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例长期酗酒的中年男性因突发双眼失明1 h就诊于急诊科。患者双眼视力无光感, 但裂隙灯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全身检查发现患者有严重酮症酸中毒。经历3 h失明后患者自发恢复光感, 但出现体循环衰竭, 经过降低酮体、液体复苏、纠正酸中毒治疗后患者最终全身状况稳定, 视力迅速恢复。基于饮酒病史、查体结果以及血液分析结果, 该病例被诊断为酒精性酮症酸中毒所致的一过性双眼失明。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 例1:患者,男,36岁。于2001年诊断为左眼开角型青光眼。因使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控制不佳,于2003年6月行左眼小梁切除术,术后初期眼压控制良好。约半年后患者左眼眼压逐渐升高,查体发现原滤过泡完全消失,形成纤维瘢痕。遂联合使用多种降眼压药物,但效果不佳,于2008年4月23日再次行左眼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张辉  江志坚  董健鸿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0):1974-1976
目的:探讨以眼后节表现为主的梅毒性眼病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2007-01/2012-01本院收治的首诊于眼科的梅毒性眼病13例23眼,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等。13例患者按神经梅毒除1例因青霉素过敏予静滴头孢曲松治疗,其余全部予静滴青霉素治疗。

结果:患者13例中,9例17眼患者表现为脉络膜视网膜炎,2例3眼患者表现为视神经视网膜炎,1例1眼患者表现为视神经炎,1例2眼患者表现为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抗梅毒治疗后,所有炎症消退,12例22眼患者视力提高,平均视力0.56±0.23。患者RPR滴度下降4倍,平均1:16.6。

结论:梅毒性眼病表现多样,容易漏诊、误诊,临床上应提高警惕,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曼氏裂头蚴致眼球突出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曼氏裂头蚴感染眼部致病较少 ,而致眼球突出更为少见 ,本文对经病理检查证实的 6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我院自 1980~ 2 0 0 0年收治曼氏裂头蚴致眼球突出患者 6例 ,右眼 4例 ,左眼 2例 ,全部为单眼发病 ;2 0岁以下 1例 ,2 0~ 40岁 3例 ,40岁以上 2例 ;病程 :3个月以下 1例 ,3~ 6个月 2例 ,6~ 12个月 3例 ;该病例患者全部为农民。外院诊断为炎性假瘤 4例 ,眶蜂窝组织炎 2例。全部病例均为手术切开取出全部裂头蚴虫体而治愈。二、典型病例患者男 ,45岁。因右眼球突出伴红肿、胀痛 6周 ,于 2 0 0 0年 9月 8日来我院…  相似文献   

5.
原喆  张瑞君  赵宁  刘磊  万超  孙一洲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0):2035-2036
0引言随着鼻内镜手术的普及,为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治疗。但随之而来的鼻内镜手术造成的并发症也逐渐增多。我科近2a接收的因鼻内镜手术引发眼部并发症患者11例,主要症状均为复视或视力严重下降乃至失明。为探讨其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现将2例典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男,55岁。因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于2010-03-17在外院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术后当日,患者发现视物重影,给予维生素B1、甲钴胺片,以及复方樟柳碱  相似文献   

6.
莱姆病是蜱传性螺旋体病,是一种动物源性疾病。1975年由Steere 等人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莱姆镇首先发现此病而得名。1982年以发现致病螺旋体者的名字命名为Borrelia burgdorqeri,证实为疏螺旋体。此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1990年北京海军总医院报告了眼莱姆病30例,其中无本市病例。1991年10月笔者发现1例眼莱姆病,现报导如下。患者高×男性20岁工人自幼生长在天津住院号53135 自1991年10月7日患者自觉右眼怕光疼痛、视物不清,遂去本市某医院就医,诊断为虹膜睫状体炎。给以激素治疗1周后,病情加重转来我院。门诊以“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收入院。查体发现患者颈、背、胸及上肢皮肤布满红色斑  相似文献   

