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例1,男,57岁.咳嗽,胸闷4月,X线胸片发现右侧后中纵隔16.5×13.5×10cm~2椭圆形块影,边缘光整,诊为右中纵隔皮样囊肿入院,于1994年3月10日,在全麻下行剖胸探查术。术中见肿物位於后纵隔,约20×16×16cm大小,质较软,与右肺及心包粘连紧密,肿瘤表面布满血管,切开肿瘤见组织呈鱼肉样,术中行部分 相似文献
4.
5.
患者男,58岁。因发现左上腹包块进行性增大2月入院。患者于2月前发现左腹部包块,伴腹胀,后包快增大,腹胀加重,我院门诊拟腹部肿块收住。查体:神志清,消瘦,精神可,皮肤粘膜无黄染,全省体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左中腹部高度膨隆,左侧腹部自肋下至脐下可扪及一巨大包块,表面光滑,质较硬,活动度差,边界尚清,无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 相似文献
6.
7.
8.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imaryretroperitonealliposarcomaPRPLS)临床上少见,对化疗药物不敏感,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因其组织柔软,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明显,完整切除难度不高,但该病复发率高,而多次复发,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我院近年收治腹膜后脂肪肉瘤1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女 ,35岁 ,因体检发现腹部包块 1个月于 2 0 0 1年 7月30日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胸片及肝肾功能未发现异常。B超提示左肾上腺肿瘤 68mm× 40mm ,脾静脉受压移位 ,肿块边缘有较多低回声灶 ,中央域为欠均质的稍强回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肿块内血流信号较少。CT提示腹膜后左肾上腺区见一大小约为 4 .5cm× 5 .0cm× 3 .5cm占位病灶 ,边界清楚 ,其内密度不均 ,平扫CT值在 31~ 38Hu之间 ,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 8月 7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 ,见腹膜后左肾上方 6cm× 5cm× 3cm质韧包块 ,与左侧肾上腺紧贴 ,表面布满… 相似文献
11.
12.
13.
患者 ,男 ,2 8岁。因左大腿中段肿物 2年 ,初起时为拇指盖大小 ,无任何不适。近 1年来 ,肿物生长较快 ,自触及呈“鸡蛋大” ,并于行走时时间长时稍有跛行。查体 :左大腿中段偏内侧触及一“鸡蛋大”肿物 ,表面光滑 ,有轻度压痛 ,肿物随肌肉收缩而活动。采用ATL CX2 0 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7.5MHz。超声所见 :左大腿中段偏内侧浅肌层内可探及一约 4.8cm× 3 .8cm× 2 .9cm实性不均质回声团块 ,周边可见低回声带包绕 ,实质内并可见小片状强回声斑块。彩色多普勒显示 :实质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 ,呈粗点状 ,周边为粗大动、静脉血流…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7岁,农民。因腹部包块,伴腹胀半年入院。无食欲不振、乏力及腹部疼痛,近1月来腹部包块进行性增大加速。查体:精神差,消瘦,腹部膨隆,腹软,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的包块、较固定、质中等、压痛,以右下腹部包块较大,上界达右肋缘下,下界至髂窝,叩诊音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道1例因腹部肿物入院诊断为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探讨其影像学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治疗现状。方法:分析该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其诊治过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此例患者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成功切除,经治疗后恢复良好出院,随访2年未发现复发征象。结论: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较少见,结合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病理学特征可作出正确诊断,充分评估术前并选择合适的时机采取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对我院腹膜后黏液样软骨肉瘤1例病理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46岁。因发现右下腹无痛性包块半个月于2009-08-02入院。X线示:右下腹见一约12cm×10cm肿物,界限不清,可见钙化斑。于2009-08-05行手术切除术,术中所见:右腹膜后见一12cm×10cm×6cm肿物,界限不清,呈浸润性生长,累及骨盆,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术后送病理检查。大体:碎块状组织一堆,总体积10cm×8cm×6cm,组织切面灰白色、灰褐色,质地中等,可见胶冻样黏液样物及囊性变,部分区域切质硬,有沙砾感。 相似文献
17.
巨大腹膜后脂肪肉瘤出血并下腔静脉压迫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30岁。因乘车途中颠簸后出现腹痛、腹胀,次日因症状加重,并发现腹部有一包块,当地医院以“腹部包块性质待诊”、“失血性贫血”行剖腹探查手术,术后包块继续增大,下肢水肿加重。术后第7d以1.失血性休克,2.右肾恶性肿瘤出血?3.右侧腹膜后血管瘤破裂?转 相似文献
18.
于德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5):23-25
目的对复发性腹膜后肉瘤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分析18例复发性腹膜后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对18例患者进行6个月~12年的随访,其中10例(55.6%)死亡;3例生存5年以上;2例生存10年以上;2例已分别随访2~4年,现仍存活;1例术后并发低位小肠瘘,经治疗6个月后痊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54.9%和42.3%。结论提高复发性肉瘤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及时的手术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结合患者的身体状态及具体情况,给予包括肿瘤在内的周围联合脏器切除,能提高肿瘤完整切除率。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适当的放化疗对肉瘤复发可起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高分化脂肪肉瘤者,其治疗效果好于其他病理类型肉瘤者。 相似文献
19.
20.
腹膜后脂肪肉瘤为腹膜后常见肿瘤之一,有关本病CT影像诊断及鉴别国内报告不多.本文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分析其CT表现以便提高本病诊断及鉴别.1材料与方法 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42-69岁,平均52.5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就诊.CT检查使用美国 GE 9800型全身 CT扫描机,检查前半小时口服 2%泛影葡胺500ml,使胃肠充盈,常规腹部CT扫描,层厚1cm,间隔1cm,对兴趣区改用0.5cm.其中8例增强扫描.2结果 病变直径>10cm者10例,<10cm者2例.位于腹膜后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