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表现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方法:对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124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例患儿均有呼吸道表现,53例(42.7%)有肺外损害表现,以泌尿、消化、血液、心血管系统损害多见,分别为21例(39.6%)、19例(35·8%)、11例(20.76%)、9例(17.0%),关节、肌肉损害、神经、皮肤粘膜损害少见,分别为3例(5.7%)、2例(3.8%)、2例(3.8%)。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除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外,易致肺外脏器受累,尤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易误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6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结果 6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除有呼吸道症状外,部分合并肺外脏器受损.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为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疾病,以肺部表现显著且较重,易发生肺外合并症,首选阿奇霉素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32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临床特点,并通过分析以期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水平.方法 对本院2006年9月~2009年7月住院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1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结果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率占到同期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的17%.其中小于3岁55例(占41.7%),大于3 岁77例(占58.3%) ;伴肺外症状者55例(占41.7%) ;出入院符合诊断者58例(占43.39%) .结论 MP感染在呼吸道感染中极为多见,因其发病年龄不受限,造成MP感染后肺外损害较多,初入院误诊率较高,值得重视.本文所有患儿用阿奇霉素,疗程2~3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路元芳 《吉林医学》2011,(34):7214-7215
目的:为更好地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及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对经治疗并确诊为MP的62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58例(93.5%)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其中25例(40.3%)有肺外并发症,有4例(6.5%)以肺外系统症状、体征首发。受累系统以血液、心血管、消化、泌尿等系统多见,分别为11.3%、9.7%、8.1%、3.2%。全部病例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规范治疗痊愈。结论:MP感染可引起多系统多脏器损害,对于常规治疗疗效不佳及有多脏器损害的呼吸系统感染者,应注意MP感染,尤其是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者。  相似文献   

5.
黄雁  杨伟红 《黑龙江医学》2012,36(9):687-68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收集6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结果 6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除有呼吸道症状外,部分合并肺外脏器受损。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为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疾病,以肺部表现显著且较重,易发生肺外合并症,首选阿奇霉素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冯梅  蒋喜凤 《中外医疗》2013,32(17):80-8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I型双重感染临床特点,提高对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I型双重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诊断的83例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I型双重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I型双重感染患儿热峰高、热程长,咳嗽剧烈,婴幼儿易伴喘息。83例患儿中49例患儿出现肺外表现,其中心血管系统损害16例,血液系统损害15例,消化系统损害11例,皮肤系统损害3例,神经系统损害3例,泌尿系统损害1例。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对症治疗,除1例以肝功能损害为首发症状的患儿治疗3d自动出院外,其余患儿疗效显著。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I型混合感染时表现复杂多样,可致多脏器损伤的肺外合并症表现,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吴倩  韦彦成 《广西医学》2011,33(12):1674-1676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表现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6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肺外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 86例中发生肺外损害63例(73.3%),可累及一个或多个系统器官损害,其中消化系统27例(42.9%)、心血管系统18例(28.6%)、神经系统10例(15.9%)、血液系统8...  相似文献   

8.
257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和转归.[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MP-IgM、IgC,对MP-IgM≥1:80且确诊为MP感染的63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2例中257例(40.66%)发生肺外不同脏器、系统的损害,其中以消化、泌尿及血液系统多见,分别为41.25%、31.52%和20.62%.全部病例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4 d好转.[结论]MP感染常引起肺外并发症,当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易造成误诊误治.因此对于治疗不理想及不能完全以细菌、病毒感染解释的多脏器受累的呼吸道感染,应考虑MP感染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尽早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3月收治的6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致患儿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存在肺外多器官损害患儿47例,占69.1%,主要包括神经系统损害11例,占23.4%,消化系统损害8例,占17.0%,心血管系统损害13例,占27.7%,皮肤与关节损害6例,占12.8%,血液系统损害5例,占10.6%,胸腔积液4例,占8.5%;经过对症治疗,47例多器官损害患儿中1例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发脑膜炎死亡,1例构音障碍,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发多器官损害,临床需重视该病症的特异性并积极采用对症治疗,以降低多器官损害发生率,促进患儿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表现的临床特征,了解支原体感染造成的多器官系统损害,提高儿科医生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近3年收治的病例,总结第一诊断为呼吸系统以外疾病的35例支原体感染患儿,对其临床症状、体征特点加以归纳,结合并发症的治疗和预后、转归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引起多器官系统受累,除呼吸系统外,临床主要以结缔组织、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组织、耳鼻喉科疾病等系统损伤为首发症状.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可引起多系统、多脏器损伤,且不易早期诊断.因此提高对小儿支原体感染的全面认识,对早期诊治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及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和分析我院从2005年1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348例临床资料.其中肺外脏器受累临床表现124例.结果 348例患儿均有呼吸道症状,124例(35.6%)患儿有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表现:泌尿系统45例(36.3%);血液系统26例(21.0%);心血管系统20例(16.1%);消化系统19例(15.3%);神经系统12例(9.7%)等系统多见;其它2例.所有病例临床治疗比较顺利,经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治疗及对症处理,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 支原体感染不仅损害呼吸系统,还引起多系统多脏器损伤.  相似文献   

