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健康行为精细化管理法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5月收治于本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慢性心衰常规住院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康行为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干预1年后各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慢性心衰病例干预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健康行为精细化管理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干预,能够显著提高该类心衰病例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2.
张亚迎 《当代护士》2021,28(5):155-157
目的 总结临床护士参与心力衰竭慢病管理的实践与体会.方法 我院临床护士在心力衰竭慢病管理的发展趋势下,成立慢病管理护理服务团队,通过编制和发放自制《心衰患者自我管理手册》、与患者近距离交流、开展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讲座和定期电话随访,为心衰患者讲解疾病知识、普及药物治疗知识和详解自我管理知识,建立心衰患者个人档案,电话随访了解慢性心衰患者的病情变化、用药情况、出入量统计及体重监测情况、饮食及心理状态,督促患者坚持居家自我管理,监督患者定期门诊复查.结果 经心力衰竭慢病管理过的心衰患者再次复诊时会携带出入量和体重记录表,并准备好需要询问的问题,心衰患者出现状况时会主动打电话来询问护士解决方法,提高了心衰患者的积极性和自我管理意识.结论 通过实施心力衰竭慢病管理工作,我们体会到心衰护理门诊的健康教育需求非常大,在实施心力衰竭慢病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难点,参与心力衰竭慢病管理的护士需专科化.参与此项工作的护士体会到了心力衰竭慢病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与高凝状态的关系,为慢性心力衰竭抗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散射免疫比浊法分别定量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组(n=60)和健康对照组(n=30)血浆D-二聚体含量;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对心衰患者组按心衰程度、LVEF不同进行分组,分别比较各亚组组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随心衰程度加重,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不同心衰程度患者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随LVEF值降低,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升高,各不同射血分数(EF)水平患者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215,P=0.098).[结论]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②随心衰程度加重,高凝状态更为严重;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与高凝状态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射血分数保留的慢性心力衰竭(HFpEF)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三个亚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组(HFpEF),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组(HFm-rEF),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组(HFrEF).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互联网为载体、护士为主导、多学科合作的立体化慢性心力衰竭健康教育方案,并探究其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构建慢性心力衰竭立体化健康教育新模式,并延续至出院患者的指导。将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05)和对照组(n=105),实验组采用“互联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立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则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措施。分别在入院时和干预6个月后评估研究对象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及心衰知识水平。 结果 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自我管理水平、生活质量及心衰知识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 结论 “互联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立体化健康教育方案可有效提升患者疾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86例心衰患者与54例健康对照人群血清甲状腺素比较,并对心衰患者心功能改善前后的血清甲状腺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心力衰竭组血清游离T3(FT3)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心衰患者心功能改善后FT3明显升高(P<0.05),T3、T4、FT4、TSH无明显改变.[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FT3 水平显著下降,并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亦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指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和心室充盈压升高,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多数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心衰是世界性日趋严重的危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一常见、耗资大、致残和致死率高的疾病[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亲环素 A(CyP A)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分为心衰 A期30例、心衰C期29例、心衰D期21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CyP A的含量,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 NT-proBNP的含量。结果健康对照组及慢性心衰各组 CyP A浓度(x珚±s, ng/ml)分别为110.10±49.73,327.85±82.67,331.70±69.34和342.46±92.55。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慢性心衰患者CyP A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F=58.45,P<0.01)。进一步采用 LSD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慢性心衰各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值差217.75~232.36,P值均<0.01),但慢性心衰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值差3.37~14.61, P值均>0.05)。ROC曲线显示,CyP AAUC=0.97,最佳临界值为198.39(ng/ml),其灵敏度为91.30%,特异度93.30%。相关性分析显示CyP A与 NT-proBNP存在显著相关性(r=0.30,P<0.01)。CyP A与 proBNP联合检测诊断心衰灵敏度为93.80%,特异度为100%。结论 CyP A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高表达,提示Cyp A可能是 CHF的一个显现因子,其与 NT-proBNP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心衰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三七总皂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主要并发症.我们运用三七总皂苷配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应用心衰超声指数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采用综合超声心动图多项参数的心衰超声指数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客观和量化的指标.