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UberelnenradiologischnichtklassifizierbarenPankreastumor:Pseudotumoros-nodularelymphoplasmazellularePankreatitisEineSonderformderretroperitonealenFibrose?恶性胰腺病的放射学诊断标准并不一致,并需要鉴别诊断。急性水肿性及坏死性或出血性胰腺炎存在明确的放射学证据和典型的X线征象,而对慢性胰腺炎与小的弥慢性生长的肿瘤的鉴别则很困难。应用当代所有影像学方法(血管造影、胃肠钡餐、CT、磁共振,内镜逆行性胰管造影)不能获得明确的诊断标准。在胰腺形态学不明确的肿瘤样或炎症样病变时超声检查仅能显示可能疾病的…  相似文献   

2.
应用侧视纤维十二指肠镜,在直视下将导管插入十二指肠壶腹,注射造影剂进行逆行胰管、胆管造影(ERCP或EPCG),是一种比较安全而有效的检查方法,其诊断价值已得到肯定,对诊断原因不明的黄疸,尤其是血清胆红质大于4.0毫克,静脉胆道造影不成功的病例,肝胰疾病及胆管系统疾病开辟了新的途径。长时期以来对这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十分困难的,曾使用过的检查方法如经皮穿刺胆管造影,选择性血管造影,胰腺扫描及腹膜后充气造影或合并使用体层造影等也都有其限度,即使剖腹探查有时也不易说明病情之所在。自1968年Mccune首先使用纤维十二指肠镜  相似文献   

3.
以往胰腺疾病的放射诊断方法中,包括腹部平片、胃肠造影和同位素扫描,以及损伤性的腹肝穿刺胆管造影和腹内窥镜胰胆管造影等。前一类方法的阳性征象不多,且其中部分不太可靠;后一类方法虽阳性率较高,并相当可靠,但常给病人带来痛苦,和可能发生并发症。所以,探索新的放射诊断方法的工作从未间断过。近年来灰度超声体层扫描和电算体层摄影(CT)问世以后,在一些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已广泛用于胰腺疾病的诊断,并一跃而为首选的放射诊断方法。(注:这些国家放射诊断学中包括X 线诊断学、超声诊断学和同位素诊断学,有的还包括热象图诊断学。)现复习文献简要综  相似文献   

4.
作者回顾性评价了23例确诊为急性上行性胆管炎病人的CT所见。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23~91岁。12例手术证实诊断,8例经皮肝穿胆管造影(PTC)确诊,3例经内窥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确诊。CT检查的作用为:①证实临床诊断。②探明胆管梗阻的部位。③确定胆管梗阻的病因。④评价肝内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范围。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学医师对腹部CT检查进行会诊。结果  相似文献   

5.
SCT胆管造影三维成像与内窥镜逆行胆管造影初步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SCT)胆管造影(SCTC)三维成像在诊断胆管疾病中的价值及其真实性.方法26例疑胆系疾病患者行经内窥镜逆行胆管造影(ERC)和SCT胆管造影后三维成像,将SCTC三维成像与ERC图像进行非双盲双照,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SCTC成功率100%,三维成像与ERC图像相似,根据SCTC三维成像可对92.3%(24/26例)肝内外胆管病变做出与ERC或手术病理一致诊断,SCTC三维成像对ERC未成功、显示不完全病例提供可靠的补充诊断信息.其空间分辨率及对肝内细小胆管腔内结石显示逊于ERC.结论SCTC三维成像是无创性检查技术,对肝外胆管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具有指导作用,可为部分病例ERC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6.
胰腺影像学检查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胰腺影像诊断水平的提高。本文回顾了螺旋CT和多层面CT、MR成像、ERCP、超声成像和介入放射学技术的进展,及其在胰腺疾病检查中的应用与常见胰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多项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技术的综合应用胰腺影像诊断领域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由自身免疫异常引发的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类固醇治疗效果显著,被认为是IgG4相关性全身性疾病的胰腺受累表现,其他受累器官包括胆管、胆囊、肾脏、腹膜后组织、涎腺等。主要的影像表现是弥漫性或局限性胰腺肿大以及胰管不规则狭窄,有时与胰腺癌等疾病鉴别困难。由于没有特异性诊断方法,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通常需要综合性诊断,因此从影像诊断学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8.
诊断胰腺癌常用技术包括:超声、CT、ERCP、PTC、血管造影及FNAB(细针穿刺活检)。作者对各种检查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IBDCT(床动动态团注增强CT)是观察胰腺的最佳技术。胰腺癌主要CT表现为胰腺肿块和胰、胆管扩张,辅助征象包括:局部蔓延、相邻器官受侵、血管受累、转移及腹水;超声是疑为壶腹周围肿瘤或胰头癌所致梗阻性黄疸病人最常用的初检方法,胰  相似文献   

