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部节细胞神经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CT(14例)、MR(6例)平扫和增强扫描及所有病理学资料.结果 20例胸部节细胞神经瘤中,发生于后纵隔17例、侧胸膜2例、右侧整个胸腔1例.14例肿瘤平扫CT值20~40 HU,平均30.5 HU,4例伴有小结节状钙化,1例伴有斑片状脂肪密度影;动脉期增强CT值0~12 HU,平均6.2 HU,延迟期增强10~20 HU,平均14.3 HU.MRI检查5例在T1 WI上为均匀低信号,1例在T1WI上低信号内夹杂斑片状高信号脂肪影;T2WI上6例为不均匀高信号,其中1例呈旋涡状征象;增强后动脉期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延迟期逐渐进行性轻度强化.结论 增强后CT及MRI显示肿瘤在动脉期不强化或轻微强化、延迟后逐渐轻度强化是胸部节细胞神经瘤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17例肿瘤中,4例位于纵隔,3例位于肾上腺,7例位于腹膜后间隙,2例位于颈部,1例为纵隔及腹膜后多发;肿瘤最大者约14.9cm×13.5cm×11.2cm;肿瘤边界清楚,其中8例表现为类圆形,9例形态不规则,其中2例呈嵌入性生长.17例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低于肌肉密度,8例可见散在点状或小斑块状钙化,T1WI呈低信号,T2WI中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一般为条片状不均匀轻中度进行性强化.结论 节细胞神经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正确认识其影像表现,可对大多数病例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和MRI在诊断节细胞神经瘤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其中15例行CT增强扫描,4例行MRI扫描(3例增强).结果 所有病灶均为单发.1例位于颈部,7例位于后纵隔,3例位于腹膜后间隙,8例位于肾上腺.边界均清楚,形态多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CT平扫呈均匀或不均匀低密度,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4例病灶内见斑点状、结节状钙化.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为主,增强后不强化或轻度强化.2例病灶内呈现"漩涡征".结论 节细胞神经瘤的生长方式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延迟增强及MRI扫描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上腺区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肾上腺区节细胞神经瘤的CT(29例)、MRI(10例)表现.结果 32例患者共33个病灶,双侧1例,单侧31例,肾上腺25个,肾上腺周围8个.肿瘤长径为1.2~18 cm,平均7.5 cm.3例病灶随访有增大,其中1例在短期内迅速增大.除2个长径>12 cm呈嵌入样生长者外其余病灶均有较完整的包膜,4个较小的病灶呈圆形、类圆形,较大的29个病灶呈分叶、伪足形,大部分呈钻孔样生长.10个病灶有斑点、结节状钙化灶,1个病灶有小囊变,3个病灶有明显分隔.CT平扫:23个病灶呈低密度,3个呈混杂密度,3个呈中等密度;CT增强扫描:21个病灶轻度强化,8个病灶中度强化.MRI平扫:T1 WI呈较均匀低信号6例,不均匀低信号2例,混杂信号2例,T2WI呈较均匀高信号3例,不均匀高信号5例,混杂信号2例;MRI增强扫描:轻度强化3例,中度强化7例.结论 CT、MRI能很好地显示肾上腺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CT、MRI平扫和增强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肾上腺区节细胞神经瘤的内部成分和影像学特点,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并可观察病变与周围血管及器官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特征影像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表现。结果:所有肿块均边界清楚,其中3例呈铸型或嵌入生长,1例侵犯椎间孔;2例可见小斑点钙化;超声显示3例呈轻度不均匀性低回声,内可见条索状间隔回声;1例不均匀低回声内见血流信号。CT平扫呈均匀性低密度,CT增强扫描1例无明显强化;2例动脉期包膜轻度强化,其中1例无延迟强化,1例呈进行性延迟强化;2例动脉期包膜及间隔轻度强化,并见包膜及间隔轻度延迟强化。MRI T1WI呈均匀性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性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呈轻度强化。结论:CT、MRI诊断节细胞神经瘤优于超声;当其出现特征影像表现时,需要考虑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腹膜后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血液动力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鞘瘤16例,11例术前经螺旋CT或多排螺旋CT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射流率采用3ml/s;5例经MR自旋回波(SE)T1WI、T2WI和扰相梯度回波(SPGR)动态增强成像。复习CT和MRI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16例神经鞘瘤边缘规则光整,肿瘤直径4.7~15.3cm.平均8.3cm。囊实性9例,完全实质性4例,完全囊性3例。4例实质性肿瘤中,3例密度均匀,1例密度不均匀;完全囊变者形成厚壁囊肿样改变,囊内外壁光整;9例囊实性病变中,实质成分密度较高.