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目的:对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究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法,选取在武隆县人民医院急诊外科进行创伤手术的患者600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将患者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观察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创伤部位、创伤数、创伤分数(TS)、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手术季节、手术时间、缝合人员手术年限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60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58例,感染率为9.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BM I>24 kg/m^2、创伤部位为头部、创伤数量多个、TS≤4分、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是诱发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BMI>24 kg/m^2、手术时间大于或等于3 h、TS<4分是导致外科进行创伤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处理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时,应做好术前评估,对可诱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及时干预,做好清理、消毒并适当运用抗菌药物预防,降低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区人民医院普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状况,为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区人民医院普外科2013年1~6月外科住院患者200份病历资料。选择2013年3月前的100份病历资料为对照组;2013年3月后医院加强抗菌药物管理的病例资料100份为干预组,对比两组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200例患者用药目的由高到低依次为预防+治疗36.5%(73/200)、预防35.0%(70/200),治疗28.5%(57/200);干预组用于预防的为21.0%(21/100),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用于治疗的高于对照组(P<0.05);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对照组为(9.2±3.6)d,干预组为(7.8±2.9)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抗菌药物2联用药为51.5%(103/200),单一用药为15.5%(31/200);干预组单一用药与二联治疗为19.0%(19/100)和56.0%(56/100),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三联及以上治疗低于对照组(P<0.05);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次由高到低为头孢他啶、哌拉西林/舒巴坦、五水头孢唑啉钠、左氧氟沙星、替硝唑和青霉素。结论加强抗菌药物管理,规范抗菌药物用药指导,对临床合理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MDRB)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宜昌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1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历资料,分析MDRB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10例患者中,MDRB感染98例,非MDRB感染112例,MDRB感染率46.7%。低蛋白血症(血浆清蛋白小于30g/L)、呼吸机使用、留置胃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脑血管疾病、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抗菌药物使用天数(≥7d)、住院天数、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等是MDRB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低蛋白血症、呼吸机使用、留置胃管、COPD、脑血管疾病、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大于或等于3种、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大于或等于7d、住院时间较长、使用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患者应加强预防MDRB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 )联合标准方法在指导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抗菌药物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90例可疑合并细菌感染的小儿非重症病毒性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联合方法组和标准治疗组,联合方法组为101例,按PCT浓度监测联合我国目前儿童CAP管理指南的方法指导使用抗菌药物,当P CT<0.25μg/L且临床可疑细菌感染及PC T>0.25μg/L者均使用抗菌药物;当PC T小于0.25μg/L且临床无伴细菌感染者予停药。标准治疗组89例,单独按CAP指南标准使用抗菌药物。两组均至少使用抗菌药物3 d后再次评估。最终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标准治疗组比较,联合方法组抗菌药物处方使用率明显降低[(4.9±1.4)dvs.(6.8±2.8)d],并且其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更少(2.0% vs.20.0%),以上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呼吸道症状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联合标准方法能明显减少儿童CAP抗菌药物的使用而未影响临床疗效,有助于更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内科病房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到2012年11月心内科2339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39例住院患者,感染182例,感染发生率7.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61.54%;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按大小依次为:年龄≥65岁(OR =3.98, P <0.05),住院天数≥20 d(OR =3.05,P <0.05),心功能Ⅲ-Ⅳ(OR =2.97,P <0.05),留置尿管(OR =2.72, P <0.05),餐后血糖≥7.8mmol/L(OR =2.01,P <0.05),应用抑酸剂(OR =1.79,P <0.05)。结论心内科住院患者易于并发医院内感染,感染因素多,临床应予针对性预防,合理利用抗菌药物、加强基础疾病治疗、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等,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86例AECOPD患者PCT含量,观察治疗过程中PCT含量监测与患者病情的相关性,观察 PCT含量在不同病原体感染患者中的差异,观察 PCT 含量对指导抗菌药物应用的意义。结果186例AECOPD患者治疗前PCT含量(11.6±1.4)μg/L,治疗后呈逐渐下降趋势,与患者白细胞总数及体温下降程度呈正相关(r=0.898、0.762,P<0.05)。细菌感染患者PC T含量[(13.8±1.6)μg/L ]显著高于病毒感染患者[(2.8±0.4)μg/L , t=69.013,P<0.01]及特殊病原体感染患者[(2.6±0.3)μg/L ,t=73.155,P<0.01]。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PC T含量[(14.6±2.3)μg/L ]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9.6±1.8)μg/L ,t=22.993,P<0.01]。以 PC T 指导抗菌药物使用时间[(4.82±1.12)d]显著低于WBC及体温指导应用抗菌药物时间[(7.25±2.13)d ,t=8.4506,P<0.05],并且缩短了住院时间[(6.28±2.13)d和(8.69±2.11)d ,t=6.9229,P<0.05]。结论血清PC T 含量可判断A E-COPD患者的病情,并且有助于鉴别病原体感染类型,PCT指导AECOPD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可缩短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7.
