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载阿霉素葡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载阿霉素葡聚糖纳米粒(DOX/DEX-PEA),观察其药物缓释规律,探讨其对人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以双乳化剂蒸发法制备DOX/DEX-PLA载药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分光光度法计算载药率,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考察纳米粒对DOX的缓释作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对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动物实验观察其体内抑瘤效应.结果 DOX/DEX-PLA纳米微粒呈球形,粒径约83 nm,药物包封率约67.1%.体外释放实验提示,纳米制剂中约50%的药物持续缓慢释放,可持续达7 d;DOX纳米制剂及DOX裸药均抑制HepG2细胞生长,两者抑瘤率相当(51.3%比50.7%,P>0.05),而DEX-PLA纳米载体对HepG2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体内抑瘤实验显示,DOX纳米制剂可抑制肝癌细胞抑制瘤的生长,抑瘤率达68.56%,优于DOX裸药(4S.17%).结论 DOX/DEX-PLA纳米粒可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高效的毒性药物作为"弹头"与肿瘤靶向蛋白结合形成的免疫偶联物成为靶向治疗肿瘤的研究热点。多柔比星作为经典的化疗药物,抗肿瘤机制明确,但不良反应较强,已被许多研究者用于免疫偶联物的研究中。随着偶联方式(交联剂)的不断更新,多柔比星免疫偶联物的构建方法也不断改进,对靶向治疗肿瘤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中就多柔比星免疫偶联物构建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HSV TK/GCV(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 /丙氧鸟苷 (substrateⅠofherpessimplexvirusthymidinekinase/ ganciclovir)系统及其与普通化疗联合用于治疗卵巢癌的可行性 ,研究分子化疗药物GCV与普通化疗药多柔比星 (阿霉素 )联合应用对卵巢癌SK OV 3/TK细胞的杀伤作用。这对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手段的卵巢癌具有特殊的意义。方法 :将携带HSV TK基因的逆转录病毒重组体 (XM 6 /TK)以磷酸钙共沉淀法导入包装细胞 ,经G4 18筛选获得产病毒的阳性克隆细胞。继而以包装好的复制缺陷型逆转录病毒为运载体将HSV TK基因导入SK OV 3卵巢癌细胞。再经G4 18筛选 ,确定目的基因在靶细胞内稳定表达后 ,观察GCV对细胞的杀伤作用。进一步观察GCV与多柔比星联合应用对SK OV 3/TK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HSV TK基因可由重组逆转录病毒导入卵巢癌细胞并能获得稳定表达 ;GCV(10mg·L-1)可明显抑制被转化的卵巢癌细胞 (SK OV 3/TK)的生长 ,对于SK OV 3/TK细胞 ,在单独应用GCV时 ,其最低有效 (质量 )浓度为 10mg·L-1;单独应用多柔比星时 ,其最低有效 (质量 )浓度为 1mg·L-1;而联合应用时 ,GCV 5mg·L-1、多柔比星 0 .2 5mg·L-1对SK OV 3/TK细胞即可产生明显的杀伤作用。结论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HSV TK/GCV系统可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多柔比星诱导肾纤维化大鼠为对象,探讨树突状细胞(DC)在慢性肾纤维化启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5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0)、模型组(n=32).于第1、2周第1天给予多柔比星(4 mg/kg)尾静脉注射建立肾纤维化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首次给药后第4、7、10、13周末收集血、尿标本,测定血甘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柔比星-透明质酸纳米颗粒于体外靶向杀伤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培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中分别加入多柔比星浓度为0.5、1.0、5.0、10.0 mg/L的多柔比星-透明质酸纳米颗粒,利用体外细胞毒实验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多柔比星-透明质酸纳米颗粒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多柔比星浓度为5.0、10.0 mg/L时分别作用0、6、12、24、48 h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肿瘤细胞凋亡影响.结果 24、48 h 细胞毒实验显示,多柔比星-透明质酸纳米颗粒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优于游离多柔比星(t=5.78~42.05,P<0.01).相同浓度多柔比星-透明质酸纳米颗粒细胞凋亡百分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F=4 200.40、4 775.36,P<0.01),相同作用时间细胞凋亡率随浓度增加而升高(t=12.06~20.08,P<0.05).结论 多柔比星-透明质酸纳米颗粒可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并实现其杀伤作用,而且随时间延长杀伤作用增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柔比星(ADM)影响他莫昔芬(TAM)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MTT检测在ADM作用后, TAM对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ADM组、TAM组以及ADM+TAM组中细胞Her-2、Akt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表明, TAM对MCF-7乳腺癌细胞有抑制作用(P<0.05);而MCF-7乳腺癌细胞在ADM作用后, TAM丧失了对细胞的抑制作用(P> 0.05)。Western blot表明,与对照组比较,ADM组、TAM组及ADM+TAM组MCF-7细胞中Her-2和Akt水平的表达均增高(P <0.05)。结论TAM可以抑制MCF-7乳腺癌细胞的生长,而在ADM作用后,激活信号通路,增加Her-2、Akt的表达,导致TAM的作用下降,说明在ADM作用后,TAM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消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灵芝多糖对多柔比星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多柔比星对心肌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多柔比星(1、2、4、6μmol/L)与H9C2心肌细胞共培养6、12、24h,计算不同作用时间及药物浓度的细胞抑制率;将H9C2心肌细胞与不同质量浓度(0,3.125,6.25,12.5,25mg/L)的灵芝多糖共培养,1h后加入多柔比星,24h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计算细胞抑制率;将灵芝多糖与MCF-7,KB,K562共培养24h,1 h后加入多柔比星,48h后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2μmoL/L多柔比星与心肌细胞共培养24h的细胞抑制率最高,25mg/L灵芝多糖可明显降低多柔比星诱导的心肌细胞死亡,且不降低药物抗肿瘤作用.结论:灵芝多糖对心肌细胞具有直接保护作用,且不减弱多柔比星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8.
