱位,假体松动脱位率暂时为0,有待继续观察。结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病变而言,选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疗效可,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骨科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髋关节X射线放射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疗效,以评价放射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①选择1999-01/2001-12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宝钢医院和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且有髋关节病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37例。从药物治疗联合髋关节放射疗法(放疗)治疗72例中随机选择52例为放疗组,从单纯药物治疗者65例中选择与放疗组年龄、性别、病程和病情相匹配的52例为对照组。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两组均选择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柳氮磺胺吡啶和甲氨蝶呤治疗,放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受累髋关节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X线放疗,每个受累髋关节进行1个疗程总照射剂量为10-20Gy的放疗,平均(15.4&;#177;3.5)Gy,分6~15次照射。③病情评估采用巴氏脊柱炎活动指数(无为0分,严重为10分,晨僵2h为10分)和巴氏脊柱炎功能指数(容易完成为0分,无法完成为10分)。髋关节功能参照中华外科学会1993年北戴河标准进行评分,该标准为100分制,临床检查结果为4项(疼痛、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行走距离),每项分为6级,每级均有对应的分值。1级最差,6级最好。按4项合计总分记录。④采用陈海松等髋关节病变CT分期标准评估髋关节病变CT分期(Ⅰ期:有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症状,CT出现髋臼囊变或/和股骨头的囊变,无关节间隙变窄;Ⅱ期:髋臼囊变合并出现关节间隙变窄;Ⅲ期:髋臼囊变,关节间隙消失,髋关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⑤血沉和血浆C反应蛋白分别采用魏氏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⑥两组患者出院后继续原药物治疗,并随访3年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巴氏脊柱炎活动指数和功能指数、髋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病变CT分期、炎性指标等实验室检查及不良反应。⑦计数和计量结果比较分别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结果:①放疗组:第1,2,3年随访47,40,32例,对照组分别为46,38,31例。②髋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患者出院时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随访第1,2年,放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随访第3年,放疗组与对照组相近;两组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③下腰痛、腰背晨僵时间:两组患者出院时、随访第1,2,3年下腰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入院时,晨僵时间明显短于入院时(P〈0.05)。两组间各时间段下腰痛发生率和晨僵时间相近。④巴氏脊柱炎活动指数和功能指数:两组患者出院时、随访第1,2,3年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两组间各时间段相近。⑤炎性指标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随访第1,2,3年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两组间各时间段相近。⑥髋关节病变CT分期改变:两组患者随访第1,2,3年髋关节病变CTⅠ期和Ⅱ期改变发生情况相近,且均与入院时差异不明显。放疗组患者随访第3年与入院时比较Ⅱ期改变增加了6.1%,而对照组增加了1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⑦不良事件和副反应:髋关节局部X线放疗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血象降低、肝酶升高为主,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结论:①放疗联合药物治疗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功能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且该功能改善主要集中在放疗后2年内,因此2年可作为一个有效放疗周期。②单纯药物和放疗联合药物治疗都不能阻止髋关节病变病情的进展,放疗联合药物治疗有延缓髋关节病变病情进展的趋势。③药物治疗可控制病情活动和显著改善血沉和血浆C反应蛋白,而髋关节放疗由于是局部作用,因而对全身病情活动和炎性指标无显著影响。④髋关节局部放疗和单纯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MR、CT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7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开展研究,研究时间为2011年1月—2018年12月,均行MRI检查与CT检查,诊断髋关节病变情况,并分析髋关节病变的敏感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RI诊断的关节面异常变化或者囊状骨质损坏率、关节间隙狭窄、韧带附着处骨质增生、肌腱或韧带附着处炎症、软骨下骨髓水肿、脂肪沉积均明显高于CT,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MRI诊断敏感性高于CT诊断,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使用MRI诊断,可有效检出关节面异常变化或囊状骨质损坏,以及关节间隙狭窄,在诊断髋关节病变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