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我国,标准化病人用于诊断学教学及评估已有3年历史,它明明提高了医学生问诊和体检的基本技能。为了解医学生临床综合水平,即问诊、体检、诊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我们于1995年6~7月间采用标准化病人和教师共同参与的方法,对四年级学生进行了评估。对象和方法一、对象我校四年级学生350名,受试学生面达100%。评估时间在学生学完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专业课程后进入实习医院前。二、方法(一)用标准化病人评估。标准化病人对学生的评估包括学生问诊能力和体检能力的评估。评估材料包括:1.问诊内容评估表。即医学生在问诊过程中应获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的体格检查评估水平.方法 在培训标准化病人时,教师要强调作为标准化病人应当注意的问题并教会其常用的评估技巧,找出体格检查评估的重点和难点,并进行反复训练.结果 标准化病人对评估者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高了标准化病人体格检查的评估水平.结论 应用标准化病人对医学生进行体格检查训练,对提高医学生体格检查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培养医疗专业学生临床能力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培养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对医疗专业学生进行问诊及体检技能的训练、指导。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的问诊及体检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班。说明以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能充分发挥其指导者作用,提高医学生的临床能力,有效地解决目前医学教育中存在的临床能力训练不足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目前妇产科问诊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和临床教学应用情况。该院自2006年开始培训妇产科问诊标准化病人(SP)并建立标准化病人库,且应用在临床教学中,对医学生进行考核评估,取得了良好结果,结果证实妇产科问诊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提高了医学生对妇产科疾病的临床分析能力,增强了与病人的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5.
标准化病人在医学生问诊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凡  许杰洲 《医学教育探索》2006,5(12):1146-1147
采用标准化病人对医学生进行问诊技能训练,能使学生早期得到系统的问诊内容及问诊技巧训练,促进了医患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早期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思维方法,并有利于学生良好职业态度的培养,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标准化病人能准确表现病人临床症状、体征和痛史,具有被检查者、评估者和指导者三种能力。在普外科临床教学中。采用标准化病人对医学生进行问诊、体格检查训练和教学评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临床教学中存在的矛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沟通技巧夏对疾病的认识,符合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要求,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将医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用于问诊考核的实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完成临床课程理论和见习学业的医学生经过集中培训成为标准化病人(SP)并被应用于问诊考核,探讨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是否适于辅助临床诊断学教学。结果显示,SSP"表演"逼真;被考核学生应用SSP问诊和传统方法问诊比较,其病史采集效果相近,学习兴趣和临床技能均得到提高。SSP用于问诊训练和考核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诊断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扮演标准化病人(SP)对学生进行问诊训练和考核,以提高诊断学问诊教学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校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80人,分为实验组(40人)与对照组(40人),实验组采用教师扮演SP问诊实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诊断学问诊教学法。问诊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实习前问诊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教师扮演SP教学法进行问诊训练和考核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能够解决学生多、临床教学病例不足以及病人不愿意配合等问题,有利于提高诊断学问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标准化病人(Standard patient,SP)是指经过一定培训的正常人或病人充当某一疾病的模拟病人,以辅助学生临床学习或训练。采用标准化病人对学生进行问诊、体格检查训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提高了学生的各项临床技能及沟通技巧,促进了医患交流,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诊断学问诊见习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练习问诊。建议学生利用周末或寒暑假到病房练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问诊的技巧。建议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提高学生的问诊水平:一是在完成临床各科学习后再次到病房进行诊断学问诊教学;二是采用“标准化病人”辅助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为缓解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医患矛盾,提高医学生的实践技能,采用标准化病人对学生进行临床技能的培训和考核。通过对SP的培训,制定各个学科的标准化病例及考核标准,并引入具有医学背景的SP,用于临床实践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是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重要部分。 方法 总结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基地多年以来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师资培训中的经验。首先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采用“医教协同”“三环式管理”“上下联动”的培训管理模式、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积极借助社会资源,提升区域全科医生诊疗水平以及采用“导师负责制”培养全科医生高水平、专业化的科研能力,达到“五证合一”。其次通过临床带教师资课程的系统培训,丰富带教师资的临床教学方法,提高带教师资的临床教学技能,包括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广州-伯明翰医联体”,进行个性化教学,传达“自我导向型学习”的教育理念。另外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开设《全科医学概论》课程,以理论授课与社区医院见习相结合的形式,使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概念、工作性质、实际运用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结果 建立了有特色的全科医师规培基地;为华南地区构建了一支高素质全科医师带教师资队伍;引发医学本科生的兴趣,为社会培养未来的全科医生。 结论 通过努力,我们将建设高质量的全科医学基地,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全科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3.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完善医学生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提高临床医师队伍整体职业素质,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通过对住院医师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沟通技巧、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规范化培训,能全方位提高住院医师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14.