囊变区边缘规则光滑。T1WI呈低到中等信号,T2WI呈中等到高信号。所有肿瘤呈进行性延迟强化,其中,8例肿瘤强化显著,5例中等程度强化.3例轻度强化。结论腹膜后神经鞘瘤体积大,完全实质性和完全囊性比例高,血液动力学多样,容易误诊。囊变区和Antoni B区的识别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MRI对四肢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四肢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提高MRI对四肢神经鞘瘤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神经鞘瘤的MRI资料,其中上肢8例,下肢15例.23例均行常规MRI扫描,包括自旋回波(SE)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和SE T1WI增强扫描.结果:23例肿瘤有20例呈椭圆形或梭形,边界清楚光滑,14例位于神经血管束走行区,沿神经走行方向生长,并与神经偏心性相连,9例未追踪到起源神经.21例有完整包膜.绝大多数神经鞘瘤T1WI呈中等至低信号,所有肿瘤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或高低混合信号,增强扫描有不均匀强化.其中显示靶征6例,神经出入征14例,脂肪包绕征10例,脂肪尾征12例.结论:MRI有利于明确肿瘤的位置和范围,靶征、神经出入征、脂肪包绕征和脂肪尾征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节细胞神经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青霞  刘玉  丁蓓  凌华威  陈克敏   《放射学实践》2010,25(4):414-416
目的:分析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表现特点,提高节细胞神经瘤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节细胞神经瘤的CT和MRI资料,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影像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对照。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单发病灶。4例位于后纵隔,9例位于肾上腺,8例位于腹膜后间隙,病灶平均大小约4.2cm,CT平扫为均匀或不均匀低密度,T1WI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T2WI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不强化或轻度强化,延迟后可进行性增强,肿瘤包绕血管但管腔不狭窄,5例肿瘤内出现点状或条状钙化。结论: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节细胞神经瘤的内部结构和影像学特点,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有助于其它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节细胞神经瘤的CT与MRI表现以及与病理的对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节细胞神经瘤的CT与MRI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11例全部行CT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 11例节细胞神经瘤大小范围在3cm×4cm×4cm~6cm×7.8cm× 8.5cm之间.肿瘤形态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椭圆形肿块,亦可呈不规则形,沿冠状轴生长,可对邻近大血管包绕1/2以上.CT平扫表现为水样至肌肉样密度,多表现低密度,其内散在点状或结节状钙化,不增强或轻度增强居多.MRI T1WI为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混杂信号,但以高信号为主;动态增强扫描中,肿瘤早期不强化,并呈逐渐强化的特征,肿瘤包膜可强化.结论 节细胞神经瘤的CT与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并与病理中肿瘤富含大量黏液基质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颅内和体部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特征,探讨MR对其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外皮细胞瘤9例,术前均经MR检查.MR检查序列包括SE T1WI、FSE T2WI、FSE T2WI脂肪抑制和梯度回复回波(GRE),其中6例行SE T1WI或GRE动态增强扫描.分别确定病变形态、信号特征和强化程度,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 结果 9例中,位于颅内3例,四肢4例,腹膜后1例,腹股沟1例.病灶多呈不规则分叶状软组织肿块,直径4.8~13.5 cm,平均6.7 cm,其中<5 cm 1例,5~10 cm 7例,>10 cm 1例.9例病灶内可见坏死,6例可见蚯蚓状和结节状血管流空信号.SE T1WI肿瘤实质成分呈低、等或略高信号,所有病例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6例动态增强扫描病例中,动脉期显著强化5例,中等程度强化1例;门脉期均显著强化,强化程度与邻近大血管相仿.颅内、外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表现无明显区别. 结论 血管外皮细胞瘤呈不规则分叶状软组织肿块,瘤内常见血管流空和坏死,T2WI呈略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呈进行性延迟强化,强化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