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肾癌高场强MRI与螺旋CT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高场强MRI与螺旋CT平扫与动态增强检查对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47例肾内实性占位病变 ,包括肾细胞癌 3 4例 ,少或无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4例 ,复杂囊肿 8例 ,肾嗜酸性细胞瘤 1例 ,均经 1.5TMRI及螺旋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检查 ,CT与MRI检查时间间隔 2d~ 1月。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高场强MRI检查对肾癌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分别为 97.1%、89.4% ,高于螺旋CT检查的敏感度和准确度 (91.2 %、83 .0 % )。其诊断准确度有显著差异性 ,Ρ <0 .0 5。MRI检查对不典型肾癌、小肾癌及肾内不典型良性占位病变诊断准确率为 86.5 % ,明显高于CT检查 (70 .2 % ) ,Ρ <0 .0 1。结论 高场强MRI平扫与螺旋动态增强扫描对肾癌及肾内不典型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 ,CT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 ,高场强MRI是有效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MRI和增强CT扫描在肝脏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RI和增强CT扫描对肝脏占位病变患者进行检查,探讨两组方法在肝脏占位病变诊断中的作用。结果本组10例肝细胞癌中9例(90.00%)呈快进快出型强化方式(图1B ),11例肝脏转移瘤中9例(81.82%)呈边缘环形强化,10例肝血管瘤中9例(90.00%)病灶呈渐进性强化,18例肝囊肿动态增强病变均未见强化。M RI与临床病理确诊结果符合率(91.53%)明显高于增强C T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MR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高场强MRI与螺旋CT在诊断Budd-Chiari综合征中的优劣.方法 Budd-Chiari综合征(BCS)患者65例,其中行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者30例(静脉期扫描、延迟期扫描),高场强MRI增强检查者35例(静脉期扫描、延迟期扫描),所有病例均经DSA证实.比较CT和MRI显示肝静脉、下腔静脉、肝内外侧枝血管的情况,并计算CT及MRI增强扫描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相对组织对比度.结果 65例患者中CT及MRI增强有45例(69%) 显示下腔静脉入右心房处阻塞,11例(17%)下腔静脉内有血栓影,24例(37%)见有肝内侧枝血管呈"逗号"样或迂曲、走行无规律的血管影,13例(20%)显示有副肝静脉,47例(72%)见有肝外侧枝血管.CT增强扫描静脉期显示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相对组织对比度平均值分别为1.16±0.10及1.20±0.13.MRI增强扫描静脉期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相对组织对比度平均值分别为1.59±0.19、1.51±0.13,二者相对组织对比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增强扫描与CT相比更利于BCS病变的显示及诊断. 相似文献
5.
肾占位性病变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肾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类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例证实的28例肾占位性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肾恶性肿瘤21例(75%),其中肾癌(RCC)16例,CT表现为肾实质内形态不规则的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增强后不强化或轻度强化;肾盂癌2例,CT表现为肾盂内软组织肿块影,增强后不强化或轻度强化。肾母细胞瘤(Wilms瘤)3例,CT表现为较大不规则的分叶肿块,增强后不强化;肾良性肿瘤3例(11%),均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LL),2两例CT表现为多种不同成分的混杂密度肿块,1例表现为均匀等密度肿块,增强后软组织部分强化,而脂肪成分不强化。其它4例(14%),3例肾囊肿,CT表现为典型的边界清楚的囊性病灶,增强后未见强化:1例肾脓肿,CT表现为实质性与囊性混杂密度的肿块,增强后实质性部分有轻度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结论:CT平扫及增强扫描,以及诊断过程中密切结合病史,对肾占位性病变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螺旋CT与MRI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螺旋CT与MRI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月来我院住院就诊的126例患者的病史资料及螺旋CT及MRI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①MRI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正确率为93.33%,螺旋CT的正确率为89.3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螺旋CT对于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为89.33%,特异度为84.31%,约登指数为0.7364;MRI对于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92.16%,约登指数为0.8549。结论:MRI与螺旋CT对于诊断急性胰腺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典型许莫氏结节(SN)的CT、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复习160例CT或MRI诊断的SN,将体积较大、或在椎体内形成通道者,划分为不典型SN。结果不典型SN 15例,男9例,女6例,均为单发,平均年龄27岁。