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卡托普利与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卡托普利与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86例,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n=93)与依那普利组(n=93),分别口服卡托普利和依那普利,治疗4周。结果:卡托普利组SBP/DBP下降17/12mmHg(P〈0.05),依那普利组SBP/DBP下降21/13mmHg(P〈0.05)。卡托普利组总有效率为86.02%,依那普利组为87.10%。两组用药前后电解质、血糖及血脂均无明显变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75%、9.68%。结论: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与卡托普利无明显差异,其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周华鸣 《中原医刊》2011,(24):43-44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压及血尿酸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8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经过1周的洗脱期后给予氯沙坦治疗,以25mg/d为起始剂量,每周测1次血压,按血压调整剂量直至血压正常(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1mmHg=0.133kPa),最大剂量100mg/d。观察期间不使用利尿剂、降尿酸药物及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治疗8周后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血压、血尿酸的变化。结果氯沙坦治疗后8周与治疗前比较,收缩压为[(128±9)mmHgVS(155±15)mmHg,P〈0.05]、舒张压为[(75±8)mmHgvs(98±9)mmHg,P〈0.05]明显下降、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387±28)umol/LVS(456±31)umol/L,P〈0.05]。结论氯沙坦降低血压的同时能降低血尿酸,对肾脏有保护作用,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顾东 《海南医学》2009,20(6):51-52
目的比较替米沙坦和依那普利的降压疗效及其对血尿酸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一组35例高血压患者给予替米沙坦40mg,qd;另一组35例给予依那普利10mg,bid。12周后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替米沙坦组最高血压由(168.34±10.78)/(101.93±10.46)mmHg降为(144.44±14.74)/(80.52±9.52)mmHg(1mmHg=0.133kPa),P〈0.05;24h平均压由(149.69±8.89)/(93.12±10.64)mmHg降为(132.20±14.32)/(83.35±9.36)mmHg,P〈0.05。依那普利组最高血压由(167.26±10.22)/(101.68±11.24)mmHg降为(145.94±14.94)/(84.29±7.10)mmHg,P〈0.05;24h平均压由(147.80±9.12)/(91.61±11.12)mmHg降为(132.52±13.04)/(82.59±9.89)mmHg,P〈0.05。替米沙坦组血尿酸由(447.64±111.22)μmol/L降为(379.61±79.81)μmol/L,P〈0.05;依那普利组血尿酸治疗前、后分别为(446.45±112.32)μmol/L和(438.56±113.96)μmol/L,P〉0.05。结论替米沙坦和依那普利降压疗效相似,但替米沙坦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建议合并有血尿酸增高的高血压患者选用替米沙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予以替米沙坦80mg/d、氢氯噻嗪12.5mg/d;对照组予以卡托普利75mg/d、氢氯噻嗪12.5rag/d;疗程均6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压、心率、血钾、血尿酸等,并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组内组问SBP、DBP、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钾、血尿酸与心脑血管事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与氢氯噻嗪合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线药物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本院近年来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均给予氨氯地平5mg,1次/d,治疗2周,如血压未达到标准增至10mg,1次/d,疗程4周。观察临床疗效和患者用药前、用药期间及用药后血压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显效117例(78.0%),有效21例(14.0%),无效12例(8.0%),总有效率92.0%,治疗4周后收缩压由(153.6±19.4)mmHg降至(130.6±16.2)mmHg(P〈0.01)。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氨氯地平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和依从性,是理想的降压药物,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双氢克尿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天服氯沙坦50mg、双氢克尿噻12.5mg,观察降压疗效和对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影响,在治疗2、4、8周末记录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血压明显下降(P〈0.01),总有效率90%。治疗前后心率,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尿酸,电解质等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双氢克尿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13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粗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的研究方法分为替米沙坦组(n=68)和赖诺普利组(n=64),分别接受替米沙坦40mg/d或赖诺普利10mg/d,1周后血压控制不满意者(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接受替米沙坦80mg/d或赖诺普利20mg/d。结果替米沙坦与赖诺普利均能有效降低血压,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0.3%和64.1%,降压程度及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替米沙坦组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未见干咳现象,而赖诺普利组干咳现象发生率达5.6%。结论替米沙坦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使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对9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进行临床观察,经5mg四周或者5mg两周+10mg两周治疗。结果:患者血压平均下降分别21.5/18.5mmHg和23.5/12.5mmHg,与治疗前血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显效率为69.6%总效率为88.0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主要为头痛、面部潮红、心悸、恶心、嗜睡等,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张晗  刘金苓 《中外医疗》2014,33(6):131+133-131,133
