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高龄患者角膜内皮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高龄老年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对 80岁以上高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6 8例 ( 95眼 )分别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及术后 3个月进行角膜内皮照相并分析其形态定量指标。结果 :与术前相比 ,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减少 ,平均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增大 ,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高龄老年患者角膜内皮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产生的损伤敏感 ,术前应常规作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 ,术中应避免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特点。方法对104例(104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1、2、3、6个月进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角膜内皮细胞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2个月细胞密度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细胞形态明显增大,差异有显著性,角膜内皮细胞术前与术后3、6个月对比细胞密度下降不明显,差异没有显著性。细胞形态改变不大,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最严重的损伤发生于术后2个月,在3个月时细胞的修复基本完成,术后半年以后细胞和形态基本恢复至术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术对抗青光眼术后五方位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试验组:选取小梁切除术后需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白内障患者30例32眼,对照组:随机选取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6例40眼,由同一熟练眼科医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对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d;1,3,6mo拍摄中央、鼻侧、颞侧、上方及下方共五方位角膜内皮细胞图像,并对图像自动分析。结果:在白内障手术中试验组五方位角膜内皮细胞均比对照组易受到损伤(P<0.01)。结论: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产生的损伤更加敏感,所以术前评估、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很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特点,以及超声乳化手术对其影响.方法将病例分为二组,一组为糖尿病伴白内障35例40眼,另一组为同期手术的普通老年性白内障40例50眼.所有病例均行超声乳化术,术前及术后3个月对术眼角膜内皮细胞进行形态学定量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较正常组下降,平均细胞面积增加(P<0.05);正常白内障组手术前、后大部分定量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糖尿病组手术前、后细胞密度减少,平均细胞面积增大,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P<0.05).结论糖尿病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泵功能有一定影响;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对超声乳化吸除术手术损伤较为敏感,术前应常规检查角膜内皮,术中尽量避免损伤角膜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老年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及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各30例30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于术前及术后1wk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检查。结果:三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1wk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 496.86±298.96/mm2,2 379.51±375.13/mm2,2 425.38±312.68/mm2,六角形细胞比例分别为(46.20±12.03)%,(43.44±13.99)%,(44.35±8.13)%。三组术后1wk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术前减少,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间比较,糖尿病性白内障组和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组术后均较老年性白内障组术后降低,其中糖尿病性白内障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降低较明显,与老年性白内障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及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对超声乳化手术的耐受性降低,对角膜内皮细胞应行准确术前评估及术中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后,术眼前房深度和角膜厚度及前房角结构的改变。方法:对20例2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wk使用超声生物显微镜量化测量前房深度、角膜厚度和前房角宽度。结果:全部患者术后1wk角膜厚度明显增加,前房深度明显增大;500μm处前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及ACA角度均与术前值比较明显增加,且均P<0.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使角膜厚度显著增加;可显著增加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及角膜内皮形态结构的变化。方法:选择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79例91眼,按晶状体核密度分为两组,其中Ⅲ级以下核(包括Ⅲ级核)43眼,Ⅲ级以上核48眼。在术前及术后3d时,应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其中央角膜的内皮细胞密度(CD值)及角膜内皮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CD值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Ⅲ级核以下(包括III级核)CD值下降6%,Ⅲ级核以上CD值下降13%。CD值随着晶状体核硬度上升,呈现下降趋势。术后细胞形态也发生改变,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CV)值则增高,Ⅲ级核以下(包括Ⅲ级核)内皮细胞面积平均值及CV值变化均小于III级核以上。结论:老年患者角膜内皮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产生的损伤敏感,术前应将角膜内皮细胞镜作为常规检查,术中术者可根据患者核硬度随时调整能量和负压的参数组合,尽可能降低超声能量,缩短超声时间,最大限度地保护角膜内皮的正常功能,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王海晶  冷非  林宏滨  白洁  殷秀丽  刘平 《眼科》2010,19(5):335-336
角膜是屈光介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高度的透明性、敏感性和特殊的代谢形式完成jE常的生理功能。角膜内皮细胞受损后不可再生,可以导致角膜水肿甚至角膜内皮失代偿,从而严重影响视力。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损伤角膜内皮细胞,而黏弹剂的应用减少了术后角膜水肿,角膜内皮失代偿等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本研究旨在对比不同黏弹剂在老年性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对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后不同时间中央区和手术切口区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探索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8例32眼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糖尿病组)和31例32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术后1wk;1,3mo分别观察角膜中央区和手术切口区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结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变异系数渐增加。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前内皮细胞密度无显著性差异,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mo时两组间3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各指标在术前与术后3mo时的增减值以糖尿病组为著。糖尿病组术后各时间段的切口区内皮细胞密度低于中央区,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wk;1mo时P<0.05,3mo时P<0.01),六角形细胞比例低于中央区(术后1wk;1mo时P<0.01,3mo时P<0.05),变异系数高于中央区(术后各时间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对手术损伤的耐受性低,且创伤愈合的速率和效率两方面均差于正常人。在该手术中,其角膜内皮受到超声因素和机械因素的双重损伤。对于白内障患者合并糖尿病者,在超声损伤的基础上,应注意机械因素的作用;并且这种创伤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10.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73,自引:2,他引:7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特点及角膜水肿的临床分级标准.方法对105例(105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后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水肿程度,并记录水肿消退时间;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使用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角膜上、中、下部内皮细胞的密度变化.结果角膜水肿程度为 0~4级者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4.6%、14.9%、40.8%、67.0%及84.4%;1~3级者角膜水肿的消退时间分别为(2.1±0.7)、(5.6±1.9)、(21.8±7.1)d.术后3个月角膜上、中、下部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分别为(2006±546)、(1979±545)、(1754±543)个/mm2;上部与下部、中部与下部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25,0.030);上部与中部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921).角膜上、中、下部内皮细胞密度的平均下降值分别为(627±496)、(656±492)、(1026±509)个/mm2;上部与下部、中部与下部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7,0.027);上部与中部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867).结论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水肿程度分为0~4级,可明确表示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为临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参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部位以角膜下部为主,且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角膜内皮形态异常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

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18-01/2020-01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2 000cell/mm2,但形态异常的72例90眼作为病例组,以形态正常的120例158眼作为对照组,分别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检测术前、术后1wk,1、3mo时CD、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百分比(HEX)、中央角膜厚度(CT)的变化,分析两组间的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CD、CV、HEX、CT术后1wk,1mo比较均有差异,而术后3mo两组间CD、HEX有差异,而CV、CT无差异。

结论:CD正常而形态异常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角膜内皮损伤程度更重,术前应充分重视,术中同样需要保护角膜内皮,谨慎操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的观察,探讨年龄和角膜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不同年龄段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排除眼部其他疾患和糖尿病全身病)78例(83眼),分为66岁以下、66-73岁、74-84岁、85岁以上四个年龄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治疗,以非接触眼科专用角膜内皮镜,测量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对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的减少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同组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因手术影响的减少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老年患者角膜内皮对手术损伤的敏感性高,术前应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评估应结合年龄段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13.
