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莉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0):110-111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但并非绝对安全,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给人体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危害,尤其是输液微粒污染引起的潜在、长期、慢性危害。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严格把握输液适应证,把好输液关,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输液微粒污染。  相似文献   

2.
3.
窦丽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3):3519-3519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为了保证输液的安全,一定要加强输液微粒的控制。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1],静脉滴注用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每1ml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0粒,含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粒。1输液微粒来源1.1药品和输液器生产工艺中带来的如生产制作工艺不完善,水、空气、原材料的污染等,使异物与微粒混入。1.2药物配置、配伍中带来的如药物不当配伍形成的结晶性微粒,切割安瓿时产生的玻璃碎屑被负压吸入药液内,输液器穿刺胶盖带来的橡胶微粒等。1.3环境因素输液环境中的空气流动,会使尘埃、纤维和细菌,通过进气管进…  相似文献   

4.
输液中微粒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对静脉输液中微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7.
施汉庭  麦毅忠 《右江医学》1991,19(4):175-177
<正> 随着大输液治疗用量的扩大和临床的广泛应用,质量要求愈加严格,其中重要指标之一是不溶性微粒的限量必须符合规定。大输液微粒系指来自生产使用过程中由多种途径污染的肉眼难以发现的微小颗粒杂质(肉眼可以见到50μm 以上者通常称为异物)。它不溶于水,在人体内亦不被代谢。按生产要求,澄明度检查不可能发现,这种微小颗  相似文献   

8.
谈谈输液制剂微粒污染的危险性及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粒、异物控制是输液制剂的重要质量控制指标之一。1973年起,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美国等在国家药典中陆续规定了对输液制剂微粒、异物的控制方法。我吲药典85版规定了输液制剂的微粒控制限度(采用当时美国药典标限值),至2000版药典又扩大到对中药输液制剂必须进行“不溶性微粒”的检测(一部附录IU注射剂),标限值相同于日本药局方,即:每ml输液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20粒,含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2粒。  相似文献   

9.
乔惠平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4):760-761
静脉内治疗是医疗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静脉滴注溶液中含有的不溶性微粒可对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如可引起肺肉芽肿和肺水肿、静脉炎、过敏反应、局部组织梗塞和坏死、肿瘤形成和肿瘤样反应等。外源性、非代谢性的异物微粒在药物生产、储存等诸多环节均可能带入。1985年版《中国药典》开始对大容量的注射剂的不溶性微粒限度有具体规定目,2005年版《中国药典》开始对大容量的注射剂和小容量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限度均做了具体的规定。但护理工作中静脉滴注技术操作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护理工作者应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控制输液中微粒污染的有效举措是严把三关。  相似文献   

10.
11.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近年来采用静脉输液作为治疗疾病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对其存在的不良反应却常常被人们包括医务人员所忽视。微粒细菌污染是导致输液反应的原因之一,而配液的操作方法与环境条件是输注污染的主要因素与途径。此外还有器具污染、微粒污染、制品污染、不舍理用药等。本文对输液微粒的来源以及所产生的危害进行简要综述,强调了护理人员在进行合理护理操作时所采取的防范措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用电阻式输液微粒计数器对本市四所医院制剂室生产的40瓶输液进行微粒检测,结果为每ml中含大于10μm的微粒超过20粒的有4瓶,占10%;每ml中含大于25μm的微粒超过2粒的有22瓶,占55%。每ml中含大于10μm的微粒超过20粒的4瓶中大于25μm、微粒2粒。检品中微粒的数量超过药典标准的占55%。这提示输液微粒检测质控工作急待抓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输液微粒产生的原因,探索减少微粒产生的方法。方法:从液体和药物的质量、安瓿切割与消毒方法、药物配伍和加药方法、输液操作过程等方面对微粒来源进行分析。结果:导致产生输液微粒的主要因素是药液质量、环境、输液器具及操作方法等。结论:为预防微粒污染,提高输液质量,必须把好药物关、器具关、操作技术关和环境空气净化等各个环节,使进入人体的微粒降低到最低限度,以减少对机体的损害,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引起护理工作重视。  相似文献   

15.
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综述输液微粒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方法 对微粒的种类、微粒的来源、微粒对人体的危害,如何预防污染几个问题进行介绍。结果 输液微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严重而持久的。结论 加强微粒对输液液体污染的防范措施以维护人类健康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内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 ,其直径一般只有 1~ 2 5 μm,也可为 5 0~ 30 0 μm或更大。手术室是为病人进行手术的场所 ,而手术过程中大多数病人需要输液 ,尤其是失血、失液性休克以及各种大手术的病人 ,输液的速度要快 ,多选用 8~ 16号的穿刺针头 ;输液的总量大 ,有的达几千毫升 ;输液维持的时间长 ,有的长达数十小时。这样 ,手术室输液过程中的微粒污染大大增加。现将手术室微粒污染的来源及预防措施报告如下。1 手术室微粒污染的来源1.1 输入液体本身所带微粒污染由于制备输液剂的原料混入杂质 ,使微粒…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医药界的重视。1 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性微粒异物输入体内造成的危害 ,已有足够的临床实践证明 ,任何非代谢性的小颗粒杂质 ,在人体内部都具有极为严重的危害性。静脉输液中含有大量微粒 ,除可引起热原样反应外 ,还可引起输液静脉炎 ,有些异物微粒可引起抗原作用 ,引起过敏反应。另有些更为严重的危害临床一时难以发现 ,当这些微粒随着输液输入体内则从静脉血流经上腔或下腔静脉进入右心室、右心房而后到达肺动脉末梢毛细血管 ,可能造成毛细血管堵塞 ,引起组织细胞坏死 ,可导致肺栓…  相似文献   

18.
邢淑文 《广西医学》2002,24(12):2100-2101
静脉输液在临床上是一种主要的治疗措施 ,微粒污染对人体造成的潜在危害以及与护理操作的关系已普遍引起广大护理人员的认识和重视。现将对微粒污染的预防总结如下。  静脉输液技术在临床应用以来 ,输液方式、部位在不断增多 ,从最初的皮下周围静脉输液开始 ,发展为多途径、快速度、长置留的多种方法 ,使输液的安全性更受重视 ,不仅是无热原反应 ,更重要的是无细菌感染。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静脉给药途径及静脉中微粒污染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1 输液微粒主要来源   ( 1 )加药时穿刺橡皮胶塞切下的橡胶塞屑 ( 1)。( 2 )开启安瓿时落下…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