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心肺循环科治疗的36例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在溶栓前、中、后均实施对症护理及肺血管病专科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穿刺处皮肤等情况,并进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实验室检查,及时发现出血等并发症。结果34例患者胸闷、胸痛、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其中:1例患者在腹部皮下注射处出现1 cm×2 cm的血肿;2例患者桡动脉穿刺处出现1 cm×1 cm的血肿,经纱布填塞1 h后,血肿均未见增大,7 d后逐渐吸收;3例患者出现鼻出血,量约30 ml,经纱布填塞后停止出血;2例患者血压为75~80/50~55 mmHg(1 mmHg=0.133 kPa),经升压等急救和护理后均好转;2例患者病死。结论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期间,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积极配合抢救,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急性肺栓塞(APE)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气体、羊水、脂肪等)堵塞肺动脉而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综合征.目前,随着人们对肺栓塞认识的提高,APE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来势凶险,死亡率高,现就救治成功1例脑出血急性期合并大面积APE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高危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9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均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溶栓后24h行CT肺动脉造影评定疗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溶栓前、后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anterior-posterior diameter,APD)、右心室舒张末期横径(transverse diameter,TD)、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PAP)、三尖瓣反流压差(tricuspid valve pressure gradient,TRPG)、右心室壁运动幅度(right ventricular wall motion amplitude,RVAWM),检测溶栓前、后D-二聚体、B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记录溶栓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有效率为93.1%;溶栓后APD、TD、PAP、TRPG较溶栓前下降,RVAWM较溶栓前增加(P〈0.05);D-二聚体、BN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溶栓后出血4例,死亡1例。结论阿替普酶适用于急性肺栓塞高危患者的快速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4.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9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应用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冠状动脉总再通率:观察组82.6%,对照组50.0%;患者在发病后6h内静脉溶栓治疗再通率:观察组89.3%,对照组60.0%。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5周病死率:观察组6.5%,对照组9.6%。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MI临床疗效好,血管再通率高,尤其在发病后6h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更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自动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监测自动换血的2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换血前后胆红素、血常规、电解质、血糖、pH值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并监测患儿换血过程中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外周动静脉自动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530.7&;#177;85.6μmol/L、230.8&;#177;93.1μmol/L,换血前后间接胆红素分别为465.3&;#177;55.8μmol/L、220.6&;#177;65.2μmol/L,换血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下降率分别为56.5%、52.6%。换血前后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自动换血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便易行、节省人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期间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治疗方案,观察组接受阿替普酶药物治疗,评价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对比治疗后两组24 h mRS差评分及90 d mRS差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MoCA评分为(26.22±1.6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2.13±2.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53,P<0.001);观察组溶栓治疗后24 h mRS差评分及90 d mRS差评分分别为(2.93±1.23)分、(2.94±1.10)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后,不仅可改善认知功能,且患者临床上的预后情况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83例随机分为2组,低剂量组140例,标准剂量组143例,采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采用卡方检验或者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病死率,评估急性脑梗死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安全性。结果 (1)2组患者在溶栓24 h、3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12)vs 5(2,10),U=0.361,P=0.718;4(2,11)vs 4(2,10),U=0.118,P=0.906];溶栓后7、28、90 d,2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86%vs 53.85%,χ~2=0.002,P=0.962;64.29%vs62.94%,χ~2=0.013,P=0.911;70.00%vs 72.03%,χ~2=0.06,P=0.807)。(2)2组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率无明显差异(6.43%vs 7.69%,χ~2=0.040,P=0.842),溶栓后90 d内低剂量组死亡11例,标准剂量组死亡12例,2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χ~2=0.120,P=0.73)。结论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性和疗效相似,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时,选择静脉溶栓方式,分析其临床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于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收集96例急性脑梗塞病患的临床资料,所选患者均采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将用药剂量作为分组方法,48例患者采用标准剂量(0.9mg/kg),作为研究组,另外48例患者采用低剂量进行治疗(0.6mg/kg),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为(12.28±1.26)分,对照组为(13.02±1.0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MMSE评分为(23.62±3.23)分,对照组为(22.98±3.3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DD水平为(0.25±0.02)μg/mL,低于对照组(0.48±0.21)μ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APTT水平为(31.28±1.89)s,低于对照组的(33.23±2.26)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Fib水平为(2.12±0.23)g/L,对照组治疗后Fib水平为(2.21±0.28)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选择静脉溶栓治疗,能够获得较为良好的效果,而具体的用药方式以及用药剂量,需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0.
邓晓丽  张艺 《全科护理》2013,(28):2623-2623
[目的]总结肺栓塞病人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对10例肺栓塞病人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同时加强护理。[结果]10例病人溶栓成功,经治疗好转出院;术后回访至今,恢复良好。[结论]加强肺栓塞病人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护理有利于病人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比较阿替普酶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具有溶栓适应征的100例AIS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动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各50例,2组患者分别给予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3个月随访期间对患者的受累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2组疗效和临床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14 d,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2组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S发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或动脉溶栓治疗,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获得较高的血管再通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2种方法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3.
2002年6月~2004年6月,我院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11例,取得良好疗效。出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114-1116
探讨老年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采用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溶栓治疗的疗效。选取收治的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行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溶栓治疗治疗组行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效率显著要高(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气指标、BNP、D-二聚体、cTnl均显著改善,而治疗组除c Tnl外,其余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右心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老年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采用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溶栓治疗,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右心功能,效果尤为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肺栓塞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肺栓塞是急危重病之一,必须及时有效地进行诊治,否则将危及患者的生命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科学合理的、适合国人的治疗方案。我院对17例肺栓塞患者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针对相关的护理问题提出了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郝娜  苑克晶 《大医生》2021,(3):74-76
目的 分析不同时间窗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白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吉林省电力医院收治的2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不同时间窗进行分组,发病3?h内进行阿...  相似文献   

17.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731-3733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尿激酶静脉溶栓,观察组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m R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用药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颅内出血性和非颅内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均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9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I与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与hs-CRP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史丽圆  庄妍  孙远贞 《全科护理》2014,12(8):713-714
正急性脑梗死具有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健康,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危害[1]。急性脑梗死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是超早期恢复脑梗死区血流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内的脑组织,从而改善病人的病情和预后[2],而溶栓疗法是急性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3]。我院2009年9月—2013年9月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