9.
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腺胆管造影 (ERCP)的临床应用 ,使肝、胆、胰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治疗技术 ,使胆道、胰腺疾病的诊治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1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1973年EST由karvai首创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经过二十多年的应用和发展 ,目前已成为较安全成熟的技术。其方法是先行ERCP以确定狭窄的程度、部位、长短、结石多少、大小等情况 ,在导丝引导下用高频电经特制的弓形切开刀或针形切开刀切开部分乳头括约肌 ,开放末端胆总管 ,并用末端带网篮或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服法螺旋CT胆管造影对胆系疾病的诊断价值和对胆系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可疑胆系病变患者18例。服用碘番酸后12~14h行CT扫描,并行2D、3DMIP重建。据碘番酸剂量分大剂量组(6.0g)5例,中剂量组(3.0g)10例和小剂量组(1.0g)3例。显影程度分未显影、轻度显影、良好显影和过度显影4级。造影结果与病理和/或临床结果对照。结果(1)胆管显影与碘番酸剂量有关。观察肝内胆管用量不应<6.0g,观察肝总管和胆总管3.0g基本满足要求。(2)口服法螺旋CT胆管造影可显示肝内外胆管特别是肝外胆管的解剖结构,反映胆系功能和其通畅情况以及病变与胆管之间的关系,对胆囊阴性结石和胆囊息肉诊断的敏感度为80%,对胆总管阴性结石诊断的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100%。(3)2D和3DMIP重建空间感好,是原始图像的重要补充。结论口服法螺旋CT胆管造影简便、无创,是显示肝内外胆管解剖结构和诊断胆系病变的一种较好方法,对胆系手术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非损伤性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在临床上广泛地开展和应用,以及成像技术的不断改进,对胆胰系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对胆系结石的诊断更有价值.本文综述了MRCP的成像原理和技术,胆系结石在MRCP上的表现,与超声(US)、CT和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对比研究的统计学分析,以及MRCP诊断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2.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几乎总是表明存在门静脉高压,但单纯胃静脉曲张则强烈提示脾静脉梗阻。作者回顾胃肠道双重造影中发现的14例单纯胃静脉曲张,其中8例有足够的临床和放射学随访资料确定其病因。门静脉高压的诊断依据是:①体检、肝功、CT、肝脾扫描和/或肝活检有肝硬化表现;②体检或CT 示腹水;③CT、US 和/或病史未提示胰腺疾病、血管造影无脾静脉梗阻。脾静脉梗阻的诊断依据是;①有胰腺疾病史、US 或CT 示胰腺  相似文献   

13.
原发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种通常以炎性纤维化管腔闭塞为特征的疾病,肝内和肝外胆管均可受累。胆管造影是诊断此病的主要方法,根据胆管造影表现分类。胆管造影分类首先由李英等就19例PSC病人提出了4型肝内胆管型和4型肝外胆管型。在肝内受累型中,Ⅰ型为胆管轮廓轻度不规则狭窄、局限性狭窄及狭窄前扩张。Ⅱ型,胆管线样狭窄与胆管直径  相似文献   

14.
(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放射学教授,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委员,中华放射学杂志常务编委尚克中教授主编的《胃肠道造影原理与诊断》一书已出版。)衡量胃肠造影水平的高低,讲究的是检查技术,方法和对影像的认识与解释。双对比造影技术的发展,给胃肠放射学带来一次飞跃,特别是它对微小病变的显示能力,大大超过了以往  相似文献   