范慧  徐援 《中国病案》2012,13(3):58-60
临床思维是临床能力的核心和基础,医学生在实习阶段的重点就是要学会建立疾病的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培养对患者所患疾病及其治疗方案作出科学判断的思维方式。医学生在实习阶段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在临床教学工作中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问诊和查体效率,提高病案书写质量;诊疗过程中问题的引导,规范化教学查房,督促学生参加专业学术活动和教学活动,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健康教育等途径,从而促进医学生实习过程中临床思维的培养与提高。  相似文献   

15.
张伟  孙瑞玲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4):4371-4376
背景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人才数量不足且质量有待提升。全科医生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最主要的医疗卫生人才,以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形式为主,建立一支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全科医生队伍,是目前有效缓解我国基层卫生人才短缺、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成为提升规范化培训质量的重要工具。目的 以柯氏模型为基础,建立一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为全科医生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7月-2018年7月,先通过文献研究法以柯氏模型为基础筛选并建立初步的评估指标体系,再通过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确定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结果 构建了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28个四级指标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其中4个一级指标包括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权重分别为0.209 0、0.180 5、0.352 2、0.258 3;10个二级指标,按权重排序分别是实践培训(0.164 3)、实践技能(0.140 0)、发展能力(0.133 9)、职业道德与团队协作(0.116 3)、服务对象满意情况(0.116 3)、工作过程(0.102 0)、投诉纠纷情况(0.075 5)、工作计划完成情况(0.066 6)、理论培训(0.044 7)、理论知识(0.040 5)。结论 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信效度分析来验证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培训部分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操作训练与考核,可以弥补教学资源不足,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方法培训学生标准化病人与教师共同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培训,对照组沿用旧的教学方法进行体格检查培训。结果实验组考核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新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医学生的体格检查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的出台,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全科医学的发展是分级诊疗实施的关键,而人才培养是学科发展的核心环节。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复合型临床医学人才,承担着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预防保健、慢性病管理等连续性医疗服务,管理人群涉及不同性别年龄及其所处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各层面的健康问题。因此,全科医生的培养内容须涵盖医学相关的诸多领域。目前我国基本确立了以"5+3"为主体、"3+2"为补充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高质量全科医生的最佳途径。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自2011年开展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来,积极致力于探索符合我国国情、适应行业特点、满足患者需要的全科医生培养道路。经过近8年的实践,在管理体系建设、优化培训策略、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建立全科住院医师项目委员会管理队伍建设和严格师资队伍选拔方面完善培训体系;从优化导师管理并通过学员反馈优化医院及社区轮转方案提升培训质量;采取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特色多样化评估手段,阶段性稳步提升学员技能,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培养优秀全科医学人才。探索规范高效、可复制、可推广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为实现全科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哮喘的早期筛查、规范化诊治及有效的管理是提高哮喘控制水平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哮喘频繁急性发作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医疗花费增加、经济负担加重。目前我国城镇地区哮喘的诊疗水平虽较前有所提高,但基层哮喘患者的控制水平仍然很低。在国内外哮喘指南、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深圳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特色,由深圳市医防融合呼吸项目组专家集体讨论制定,旨在提升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对哮喘的早筛、早诊能力,并提高基层医师哮喘规范化诊治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