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合并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对1999年9月至2007年5月本科收治的SAP患者72例,根据病因分为两组:胆源性(A组)46例,非胆源性(B组)26例。对患者入院时急性病理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CHEⅡ)积分、肠麻痹、留置尿管、肠外营养、高血糖、肝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有无合并症、抗生素应用情况、是否需要手术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2例SAP中发生真菌感染有24例,发生率为33.3%,A组发生率为21.7%;B组发生率为53.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CHEⅡ积分、肠麻痹、肠外营养、抗生素应用4项指标是SAP发生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与真菌感染发生明显相关(P〈0.05)。结论对于SAP患者营养APCHEⅡ积分15.55±4.06以上,非胆源性因素、肠麻痹和肠外营养大于或等于7d、应用抗生素大于或等于14d,则应高度重视有真菌感染危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护理干预.方法 回顾性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临床资料1 146例,分析引起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66例,发病率为5.76%,住院(15.9±4.8)d时发生真菌感染.不同胎龄、出生体重、给予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及是否母亲有合并症、患儿窒息、机械通气、胃肠外营养、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早产儿真菌感染发生率不同(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低、进行机械通气、使用广谱抗生素、静脉营养时间>1周是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出生体重低、进行机械通气、使用广谱抗生素、静脉营养时间>1周,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3月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203例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203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并发症3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或等于55岁、体外循环时间大于或等于2 h、主动脉阻断时间大于或等于100 min、心脏功能Ⅳ级以及术前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诱发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或等于55岁、体外循环时间大于或等于2 h、主动脉阻断时间大于或等于100 min及心脏功能Ⅳ级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应通过术前评估,及时干预可诱发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真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本专业组2006年1—6月间行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116例的相关病史资料,对真菌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 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116例中诊断为真菌感染的18例,共获46份培养阳性标本,真菌感染患者菌种以白念珠菌为主,占15/20,感染部位以肠道为主,占14/18;②胃肠道肿瘤手术后真菌感染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禁食时间、低蛋白血症、术后高血糖、合并细菌感染有关,其中抗生素使用时间是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术后应规范使用抗生素、营养支持、适时开始肠内营养、控制血糖,从而有效预防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简称放疗)鼻咽癌患者失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鼻咽癌患者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表,了解102例放疗鼻咽癌患者失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放疗鼻咽癌患者失眠发生率为42.2%;单因素分析显示,放射性口干症、恶心、医院环境噪音、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担心工作受影响、担心疾病预后、打嗝、呕吐、担心拖累家人对患者失眠有影响(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医院环境噪音和担心工作受影响是患者失眠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放疗鼻咽癌患者失眠发生率高,其中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医院环境噪音和担心工作受影响是患者失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韩圆  胡雯  宋欢 《全科护理》2013,11(4):327-328
[目的]观察全程护理模式对鼻咽癌放疗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鼻咽癌化疗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率,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价病人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能够为病人提供全程、高效、优质的护理,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多西他赛与顺铂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增敏疗效。【方法】首程治疗97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均给予放疗,根据化疗方式分为多西他赛组、顺铂组及对照组。多西他赛组每周1次静脉滴注多西他赛40mg;顺铂组每次1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于第1、第2周,1次/d,第5周重复;对照组仅行单纯的放射治疗。【结果】多西他赛组和顺铂组在有效率、放疗增敏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西他赛组与顺铂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消化道、血液系统毒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西他赛在放射增敏方面疗效优于顺铂,且毒副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常规放射治疗与放射治疗同期合并顺铂(PDD)加卡培他滨(CAP)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有效性,同时评价此联合方式的安全性。方法:从2003年2月至2005年11月,78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Ⅲ、Ⅳa,92分期)随机分为两组,放化疗组在放疗的第1、4、7周均用PDD+CAP各化疗一周期,PDD:20 mg/m2,静脉滴注,连用5天;CAP:1 000mg/m2,每天2次,连用14天,休7天;21天为一周期。两组放疗方法相同:鼻咽原发灶采用60Co外照射,颈部淋巴结引流区采用60Co前切线照射加深部X线垂直照射,鼻咽部剂量为65~70 Gy/6.5~7周,颈淋巴结转移灶剂量为65~70 Gy/6.5~7周。结果:放化疗组及单放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鼻咽部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89.7%,69.2%(P(0.05)。3年生存率分别为76.9%,53.8%(P(0.05)。结论:顺铂加卡培他滨方案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可改善患者的生存,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在淋巴结N2的Ⅲ期鼻咽癌放疗增敏作用及毒副反应。