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2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老年人风湿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分析老年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行PBMV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功能状况。结果21例行PBMV,20例成功,成功率95.2%;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1例因瓣膜明显均质性致密增厚而扩张失效。平均随访9±3个月,PBMV术后二尖瓣口面积从1.12±0.25cm2增加至1.89±0.27cm2,左房平均压从3.40±1.08kPa(1kPa=7.5mmHg)降至1.72±0.75kPa,术后心功能改善1级者6例,改善2级及以上者14例,手术失败1例心功能无改善。结论PBMV是老年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应用硝酸甘油、极化液、能量合剂、精制蝮蛇抗栓酶(svate)静滴交替用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并与单纯应用svate静滴治疗患者作对比观察,结果显示:综合用药组心绞痛减少总有效率为97.5%,心电图恢复正常或改善总有效率为90%,心功能提高Ⅰ至Ⅱ级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心绞痛减少总有效率为65%,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45%,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60%。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马建林  毛焕元 《心功能杂志》1998,10(4):211-212,214
作者对3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采用苯那普利治疗4周,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ALD)、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2水平的变化情况,发现治疗后患者PRA、AngⅡ,ALD,NE,E,TXB2水平均显著下降。而6-keto-PGF1a水平明显升高,并且服药后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达84.2%,结果提示苯那  相似文献   

4.
79例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患者10年远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评价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后10年以上的远期疗效。方法对79例PBMV患者进行严格的术后追踪随访,包括超声心动图和临床心功能评价。平均随访时间(11.2±1.1)年。结果PBMV术后二尖瓣口面积(MVA)显著扩大,为(1.09±0.32)cm2与(2.04±0.43)cm2,P<001;随访10年,MVA逐渐减小至(1.47±0.36)cm2,P<0.01;再狭窄率为39.2%。PBMV术后心功能改善1个级别以上者占97.5%。术后10年随访心功能仍然维持在Ⅰ~Ⅱ级而未再次行介入或心脏手术者占77.2%。术后新出现或轻度加重的二尖瓣反流以及新出现的房间隔分流分别为12.6%和7.9%,均未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长期保持良好的心功能。结论PBMV术后10年以上临床远期疗效良好,未见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参麦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研究及其对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40例正常对照组及58例CHD心绞痛组均测血清NO,心绞痛组患者给予参麦注射液40ml+5%葡萄糖500ml静点,每日1次,共2w,于第2周重复做心电图及血清NO测定,同组治疗前后配对资料用t检验。心绞痛组在治疗后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6.5%;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为77.4%;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组治疗前血清NO水平显著减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心绞痛组治疗后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果提示参麦注射液能明显缓解心绞痛,改善缺血心电图,同时能提高冠心病患者血清NO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女性非ST段抬高性心梗心功能2至3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并口服氯吡格雷六个月,同时治疗组口服曲美他嗪,观察两组心功能和心绞痛的改善情况及心血管事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为90.4%和70.0%,心功能有明显改善,复发心绞痛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的心血管事件较对照组少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及曲美他嗪对老年女性非ST抬高性心梗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我院进行的部分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的介入治疗的经验,以及血管开通后患者心绞痛症状的缓解、心功能改善以及心律失常的好转情况。方法选取2005年3月—2008年3月在我院进行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患者共223例。结果223支闭塞血管成功植入支架183支,未成功40例。植入药物涂层支架398枚,PCI成功率82.5%。术后心绞痛症状缓解63例占82.9%,心功能明显改善的110例占71.9%,心律失常缓解27例占64.3%。结论介入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40例常规治疗无效的老年顽固性心绞痛病人,加用抗栓酶-3号治疗,疗效观察结果,显效率57.5%,有效率90%,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1),证明抗栓酶-3号是治疗顽固性心绞痛较为理想的药物之一,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该药毒副作用少而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3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采用苯那普利治疗4周,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2(6-keto-PGF1α)水平的变化情况,发现治疗后患者PRA,AngⅡ,ALD,NE,E,TXB2水平均显著下降,而6-ke-to-PGF1α水平明显升高,并且服药后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达84.2%。结果提示苯那普利不仅能抑制CHF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而且还能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调节前列腺素代谢,改善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活化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放免法测定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29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和血浆血栓素B2(TXB2)浓度,结果显示,UA患者心绞痛发作时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及血浆TXB2明显高于SA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和正常对照组,后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心绞痛终止后30分钟,升高的GMP-140全部恢复至正常组水平。GMP-140显著增高者,易发生心肌梗塞和心脏性猝死。