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致盲眼病,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PDR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缺血、缺氧是因素之一,另外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在PDR的发生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已经被大家所认识。其中瘦素是最近发现的在眼内可以表达从而影响PDR发生、发展过程的一种细胞因子,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引起内皮细胞的损害,刺激新生血管形成而发挥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瘦素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成年人失明最主要的病因。DR的发病机理主要包括多元醇途径的紊乱、蛋白激酶C通路的活化、生长因子表达增加、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堆积、氧化应激、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根据眼底病变的严重程度,DR可分为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NPDR)和增殖期视网膜病变(PDR)。其中,新生血管形成是NPDR进展为PDR的重要标志。常见的眼底检查方法有眼底镜、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部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鉴别NPDR与PDR的金标准。此外,定期规律的眼底检查可以有效地预防糖尿病相关视力损害。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是DR治疗的基础,对于PDR或黄斑水肿的患者应考虑激光光凝术和玻璃体切割术。  相似文献   

3.
孙子林  陆婧 《药品评价》2009,6(8):318-322
糖尿病眼底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可导致不可逆性失明,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发生失明的危险高25倍。糖尿病眼底病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DR病变类型分为两种: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NPDR表现为静脉扩张及串珠样变、微血管瘤、视网膜内出血、硬性渗出、微血管异常、棉絮斑。NPDR继续发展为PDR,以新生血管形成、神经胶质增生为特点。  相似文献   

4.
任骞  于华  张杰 《上海医药》2011,32(8):386-388
目的:观察多波长氪离子激光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方法:根据DRPSG(Diabetic Retinopathy Photocoagulation Study Group)制订的治疗技术规定,采用多波长氪离子激光对160例283眼[分别为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PRP),根据病变性质、部位和屈光间质情况选择不同波长激光进行视网膜光凝。术前行视力、裂隙灯、检眼镜、眼压、眼B型超声、视野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PPDR视力提高和不变占75眼(78.11%),PDR视力提高和不变占153眼(81.18%),其间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用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治疗DR操作方便,使部分患者视力提高,是治疗DR的有效方法,可依实际需要组合使用不同波长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扩大了治疗DR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王文华  周琼 《江西医药》2009,44(9):931-93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目前主要致盲原因之一,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肥胖比例的增多而快速上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的发生与糖尿病的病程、血糖、血压、血液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减轻黄斑水肿和血管渗漏、防止视网膜脱离等手段达到改善或保存视力是治疗DR的主要目标。虽然DR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治愈目标仍是目前世界难题,但近年来的研究取得许多的成果。本文就此方面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P)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是DRP患者的晚期并发症,其高致盲率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玻璃体切割术作为PDR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难度大,护理要求高。如何更好地护理PDR玻璃体切割术患者,为手术的成功保驾护航,值得大家共同研究。2013年1-12月,我科对59例PDR患者实施玻璃体切割术,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林少达  林锟  李卫平 《药品评价》2009,6(9):372-375
早在1960年,Meyer Schwickerelth首次使用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以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DRS)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均证实:适时的激光光凝治疗使DR患者发生严重视力丧失的危险减少50%以上,有效降低了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发生黄斑水肿的风险,使DR致盲危险性下降90%。目前,激光光凝治疗仍然是治疗DR、减轻黄斑水肿及防止糖尿病致盲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IgG型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的阳性表达及其在不同分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间的变化趋势。方法:根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组及正常对照组。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作为抗原,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不同分型患者血清IgG型抗内皮细胞抗体阳性率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血清IgG型AECA阳性表达BDR组和PDR组均高于NDR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BDR组和PDR组间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NDR组和正常对照组间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由正常眼底向DR的转变,血清IgG型AECA阳性率呈增高趋势,表明AECA与DR存在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是糖尿病在眼部的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加,如果血糖控制不好,糖尿病患者几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血管病变。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其最终的结果可以致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不同时期眼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各期眼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与病程、糖化血红蛋白(GHb)、血脂(TC,TG,LDL,HDL)、尿白蛋白(Ualb)的关系,探讨上述因素在DR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121例,将其分成无DR(NDR)、非增殖期DR(NPDR)及增殖期DR(PDR)三组.健康体检者25名为对照组,每个对象均进行眼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调查病程,监测GHb、血脂、Ualb,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2DM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末期最低血流速度(Vmin)随DR程度的加重逐渐降低,而阻力指数(RI)呈进行性升高趋势;NDR组,NPDR组及PDR组CRA的Vmax 和Vmin与病程,TC,TG,LDL,GHb及24hUalb呈显著负相关;RI与病程,TC,TG,LDL,GHb及24hUalb呈显著正相关;Vmax和Vmin与HDL呈显著正相关,RI与HDL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糖尿病无DR及存在DR患者均有眼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病程、GHb、血脂、Ualb是DR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彭宅权  纪宏改  王佳 《安徽医药》2014,(7):1303-1305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C肽水平与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以期为DR的临床治疗与预测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10月十堰市郧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DR病变程度,将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A组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B组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C组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与血清生化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将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B、C三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及收缩压(SBP)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清生化指标比较显示,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血清C肽(SCP)水平三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SCP进行组间分析表明,B组SCP水平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SCP水平低于A组,亦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患者风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与DR存在正相关性(P〈0.05),SCP与DR的发生有明显负相关性(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的降低是DR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C肽的水平,能有效预防及预测DR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裘文娴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1795-1796
