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猪凝血因子X及凝血因子Xa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从猪血中制备猪凝血因子X(FX)及凝血因子Xa(FXa)。方法 采用柠檬酸钡吸附、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色谱等方法制备FX,并优化FX的激活条件,从而制备FXa。通过SDS-PAGE进行FX和FXa的检测。结果 建立了FX和FXa的制备工艺,收率分别为每1ml血浆34,12μg;采用胰蛋白酶激活FX,激活条件为:0.02%酶浓度、pH8.0、37℃下作用70min。结论 此工艺操作简单,收率高,适合于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猪血中制备猪凝血因子Ⅹ(FⅩ)及凝血因子Ⅹa(FⅩa)。方法采用柠檬酸钡吸附、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 纤维素离子交换色谱等方法制备FⅩ,并优化FⅩ的激活条件,从而制备FⅩa。通过SDS PAGE进行FⅩ和FⅩa的检测。结果建立了FⅩ和FⅩa的制备工艺,收率分别为每1ml血浆34,12 μg;采用胰蛋白酶激活FⅩ,激活条件为:0 .0 2 %酶浓度、pH 8.0、37℃下作用70min。结论此工艺操作简单,收率高,适合于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方法的改变提高了产品质量.方法 1将新鲜冰冻血浆置于4±2摄氏度水浴箱内融化后,虹吸出血浆,袋内剩余40~50 ml冷沉淀凝血因子2将新鲜冰冻血浆置于(4±2)℃冰箱中过夜融化,经离心后分离出冷沉淀凝血因子20~30 ml.结果 离心法优于虹吸法.结论 本文对比离心法和虹吸法两种方法制备冷沉淀凝血酶因子,得出离心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优于虹吸法,将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方法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4.
凝血因子Ⅷ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血因子Ⅷ制剂是治疗血友病甲的最主要血液制品。80年代中期发展了新一代血浆凝血因子Ⅷ浓制剂及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Ⅷ技术,不仅提高了凝血因子Ⅷ制剂的纯度,减少了副作用,而且降低了病毒感染的危险性。本文介绍了凝在子Ⅷ制剂的生产及病毒灭活工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血血浆分离时间对不稳定凝血因子Ⅴ(F Ⅴ)和凝血因子Ⅷ(F Ⅷ)的活性变化,为临床应用不同时间分离的血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袋CPDA血液保存液保存的血液,采血后马上均分为6袋,分为6个实验组,第一组即刻分离血浆后于-30℃冰冻保存,作为对照组;其余5组保存在(4±2)℃的专用冰箱,并分别于4h、8h、12h、24h及48h分离血浆后于-30℃冰冻保存.保存1个月后,取出各组血浆于37℃水浴融化后检测各组F Ⅴ和F Ⅷ.结果4h、8h及12h分离血浆组与对照组比较,F Ⅴ和F Ⅷ水平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12h以后分离血浆组F Ⅷ水平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24h以后分离血浆组F Ⅴ水平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4±2)℃保存条件下,采用CPDA血液保存液保存的全血,8~12h分离的血浆可以代替新鲜冰冻血浆(FFP)补充凝血因子;12~24h内分离的血浆,除需大量补充F Ⅷ的特殊患者外,也可以部分替代FFP补充凝血因子.血站在24h内分离的血浆最好注明具体的分离时间,在FFP难以供应时,可以有选择性地选用此时间段分离的血浆替代FFP给临床患者输注.  相似文献   

6.
张哲 《首都医药》2021,(7):40-41
目的 分析血液成分制备中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收集的96份400ml静脉全血标本.将全血迅速制备成新鲜冰冻血浆进行速冻,置于-18℃以下冰箱内保存,待融化后,进行离心处理,分离出血清,将其速冻,制备出冷沉淀凝血因子,并对其进行抽样检测.结果 通过检测96袋成品...  相似文献   

7.
猪凝血酶原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两种猪凝血酶原粗品制备方法(氢氧化镁吸附法和柠檬酸钡吸附法)的比较研究,发现钡法工艺的得率和纯度较高。本文着重研究柠檬酸钡、硫酸铵、磷酸二氢钾和Tris-HCl等对凝血酶原的稳定和激活作用,并通过SephadexG-75凝胶柱色谱估测活化产物猪凝血酶的分子量。  相似文献   