目的观察从痰湿瘀论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1月-2013年5月接收的、确诊为代谢综合征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减轻体重等予以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250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二陈汤合大柴胡汤,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指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和体重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血脂指标、血压指标和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为(7.41±0.1)mmol/L,餐后2h血糖为(10.23±1.1)mmol/L、三酰甘油为(2.03±0.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56±0.4)mmol/L,收缩压为(100.9±2.5)mmHg,舒张压为(69.1±2.3)mmHg和体重指数为(25.1±0.5)kg/m2,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痰湿淤论组方的二陈汤合大柴胡汤能够明显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和肥胖等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静息心率(RHR)增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就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RHR〉80bpm的患者82例,随机单盲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42例,应用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d,根据血压逐渐增至95mg/d,常规组应用左旋氨氯地平2.5mg/d,根据血压逐渐增至5mg/d。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测量诊室血压及RHR1次,4周后观察诊室血压及RHR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35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5.2%,常规组显效32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2.5%,两组的降压效果相似,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观察组的平均坐位收缩压(MSSBP)、平均坐位舒张压(MSDBP)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的RHR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常规组的RHR治疗后略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缓释片能有效降低高血压伴RHR〉80bpm的血压和RHR。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钙离子拮抗剂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103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1~2周安慰剂导入期后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 mg/d),共8周,不服其他降压药,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8周后:患者收缩压(SBP)由(154.59±12.16)mmHg降至(131.10±10.21)mmHg,舒张压(DBP)由(100.55±3.99)mmHg降至(82.79±7.01)mmHg,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血压监测(ABPM)显示SBP、DBP谷/峰比分别为0.72±0.36、0.83±0.54。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复查血常规、血糖、血脂、血电解质、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李霞 《中外医疗》2014,(22):9-10
目的研究分析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48例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案,将4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4例,采用单一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患者24例,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由(103.12±17.08)mmHg下降为(78.26±9.46)mmHg,收缩压压由(165.05±17.03)mmHg下降为(120.06±8.02)mmHg,对照组患者的舒张压由(105.03±12.02)mmHg下降为(90.04±8.10)mmHg,收缩压压由(164.10±13.24)mmHg下降为(135.06±7.06)mmHg(P〈0.05);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的UAER分别为(147.91±24.30)、(144.70±26.21),治疗后分别为(106.70±18.32)、(120.50±16.81)(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良好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苯磺酸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用治疗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的降压作用及对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影响。方法:将本科62例初发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仅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组32例联用缬沙坦,观察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内生肌酐清除率、心率、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基线特征无明显差异,治疗组降压作用总有效率达93%,对照组65%,治疗组舒张压治疗前(103.5±7.5)mmHg(1mmHg=0.133kPa)降至治疗后(82.6±5.8)mmHg;对照组治疗前(103.8±8.4)mmHg降至治疗后(88.1±5.4)mmHg,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肌酐清除率由(65.2±15.1)升至(70.0±18.2)mL/(min·1.73m^2),升高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65.8±14.6)比(66.3±15.2)mL/(min·1.73m^2)P=0.637];治疗组提高Ccr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用治疗单纯舒张期高血压降压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并可提高血清肌酐清除率,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余文浩  范国权 《当代医学》2010,16(16):64-66