方法:前瞻性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6例(心衰组),正常者24例(时照组),所有入选者进行心衰超声指数的评分,并将该评分与同期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进行比较,同时评价其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1)心衰超声指数值在心衰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当心衰超声指数值大于≥3时,其诊断慢性有症状性心力衰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6%、91.4%、96.8%及80.0%.(2)相关性分析表明心衰超声指数值与Log NT-ProBN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6,P<0.01).(3)NYHA Ⅰ、Ⅱ、Ⅲ、Ⅳ级患者的心衰超声指数值分别为1.80±0.80、3.66±1.49、4.96±2.09和6.07±1.78,方差分析显示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心衰超声指数来诊断慢性心衰及客观评价其严重程度是可行的,心衰超声指数作为综合评价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状态的一个新指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随着社会老龄化,慢性心衰患者逐年增多,随着健康观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措施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患者生存的数量,更应着重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增进人类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单点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定量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肝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依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将收集的 7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轻度心衰组(40例)和中重度心衰组(34例),另取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之前均无肝脏疾病损害史)。所有受检者均行单点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肝脏杨氏模量、常规超声心动图与血液生化等检查并记录相关参数,对各组间肝脏杨氏模量值及其他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慢性心衰患者肝脏杨氏模量较正常人均升高(P均<0.05),但中重度心衰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2.慢性心衰患者肝脏杨氏模量值与脑钠肽、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及γ-谷氨酰基转移酶均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r=0.679、0.769、0.623、0.609 ,P均<0.05),与左室射血分数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r=-0.733,P<0.05)。结论 单点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定量评估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肝脏造成的损伤,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489-1491
探讨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与价值。选取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分为随访组和非随访组各29例,另外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中的临床效果。观察组心衰超声指数和Log NT-Pro 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随访组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均优于非随访组,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心衰超声指数能有效显示出患者的心力衰竭情况,能为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提供基础,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短期小剂量甲状腺激素佐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患者可出现血清T3水平显著降低的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甲状腺激素具有增强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增加心排血量及降低血管阻力的作用.为此,近年有学者对慢性心衰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短期予小剂量甲状腺激素治疗.该文就近年有关研究的概况作一简介,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增加,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也成为临床常见的综合症之一。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于2003年首次报道了我国人群慢性心衰流行病学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维持的现状,并探讨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衰自我护理量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130例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对其自我护理维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维持得分为(41.05±12.59)分,抑郁、心力衰竭健康教育、文化程度和病程进入回归模型(均P<0.01),这4个自变量可以解释自我护理维持水平变异的33.70%。结论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维持水平偏低;影响其自我护理维持的因素主要是抑郁、心力衰竭健康教育、文化程度和病程;医护人员应特别关注存在抑郁倾向、文化水平低和患病时间短的患者;依托社区卫生服务平台,构建三级医院技术支持的、基于信息管理平台的社区慢性心衰管理干预模式,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维持能力。  相似文献   

17.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chronic o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严重心脏疾病终末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病情复杂,发病率高,预后不良。心力衰竭患者5年内死亡率高达40%~60%。心衰的生存率甚至低于许多恶性肿瘤。慢性心力衰竭日益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重要问题之一。心力衰竭治疗目标是增加心输出量,减低心脏负荷,改善或消除淤血,缓解症状,防止心脏重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现将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新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国伟 《新医学》2006,37(11):704-708
1引言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和最终结局.近年来,心衰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据统计,欧洲3.9亿人口中至少有1000万心衰患者,美国约500万.  相似文献   

19.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近年来,尿酸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逐渐增加.本次研究通过检测55 例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并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预见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除常规治疗外,运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并在出院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患者症状缓解率增加,p=0.000,心衰再发率下降,p=0.000.结论 预见性护理对减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