15.
1972~1983年12年中,用胰腺细针吸取法对190例病人作组织活检共204次。其中61次是在内窥镜逆行胆管胰管造影,经皮肝穿胆管造影、血管造影和超声波照相术指导下经皮穿刺进行,143次是术中进行。115例胰腺癌患者中,77例(67%)获得正确的细胞学诊断。活检报告为“不典型”的出现率;从20.9%(可疑癌症患者术中活检)到48.4%(病人术前活检)不等。54.6%的癌症患者、60.0%的经非手术性评价的患者,以及71.1%因怀疑有胰腺癌而行剖腹探查的经过组织活检的病人,在术前获得了正确的恶性病变细胞学诊断。总的假阴性率为9.8%。阳性试验的预报价值几乎为100%,而阴性试验的预报价值只有69.6%(总的材料)。分析表明,多次穿刺探查,可以降低不典型活检率,提高对胰腺癌患者的确诊性。 作者认为胰腺细针组织活检在胰腺病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憩室的MRI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表现,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65例MRI或MRCP诊断十二指肠憩室的病例,其中经内镜、消化道造影、胆管造影证实54例,总结憩室的发生部位、大小和信号特征,以及胆管和胰腺伴发征象。结果 54例十二指肠憩室共发现憩室58个。憩室最大径为(17.4±8.3)mm(5~36mm)。5个(8.6%)憩室内含气未见液性成分,30个(51.7%)憩室内含气液平面,23个(39.7%)憩室内为纯液体未见气体成分。49例乳头旁憩室中合并有胆总管扩张39例(79.6%),合并胆总管结石23例(46.9%),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炎或因胆囊病变行胆囊切除手术共38例(77.6%),伴发急性胰腺炎4例(8.2%)。伴发胆管疾病的憩室最大径与无伴发病变的憩室最大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RI和MRCP对十二指肠憩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对于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Berk 医生:随着新的影像技术的发展,胆囊疾病的诊断近来正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变化。在以前口服胆囊造影(OCG)作为胆囊疾病诊断方法的典范而居主导地位。但现在它的不准确、不便利、放射剂量以及依赖于肝功能的弱点已显得更加突出,腹平片及静脉胆管造影也是如此,其限度也很明显。当前的趋势是背离这些方法而倾向于超声和核素检查。因此目前对此题目进行讨论是非常适合的,但详细的讨论也不可能,仅能对这一题目有一总的概括,以便使他人的经验与我们作一对照,并澄清各种方法在胆囊影像学变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比较单次激发磁共振胰胆管成像(SSMRCP)和常规磁共振胰胆管造影(CMRCP),评价SSMRCP的临床应用 价值。材料与方法81例梗阻性黄疸、1例胆管-空肠吻合术后及61例无黄疸患者行OMRC、SSMRC单层及多层扫描, 比较两种技术诊断的准确性。结果三个序列均能显示胆管病变部位、疾病特征、近侧扩张胆管以及远侧正常胰胆管;显 示扩张胆管直径三个序列间没有显著性差异;SSMRCP多层显示胆管病变细节较好,而SSMRCP单层显示胰管则明显优 于另两种方法。结论SSSMRCP可代替OMRCP,准确地、更快速地诊断胆管系统疾病,并能更好地显示正常胰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和研究肝移植术后非肝动脉性缺血性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和早期胆管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53例行原位肝移植患者的早期胆管造影表现和晚期胆管造影表现进行对照研究,以评价早期胆管造影对于缺血性胆管损伤的诊断价值;同时对所有患者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确定与缺血性胆管损伤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获得的数据采用t检验、X2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早期胆管造影诊断表现正常者189例,表现异常者64例,其中33例表现为肝内胆管充盈不良,31例表现为胆管不规则.晚期胆管造影诊断为正常者199例,诊断为缺血性胆管损伤54例.64例早期胆管造影表现异常的患者中39例被晚期胆管造影证实发生了缺血性胆管损伤,其中33例早期胆管造影表现为肝内胆管充盈不良的患者中10例发生了缺血性胆管损伤,31例早期胆管造影表现为胆管不规则的患者中29例发生了缺血性胆管损伤.而早期胆管造影表现正常的189例患者中仅15例发生了缺血性胆管损伤.早期胆管造影正常与否与晚期是否发生缺血性胆管损伤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X2=79.999,P=0.000,r=0.490),根据肝移植术后早期胆管造影表现诊断是否发生缺血性胆管损伤具有较高的敏感度(72.22%)、特异度(87.44%)、阳性预测值(60.94%)和阴性预测值(92.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胆管造影表现异常是发生缺血性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OR=15.193,P=0.000).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胆管造影异常表现与晚期发生缺血性胆管损伤具有一致性,依靠其诊断缺血性胆管损伤具有较好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预测值,特别是早期出现胆管不规则表现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以及超声对诊断胰腺和胰周疾病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上腹部(腹腔内及腹膜后)复杂的解剖结构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多种良恶性病变与原发性胰腺肿瘤相似.提高对类似原发性胰腺肿瘤的疾病的认识,了解胰腺的多种不同成像技术(薄层、三维、多时相扫描以及后处理等),有助于提高鉴别诊断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