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查糖尿病患者颅内血管状况,以了解糖尿病与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德国EME公司2020型经颅多普勒检查仪。对55例糖尿病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经颅多普勒检查,观察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血流频谱进行检测。结果:55例糖尿病患者中血流速度异常占81.82%,其中血管痉挛8例,血管硬化30例,血管狭窄7例,正常10例。两组搏动指数值比较,糖尿病组搏动指数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较明确反映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和性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在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动、静脉溶栓治疗的资料,200例均为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栓塞,其中100例未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对照组),2008年后100例溶栓患者治疗前、后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监测组)。治疗前后收集相关数据,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监测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Vs、Vm均明显高于溶栓前,而RI、PI低于溶栓前fP〈0.05);监测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ES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术后2wESS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1;术后脑出血、继发脑血管栓塞、脑血管痉挛、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并发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可以为脑血栓溶栓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经颅磁刺激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侵入性的经颅磁刺激可以产生无痛性感应电流来激活皮质,从而改变大脑内的生理过程,实现皮质功能定位。另一方面,通过改变大脑局部皮质兴奋性,改变皮质代谢及脑血流来达到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目的,例如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癫痫、脑卒中后遗症和精神疾病等。在合适的刺激参数下,经颅磁刺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无框架立体定位导航式经颅磁刺激可以提高刺激部位的准确性,为临床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作者通过对15例行颈动脉IADSA期间获得的大脑中动脉经颅多普勒超声确定脑血管造影过程中微栓塞的频度。女性7例,男性8例,年龄50~82岁。共检查T25条颈总动脉。仅有5例病人US可监测单测大脑中动脉。在颈动脉造影过程中应用EMC/TC2000经颅多普勒超声经颞窗监测大脑中动脉。信号经快速傅立叶转换和自动的计算机分析,并结合几个心动周期期间的流率波形展示出来。栓子具有10dB或更多于背景多普勒的信号及特征性的谐波质量。依据其大小和位置声音可被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脑血流测定对高血压病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方法 对 1 2 6例高血压病患者 ,采用经颅多普勒仪探测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 ,记录平均血流速度 ,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 期组 ,病程较短 ,年龄较轻者 ,各颅内血管的 Vm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期组 ,各颅内血管的 Vm值明显增快。 期组 ,病程较长 ,年龄较大者 ,各颅内血管的 Vm值明显减慢。结论 TCD测值改变提供了高血压病诊断和分期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我科对52例脑部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在高压氧(HBO)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进行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测定,以探讨高压氧对于脑器质性疾病产生疗效的可能机理,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男39例,女13例。年龄21~68岁,平均48.5岁。脑血管病24例,脑外伤28例。 2 方法 应用德国EME公司三维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为2.0MHz,于HBO治疗前经颞窗分别测定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血流速度,取频谱图像峰值最高、包络线清晰完整的层流图形,测量各参数值,HBO治疗10次后进行第2次测定,以观察颅底血流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大脑中动脉区脑梗塞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塞急性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及其在不同治疗期TCD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49例患者入院前后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为大脑中动脉(MCA)区脑梗塞者,入院后1周内、第2周及第3周行TCD检查。结果①MCA区脑梗塞后病侧MCAV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病灶对侧(P<0.01);双侧大脑前动脉(ACA)Vm高于对照组(P<0.05);病侧MCAVm>ACAVm的生理关系消失。②MCA区梗塞中主干及深穿支梗塞MCAVm下降明显(P<0.05)。③TCD间断观察揭示MCAVm随有效治疗而增加。结论TCDVm的变化有助于判断脑梗塞的部位、临床治疗选择和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离退休老干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心身放松疗法(MBRT)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的变化。方法: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MBRT组和常规治疗组,疗程为8w,运用经颅多普勒检测技术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w后,MBRT组的左侧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升高,血管搏动弹性指数及脑血管阻力指数显著降低(P<0.05或<0.01);MBRT组经颅多普勒频谱改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MBRT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MBRT能显著增加脑血流速度、降低脑血管阻力和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诊断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对6例颈动脉体瘤患者分别行术前颈总动脉造影及B超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提出颈动脉体瘤术前Matas试验前后的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方法,以提示颅基底动脉环侧枝循环是否建立,为是否能行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TCD检测,除1例患者已有部分代偿外,余5例患者经Matas压迫实验后,健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及峰值明显升高,峰值的增幅大于10%,患侧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及波峰值基本达到健侧波峰值的80%,提示颅基底动脉侧枝循环已建立。结论颈动脉造影是诊断颈动脉体瘤重要方法,彩色多普勒检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TCD检测是判断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及颅基底动脉环是否建立,指导临床能否手术。而手术的术式最好拟定三种方案,视术中所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经TCD诊断为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分析其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血管搏动指数(P1),判断侧支循环开放类型,并以30例正常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后,其颅内血流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经统计学t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TCD检测侧支循环开放例数与DSA比较,经统计学X^2检验,二者无差异(P〉0.05)。结论TCD能准确地检测到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及判断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癫痫是颅内或颅外原因引起大脑神经元反复发作性异常放电所致的一种大脑功能障碍。人群患病率约为5‰,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引起癫痫发作的原因很复杂,病人的临床表现也千奇百怪,如临床发作常见的意识丧失、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口吐白沫,以及表现为感觉、运...  相似文献   

12.
