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内支架应用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1994年4月至1996年2月对63例冠心病患者施行68次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中的69支冠状动脉植入83个支架。其中C型病变占多数。支架全部植入成功。5例PTCA术中急性闭塞者使用支架无死亡、心肌梗塞和紧急冠脉旁路术。随访中1例术后4天发生猝死,1例术后5天心肌梗塞,12例术后2~6个月胸痛复发(19.7%)。由于支架的使用,扩大了PTCA的适应证,减少了PTCA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发急性血管闭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血管闭塞的发生及治疗。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034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急性血管闭塞及治疗情况。结果:31例(3.0%)患者发生急性血管闭塞,其中8例系急性心肌梗塞(AMI);16例为不稳定性心绞痛,7例为稳定性心绞痛。发生急性血管闭塞的时间:28例(90.3%)患者在PTCA术中,3例在术后。9例患者因血压降低需用升压药,其中5例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4例急性血管闭塞时发生心室颤动,1例出现心室停搏。处理结果:31例患者中24例用球囊长时间加压;18例植入支架;25例治疗成功,成功率为80.6%。2例(6.5%)死亡;3例(9.7%)发生心肌梗塞;1例(3.2%)急诊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结论:急性血管闭塞的发生与不稳定性心绞痛、多支血管病变、复杂病变有关,采取冠状动脉内支架及长时间加压治疗有助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229例长期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国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远期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对PTCA成功的229例患者用门诊随诊或信访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0.5~8.4(平均2.3±1.8)年。结果显示:76例(33.2%)患者心绞痛症状复发,随访期中死亡2例(0.9%),非致命性急性心肌梗塞6例(2.6%),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1.7%),重复PTCA29例(12.7%)。以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无心脏事件生存率,1年为84.8%,8年为70.5%。Cox回归分析表明,术前病变狭窄程度及术后前降支残余狭窄程度与发生心脏事件的相对危险性呈正相关。提示国人PTCA可取得较好远期疗效;术中尽可能减少前降支残余狭窄,可能减少心脏事件发生的相对危险度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1987年12月至1993年10月对55例58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TO)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占同期PTCA总数的18.2%。患者平均年龄56.4±7.5岁,心绞痛患者19例,心肌梗塞患者36例,其中梗塞后10小时内行急诊PTCA2例,1个月内和1个月以后行PTCA分别为6例和28例。TO平均时间68.4±46.6天。完全闭塞和次全闭塞各占65.5%和34.5%。结果显示:病例成功率为89.1%,病变成功率为87.9%;完全闭塞成功率为89.5%,次全闭塞成功率为85.0%。闭塞类型、闭塞时间、闭塞长度等特征对成功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血管并发症率为12.1%(7/58),处理成功6处,死亡1例。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冠状动脉内Palmaz-Schatz支架的临床效果,我们回顾性总结分析了70例冠心病患者74支冠状动脉血管80个Palmaz-Schatz支架植入的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结果:DeNovo支架植入63个,Suboptimal支架植入11个,Bail-out支架植入4个,再狭窄病变支架植入2个。左前降支37处病变植入41个支架,左回旋支11处病变植入11个支架,右冠状动脉25处病变植入27个支架,1处病变植入1个支架。支架植入的成功率为98.7%。术中1例SVG支架植入术中近端血管血栓形成。住院期间无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或严重出血性并发症。术后3~24个月30例患者共33个支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随访,6例6个支架节段血管有再狭窄,再狭窄率为18.7%。结果提示:冠脉内Palmaz-Schatz支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其成功率高,并发症率低,并可能有降低或延缓血管再狭窄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心绞痛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19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12月至1994年2月该院共完成不稳定心绞痛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190例,其中有单支血管病69例(36.3%)、双支血管病67例(35.2%)、三支血管病54例(28.4%)。PTCA共扩张血管250支,扩张病变278处。A型病变52处(18.7%),B型病变175处(62.9%)、C型病变51处(18.4%)。在121例多支血管病中,23例(19.0%)为完全血管再通,98例(81.0%)为不完全血管再通。6例采用双球囊对吻技术,5例采用灌注球囊导管,4例进行了冠脉内膜定向切除术(DCA),4例放置冠状动脉内膜支架。PTCA的病例成功率为94.7%(180/190),血管成功率95.2%(238/250),病变成功率95.5%(266/278),由PTCA术前平均狭窄88.7%±8.3%至扩张后残余狭窄17.9%±9.2%。发生严重并发症18处(6.5%),其中15处经处理成功,2例发生急性心肌梗塞,1例死亡,无紧急冠状动脉搭桥者。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多见于老年男性(占86.6%)。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史、冠心病家族史和高血压(或)脑血管病家族史均是其危险因素,分别占63.4%、36.6%、22.0%、82.9%、34.1%、34.1%和70.7%。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部位最多见于前降支(占84.1%)。其次为右冠脉(占48.8%),左旋支(占32.9%),左冠脉主干(占6.1%),其中Ⅲ—Ⅴ级病变占76.6%,77.3%为偏心性狭窄。初发劳力型心绞痛85.7%为单支病变,自发型心绞痛50%为Ⅰ-Ⅱ级病变,且有4例冠脉造影结果大致正常,96.3%的恶化劳力型心绞痛,84.6%的梗塞后心绞痛为多支病变。9例有室壁瘤形成,既往均有心肌梗塞病史。  相似文献   