大小为1.4cm×1.0cm~3.0cm×2.0cm,多位于胸腰段(73.3%)的上软骨终板(60%),80%位于椎体中前部,13.3%为通道性SN。影像上为椎间盘密度或信号强度组织,与椎间盘相延续。结论不典型SN发病年龄较小,发病部位有一定特点,与椎间盘相延续是其主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典型脑膜瘤的CT、MRI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5例不典型脑膜瘤,男8例,女7例,年龄1173岁。15例均行CT平扫,11例加行增强扫描;13例行MRI检查,10例行增强扫描。结果:本组15例位于典型部位14例,1例位于脑室内;14例为大、中等肿瘤,1例为小肿瘤;类圆形5例,不规则形6例,分叶状4例;边缘清晰例6例,边缘模糊9例;4例为重度水肿,6例为中度水肿,5例为轻度水肿;5例颅骨骨板增厚、硬化,7例颅骨不同程度骨质破坏,另3例颅板无变化;3例瘤体内密度均匀,12例不均匀,10例CT增强扫描中9例不均匀强化。13例行MRI扫描,其中10例信号不均匀,10例增强扫描中9例不均匀强化;大部分"脑膜尾征"短粗、不规则。结论:不典型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根据其CT、MRI的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可提高该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幕下占位性病变的CT和MRI表现及特征,提高对幕下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7例经临床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下占位性病变的CT和MRI和MRI表现,本组CT定位、定性准确率为79%、69%;MRI为96%、90%。结论:CT和MRI对该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表现。结果:37例中星形细胞瘤6例,脑膜瘤6例,听神经瘤5例,转移瘤5例,髓母细胞脑瘤4例,血管母细胞脑瘤4例,蛛网膜囊肿3例,室管膜瘤及动脉瘤、三叉神经瘤、胆脂瘤各1例、幕下占位性病变中脑内病变22例,脑外病变15例,该区占位性病变大部分有特征性的C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癌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癌的CT和MRI影像资料。结果:CT检查7例,平扫呈软组织密度,增强后轻度强化。MRI检查8例,信号明显不均,以正常肾皮质信号为基准,6例表现为T1WI等或低信号,T2WI低信号改变。2例呈T1WI、T2WI混杂高信号改变,其镜下表现为广泛出血坏死灶。结论:乳头状肾癌属少血供病变,CT强化表现配合MRI T2WI混杂低信号改变有助于乳头状肾癌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CT下Bosniak分级和MRI下Bosniak分级对肾脏囊性病变的诊断性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共42个肾脏囊性病灶)同时具备CT和MRI影像资料,并以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作为最终诊断,采用ROC曲线比较二种检查模式的诊断性能.结果 CT下Bosniak分级Ⅰ~Ⅳ级分别为6个、24个、9个、3个,对照病理结果其假阳性病灶数0个,假阴性病灶数14个.MRI下Bosniak分级Ⅰ~Ⅳ级分别8个、18个、10个、6个,对照病理结果其假阳性病灶数0个,假阴性病灶数11个.MRI下Bosniak分级的曲线下面积大于CT下Bosniak分级,前者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均高于后者.结论 MRI下Bosniak分级对于肾脏囊性病变的诊断性能高于CT下Bosniak分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首先采用MRI下Bosniak分级. 相似文献
13.
14.
腔隙性脑梗死的MRI与CT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比较MRI和C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经临床、MRI诊断明确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灶形态大小、部位、数量进行统计。结果:①120例行MRI检查患者共发现病灶890个,最多见于豆状核(占40.8%),其次为放射冠、丘脑、内囊、尾状核、桥脑,可为圆形、椭圆形、条索状病灶。②32例既做CT,又做MRI患者中,MRI检出的病灶数为CT的5.1倍,其中绝大多数CT漏检病灶直径≤5mm或位于幕下。结论:①腔隙性脑梗死常为多发,且第一次临床发病时多数患者颅内已存在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②腔隙性脑梗死灶易为CT忽略,尤其是幕下病灶或≤5mm的病灶,这是造成既往文献报道腔隙性脑梗死好发部位差异较大的一个主要原因;③尽管腔隙性脑梗死病灶较小(≤10mm),但大部分(60.0%)急性期存在在周边水肿,需要相应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MR对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道梗阻性病变患者共94例,回顾性分析其CT、MRI表现.结果 胆道结石40例,胆管炎性狭窄8例,胆囊癌12例,胆管癌21例,壶腹癌7例,胰头癌6例.CT、MRI对胆道梗阻的定位诊断符合率达96.8%、100%.CT、MRI对胆道梗阻病变的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7%,83%,应用CT与MRI联合分析对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9.4%.结论 CT与MRI对胆道梗阻均能做出准确的定位诊断,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也较高,应用CT与MRI联合分析可以提高对胆道梗阻病变的定性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与常规CT对照,评价3.0T删对中央型肺癌的显示能力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中央型肺癌行3.0T MRI成像,通过与常规CT对照分析中央型肺癌基本征象包括病灶部位、大小、支气管改变、肺门肿块、阻塞性改变的检出及显示能力。结果:3.0T MRI对显示中央型肺癌病灶部位、大小、支气管改变、肺门肿块的显示能力与CT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0TMRI对显示中央型肺癌肿瘤组织与阻塞性病变的改变方面与CT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0 T MRI可以较好地显示中央型肺癌的基本征象,可作为影像学检查的一种有效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7.