目的 评价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作用.方法 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进行分期.结果 糖尿病确诊患者557例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共1114眼,其中正常眼(未检出病变)580例(52.1%),检测出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中:Ⅰ期108眼(20.2%),Ⅱ期131眼(24.5%),Ⅲ期143眼(26.8%),Ⅳ期87眼(16.3%),Ⅴ期59眼(11.0%),Ⅵ期6眼(1.1%),合并黄斑都水肿172眼(32.2%).DR程度与糖尿病病程有相关性(x2=14.86,P<0.05,r=0.264),且病程越长,眼底损害严重程度所占比例越高.结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准确地判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基层医药》2014,(6):892-89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糖尿病肾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98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98例2型糖尿病不伴有肾病的患者做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病程、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MI、冠心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CRP等因素是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危险因素(均P <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CRP、HbA1c、FPG是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糖尿病病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CRP、HbA1c、FPG是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460 C/T和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EDF)Met72Thr T/C基因多态性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运用高分辨率溶解(HRM)曲线法分析77例健康对照人群和160例糖尿病视网膜患者(包括68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和92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基因型,比较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1)PEDF Met72Thr T/C基因多态性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无相关性。(2)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VEGF-460CC基因型频率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NPDR组和对照组(P<0.05)。(3)等位基因C携带的基因型的PDR发病率是TT基因型的2.39倍。(4)VEGF-460C/T基因多态性以及病程是2型糖尿病发生PDR的危险因素。(5)VEGF-460C/T和PEDF Met72Thr T/C两者基因多态性对于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VEGF-460C/T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PDR发生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2型糖尿病PDR的易感基因。VEGF和PEDF基因型的交互作用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视网膜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蔚  张媛  戴德哉 《药学进展》2006,30(2):57-64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是其药物治疗的基础。从抑制蛋白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蛋白激酶C信号通路、细胞因子,抗氧化和对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等方面介绍了糖尿病视网膜病的治疗药物及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为新生血管形成和血-视网膜屏障破坏。VEGF有增加血管通透性和刺激新生血管生长等作用,在DR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最新发现EPO与增值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并且这种关系与VEGF无关。本文就VEGF和EPO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做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Iris OcuLight微脉冲810nm半导体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或糖尿病黄斑病变引起的黄斑水肿,以及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这种激光的优越性在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专一性。而对于内层视网膜的损伤小,从而保存了视野和颜色对比敏感度。方法:33例连续的病人共52眼进行6个月的治疗。13眼患PDR,39眼为BRVO或糖尿病黄斑病变以引起的黄斑水肿。使用微脉冲激光开启100-300μs、关闭1900至1700μs之间,并重复性持续0.1-0.3s的全网膜或格栅样的光凝。微动脉瘤不直接处理。3-6个月后进行临床及荧光血管造影评估。结果:伴PDR的10眼(77%)6月后出现新生血管的消退。22眼(57%)6月后出现黄斑水肿的吸收。27眼(69%)视力不变,11眼(28%)视力上升。结论:微脉冲半导体激光是一种治疗糖尿病性、阻塞性黄斑水肿和PDR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氩激光光凝治疗后的近、远期效果和光凝治疗的时机及影响光凝的因素。方法:采用Zeiss Visulas氩离子眼科激光治疗仪对36例58只眼的光凝术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只眼行广泛视网膜光凝术,16只眼行局部视网膜光凝术,其中6只眼伴有人工晶状体后囊混浊,先期行Nd:YAG激光切开后囊膜。24只眼视力提高1~2行,占41.4%,其中BDR16眼,PPDR8眼;28只眼视力无变化,占48.3%,其中PPDR24眼,PDR4眼;6只眼视力下降,占10.3%,均为PDR。3个月后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新生血管大部萎缩,视网膜水肿消退。结论:适时的白内障摘除联合IOL置入,合理及时的激光治疗,是控制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继续恶化的重要手段。FFA是进行正确有效激光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而放置大直径IOL又是完善眼底激光治疗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9.
虹膜新生血管(INV)又称虹膜红变,是一种并发或继发于其他眼部疾病或全身疾病的眼部严重并发症,可导致视力丧失.引起INV的众多原发疾病中,最常见的是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自然病程中45.0%~80.0%的缺血型CRVO发生INV,经干预后2.5%的PDR患者仍可发生INV.INV治疗的传统方法包括周边视网膜冷冻,睫状体激光光凝或冷冻等,但均属于破坏性治疗,且不易控制冷冻或者光凝的范围和程度.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avastin)被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推荐为治疗转移性直肠癌的一线药物,与此同时bevacizumab也被用于眼科治疗脉络膜视网膜新生血管等疾病,并取得明显疗效,为临床治疗INV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我院采用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INV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陈妍鹏  仝真真  李毅 《安徽医药》2023,27(8):1586-1590
目的 研究眼前段生物测量值在2型糖尿病(T2DM)病人中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期间就诊于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T2DM病人180例(180眼),均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每组6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60眼)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A型超声测量眼前段生物测量值,包括角膜中央厚度(CCT)、中央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和眼轴长度(AL),计算晶状体位置(LP)、前房拥挤率(CCR)、rACD、rLT、r,并检测T2DM病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比不同视网膜病变程度HbA1c水平、四组及不同病程T2DM病人眼前段生物测量值,并分析CCT、ACD、LT、AL与HbA1c、DM病程的相关性。结果 四组CCT[(559.21±26.53)、(545.36±25.12)、(532.18±24.35)、(520.23±22.36)μm]、ACD[(2.35±0.21)、(2.48±0.2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