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AMI患者血中Hcy、UA水平及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对AMI患者Hcy、UA的影响。方法将10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连续应用6周,对照组58例,采用传统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Hcy、UA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Hcy、UA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与治疗前比较上述指标均有降低(P<0.05),而观察组Hcy、UA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 AMI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可以降低Hcy、UA水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李春香 《中原医刊》2006,33(8):62-6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临床上,大量该种病人无法接受冠状动脉重建治疗,常规的抗心绞痛效果较差。已有研究采用肝素及尿激酶治疗UA并观察到明显的疗效。然而,目前仍有争议,有学者认为不主张应用常规的溶栓方案治疗UA。我们采用较常规更小剂量尿激酶配合抗血小板及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UA,与常规治疗心绞痛比较,探索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肝素抗凝治疗法对UA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继新 《中原医刊》2005,32(24):25-26
目的 分析低分子肝素钠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64例UA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钠组和常规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纤溶酶原活性及凝血因子X活性,观察两组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结果 低分子肝素钠组及常规治疗组MI发生率分别为5/32和11/3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UA患者纤溶酶原活性和凝血因子X活性治疗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低分子肝素钠组纤溶酶原活性和凝血因子X活性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UA能降低MI发病率,有利于UA患者的转归,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晴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UA患者随机分为晴尔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晴尔120mg/日加入溶液中静滴,连用半个月;对照组除未用晴尔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晴尔对UA的治疗疗效确切,且临床不良反应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比较两组症状疗效和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0%和70%,心电图好转率分别为86.7%和7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能有效治疗UA,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临床综合征。与稳定性心绞痛相比,UA预后差,住院病死率3%~5%,发生心肌梗死者8%~10%,第1年病死率8%,对于UA患者,能否得到及时诊断并合理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我们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UA患者30例,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口服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效果。方法:选入住院期间的35例UA患者,常规治疗无效者,加服地尔硫卓。结果:疗效满意,口服一周心绞痛缓解率(34/35),且无严重副作用发生,全部耐受药物治疗。结论:地尔硫卓治疗UA是有效及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小剂量尿激酶和藻酸双酯钠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治疗效果。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和B组(32例),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后疗效及近期疗效比较。采用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配对资料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结果 小剂量尿激酶和藻酸双酯钠注射液对UA治疗总有效率辨%,无出血并发症及其它副作用,两组对照B组明显优于A组(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小剂量尿激酶和藻酸双酯钠注射液治疗UA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无力承受PIEA的患者及无条件进行介入治疗的情况下,可作为治疗UA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崔红  陶飞 《新疆医学》2006,36(4):127-129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最重要的病理形式,病情发展迅速,其结果难以预料,随时都有发展成心肌梗死的危险。本文通过观察UA思者早期应用氟伐他汀治疗,探讨氟伐他汀在UA患者早期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指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UA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常以冠动脉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为主,继而使斑块内高度致血栓形成的物质暴露于血液中,引起血小板在受损斑块表丽粘附、活化和聚集,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血栓及其痉挛而导致管腔阻塞。因此,对UA的及时识别与合理治疗显得十分重要;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部分UA可发展为AMI和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1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为心血管常见疾病,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和急性心肌梗死(A加)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易演变为心肌梗死,造成严重的后果。为探索治疗UA及早期防治AMI的有效方法,我们使用硝酸甘油加小剂量肝素钙静脉滴注治疗UA患者41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尿酸(UA)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1例CHF患者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NF—α水平变化及采用日本岛津CL7200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尿酸水平,同时测定50例正常人UA、TNF—α水平作为对照。结果:CHF患者的UA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组UA、TNF—α水平高于B组(P〈0.05)和A组(P〈0.01),B组UA、TNF—α水平高于A组(P〈0.05)。心衰患者治疗前后UA、TNF—α水平在显效组和有效组中差异明显(P〈0.01,P〈0.05),在无效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血浆TNF—α、UA水平与CHF程度相关,动态监测UA、TNF—α水平有助于判断CHF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血小板黏附及聚集性增强,引起血栓形成。故抗血小板及抗凝在UA治疗中尤为重要。氯吡格雷是新型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作者观察了30例UA患者应用氯吡格雷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UA患者78倒,随机分为治疗组40倒与对照组38例,其中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IU,皮下注射,12小时1次,连用7天,连续观察2周,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对UA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4.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无需要积极处理的出血并发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程德红 《中原医刊》2005,32(12):40-41
不稳定心绞痛表现为静息心绞痛、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目前已趋向于将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统称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随着对UA病理生理变化的深入认识,已证实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加血栓形成而导致UA,表明了这类患者临床上的不稳定性,进展至心肌梗死的危险性。UA发作时,常有心电图ST-T改变,绝大多数表现为ST段压低和/或T波倒置,但也有少数病例表现为原异常ST—T的“正常化”,易使诊断延误或在治疗上造成心肌缺血“恢复”的假象和安全感。因此,充分认识这一点,对UA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22例UA发作时心电图“假性正常化”病例资料,予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U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尿激酶3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30min滴完,每日一次,连续5d为一疗程,观察心绞痛、心电图、凝血功能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心绞痛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UA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UA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电图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72.7%(P〈0.05);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7.3%,高于对照组的69.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心、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未见出血或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UA具有疗效好、症状缓解快、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点,可作为目前治疗UA的一种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8.
史大望 《中原医刊》2004,31(3):39-4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被广泛定义为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它指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严重度和持续时间增加,引起发作的阈值亦在降低,提示病情进展如治疗不当,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AMI),甚至猝死。我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UA3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P-选择素的浓度及中药通心络对其影响。方法:59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9例,通心络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4周)30例。另选正常对照组(无任何治疗)20例。测定59例UA惠者治疗前后及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C-反应蛋白、P-选择素浓度。结果:UA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P-选择素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通心络组和常规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P-选择素浓度均显著下降(P〈0.01),且通心络组下降水平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可降低UA惠者血清C-反应蛋白、P-选择素浓度,减轻免疫炎症反应,治疗UA,并改善其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冠心病中仅次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又一危险的临床症候群,其病理生理机制是斑块破裂及在此基础上的血栓形成。高危性UA包括顽固性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伴ST—T缺血性改变持续时间长的静息性心绞痛和伴左室功能减退的UA,这部分患近期内发生心脏事件的危险性很大。UA如果药物治疗后仍有心肌缺血表现,应考虑冠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