7.
中心凹图案状色素上皮营养不良 (patterned pigment dys-trophy of the fovea)是一种少见的具有遗传性质的疾病。 Deut-man[1 ]报道一家族 4个成员有蝶形色素沉着于中心凹 ,此类病例已往文献未见报道。由于色素上皮受损脱失的色素 ,游离至中心凹周围 ,重新排列 ,形成各种各样的形态 ,如蝴蝶形、花瓣形、格子形等 ,统称为图案状色素上皮营养不良 [2 ]。我科近两年来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发现 7例此类患者 ,现报告如下。7例患者 14只眼均为眼科门诊病例 ,其中男性 5例 ,女性2例 ,年龄 15~ 16岁 2例 ,30~ 33岁 3例 ,5 8~ 6 8岁 2例。因视…  相似文献   

8.
眼部转移癌多发生在已知原发肿瘤的患者,少见仅有眼部症状而首诊于眼科的病例,近期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2例以视力下降伴眼痛为首发症状而首诊于眼科的全身转移性肺癌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亚琴  张莉  杨桦  徐亮 《眼科》2010,19(3):210-212
目的 分析脑部磁共振检查(MRI)示空蝶鞍综合征患者的眼底表现.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经脑部MRI检查后诊断为"空蝶鞍"及"部分空蝶鞍"患者22例.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2月25日至2010年2月8日于北京同仁医院接受脑部MRI检查后发现"空蝶鞍"患者22例,均行眼底立体照相,分析患者临床表现、MRI诊断及眼底立体照相所见.主要指标临床表现及眼底照相所见.结果 22例患者中,以头晕为主诉者3例(13.64%);以头痛为主诉者4例(18.18%);以视力下降为主诉者6例(27.27%);以视野缺损为主诉者4例(18.18%).眼底立体照相发现1例患者左眼视网膜血管高度迂曲、扩张;2例患者双眼视乳头水肿;1例患者单眼视乳头水肿;1例患者双眼视乳头水肿伴视网膜水肿、放射状皱褶.结论 原发性空蝶鞍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头晕、头痛.眼底表现主要为视乳头水肿.  相似文献   

10.
Yan XM  Chen Y  Li HL  Rong B  Yang SL 《中华眼科杂志》2010,46(9):781-784
目的 探讨眼瘢痕性类天疱疮(OCP)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回顾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和皮肤科联合确诊为OCP的系列病例5例(10只眼)患者的病史、眼科常规检查、结膜囊细菌培养及全身免疫学常规检查的结果,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 确诊前,5例患者在早期均误诊为慢性结膜炎,在这些病例瘢痕较明显时,1例曾被误诊为Stevens-Johnson综合征,1例误诊为干燥综合征,患者从首次就诊至确诊的时间长达2~5年.在确诊前均经过长期抗菌滴眼液的局部治疗,1例经3次内翻倒睫矫正术,术后病情加重.5例患者中诊断为OCPⅡ期3只眼、Ⅲ期5只眼、Ⅳ期2只眼,3例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仅1例患者肿瘤标记物铁蛋白轻度升高,其余患者常规免疫学检查均正常.确诊后经合理治疗病情控制,但2例患者结膜瘢痕继续进展.结论 OCP早期表现类似慢性结膜炎,提高对OCP的警惕和认识是避免误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伴痉挛发作(cyclic oculomotor nerve paresis with spasms,COPS)为罕见性、发作性动眼神经功能障碍。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患者表现为动眼神经麻痹期与痉挛期交替发作。由于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如果缺乏对该病的认识将导致不当的治疗,甚至手术。我们通过对2例成人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总结该病的诊断要点及处理。1病例病例1男性,20岁,自幼家长发现其右眼睑裂较左侧小。  相似文献   

