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将1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DR组(NDR组)、背景型DR组(BDR组)、增殖型DR组(PDR组).以66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NC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受试对象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DR组D-D、FIB、vWF及hs-CRP水平高于NDR组和NC组(P<0.05或P<0.001);DR组t-PA水平低于NDR组和NC组(P<0.001).与BDR组比较,PDR组D-D、FIB、vWF及hs-CRP水平升高,而t-PA水平降低(P<0.05或P<0.001).结论 血栓前状态标志物D-D、FIB、t-PA、vWF及hs-CRP检测有助于DR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的84例2型糖尿病(DM )患者,根据视网膜是否病变分为视网膜病变组(DR)40例和无视网膜病变组(NDR)44例,选择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与对照组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TM )、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组织型纤维溶酶原激活剂(t-PA)等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DM 组患者的vWF、TM、FIB、D-二聚体(D-D)分别为144.8%±44.2%、(20.7±5.3)μg/L、(4.1±0.6)g/L、(730.0±129.9)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DR组也明显高于N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患者的hs-CRP、PAI分别为(4.2±0.5)mg/L、(48.6±12.6)μg/L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DR组患者的t-PA明显低于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病情把握以及血管病变的控制有很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致盲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和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致病因素,对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27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了较全面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基础上对DR发生的有关致病因素进行了多因素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来自我院1995年在对克拉玛依地区所属厂矿企业的石油职工进行糖尿病患病率调查时所发现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诊断依据WHO(1985年)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85人,女性91人,年龄27~80岁,平均523±103岁,2…  相似文献   

4.
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标志物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血栓标志物之间的及临床意义。方法:选40例正常人及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血管病变者53例,无合并症者27例)。分别测定其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等6项血栓分子标志物(血栓6项)水平。结果:2型糖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而心、脑及外周动脉等大血管发生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欧洲糖尿病诊断标准协作研究(DECODE)指出餐后高血糖与大血管并发症关系密切,且与心血管事件及其伴随的死亡率之间有独立相关性[1]。因而,探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寻找大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方法和大血管病变进程的预防和治疗对策,已经成为近年来糖尿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内皮功能障碍的关系及内皮功能的超声评价综述如下。1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病机制与内皮…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血小板活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在糖尿病及其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按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清蛋白尿(NA)组、微量清蛋白尿(MA)组、临床清蛋白尿(CP)组三组,分别用流式细胞术、血液聚集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内“一颗粒膜蛋白(CD62p)、溶酶体蛋白(CD63)的表达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和平均体积,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各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水平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小板平均体积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1或P〈0.05);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中,CP组CD62p、CD63的表达水平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小板平均体积显著高于NA组(P〈0.01)和MA组(P〈0.01),MA组又显著高于NA组(P〈0.01或P〈0.05)。结论:CD62p、CD63的表达及聚集功能和平均体积的测定是反映血小板活化的指标,对判断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及早期诊断和早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测定尿肾小管间质标志蛋白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方法 同期测定215例2型糖尿病24h尿白蛋白(24hUAE)、视黄醇结合蛋白(RBP)、a 1-微球蛋白(a 1-MG)、B 2-微球蛋白(β2-MG)、Tamm-horsfall糖蛋白(THP)、尿糖(UG)和肌酐清除率(Ccr)。结果 1、215例2型糖尿病患者24hURBP、24hUal-MG和24hUβ2-MG增高的发生率分别为39.5%、45.1%、34.4%,且其排泄增高的发生率均随24hUAE的增加而增高;24hTHP排泄降低的发生率为40.0%;2、在微量和大量白蛋白尿患者中,24hUal-MG增高亚组与正常亚组比较,Ccr明显降低,p<0.05;3、24hURBP、24hUa 1-MG、24hUβ2-MG和24hUTHP排泄与24hUG无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除肾小球病变之外,肾小管间质病变亦相当常见,甚至早于肾小球病变,并参与肾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易患因素。方法:对107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性别、病程对比组之间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压、血脂、体重指数、血流变学正常组和增高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不吸烟和吸烟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随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压、血脂、体重指数、血粘度等指标增高及吸烟而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9.