颅咽管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CT和MRI诊断颅咽管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63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全部行CT检查,23例行MR扫描。结果肿瘤最大径2.0~9.0m,累及鞍上49例、鞍内3例、鞍上鞍内联合受累11例;囊性肿瘤38例,囊实性20例,实性5例。结论依据肿瘤的CT和MRI特征,大多数颅咽管瘤能得到正确诊断,CT对诊断有困难者MRI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及MRI在鉴别肾脏囊性占位病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登高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0,11(3):174-176
目的分析肾脏囊性占位病变的CT与MRI表现,并评价其对鉴别良恶性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151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囊性占位病变患者,包括多发囊肿125例,海绵状血管瘤16例及囊性肾癌10例,均经CT与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比较了CT与MRI对肾脏囊性占位病变的诊断能力。结果 151例中,CT诊断肾囊肿118例,血管瘤16例,以及囊性肾癌17例,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58.8%,95.0%及95.4%;MRI诊断肾囊肿122例,血管瘤16例,以及囊性肾癌13例,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6.9%,98.8%及98.0%。CT对肾良性病变低估7例,对恶性病变高估了7例,而MRI对肾良性病变低估3例,对恶性病变高估3例。结论 CT与MRI二者都能对血管瘤作出正确诊断,而在肾囊肿与囊性肾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MRI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9.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和MRI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分期和在临床随访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包括肿瘤部位和大小、累及范围、骨破坏、出血和坏死以及密度和信号改变等。CT平扫4例,增强扫描3例。MRI为SET1WI和T2WI,MRI平扫10例,Gd-DTPA增强扫描9例。3例有随访CT,7例有随访MRI。结果(1)肿瘤分期:按Kadish分期标准,A期0例,B期1例,C期11例,2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2)信号和密度改变:MRI平扫信号均匀者6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匀者4例,肿瘤内可见出血和坏死区。增强扫描9例,3例为中度不均匀强化,5例为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为明显均匀强化。CT平扫示肿瘤密度较均匀,与肌肉接近,增强扫描2例呈中度均匀强化,1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3)沟通瘤:肿瘤同时累及颅内外者7例,双侧额叶同时受累2例,右侧额叶受累1例,左额叶受累1例,双侧额叶及左侧岛叶、基底核同时受累2例,仅累及硬脑膜者1例。脑组织水肿6例。(4)临床随访9例,影像学检查见肿物消失3例,缩小5例,术后复发1例。结论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检查目的为界定肿瘤累及范围。定期影像学随访有助于及时检出复发和及时行补救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16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6例同时行MRI检查。对比分析肾嫌色细胞癌瘤体、正常肾皮质、肾髓质的平扫、皮质期、皮髓交界期、肾盂期的强化情况并做对比分析,观察肾嫌色细胞癌瘤体的动态扫描特点。结果:正常肾皮质、正常肾髓质、嫌色细胞癌在CT平扫时,其CT值(HU)分别为30.7±3.2、28.5±2.8、32.7±5.6;增强皮质期分别为132.3±17.7、58.4±9.4、68.6±12.4;皮髓交界期分别为166.6±26.8、80.6±5.8、87.8±25.0;肾盂期分别为132.3±20.7、69.6±4.8、79.4±18.4;CT动态增强扫描肿瘤强化程度明显低于肾皮质,但高于肾髓质。T1WI示肿瘤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MR动态增强特点与CT相似。结论:肾嫌色细胞癌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综合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高该肿瘤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