12.
许志祥   《中国医学工程》2013,(9):163-163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和转归。方法对用间接凝集法检测血MP-IgM阳性确诊为MP感染的103例患儿合并肺外并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3例中45例发生肺外不同脏器、系统的损害,其中以心血管、消化及血液系统多见,分别为44.4%、28.9%和11.1%。全部病例均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3~5 d后病情明显缓解。结论 MP感染常引起肺外并发症,当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易造成误诊误治。因此对于治疗不理想及不能完全以细菌、病毒感染解释的多脏器受累的呼吸道感染,应考虑MP感染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尽早确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426例 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26例MP感染中,72例有肺外并发症,发生率16.9%,主要有支原体脑炎、心肌炎、泌尿系统受累、肝功能损害、粒细胞减少、皮疹等.结论 MP感染可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部分患儿可同时有2种或2种以上的合并症,少数以肺外合并症为首发症状,易误诊、漏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446例,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及相应治疗措施。结果在446例患儿中有90例出现肺外并发症,占20.18%;常见受累系统为消化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经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后,患者治愈率为95.56%。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常会诱导肺外并发症发生,其中首发症状为肺外表现,且常有漏诊或误诊现象。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病症临床治疗中,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王大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277-127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多器官的损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脏器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肺外器官损害中,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泌尿系统器官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系统。105例患儿经过治疗均治愈出院,无后遗症发生。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为(6.53±1.12)d,平均住院时间为(12.45±2.64)d。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会对多器官造成损害,对患儿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小儿支原体肺炎及合并肺外表现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易建军  费志洁 《安徽医学》2008,29(5):598-599
目的了解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表现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正确率,及时治疗。方法对自2005年3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明确诊断为支原体肺炎的84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除累及呼吸道,还可以累及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皮肤骨骼肌肉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不局限于呼吸道,还可累及肺外脏器,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李润萍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5):1111-111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诊疗体会。方法收集我科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4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治愈45例,好转2例,i例自动出院。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除呼吸系统症状多见外,还可出现肺外多系统表现。确诊依据为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抗体检测阳性。治疗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有时呈小流行.临床表现除有呼吸道症状外,还有其他系统受累的征象.我科从2003~2006年共收治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65例,其中有肺外表现者20例,占30.77%,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对86例肺炎支原体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均引起呼吸道损害,还可导致多系统、多器官损害。以学龄前及学龄儿发病率最高,主要引起呼吸道受累,也可导致肺外损害。结论:对于疑似患者及使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无效者,应尽早检测血MP-IgM抗体。红霉素疗效好,红霉素不耐受者给阿奇霉素治疗也取得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以婴幼儿为主,3岁以内27例(48.2%),3-5岁14例(25%),5岁以上15例(26.8%)。婴幼儿以发热、肺部表现为主,其中表现为喘息者16例(59.3%)。有肺外损害是本病的特点29例(51.8%),并多见于年长儿,主要损害消化、心血管、神经、血液、泌尿等系统,表现为肝功能损害、心力衰竭、脑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肾炎等。结论:婴幼儿感染MP的发生率较高,不同年龄组的临床表现各异,有肺外表现者可涉及多个系统,提示对以喘息和肺外表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儿,应警惕MP感染,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及早诊断和治疗,可取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