8.
牛凝血酶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从牛血浆中制备高活力及高收率的凝血酶。方法以牛血为原料,采用柠檬酸钡吸附、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纤维素色谱等方法制备凝血酶原,并模拟生理条件用凝血酶原活酶复合物,包括牛凝血因子Ⅴ、Ⅹa、磷脂和Ca2+对凝血酶原进行激活。结果采用此方法制备的凝血酶的比活力为85 U/mg,收率为135μg/mL血浆。结论采用此制备技术,可以大规模制备高活力及高收率的牛凝血酶。  相似文献   

9.
不同保存时间对血浆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彦居  霍树辉 《河北医药》2007,29(7):758-759
新鲜冰冻血浆(FFP)是于采血后6~8 h内从全血中(ACD或CPD方抗凝保存液)中完成分离,速冻并保于与-20℃以下的血浆,含有全部凝血因子,特别是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Ⅴ和Ⅷ).FFP在临床应用较广泛,尤其适用于对凝血因子缺乏、肝功能衰竭、大量输血等疾病的治疗.由于血浆中不稳定凝血因子的活性易受血液采集、制备、储存诸多因素的影响,且临床上因种种原因经常出现FFP融化后不能及时给患者输注,导致疗效降低.笔者对我市中心血站提供的FFP随机抽查40份,进行不同时间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监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猪胰淀粉酶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猪胰脏为原料,利用(NH4)2SO4盐析、凝胶层析及真空低温冻干等方法制备胰淀粉酶。该工艺制备的胰淀粉酶的活性为108.57ku/g,收率为1.4%,纯度为59%,低成本。结果表明本方法能生产出高活性低成本的胰淀粉酶。  相似文献   

12.
许金鹏  李朝品 《中国药房》2010,(21):1939-1942
目的:建立并优化从非抗凝猪血中制备原卟啉钠的方法。方法:先以非抗凝猪血制得血红素,再加入硫化亚铁等经酯化、皂化反应制得原卟啉钠;采用紫外吸收光谱与红外光谱对其进行定性检测、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进行定量检测;通过正交试验对原卟啉钠的制备方法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建立了从非抗凝猪血中制备原卟啉钠的方法,每千克非抗凝猪血可以制得10.6g血红素,每5g血红素可以制得3.46g原卟啉钠,所得原卟啉钠经紫外和红外光谱鉴定证实,纯度为88.8%;最佳制备工艺是酯化时甲醇-氯仿加入量为70mL∶120mL、皂化时甲苯-1mo·lL-1氢氧化钠甲醇溶液用量为50mL∶80mL、90℃加热回流2.0h。结论:所建立的制备原卟啉钠的方法操作简便,原料易得,周期短,成本低,产量较高,是一种较理想的制备原卟啉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与制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构建一种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GF),并对其进行扩增、纯化与质量检测。首先构建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穿梭质粒pXCJL1CMV/pAHGF,然后用LipofectAMIN介导该质粒和含有E1、E3区及包装信号区缺失的复制缺陷型5型腺病毒基因组的质粒GT4050共转染293细胞,采用细胞内质粒DNA同源重组法构建重组腺病毒(AdHGF)。并以噬斑分析法筛选单克隆重组腺病毒,PCR法鉴定阳性重组腺病毒,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病毒,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病毒颗粒数及纯度,快速CPE分析、噬斑分析法测定病毒感染滴度(pfu/ml)。采用敏感细胞病变法检测有复制能力的腺病毒。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腺病毒AdHGF,制备的病毒纯度好、滴度高,其效价比小于1∶100,并且未检测到有复制能力的腺病毒存在。研究构建制备的重组腺病毒AdHGF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制备一种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制剂(HBV-STF),为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实验依据.从人HBsAg阳性胎盘中制备了HBV-STF,并对其理化性质、免疫学活性进行了检测和初步的临床试用.每批样品经无菌试验、热原质检查、动物安全性试验等均符合药典要求.本品最大紫外吸收光谱在256±2 nm处,E260nm/E280nm比值大于2.7.其水解氨基酸含17种.对人T淋巴细胞E受体的激活试验结果显示,HBV-STF的Ea-RFc平均增高率在83.47%~103.48%之间,抗原特异性皮肤试验表明HBV-STF能刺激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增殖,诱导小鼠跖趾部皮肤的迟发性变态反应.对HBV-STF的初步临床试用也取得明显效果,显示HBV-STF是一种可用于治疗乙肝的安全、有效的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15.
黄炳川 《海峡药学》2004,16(1):37-38
目的 寻找复方薄荷滴鼻液的最佳配制方案。方法 通过6种配制方法的实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无水乙醇溶解法、氯仿溶解法配制简单、快速,成品质量最好。结论 无水乙醇溶解法、氯仿溶解法是最佳配制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用白前干根茎为原料,经缓冲液提取,硫酸铵分级沉淀以DEAE-纤维素52层析纯化,对水透析和冷冻干燥得到抑制剂。经聚丙烯酰胶凝胶电泳证明是均一的,分子量约为35000D;经等电聚焦法测得等电点为5.28。抑制剂与弹性蛋白酶的结合以pH8.8为最适,用pH对Ki作图求得该抑制剂对弹性蛋白酶的作用基团的pK值为6.5,经双倒数作图证明抑制剂对弹性蛋白酶的抑制属竞争性抑制,该抑制剂为世界上首先发现。  相似文献   