微爆破模式在超声乳化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铮  宋旭东  郑瑜 《眼科》2006,15(3):201-204
目的探讨微爆破模式超声乳化术结合高负压的使用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98例(12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方法用爱尔康公司Legacy20000珠峰系统超声乳化仪,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采用爆破、脉冲和连续3种不同超声能量模式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主要指标患者术前视力、晶状体核硬度以及角膜内皮细胞情况。术中实际超声能量,有效超声时间。术后1天角膜水肿情况,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及角膜内皮情况。结果爆破组术中超声能量及有效超声时间的使用均低于脉冲组和连续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术后角膜水肿及角膜内皮损失率均低于脉冲组和连续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爆破模式结合高负压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以有效地减少超声能量的使用,减少角膜内皮的损伤,是一种先进高效的手术技术。(眼科,2006,15:201-2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吸除术在治疗低密度角膜内皮细胞白内障患者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方法对10例(12只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500个/mm^2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Fuchs角膜营养不良3只眼,抗青光眼术后4只眼,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2只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3只眼。使用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所有患者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观察术后视力及角膜水肿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1-0.4者8只眼,≥0.5者4只眼。术后角膜水肿为轻中度,常于术后5-7 d恢复,无角膜内皮细胞失代偿。内皮细胞损失率8.83%。结论低密度角膜内皮细胞白内障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注意保护角膜内皮细胞和由经验丰富的术者完成手术是疗效满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技术在低角膜内皮细胞数的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临床效果。方法:低角膜内皮细胞数的白内障患29例31眼,接受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其视力变化及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改变。结果:所有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328眼占90%,最佳视力≥0.521眼占68%。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6%~8%(平均7%)。结论:低角膜内皮细胞数患在一定程度上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16.
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42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术中超声乳化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超声乳化时间为0.47~3.68分钟,其中Ⅳ级核超声乳化时间平均为(1.80±1.05)分钟。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0.3~0.8共16眼,0.8以上26眼。术中未见明显并发症,术后2眼角膜轻度水肿,2眼术后3月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结论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好的白内障手术方式,特别是对硬核白内障,具有其他术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适合中国国情的非超乳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目的通过比较非超乳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ECCE)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探讨更适合中国国情的手术方法。方法随机抽取100例白内障患者,其中非超乳小切口手术37例,超声乳化吸除术63例。对比观察两种手术的术中并发症、内皮细胞术中丢失率、术前及术后前房蛋白定量分析、术后患者满意度以及手术成本。结果非超乳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手术中并发症以及术后视力、角膜内皮丢失率、前房蛋白定量和患者满意度在远期均无显著差异,而手术成本小切口ECCE明显低于超声乳化吸除术。结论非超乳小切口ECCE手术更适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透明角膜切口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巩膜隧道切口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40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0只眼行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20只眼行巩膜隧道切口的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对术前、术后1周、1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将两组内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间术后与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值相比,巩膜隧道切口组低于透明角膜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巩膜隧道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较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术更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单纯老年性白内障组、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氩离子激光术后白内障组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方法设三个对照组。第一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0例46眼,第二组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36例38眼,第三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氩离子激光术后白内障患者38例40眼。应用相同超声能量、相同吸力、相同灌注液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三组间角膜内皮损失率。结果第一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低于第二组、第三组。结论青光眼组和糖尿病组的角膜“愈合储备”明显低于单纯白内障组,所以对青光眼和糖尿病人在超声乳化手术前应特别注意角膜内皮功能状况,手术操作时应格外谨慎,尽可能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及厚度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96例(96眼)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糖尿病组)以及252例(252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老年组)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4周、8周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以及中央角膜厚度.结果 术后1周、4周、8周糖尿病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以及中央角膜厚度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老年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以及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老年组相比,糖尿病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4周、8周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以及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泪膜稳定性、基础泪液分泌以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显著降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这些眼部体征更加显著,术中及术后加强保护角膜内皮及眼表面组织,控制术后组织反应是减少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