目的观察安博诺和安博维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 ,观察安博诺(65例)每日150/12.5mg与安博维(60例)每日150mg对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2周的有效率。结果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4~12周安博诺组血压下降值为13.7/12.2~21.5/16mmHg,安博维组为13.0/12.2~17.8/15.2mmHg,安博诺和安博维治疗12周降低血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8%和81.7%(P〈0.05)。结论安博诺对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安博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肾降压方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86例诊断为1级或2级高血压病同时伴勃起功能障碍且符合中医肾虚型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补肾降压方与盐酸贝那普利片联合用药组)43例,对照组(盐酸贝那普利片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服用盐酸贝那普利片10mg,1次/d,4周后血压仍高于140/90mmHg者加用氨氯地平片5mg,1次/d,药物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肾降压方"水煎剂,1剂/d,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应用IIEF-5评分量表进行勃起功能障碍评分及无创超声行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检测。结果:药物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30%vs89.50%,P〈0.01);勃起功能障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6.9±5.49vs13.6±4.99,P〈0.01);治疗后两组FMD、NMD均有增高,而药物组FMD、NMD升高更为明显(FMD:13.6±2.58vs10.4±2.06,NMD:16.9±2.82vs12.6±2.12,P〈0.01)。结论:补肾降压方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能够改善高血压合并ED患者勃起功能,显著提高ED患者勃起动能障碍评分,其可能机制考虑与其能够显著改善高血压合并ED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脑心通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早期肾损害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给予脑心通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观察组和氨氯地平单药治疗的对照组,各8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月时检测血压情况、肾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24 h SBP、24 h D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h SBPV(7.2±1.1)mmHg、24 h DBPV(7.2±1.6)mmHg、血肌酐(81.8±9.3)μmol/L、血尿素氮(4.1±0.7)mmol/L、24 h尿蛋白(0.28±0.05)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内生肌酐清除率(101.4±15.5)mL/min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心通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早期肾损害,能减小血压昼夜变异度,改善肾功能指标,防止靶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药物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小剂量HCTZ与氯沙坦或氨氯地平联用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轻、中度高血压患者329例,经2周安慰剂洗脱期后随机分为氯沙坦组(50mg,Qd)或HCTZ+氯沙坦组(HCTZ 12.5mg+氯沙坦50mg,Qd)或HCTZ+氨氯地平组(HCTZ 12.5mg+氨氯地平5mg,Qd),共24周,每周随访一次。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生化检查并评估降压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呈明显下降(P<0.01)。(2)HCTZ+氯沙坦组、HCTZ+氨氯地平组的降压达标率分别为48.5%、47.5%,均高于氯沙坦组(48.5%vs37.3%,P<O.05;47.5%vs37.3%.P<O.05)。(3)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小剂量HCTZ与氯沙坦或氨氯地平联用降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王汝梅  卿胜强 《中外医疗》2009,28(25):18-20
目的评价盐酸地尔硫卓注射荆在治疗圈手术期高血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开放性病例收集研究。共收集124倒非心脏外科手术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先以5~10μg/(kg·min)静脉漓注或泵入,每5分钟遵增5~10μg/(kg·min),平均点滴速率在30min内渐增至10~20μg/(kg·min)。观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对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的作用效果分别为:从治疗前的SBP/DBP208.8±19.4/118.4±10.2(mmHg)变为治疗后10min的SBF/DBP182.4±16.2/95.1±10.2(mmHg),和用药前相比P〈0.05;治疗后60min:SBP/DBP154.5±16.3/84.2±8.4mmHg,和用药前相比P〈0.001。给药前与给药后各时间段的心率无显着性改变(用药前心率:89.4±18.4次/min,用药后60min81.1±14.7次/min),P〉0.05。结论地尔硫卓注射剂治疗围手术期重症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监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前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浓度变化,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与肺动脉压力的关系,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与内皮素的相互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6月至2009年4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外科2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麻醉经中心静脉留置漂浮导管测定肺动脉压力,并根据肺动脉压力将其分为三组,先天性心脏病无肺动脉高压组,轻度肺动脉高压组以及度肺动脉高压组各8例。检测各组患者术前,术后及康复出院时血浆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以及内皮素浓度并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 1、术前无肺高压组、轻度肺高压组、中重度肺高压组血浆内皮素浓度测值分别为(32.9±5.8),(42.8±4.9),(60.8±15.4);经线性相关回归分析,先心病合并肺高压内皮素与肺动脉压力两者之间呈正相关。2、术前无肺高压组、轻度肺高压组、中重度肺高压组血浆肾素浓度测值分别为(3211.7±1241.2),(4569.9±1155.2),(6989.0±990.1);经线性相关回归分析,先心病合并肺高压肾素与肺动脉压力两者之间呈正相关。3、术前无肺高压组、轻度肺高压组、中重度肺高压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测值分别为(44.6±12.9)、(64.1±9.9)、(69.0±10.9);经线性相关回归分析,先心病合并肺高压血管紧张素Ⅱ与肺动脉压力两者之间呈正相关。4、利用线性相关统计学方法得知,在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组肾素以及血管紧张素Ⅱ与内皮素呈正相关。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血浆内皮素浓度与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之间呈正相关,两者之间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