17.
将-环糊精的2位羟基进行硒化得到的产物(2-SeCD)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一种人工模拟酶具有广阔的应用开发前景。为了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及生产,需得到大量的产物。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将中试放大实验的剂量扩大为小试实验的50倍,在7次工艺成熟的中试放大实验中获得了大量的2-SeCD。通过碳氢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质谱分析等表征实验验证了放大实验所得产物的结构正确,并测定其活力为5.2 U/mol。在2-SeCD对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实验中,发现在2-SeCD浓度较低的条件下可降低细胞死亡率而在浓度较高的条件下却抑制细胞生长。通过形态学观察与DNA ladder检测发现高浓度的2-SeCD可诱导Hela细胞凋亡,并经凋亡因子caspase-3的相对活力检测确定此凋亡是由线粒体caspase激活途径诱发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各指标组分的潜在支配因子。方法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1460名社区人群中的糖代谢异常患者450人、糖耐量正常者1010人及全部对象分别进行分析,探讨MS八项指标组分:血糖、口服75g葡萄糖后2h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的潜在支配因子。结果三组对象中,MS组分均得到一个相似的3~4个共性因子构成的模型,各因子分别代表糖耐量、血压、肥胖、脂代谢。共性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在三组人群中均为70%左右。不同人群中各因子的位次存在差异。结论 MS的原始指标变量经因子分析可缩减为3~4个潜在的共性因子成分,而非一个。  相似文献   

19.
张丽娟  喻红梅  张勇  龚宁波 《中国药房》2020,(13):1589-1594
目的:制备和表征甘草次酸(GA)纳米粒,并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为载体,使用反溶剂沉淀-冷冻干燥法制备GA纳米粒。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粒度分析等方法对所制纳米粒进行表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米粒中GA的溶解度和载药量;采用MTT法考察GA原料药及纳米粒(GA剂量均为12.5、25、50、100、200μmol/L)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抑制活性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所制纳米粒中GA的X射线衍射特征峰和红外特征吸收峰均消失,吸热峰发生改变。纳米粒的粒径为(194.88±23.52)nm,低于原料药的(2 592.33±207.51)nm;分散指数为0.24±0.04,高于原料药的0.15±0.03;纳米粒的平均载药量为15.99%;溶解度由原料药的(1.05±0.01)μg/mL升至(250.00±0.15)μg/mL。体外抗肿瘤试验结果显示,GA原料药200μmol/L组和纳米粒各剂量组的细胞存活率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且GA纳米粒各剂量组(除12.5μmol/L组外)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同剂量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单甲氧聚乙二醇/牛血清白蛋白/5-氟尿嘧啶(mPEG/BSA/5-FU)偶联物,以延长5-FU的半衰期并降低其达峰浓度,同时初步探讨偶联物的抑瘤活性。方法:通过在5-FU的N-1处引入乙酸基后再制成活性酯并与BSA偶联,用mPEG修饰偶联物而得mPEG/BSA/5-FU。60只小鼠皮下注射H22肝癌细胞腹水建立实体瘤模型后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5-FU(25 mg·kg-1.d-1)组、BSA/5-FU组(以5-FU计25 mg·kg-1·d-1)及mPEG/BSA/5-FU(以5-FU计50、25、12.5 mg·kg-1·d-1)剂量组共6组,分别腹腔注射相应试药10 d后处死,计算各组抑瘤率等。结果:得到了偶联率为32.89%的BSA/5-FU,修饰度为48.37%的mPEG/BSA/5-FU。同等5-FU剂量下mPEG/BSA/5-FU组、5-FU组、BSA/5-FU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0.51%、33.63%、20.54%(P<0.01)。结论:制备mPEG/BSA/5-FU偶联物的偶联反应及修饰反应的工艺简单,抑瘤实验显示所得目标产物的抑瘤率明显高于5-FU组和BSA/5-FU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