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在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时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 (NO)水平在 2型糖尿病人及其血管病变中的变化。方法 :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 40例糖尿病人和 3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清NO水平 ,同时测定了血尿素氮、肌酐、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胰岛素、C肽及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1) 2型糖尿病组血清NO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47.2 9± 2 0 .40 )μmol/LVS (70 .0 4± 15 .95 ) μmol/L ,P <0 .0 1];(2 ) 2型糖尿病人的血清NO水平随着病程的增加而降低 ;(3) 2型糖尿病人血清NO水平与一定阶段的病程 (6~ 10 )年组呈负相关 ,(γ =- 0 .45 ,P <0 .0 5 )。结论 :说明NO在 2型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中起重要作用 ,NO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糖尿病及其血管损伤的程度 ,同时 ,糖尿病病程 5年后血清NO水平明显降低 ,但 >10年后 ,NO水平不再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452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特点,探讨诱发DPN可能的危险因素。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5—01~2006—12共1208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其中合并DPN者508例作为观察组,无DPN720例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陈伟  黄福光 《临床医学》2004,24(7):55-55
脑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原因。早期检出颅外动脉血管内粥样硬化斑块,对防治脑血管病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对我院2000年~2003年67例Ⅱ型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行高频超声检查.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受遗传和环境双重影响的综合性疾病,而后者被认为是导致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已有报道肠道菌群与肥胖存在关联~[1],同时有诸多研究报道胰岛素抵抗也是一种低级的炎性反应~[2],而胃肠道菌群兼具基因及环境双重因素。假设肠道菌群对宿主的肥胖表型、代谢及炎性状况具有预测性意义,肠道菌群的分布、基因及代谢产物等可以作为研究人体代谢性疾病的生物性标志物。1人体肠道菌群的组成人肠道中至少存在1 014个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基因有数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凝血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RD)患者的凝血功能。方法选择T2DM确诊患者154例,根据患者眼底检查结果分为无DR(NDR)组、DR组,DR组患者分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组和非PDR(NPDR)组。采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等指标水平。对各研究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研究组间FPG、HbA1c、CHOL、TG、HDL、LDL、PT、APTT、TT、DD、FD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FIB水平高于NDR组(P0.05),NPDR组、PDR组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DR患者FIB水平升高,FIB可能在T2DM合并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Ⅱ型糖尿病(DM2)患者微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指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的肾病。本文对13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常规、血流变、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探讨DM2微血管病变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 2型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及其与血糖控制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 44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3 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自主神经功能 (包括心率差、3 0∶ 1 5比值、卧位反应及 S∶L1 比值、S∶ L2 比值、立位血压 )及血糖测试 ,并将 44例 2型糖尿病患者按血糖控制程度 :好、中等、差分为 3组 ,然后将正常对照组与血糖控制好组进行比较 ,再将 2型糖尿病患者所分成的 3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好组的心率差 ,S∶ L1 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 P<0 .0 5 )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等组的心率差 ,3 0∶ 1 5比值显著低于血糖控制好组 ( P<0 .0 5 )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差组的心率差、3 0∶ 1 5比值、S∶ L1 比值、S∶ L2 比值、立位血压均显著低于血糖控制好组 ( P<0 .0 1 ,P<0 .0 5 )。结论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好的患者也可出现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而血糖控制好坏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异常程度有密切关系 ,血糖控制越差自主神经病变越重 ,且 2型糖尿病患者副交感神经较易受损 ,血糖控制对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05年5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并发视网膜病变46例(DR组),非视网膜病变58例(NDR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DR组与NDR组相比,TG、TC、LDL-C、FPG、HbA1c、全血低切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而HDL-C、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下降。结论:血糖、血脂异常及血浆粘度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5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视网膜病变组75例,无视网膜病变组83例,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脂蛋白α、载脂蛋白Al、载脂蛋白B等因素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脂蛋白α、载脂蛋白Al、载脂蛋白B、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血糖、血脂以及血清脂蛋白α等均是发生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有无相关性.方法 测定137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RP和四肢SEP及相关临床生化参数,并将其分成SEP正常组(A组),SEP异常组(B组).结果 两组CRP、HbA1C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0.01).所测CRP与SEP检测中的左上肢潜伏期(N20)呈正相关(P<0.05~0.01),HbAlC与SEP检测中的上肢潜伏期(N20)、左下肢(P40、N50、P60)、右下肢(P40、P60)呈正相关.结论 长期高血糖状态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最主要原因,而CRP在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湖南省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1月16—20日湖南省32家二级、三级综合性医院内分泌科1043名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通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55.99%(584/1043)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周围神经病变。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高脂血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时点患病率较高,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高脂血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提高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重视度及筛查力度,并早期干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细胞因子动态变化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222例单纯型D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观察1年并按照病情转归情况分为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和非PDR组。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细胞因子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单纯型DR患者病情的相关因素。结果 截至2022年4月1日,5例失访,最终纳入217例,随访率97.75%,其中61例(28.11%)出现PDR者设为PDR组,156例(71.89%)未出现PDR者设为非PDR组。2组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变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EGF变化率(OR=1.054, 95%CI:1.047~1.061)、IL-18变化率(OR=1.163, 95%CI:1.150~1.175)、IL-1β变化率(OR=1.132, 95%CI:1.120~1.144)为单纯型DR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