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认真对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认真对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陈在嘉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心绞痛症状不稳定的统称,易导致急性心肌梗塞(AMI)或猝死。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的心绞痛分型,将初发劳力型、恶化劳力型及自发型心绞痛总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同时又指出不如诊断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细胞粘附分子(CAMs)与急性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40例健康人(对照组)和5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自发性心绞痛18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22例,恶化劳力性心绞痛12例)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和缓解后24h外周血白细胞CD18表达、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浓度的变化。结果 (1)UA患  相似文献   

3.
再谈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进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200025)陈良华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任秀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约有10%易移行于急性心肌梗塞(AMI),预后比较严重,而且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即使经过细致的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仍较差而成为难...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性心绞痛容易衍变为急性心肌梗塞(AMI),积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十分必要。最近我们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钙,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病危险分层与治疗策略(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熟悉的“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ischemiacoronarysyndrome ,AICS) ,是由于不稳定性斑块的破裂 ,引起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所致严重心肌缺血而产生的一组进展性的疾病谱 ,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 (UA) ,非Q波心肌梗死 (NQMI) ,Q波心肌梗死 (AMI)及心脏性猝死。而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病 (Unstablecoronaryarterydisease ,UCAD)则包括UA和NQMI。UCAD可视为稳定性心绞痛 (SA)与Q波MI或猝死之间中间状态。文献报告UA有 7%~16%可发展为A…  相似文献   