HSV—TK/GCV系统联合多柔比星对SK—OV—3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HSV-TK/GCV(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丙氧岛苷(dubstrate Ⅰ of 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ganciclovir)系统及其与普通化疗联合用于治疗卵巢癌的可行性,研究分子化疗药物GCV与普通化疗药多柔比星(阿霉素)联合应用对卵巢癌SK-OV-3/TK细胞的杀伤作用。这对于缺乏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的卵巢癌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carvedilol,CVD)对多柔比星(adriamycin,ADR)致心肌病大鼠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多柔比星建立心肌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多柔比星组,每组10只。另取正常大鼠10只为正常对照组。卡维地洛组每日给予卡维地洛60 mg/kg;多柔比星组、正常对照组每日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观察8周。第9周行心脏超声和血流动力学检测,测定心室胶原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丙二醛浓度。结果:卡维地洛组与多柔比星组相比,可显著提高左室射血分数(P<0.01);降低心肌胶原容积分数(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多柔比星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P<0.01),丙二醛浓度显著升高(P<0.01);而与多柔比星组相比,卡维地洛组可显著提升总抗氧化能力(P<0.01),明显降低丙二醛浓度(P<0.05)。结论:卡维地洛能显著改善多柔比星引起的血流动力异常,改善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逆转心肌重塑,可能与其提高心肌抗氧化应激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表柔比星与多柔比星治疗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将27例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以表柔比星和多柔比星为主的化疗方案。结果:表柔比星组和多柔比星组总有效率相似,但表柔比星毒副作用轻。结论: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的化疗中,表柔比星是一个值得推广应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磁性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ADM-PBCA-MNPS)的制备,研究ADM-PBCA-MNPS的理化性质并分析该微粒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乳化聚合法合成磁性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观察纳米粒的物理形态;检测纳米粒的饱和磁化强度和药物的包封率、载药量,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磁性纳米微粒的释药性。结果:合成的磁性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ADM-PBCA-MNPS)平均直径194.30 nm;纳米粒的饱和磁化强度为0.488 emu/g,药物包封率为89.63%,载药量为9.73%;在体外条件下ADM-PBCA-MNPS显示出良好的缓释性能,体内药-时数据符合二室模型,ADM-PBCA-MNPS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浓度(Cmax)、消除半衰期(T1/2Beta)、平均滞留时间(MRT)均明显大于游离阿霉素(F-ADM)(P<0.01)。结论:制备的磁性纳米粒溶液性质稳定,符合在机体血管中随循环流动而不会沉淀的条件。实验组药物可在体内外缓慢释放阿霉素,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制备整合素分子识别配体(RGD)iRGD多肽修饰阿霉素脂质体(iRGD-LP-DOX),研究iRGD-LP-DOX的理化性质,体外肺癌细胞A549靶向性和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方法 制备iRGD-LP-DOX,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采用透析袋法检测iRGD-LP-DOX中阿霉素的释放特点;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细胞对iRGD-LP-DOX的摄取效率;构建肺癌A549细胞肿瘤球模型,激光共聚焦定性观察iRGD-LP-DOX 对肿瘤球的穿透能力;MTT实验检测空白脂质体和不同阿霉素剂型的细胞毒性,并计算50%抑制浓度(IC 50 )。结果 制备的iRGD-LP-DOX粒径均一,呈球形。游离DOX在5 h内全部释放,而LP-DOX和iRGD-LP-DOX 48 h内释放约40%。定量摄取实验表明A549细胞对iRGD-LP-DOX的摄取效率高于LP-DO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肿瘤球穿透实验结果显示iRGD-LP-DOX组的荧光强度显著强于LP-DOX组。MTT实验表明,iRGD-LP-DOX组A549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其IC 50 值低于LP-DOX组细胞。结论 阿霉素脂质体经过iRGD修饰后,具有缓释能力,增强了DOX高效进入肿瘤细胞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磁性阿霉素隐形脂质体对裸鼠移植性人胃癌的疗效。