<正> 大脑中动脉闭塞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通过对颅内主要血管的检测,可准确提供颅内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诊断及侧支循环的观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7年3月~2010年3月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明确诊断的大脑中动脉  相似文献   

13.
大脑动脉交通作用对SPECT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脑动脉交通作用对SPECT结果的影响杨吉生1丁里2沈达炜1翟明2宋邦坤1朱之庄2大脑动脉的交通作用可对经颅多普勒(TCD)检查产生严重影响,使之难于确定缺血的部位和程度。为了解大脑动脉交通作用对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的影响程度,对2...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用连续和非侵入性的方法观察中度的LBNP对人脑循环的影响。实验对象为8位健康青年人,在产生LBNP的装置中仰卧,先测30min的基础值。LBNP施加方案为:10mmHs2min、20mmHg3min、负压增至30mmHg持续25min。测定指标:①每分钟测心率和血压;②用颈动脉多普勒流量计测定左颈总动脉血流量;③用穿颅多普勒声谱仪监测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率;④用近红外光谱仪测定脑组织对激光信号吸收的改变,以计算脑组织氧含血红蛋白与脱氧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说明,中度的LBNP对血压无明显影响,LBNP时心率明显增加,LBNP后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急性颅内压增高对兔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应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Doppler,TCD)超声技术观察了急性颅内压增高(AIP)对兔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FVmca)的影响。资料和方法健康白家兔40只。经麻醉、手术后将一未充盈气囊置入颅内,每5分钟注入空气0.1ml,造成A...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镰状细胞疾病的儿童大脑中动脉(VMCA)和颈内动脉终末端(VtICA)与颈内动脉(VICA)颅外段的血流速度比值的参考值。方法本项前瞻性研究经机构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得到患儿父母的知情同意。68例[[38例女性;平均年龄(7.7+3.3)岁,年龄范围2~14岁]携带血红蛋白HbSS基因的患儿,无神经系统及脑卒中病史,参与了本研究。最终有56例[平均年龄(8.0±3.3)岁;女26例1患儿采用MRA检查排除了颅内动脉狭窄,作为本研究资料。采用经颅多普勒彩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经颅多普勒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80例住院和门诊高血压患者,排除合并中风、糖尿病及其他颅内疾病,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颅内动脉狭窄情况。结果39例患者有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为21.66%。检查动脉血管1640条,狭窄动脉92条,总的动脉狭窄率为5.60%。大脑中动脉狭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颅内动脉虹吸段。颈内动脉狭窄率占总狭窄率的80%,明显高于椎一基动脉。老年高血压患者总狭窄率及单一狭窄高于非老年病人。狭窄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水平明显高于非狭窄病组。结论高血压颅内动脉狭窄最常发生于大脑中动脉及颅内动脉虹吸段,年龄、脂代谢紊乱是高血压病人发生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头低位倾斜(HDT)、直立位和昼夜节律对大脑血流速度的影响,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新技术在上述三种情况下对12名青年健康男性的脑血流速度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6°头低位倾斜1h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加;直立位15min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降低;在昼夜24h中,夜间睡眠时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较白天低;TCD技术重复性好,可适用于航天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诊断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价值。材料与方法:3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89.7%患者表现有脉动指数增高等脑动脉硬化的脑血液动力学改变。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诊断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经颅多普勒监测中重度肥胖儿童脑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了解肥胖儿童血管内皮功能与脑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 :作者对 32例中重度肥胖儿童及 32例正常儿童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内皮素 (ET)含量、还原酶法测定血浆内一氧化氮 (NO)、经颅多普勒 (TCD)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 (MCA)及基底动脉 (BA)的血流速度。结果 :结果显示中重度肥胖儿童血浆ET升高 ,而NO降低 ,两者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脑血流速度显著增快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研究证明肥胖已经危害或潜在危害儿童健康 ,表现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脑血流动力学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