方法纳入淋巴结为N2的48例Ⅲ期鼻咽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程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therapy,IMRT),鼻咽部剂量70—76Gy/7—8w,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剂量60—70Gy/6—7w。在此基础上,同步放化疗组每周给予多西他赛一次(20-25mg/m。)。结果同步放化疗组完全缓解(CR)83.3%,而单纯放疗组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口腔黏膜反应。结论多西他赛作为放疗增敏剂具有较好的临床增敏作用,能提高淋巴结N2的Ⅲ期鼻咽癌患者的有效率,且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导管球囊扩张术用于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环咽肌失迟缓的疗效。方法:38例环咽肌失迟缓的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均分为球囊扩张组和常规训练组各19例。球囊扩张组接受常规吞咽训练和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常规训练组仅进行常规吞咽训练。治疗终点为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已满4周。治疗前后均进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和吞咽造影。结果:治疗后,球囊扩张组和常规训练组FOIS评分均得到提高(P<0.05),且前者提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环咽肌开放率均明显提高(P<0.05),且球囊扩张组的环咽肌正常开放率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P<0.05)。结论:导尿管球囊扩张用于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环咽肌失迟缓患者疗效显著,可大大改善患者经口进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 RT)分阶段两次设计治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探讨两次IM RT计划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5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先行诱导化疗2~4个疗程后行IM RT放疗,试验组采用两次IM RT计划设计,对照组则采用一次性IM RT 计划设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靶区及周围敏感器官剂量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双侧腮腺的平均剂量(Dmean)和超出限量体积占腮腺总体积的30%比例(V30)均明显高于试验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的脑干和脊髓的Dmax及脑干总体积50%比例(V50)和脊髓总体积40%比例(V40)均明显高于试验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采用两次IM RT计划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对于确保靶区的剂量和保证正常组织剂量、更有效地保护腮腺功能及脑干和脊髓等重要器官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在鼻咽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湛江市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四区83例鼻咽癌接受放射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健康教育(一般常规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发放放疗健康教育手册,对患者放疗全过程进行系统的一对一教育。放疗期间第10天由护士组长发放放疗健康教育知识调查表,评价两组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放疗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鼻咽癌发病原因(98%)、放疗重要性(95%)、放疗毒副反应及注意事项(95%)、饮食指导(98%)和出院指导(98%)的掌握度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6%,78%,80%,78%,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8.742,5.332,4.260,7.499,7.499;P〈0.05),观察组患者的放疗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口腔黏膜反应(35.7%)、放射性皮炎(30.9%)、鼻咽黏膜反应(35.0%),颌关节功能障碍(38.0%),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3.1%,70.7%,65.8%,7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c值分别为10.266,10.173,8.772,10.414;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度(95%)明显高于对照组(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6,P〈0.05)。结论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提高鼻咽癌患者放疗相关知识掌握水平,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护患的沟通。  相似文献   

19.
陈卫銮  周纯华  陈楚君 《全科护理》2014,(31):2885-2886
[目的]了解食管癌病人放化疗后焦虑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00例食管癌病人进行问卷调查,辅以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原因调查。[结果]100例调查对象中有焦虑反应36例(36%),放化疗后焦虑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t=19.94,P〈0.01);影响食管癌病人焦虑的相关因素为恐惧疾病、治疗副反应、家庭支持、治疗效果、死亡威胁、照护问题、治疗费用方面、疼痛(P〉0.05)。[结论]食管癌病人放化疗后焦虑的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影响食管癌病人焦虑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轻病人的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96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为感染组,未发生真菌感染240例为非感染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使用抗生素种类、抗生素应用疗程,以及应用激素情况;低蛋白血症、侵入性操作、死亡例数情况.通过痰涂片培养结果确定真菌种类.结果 感染组病死率16.1%(9/56)明显高于非感染组6.2% (15/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36,P<0.05);感染组使用抗生素种类(2.6±0.8)种、应用抗生素疗程(15.4±2.6)d、应用激素比例[41.1% (23/56)]、低蛋白血症比例[57.1% (32/56)]、侵入性操作比例[35.7% (20/56)]均大于非感染组[(1.6±0.6)种、(9.6±2.2)d、8.3% (20/240)、12.1%(29/240)、5.4% (1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感染组治疗总有效率90.4% (217/240)高于感染组78.6% (4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8,P<0.05).感染组真菌感染种类主要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结论 长期使用高档抗生素、应用激素、低蛋白血症及侵入性操作是引起COPD继发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在抗真菌治疗中,主要针对病原菌治疗,根据痰培养结果选择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