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中幽门器械扩张预防术后早期胃潴留的作用。方法:连续对56例食管癌患者(实验组)术中用二尖瓣扩张器进行胸胃幽门扩张,并与前期未行幽门扩张术的50例食管癌患者作对照。结果:扩张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胃肠减压引流量减少,出现胸闷、返流及胃潴留者仅3例,无器械扩张相关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出现返酸及胃潴留11例,功能性幽门梗阻2例(手术探查1例),胸内吻合口瘘1例。结论:食管贲门癌术中附加幽门器械扩张有利于促进胸胃排空和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早期胃潴留的发生,使幽门功能免遭破坏,并可防止十二指肠液返流。该方法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安全性好、可适用于任何手术径路施行的食管癌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3-01/2008-12胃癌根治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而治愈,时间10~52 d,平均24.3 d.结论:胃癌根治术后PGS采用非手术疗法可痊愈,应避免盲目手术.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科2001-03~2005-03收治食管癌168例,现将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本组8例采用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吻合,其中颈部吻合7例,胸内主动脉弓上吻合1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6例,给予禁食、胃肠减压、静脉高营养、经十二指肠营养管注入流质饮食。机械性胃排空障碍2例,给予手术治疗,行胃空肠吻合、松解粘连使胃张力减低。结果:本组均治愈。结论: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多见于颈部吻合患者,多为功能性,一般行保守治疗,个别为机械性,必须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麻痹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3-01-2005-12胃癌术后16例胃麻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病例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2~35 d恢复胃动力,痊愈出院.结论 胃癌手术后胃麻痹的病因是多因素的,神经激素和肌源性胃排空调控的改变,内分泌激素不足等可能是胃麻痹的主要原因,胃肠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采用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而积极预防可有效降低术后胃麻痹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0~2008年926例食管贲门癌行根治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PG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42例出现胃瘫综合征表现,均发生在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期间.患者出现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及顽固性呃逆,呕吐物为大量胃内容物及少量胆汁.胃肠减压量24小时为800~1500ml.42例患者均行泛影葡胺口服或胃管内注入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见残胃扩张无力,胃蠕动减弱或消失,造影剂排空延缓,无吻合口梗阻.25例行胃镜检查,可见胃内大量液体残留,吻合口不同程度水肿,但胃镜均能顺利通过吻合口进入十二指肠,未见机械性梗阻征象.经保守治疗后,均于15~90天内治愈.结论 术后胃肠道运动的改变及吻合口水肿可能是发生PGS的主要原因,而高龄、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失衡、腹腔感染可能为其诱因.胃肠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诊断时必须排除机械性、器质性病变,采取非手术保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7.
自 198 7- 12~ 1999- 12 ,同一术者连续 176 0例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经验 ,吻合口瘘 1例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76 0例 ,男 115 3例 ,女 6 0 7例 ,男女比1.9∶ 1,年龄 <39岁 98例 ,40~ 49岁 42 8例 ,5 0~ 5 9岁 6 18例 ,6 0~ 6 9岁 46 0例 ,>70岁 15 6例。 TNM分期 :0期 6 2例 , 期 130例 , 期 5 5 3例 , 期 82 3例 , 期 192例。根治性切除146 7例 ,姑息性切除 2 93例。食管癌 1195例 ,均行食管胃弓上吻合 ,其中食管胃包埋缝缩吻合 78例 ,舌状浆肌瓣覆盖食管胃粘膜吻合及其改良术 1117例 (改良术 10 7…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胃瘫发生的因素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食管癌术后并发胃瘫14例患者。结果:14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术前并发症、手术时间过长、术后情绪紧张是食管贲门癌术后发生胃瘫的高危因素。胃瘫可经非手术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肺部感染20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晔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4944-4944
肺部感染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患者肺部自身原因、麻醉的影响;手术中肺被牵拉、压迫、术后疼痛等造成患者的呼吸浅快;疾病本身导致的营养不良,呼吸肌肌力下降;老年人肺发生退行性变化或合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以至呼吸道分泌物黏稠、潴留,细菌繁殖引导起的肺部感染;其中排痰不畅是肺部感染最主要的原因,疼痛引起的呼吸浅快也影响痰液的排出。为了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笔者在护理术后患者中采取了湿、拍、翻、流、咳、吸等综合护理  相似文献   

10.
食管贲门癌术后胃瘫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胃瘫发生的原因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年1月到2004年7月我院收治的食管贲门癌术后发生的6例胃瘫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贲门癌术后胃瘫发生原因复杂,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呕吐、胃液引流量增多,胃造影及胃镜检查可明确诊断。6例经保守治疗,2周~3月恢复胃动力。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胃瘫应坚持保守治疗为主,肠内营养是一种重要而简单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防治措施。方法:对食管贲门癌术后12例吻合口瘘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颈部瘘10例,胸内瘘2例,颈部瘘均经保守治疗成功,2例胸内瘘均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吻合口瘘的发生与血运不好、张力过高、感染和缝合技术缺陷、吻合方法、部位、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吻合口瘘重在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吻合口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刘书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486-4486
目的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探讨吻合口瘘的防治方法。方法对19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采用保守"四管"支持、对症治疗后,治愈17例,死亡2例。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华大学附属医院2000-01-2009-06腹部手术后25例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胃瘫发病时间多为术后3~8 d,部分患者超过10 d,全部患者均行非手术治疗2~10周,其中1例因合并脾窝脓肿、感染性休克致临床死亡,其余24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各种腹部手术都可以发生胃瘫,其发病机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诊断并不困难,应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注重营养支持尤其是肠内营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健侧气胸的防治措施。方法:对9例术后健侧气胸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气胸多发生于老年伴有肺部疾病者,均经胸腔闭式引流,治愈7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合并肺部疾患、胸膜炎,长期吸烟是健侧气胸的高危因素,应重视围手术期呼吸道的管理,及时胸穿和胸腔闭式引流是术后健侧气胸及早诊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贲门癌152例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机制,抗返流措施及治疗。方法:经左侧开胸,食管,胃左胸内吻合。结果:139例经内镜活检显示黏膜病理改变,为病理性反流,通称为反流性食管炎,约占91.4%。结论:现有食管胃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近几年来临床出现的食管贲门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4例患者加强心理护理;严格禁食及胃肠减压,并辅以高渗盐水洗胃;加强营养;促进胃肠蠕动。结果:本组均于6周内康复,无1例再行手术。结论:做好心理疏导,维持有效的胃肠减压,纠正营养不良状况是护理的主要任务,也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95-01~2003-12共行胃手术1 752例,术后共发生胃瘫32例,发病率1.26%,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对我院1998-03~2006-05食管贲门癌根治术中并发乳糜胸7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50~75(平均58)岁.均发生于左胸.过弓吻合6例,弓下吻合1例.本组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标准[1]均为T4N1M0期患者.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的一项常见并发症,其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延缓了患者的康复,若污染胸腔仍会造成严重的胸腔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食管癌、贲门癌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方法:167例食管癌、贲门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预防组83例术前口服胺碘酮,开始为200 mg,3次/d,连服5 d后,改为200 mg/d至手术前,术后静脉使用胺碘酮,能进食后改200 mg/d口服。对照组84例,不予胺碘酮预防,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各种并发症情况,房颤发生率及心室率的变化。结果:预防组房颤发生率、房颤时心室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0%vs 13.1%;(112±10.5)次/min vs(135±15.3)次/min,P均〈0.05。结论:胺碘酮能安全有效降食管癌、贲门癌开胸术后房颤的发生率,减慢房颤发生时的心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