提示血小板活化在UA的发生和发展中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对冠脉多支病变血运重建不完全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冠脉多支病变血运重建不完全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于介入治疗后行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还13服曲美他嗪,观察两组心功能、心绞痛的改善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为92.9%:80.0%(P〈0.05),较之对照组,治疗组的心功能有明显改善,复发心绞痛明显减少(P均〈0.05),治疗组的心血管事件较对照组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对冠脉多支病变血运重建不完全的患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地尔硫治疗难治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例难治性心绞痛患者停用静脉点滴硝酸甘油及口服β-受体阻滞剂后,静点地尔硫40~150μg/min(2.4~9 mg/h)持续48 h。结果与用药前48小时相比,7例患者心绞痛发作显著改善,其中5例完全控制,2例明显改善。3例(30%)无效,经联合应用静脉硝酸甘油后1例完全控制,2例明显改善。无严重低血压、缓慢心律失常及心功能恶化等不良反应发生;无急性心肌梗死、需要急诊介入治疗及死亡发生。8例患者在病情稳定后1周内行介入检查与治疗,其中5例接受PTCA及支架置入术,3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论静脉滴注地尔硫40~150μg/min(2.4~9 mg/h)或者联合应用静脉硝酸甘油为难治性心绞痛提供了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204例老年高血压并冠心病心绞痛(EHCA)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使用倍他乐克+消心痛,B组使用倍他乐克+消心痛+开搏通治疗,经观察发现:2组均有较好降压及近期缓解心绞痛、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但B组在心绞痛的远期疗效、副作用的发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A组,2组相比P<0.05。提示:倍他乐克、消心痛、开搏通联合应用治疗EHCA是一个有效、安全、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形态学特点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分析一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冠状动脉造影II型斑块的发生率、主动脉根部及冠状静脉窦(CS)血浆凝血烷B2(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a。(6-酮-PGF1a)含量的变化。方法:42例患者(冠心病29例,非冠心病13例)纳为受试对象。对冠心病患者[稳定性心绞痛(SA)9例,UA20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的形态学分析。对所有受试对象,同时采集升主动脉根部(AO)及CS血进行血浆TXB2及6-酮-PGF1a的测定(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UA患者II型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A者(60%对11.1%,P<0.05);II型斑块患者血浆TXB2CS/AO比值明显大于其它斑块者及非冠心病患者(P<0.01,即使在UA患者中结果亦相似)。结论:UA患者II型斑块的发生率高;UA患者的发病与斑块局部血小板激活和(或)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应用云南灯盏花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135例,结果显示:本药具有明显的改善心功能、缓解心绞痛、降低血压、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作用(P<0.01)。结论:云南灯盏花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核素心脏显像评估心肌缺血预适应对老年人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梗,AMI)面积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3例首发急性心梗患者,根据心梗前24小时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心绞痛组及无心绞痛组,均在急性心梗后2~4周行核素心脏显像。对比研究心梗的面积和心功能状况。结果心绞痛组和无心绞痛组心梗节段数分别是(3.2±2.6)段和(5.6±2.6)段,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左室扩大和反向运动的发生率分别为12.0%(3例)和39.3%(11例)(P<0.05);左室射血分数分别是(49.3±8.6)%和(41.8±11.4)%(P<0.01);高峰充盈率分别是(2.1±0.4)edc/s和(1.6±0.6)edc/s(P<0.01)。结论老年人AMI前短期内心绞痛发作能缩小梗死面积,对左室功能有积极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于47例受试对象,同时采集冠状静脉窦(CS)及升主动脉(Ao)血进行血浆及血清凝血烷B2(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测定,部分患者同时进行了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及血小板聚集性测定。结果表明,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TXB2CS/Ao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SA、UA及AMI患者血清TXB2CS/Ao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UA患者血浆cAMPCS/Ao比值明显低于SA及正常对照组,UA与正常对照比较其CS中血小板聚集性明显低于Ao中者。结果提示,UA及AMI患者冠状循环中血小板明显激活,凝血烷A2(血栓素A2,TXA2)大量释放。  相似文献   

18.
对5例不宜作冠状动脉搭桥(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且药治疗无效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TMR)。术后随访6个月,显示缺血区心肌活动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提高10%,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表明TMR近期可改善心肌灌注,缓解心绞痛,提高心功率。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151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45%患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效果。方法单纯CABG组61例,平均LVEF(40.8±3.7)%,平均塔桥3.6支;CABG合并其它手术组90例,平均LVEF(34.4±7.1)%,平均搭桥1.8支,合并手术包括室壁瘤切除或成形87例,瓣膜置换3例。结果两组分别死亡2例和6例,心律失常和术后低心排是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平均随访34个月,随访率为92%,两组各死亡2例,其中3例与心脏因素有关。两组LVEF分别为(55.6±7.3)%和(50.4±11.4)%,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术前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早晚期病死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CABG对伴有左心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移植血管应尽可能应用乳内动脉,以提高远期效果。加强围术期的处理,调整心脏的前后负荷,兼顾心肌氧需和氧耗平衡,必要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或左室辅助(LVAD),以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逆行左室插管转流和不同转流率影响辅助效应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经动脉逆行左室插管转流模型,观察了5种不同转流率(BFR)对犬正常及急性缺血心脏的辅助效应。结果表明:各BFR均能增加全心输出量(TCO),冠状窦引流量(CSBF)及降低心肌缺血后左房压和左室舒张末压(LVEDP)。以75%BFR辅助效果最为明显。85%以上BFR时,TCO,CSBF并无进一步增加,且室间隔增厚率,运动幅度及右室面积变化率均有明显下降,右室舒张末压(RVEDP)增大。提示大流量转流对改善心功能并非必需,且对缺血心脏的右心功能有潜在的损害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