方法:以荷人胃癌的裸鼠作为动物模型,采用尾静脉给药方式,同时在肿瘤部位放置恒定磁场对肿瘤进行磁导向化疗。结果:磁性阿霉素隐形脂质体靶向组对人胃癌的移植瘤有显著抑制作用,体积和瘤重抑瘤率分别为71.27%和70.02%,显著高于磁性阿霉素隐形脂质体非靶向组(56.75%、50.10%)和游离阿霉素(33.48%、30.95%)组,而且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明显减轻。结论:磁性阿霉素隐形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脂质体阿霉素与游离阿霉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大鼠血清及组织中阿霉素的血药浓度,研究大鼠静脉给药后脂质体阿霉素(L-DOX)与游离阿霉素(F-DOX)药代动力学规律及组织分布特征(靶向定位特征).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阿霉素浓度.色谱柱Nova-Pak  相似文献   

15.
马冬  董秋美  刘建化 《循证医学》2012,12(2):106-108
3背景 肝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第六大恶性肿瘤。每年将近有600000新发病例,晚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数月。多柔比星作为肝癌的常规治疗药物,尽管缺少明确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6.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14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以不同剂量顺铂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治疗。目的主要是观察其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依顺铂的剂量及用法不同分为三组。中小剂量顺铂组为20mg/次×5天;中剂量顺铂组为40mg/次×3天;大剂量顺铂组为100mg/次。结果显示:小、中、大剂量顺铂组的疗效(CR+PR)分别为36.54%(19/52)、38.18%(21/55)、40.48%(17/42)。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中剂量顺铂组肾毒性发生率最低。研究分析提示;以中剂量顺铂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肾毒性低,经济方便,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合成葡聚糖接枝聚乳酸(DEX-g-PLA)两亲多糖共聚物,检测其纳米胶束的相关参数,初步探讨其纳米胶束在药物缓释方面的应用。【方法】采用偶联法合成DEX-g-PLA。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所形成胶束的形态;用动态光散射仪观察纳米胶束有效粒径的变化。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考察其对不同水溶性药物的缓释作用。MTT法考察其生物相容性。【结果】DEX-g-PLA纳米胶束,呈球形,粒径在50~190nm之间,其有效粒径随聚乳酸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载药纳米胶束对疏水性维生素B2的缓释效果优于亲水性的5-氟尿嘧啶。MTT结果显示该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DEX-g-PLA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疏水性药物的缓释作用优于亲水性药物,有望成为新型药物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体外观察芦荟大黄素(AE)、阿霉素(ADM)单用及联合应用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AE、ADM单独和联合应用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计算两药相互作用系数(CDI),检验两药联合协同性.结果 两药单独作用48h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均相应增加,呈剂量依赖性.两药联合作用48h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较同剂量单独用药亦有相应增加;CDI分析显示两药联用在相应浓度下具有协同性,而且两个联合用药组表现为协同性显著.结论 芦荟大黄素、阿霉素单用及联用对人肝癌HepG2细胞有增殖抑制的作用,且两药联合具有协同性.  相似文献   

19.
两亲多糖纳米胶束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制备及释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合成葡聚糖接枝聚乳酸(DEX—g—PLA)两亲多糖共聚物,检测其纳米胶束的相关参数,初步探讨其纳米胶束在药物缓释方面的应用。【方法】采用偶联法合成DEX—g—PLA。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所形成胶束的形态;用动态光散射仪观察纳米胶束有效粒径的变化。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考察其对不同水溶性药物的缓释作用。MTT法考察其生物相容性。【结果】DEX—g—PLA纳米胶束,呈球形,粒径在50~190nm之间,其有效粒径随聚乳酸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载药纳米胶束对疏水性维生素B2的缓释效果优于亲水性的5-氟尿嘧啶。MTT结果显示该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DEX—g—PLA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疏水性药物的缓释作用优于亲水性药物,有望成为新型药物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