12.
0引言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常见的致盲性眼科疾病,而先天性白内障同时合并先天性内斜视、眼球震颤、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先天性腭裂等多器官先天性异常的病例则较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报告患儿,女,2(4/12)岁,以"发现左眼内斜视伴眼球震颤2a;发现左眼视力差伴强光下眯眼2mo"为代主诉入院。患者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2例因长期使用含硝酸苯汞的匹罗卡品眼液导致的带状角膜病变。病例1,患者于1955年因间歇性虹视伴眼痛,诊断为间歇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开始用0.5%的匹罗卡品眼液滴双眼,每日2次。用药27年,从未间断治疗,亦未发现新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4.
继发于前额粘液囊肿的眼眶脓肿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报告1例继发于前额粘液囊肿的左眼眶脓肿患者。方法:病例报告。结果:1例30岁马来西亚妇女,表现为左眼疼痛、肿胀3d,伴视力下降和上眼睑下垂。CT报告左额窦粘液囊肿蔓延至左眶内。手术引流治疗,视力和上眼睑下垂很快改善。结论:眼眶脓肿可继发于前额粘液囊肿,而且患者可无鼻旁窦既往病史。  相似文献   

15.
眼部结核2例     
1病例报告 例1:女,59岁,住院号304409,退休职员。患者发现右上睑外侧包块1mo,包块渐增大,无疼痛、复视、眼球运动障碍,无发热、咳嗽、盗汗等。  相似文献   

16.
外伤致角膜瓣翻转、移位3例,报告如下: 1 病例 第1例:患者男,18岁.2005年9月5日因左眼被施工的石块弹伤后眼痛、流泪、视力下降6 h入院.该患者于1年前在外院行双眼LASIK手术.  相似文献   

17.
0引言先天性小眼球合并眼眶囊肿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眼部先天发育异常,系因胚胎发育时期胚裂发育不全引起。我院于2003/2010年间诊治的先天性小眼球患者中,有5例为单眼无光感的先天性小眼球合并眼眶囊肿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右眼3例,左眼2例;  相似文献   

18.
笔者曾于2003年报道1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后脱位10年的病例,该患者于2001年10月11日成功接受左眼后脱位IOL眼内悬吊复位术[1].2008年8月30日患者洗脸后突感左眼视物不清,由于有过双眼IOL后脱位的经历,患者及时就诊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眼科.全身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无光感,眼球萎缩;左眼0.02,矫正视力0.8,角膜透明,前房正常,虹膜震颤,未见晶状体囊膜残留,瞳孔散大后发现三体IOL脱位于颞下玻璃体腔,三面镜检查发现鼻上晶状体襻游离,而颞下晶状体襻在位,患者俯卧位后自觉IOL复位于瞳孔区,眼底周边部可见上次手术视网膜光凝斑.  相似文献   

19.
笔者曾于2003年报道1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后脱位10年的病例,该患者于2001年10月11日成功接受左眼后脱位IOL眼内悬吊复位术[1].2008年8月30日患者洗脸后突感左眼视物不清,由于有过双眼IOL后脱位的经历,患者及时就诊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眼科.全身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无光感,眼球萎缩;左眼0.02,矫正视力0.8,角膜透明,前房正常,虹膜震颤,未见晶状体囊膜残留,瞳孔散大后发现三体IOL脱位于颞下玻璃体腔,三面镜检查发现鼻上晶状体襻游离,而颞下晶状体襻在位,患者俯卧位后自觉IOL复位于瞳孔区,眼底周边部可见上次手术视网膜光凝斑.  相似文献   

20.
分析视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方法,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方法:对视神经胶质瘤和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视神经胶质瘤的15例患者中以发现眼球突出为主诉的病例为6例,以发现视力下降为主诉的5例,眼球突出合并视力下降的2例;视神经鞘脑膜瘤组21例患者中以眼球突出为主诉的病例为13例,视力下降5例,眼球突出合并视力下降的3例。超声检查、CT、MRI检查均有典型表现;3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6例经伽玛刀治疗。 结论:视神经源性肿瘤在眼部检查及影像学表现上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辅助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治疗方案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制定,目前以手术及放射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