8.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急性血管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87年12月至1994年4月间完成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430例,共扩张血管707支,扩张病变764处,成功率分别为95.1%,96.9%和97.1%。其中多支血管行PTCA共209例,失败共21例(4.9%)。发生急性血管并发症40处(5.2%),其中严重内膜撕裂17处(2.2%),冠脉痉挛和血栓形成各6处(0.8%),急性闭塞17处(2.2%),血管穿孔1处(0.1%),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应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14例AMI患者在发病12小时内行直接PTCA术,其中有5例心原性休克的患者。梗塞相关血管(共115支血管):左主干3例(2.6%),前降支56例(48.7%),回旋支12例(104%),右冠状动脉44例(38.5%)。TIMI血流:0级82例(71.3%),1级17例(14.7%),2级16例(14.0%)。结果111例患者手术成功,TIMI血流3级(97.4%)。住院期间死亡3例(2.6%),均为心原性休克患者,其中2例经紧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死亡。85例患者置入了冠状动脉内支架(73.9%)。随访95例患者,2例后期死于心力衰竭,9例出院后出现心肌缺血,其中8例再次行PTCA术。结论直接PTCA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安全有效措施,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术后复发心肌缺血发生率较溶栓治疗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急性冠状动脉缺血综合症(ACIS)住院患者的基本临床特点、干预措施及预后。对象与方法:选择因急性缺血性胸痛而住院的患者(即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 波心肌梗死),登记并随访`半年情况。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方法。结果:完成ACIS登记400 例,其中男性占65.7% ; 平均年龄60.9±9.3岁; 平均心率79.3±14.4次/分; 发病到就诊平均时间为12.7±9.9 小时; 心电图异常者占75% ,其中ST段明显下降者占48.0% ,T波倒置占28.4% ;入院时初诊为非Q波心肌梗死者为6.3% , 不稳定心绞痛(UA)者占87.3% ; 住院期间死亡5例;出院诊为心肌梗死者占13.2% (53 例), UA为83.5% 。登记后半年随访266 例(66.5% ), 平均随访186.9±22.7 天;半年内有规律的应用β-阻滞剂者占44.4% , 钙拮抗剂占54.2% , 抗血小板剂64.7% , 抗凝剂29.8% , 硝酸盐85.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38.5% 。随访期间因心绞痛需要住院治疗者占16.2% ; 心绞痛症状频发或加重者占12.4% ,无变化者9.5% ,减少者49.8% , 缓解或消失者24.7% ;死亡8例, 其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方法:对48例植入支架的AMI连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肌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33例,右冠状动脉8例,回旋支4例,左主干1例以及大隐静脉桥2例。48例患者共植入57只支架,其中34例因球囊扩张后结果不理想,12例因非闭塞性夹层,2例因闭塞性夹层。支架植入成功率为938%,术后残余狭窄降至(24±71)%。院内严重并发症3例,其中1例(21%)死亡,2例(42%)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无院内并发症的45例患者随访10.1±72个月,其中3例失访,出院后2例发生再狭窄和1例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无其它心脏事件发生。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AMI时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短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对52例60~80岁冠心病病人的79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行PTCA,成功率92.4%,其中9例急诊PTCA全部成功。术后随访1~25个月,无心肌梗塞及心性死亡发生,心绞痛缓解率90.4%,5例再狭窄者3例经再PTCA治愈。对老年复杂冠状动脉病变PTCA治疗的效果、并发症防治及操作经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开口病变的近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冠状动脉开口病变的病人,按常规标准方法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在术后6个月接受临床和(或)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支架植入的技术和临床成功率均为100%,无死亡、急性心肌梗塞及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发症。支架植入手术前、后血管直径狭窄程度分别为(87±9)%与(-2±5)%(P<0.01);管腔最小开放直径分别为0.47±0.31mm与3.16±0.37mm(P<0.01)。临床随访心绞痛复发率为20%(4/20),9例病人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随访,3例发生了再狭窄。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介入技术治疗冠心病的价值。方法110例冠心病行单纯球囊扩张术63例,冠脉内支架术47例。结果94支血管行单纯球囊成形术,成功88支,随访2~72个月,心绞痛再发11例,急性心梗2例(24.1%)。63枚支架植入59支冠脉病变血管内,成功58支。随访2~12个月,6例出现心绞痛(13.3%)。结论冠状动脉内介入技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应用长程心电图分析系统对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入院后第2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RTCA)后第1,3,30日以及148例健康中、老年人(对照组)24h心电图进行心率变异(HRV)分析。结果:UAP组24h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h内连续5min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i)、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两个正常心动周期差值大于50ms个数占总搏数的百分比(PNN50)、低频功率(LF)及高频功率(H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2.7±14.3msvs128.9±17.8ms、78.8±10.6msvs118.6±19.1ms、19.3±7.7msvs29.8±12.7ms、3.6±1.7%vs6.5±5.5%、317.2±148.3ms2vs476.5±287.3ms2,P均<0.05),而LF/HF高于对照组(3.5±1.3vs2.4±1.1,P<0.05)。PTCA术后30天UAP患者HRV逐渐恢复正常。结果提示UAP患者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下降,而以后者更明显;PTCA后HRV逐渐恢复,说明PTCA能改善UAP患者的HRV。  相似文献   

16.