6.
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PA)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74处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直径<50%),以前降支病变最常见。UPA患者绝大多数(45/48、93.7%)有明显冠状动脉病变,随年龄增长冠状动脉病变有增多趋势,3支病变的冠心病病程明显长于单支病变(P<0.05)。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多数为单支病变,自发性心绞痛与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以单支、双支病变为多,混合型心绞痛以双支或3支病变为多。UA可发生冠状动脉闭塞。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性心绞痛溶栓治疗现状的评述   总被引:97,自引:0,他引:97  
不稳定性心绞痛溶栓治疗现状的评述陈纪林徐义枢陈在嘉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一组包括不同发病机理和许多不同亚型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其发病的主要因素有:(1)斑块破裂、出血,诱发局部血小板聚集和不全堵塞性血栓形成,严重阻塞管腔,影响血流,约占UA发病的5...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性心绞痛并发心源性休克15例临床分析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261041)黄官三高志星徐庆东自1992年以来,我院收治不稳定性心绞痛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15例(19例次),现分析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5例均系冠心病患者,年龄50~81岁,平均61岁。...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24例,稳定性心绞痛29例,对照组30例糖耐量前后血糖、胰岛素(IS)、C肽(CP)的变化。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空腹和服糖后的IS、CP均明显升高,前组与后组相比,显示更高的IS、CP浓度(P〈0.05 ̄0.001)。提示冠心病的高胰岛素血症与其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而高胰岛素血症对神经体液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心绞痛的恶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流变性、粘附性与急性心肌缺血的关系,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4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其中男29例,女18例。自发型心绞痛16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22例,初发劳力型心绞痛9例。采用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血栓血小板粘附两用仪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了40例健康人和4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心绞痛发作期和缓解后24小时的白细胞滤过指数(IF)、白细胞粘附率(LAR)和白细胞不同组别第18(CD18)表达。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白细胞变形能力(LD)明显降低,白细胞粘附功能(LAF)和白细胞CD18表达明显增加(P<0.001,P<0.01),心绞痛发作时,LD降低和白细胞粘附功能、白细胞CD18表达增高较心绞痛缓解后24小时更明显(P<0.001),且白细胞滤过指数、白细胞粘附率和白细胞CD18表达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心绞痛发作时和缓解后24小时,自发型心绞痛白细胞滤过指数、白细胞粘附功能和白细胞CD18表达较心肌梗死后和劳力型心绞痛变化更明显(P<0.01)。结论:心肌缺血与白细胞流变性和粘附性改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8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和凝血系统在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不稳定性心绞痛组(n=30)、稳定性心绞痛组(n=25)和正常人组(n=20)血浆纤维蛋白原、可溶性纤维蛋白复合物及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的浓度。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血浆ET、纤维蛋白原、可溶性纤维蛋白复合物及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浓度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和正常人组(P<0.01),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心绞痛终止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与正常人组无显著差异。血浆ET、可溶性纤维蛋白复合物也趋下降,仍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5)。结论:提示冠状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在部分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心绞痛和心肌缺血1.1心绞痛与缺血的严重性、持续性及原因之关系:心肌缺血可表现为多种特征的不适或一直无症状,当疼痛有Heberden所描述的所有最初的典型特征时,在临床上缺血性疼痛很容易被辨认,无疼痛缺血已在所有冠状动脉综合症被描述,包括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管痉挛性心绞痛、X-综合症和心肌梗塞。通过对休息时心绞痛病人的持续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监测所获得的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短暂性缺血发作持续小于3分钟及其引起左室压增高小于7mmHg(1mmHg=0.1333kPa)时呈典型无症状…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解不同类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特点,对38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及冠脉造影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初发劳力型心绞痛单支血管病变占69.64%,较其他各型多见(P<0.05);静息型心绞痛三支血管病变和左主干病变较其他各型多见(P<0.05),复杂性病变和C型病变检出率也较其他各型高(P<0.05);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病变特征介于上述二者之间;梗塞后早期心绞痛“罪犯”病变多为次全闭塞或完全闭塞,较其他各型多见(P<0.05);变异型心绞痛多半仅有轻度冠脉狭窄;梗塞后早期心绞痛血栓比初发、恶化型多见(P<0.05)。提示静息时心绞痛发作者病变更严重,应予积极治疗,对梗塞后早期心绞痛患者应加强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脉血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选用脉血康750mg,3次/d,对照组阿司匹林100mg,1次/d,疗程4周。结束后观察心电图变化和对心绞痛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改善、心电图ST-T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血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肯定,可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心肌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vWF、GMP-140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皮及血小板活化功能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不稳定性心绞痛17例、稳定性心绞痛25例,正常人22例血浆vWF(vonWillebrand因子,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GMP-140(α颗粒膜蛋白-140)水平。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必阶段血浆vWF、GMP-140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正常人组(P〈0.01),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不同类型不稳定性心绞主稳定性心绞痛的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对65例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和32例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冠脉造影。结果 血管病变最轻的类型为自发型心绞痛。初发劳力型心绞痛单支血管病变(占71.4%)较其它类型多见(P〈0.05)。稳定性心绞痛的复杂性病变、C型病变检出率较其它各型高(P〈0.05)。恶化劳力型心绞痛与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病变特征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结论 稳定型  相似文献   

18.
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术语和分型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按心绞痛发作状态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心绞痛分型,其优点较为实用,医生初诊时易于作出此诊断,1989年Braunwald对UA分型又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使其更具实用性,然而新的分型也有不足之处,如在反映病生理特点方面较有欠缺。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心绞痛分型是依心绞痛发作性质进行分类,有利于指导治疗,但医生初诊时常较难作出自发型心绞痛(SA)的诊断,故曾有学者提出用休息时心绞痛代替自发型心绞痛术语的建议。上述两种最常用的心绞痛分型各有所长,本文将从心绞痛的病生理机制方面评述两种分型相兼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超声成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超声成像的研究樊朝美高润霖黄云洲杨跃进刘延玲乔树宾陈纪林程克正孟宪强刘汉英陶寿淇本研究利用冠状动脉内超声成像(ICUS)技术观察了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病变冠状动脉管壁结构及形态学变化,目的在于进一步探讨ICUS技术在不...  相似文献   

20.
步长倍通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脂、心电图的影响。方法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患者心绞痛症状变化及血脂、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后,心绞痛疗效、ECG、血脂比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无严重不良反应,两组在症状改善、心电图和血脂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