自1996年6月至1997年8月对38例冠心病患者施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男35例,女3例,平均年龄60.3±7.5岁。病变血管共42支,A型病变6支,B1型11支,B2型14支,C型11支,包括2例左主干病变。Denovo植入25例,Suboptimal植入14例,Restenosis植入3例,共植入9种支架合计46只。支架全部植入成功,血管直径由术前的0.47±0.51mm增至术后的3.07±0.30mm(P<0.001),血管平均直径狭窄程度由术前80%~100%降至术后的10%~-10%。平均随访7.3±4.2个月,均无急性或亚急性支架血栓发生,4例(10.5%)在术后6~9个月出现心绞痛症状。  相似文献   

17.
年轻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54例年轻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有吸烟史者占85.2%,饮酒史者占33.3%,少数患者尚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及冠心病家族史。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者占20.4%,单支病变者占57.4%,双支及3支病变者各占11.1%。其中室壁瘤形成者占35.2%。本组患者以心肌梗塞为首发表现者占59.3%,多有明显诱因(占61.1%)。  相似文献   

18.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非正中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并报告13例手术结果。方法:13例患者年龄42~66(平均54.5±8.3)岁,有脑血管意外病史者1例,有陈旧性心肌梗塞者4例,合并心功能不全者1例,合并高血压者9例,合并糖尿病者2例。单次和多次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各1例。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其中左前外切口11例,右前外切口1例,左胸骨旁切口1例。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单支移植11例,右乳内动脉与右冠状动脉单支移植1例,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移植合并大隐静脉与对角支及钝缘支搭蛇形桥1例。1例同时行心肌激光打孔术。结果: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3小时,平均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9.2±5.9小时。其中10例(76.9%)患者未输血。平均住院费用3.50±0.95万元。4例患者平均随诊6.5±3.3个月,心绞痛消失,2例患者超高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示冠状动脉旁路通畅。结论:微创CABG安全可靠,创伤小,早期结果满意。与体外循环下的CABG相比可以减少输血,降低医疗费用,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Inoue气囊经皮瓣膜成形术治疗成人肺动脉瓣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12月至1994年8月,53例成人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患者用Inoue气囊进行经皮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成功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术后PVD口压力阶差从90.9±45.9mmHg减至38.1±32.3mmHg(P<0.001)。PV口直径从8.9±3.6mm增至17.4±4.6mm(P<0.001)。在6.4±2.8(0.8至9.5)年的随访期,心功能保持在Ⅰ级至Ⅱ级,其中9例重行心导管术检查,术前术后及随访的PV压力阶差分别为106.9±47.7mmHg、50.1±29.2mmHg及29.6±16.0mmHg(术前比术后及随访P<0.05);PV口径分别为8.26±1.4、17.2±2.05及18.7±1.3mm(P<0.001)(术前比术后及随访P<0.05).认为Inoue气羹PBPV对PS是有效和安全的方法,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病变特点与近期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170例PTCA近期疗效与病变特征的关系,156例患者(91.8%)PTCA成功,223支血管236处病变中213处(90.3%)扩张成功,A型病变成功率为97.7%),B型病变为90.1%,C型病变为81.1%。8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原性休克患者7例PTCA成功,4例存活。本组病例发生重要并发症9例(5.3%),其中3例(1.8%)血管急性闭塞及2例(1.2%)动脉夹层或严重内膜撕裂、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