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胆内瘘是指胆汁通过异常的通道流入肠道或其他空腔脏器,如胃、横结肠[1]。它是胆石症患者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科自1994~2006年共收治胆内瘘患者12例。我们体会到,胆内瘘临床诊断相当困难,术中只有认真探查,正确处理,才能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现将我们的诊治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5例,年龄34~65岁,病程5~32a。本组均有右上腹疼痛病史,5例有畏寒发热史,3例有黄疸病史。1.2方法本组术前均未明确诊断,均为术中探查和术中胆道造影和胆道镜检查后才确诊。其中:胆囊十二指肠瘘5例,行胆囊及瘘管切除、十二指肠壁修… 相似文献
2.
胆囊内瘘是由于胆囊结石、炎症侵及周围组织造成内瘘,在临床上常可遇见,我院在1998-01/2007-10共收治12例,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5例,年龄52~78(平均61)岁。均有长期胆囊结石和胆囊炎病史,其中伴有黄疸3例,肠梗阻1例,B超、CT检查,提示萎缩性胆囊炎,胆囊结石9例,其中伴胆管扩张3例,胆总管结石1例,胆道积气2例。术前明确诊断仅为2例,为Mirizzi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我院2005-12收治左肝叶囊肿患者1例,因手术中处置不当,致术后7 d发生胆漏再次手术,现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59岁。因上腹部疼痛4 d,突发加重3 h于急诊入院。既往无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病史,患胆管结石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空肠R oux-en-Y吻合术后6 a。查体:T 38.7℃,P 116次/m in,R 20次/m in,BP 114/82 mm Hg,急性痛苦面容,皮肤巩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心肺检查无异常,右上腹部明显压痛、肌紧张,肝脾未扪及,肠鸣音正常,腹水征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8年收治的20例胆漏患者发生胆漏的原因、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16例首选非手术治疗,4例中转手术,非手术治愈率80.0%(16/20)。结论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及T管拔除手术,主要与炎症、粘连、解剖变异和操作不仔细有关。胆漏应以预防为主。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胆漏大小、病情轻重等选择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总结胆内瘘的诊治经验.[方法]对31例胆内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均行B超检查,其中30例提示胆囊炎、胆囊结石;5例提示胆管扩张、胆管结石;6例提示胆囊积气; 2例显示胆道积气.术前2例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提示小肠梗阻,1例见结石影;8例行磁共振胆胰管造影检查,其中2例显示胆囊、胆管气体;2例黄疸病人分别提示肝尾叶或胰头占位,术中探查未见占位,仅发现肝门胆管或胆总管内有结石.术前仅5例考虑到胆内瘘的诊断,其余均在术中发现.30例行胆囊切除或部分切除,1例胆总管胃瘘行瘘管切除,瘘口修补, 3例胆囊胆总管、肝总管瘘在取尽结石后,经瘘口置T管引流.术后随访1~5年,无死亡病例,5例术后出现胆漏,经引流治愈,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X线、钡餐、B超、CT和磁共振胆胰管造影等检查对诊断胆内瘘有帮助.治疗时应修补瘘口,瘘口过大可利用部分胆囊壁来修补.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彭茂明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5,6(5):98-98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993年1月至2001年6月。在我院外科行胆肠吻合术病人152例。发生胆瘘病人7例,其中女性5例。男性2例,年龄在32~67岁.中位年龄41岁。 相似文献
15.
我院从 1996 - 0 5~ 2 0 0 1- 0 7共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5 76例 ,其中发生胆漏 5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例 ,女 4例。最大年龄 6 2岁 ,平均体重 5 8.5 kg,最长手术时间 4h,术后发生胆汁漏时间最长 48h,最短 12 h,放置引流管时间最长 2 1d,最短 5 d。 3例因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而经引流后自愈 ,2例两次开腹 ,5例均痊愈出院。2 讨论以我院近 2 a统计 ,85 .6 %的胆囊切除术为腹腔镜手术 ,但其所引起的一些并发症也逐渐引起重视 ,以本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防治体会如下。2 .1 诊断 胆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一个常见并发… 相似文献
16.
胆囊切除术后胆瘘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病例报告例
1:男,58岁。因右上腹持续性绞痛2d而入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无异常.右上腹压痛阳性,反跳痛阳性,墨非氏征阳性。B超示:急性胆囊炎,胆鞋结石,急诊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胆囊已坏疽.腔内有数枚结石,行胆囊切除术,其中有1枚结石嵌顿于Hartmann袋紧密粘连于胆总管前壁,以电刀分离.术后10h发生胆瘘,再次手术证实,胆总管前壁有直径0.2cm破口,扩大破口,置入T管,术后3周拔T管,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7.
18.
胆内瘘3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胆内瘘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1例自发性胆内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经B超、CT、消化道造影、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nancect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等检查确诊胆内瘘8例,术前疑诊胆内瘘7例。术中证实胆囊十二指肠瘘23例,胆囊结肠瘘4例,胆囊胆总管瘘4例。除2例胆囊癌晚期外均切除胆囊后,行十二指肠瘘修补术18例,胆总管切开T管外引流+胃空肠吻合术2例,结肠瘘修补术3例,横结肠癌根治术1例,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术4例,另有3例行回肠切开取石。结论:胆内瘘患者常无特殊临床症状,结合B超、CT、消化道造影、MRCP等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胆内瘘,治疗原则仍是切除病变胆囊和瘘管、修补瘘口、解除消化道梗阻。 相似文献
19.
李现昌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8,2(10):104-105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预防、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肝胆手术后致胆瘘28例。结果保守治疗15例治愈,死亡1例,其中转手术治疗1例;手术治疗11例和内镜治疗2例均治愈。结论胆瘘发生除患者自身的因素之外,也与解剖变异、术者操作不仔细和技术欠佳有关。预防应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环节着手,根据病情变化选择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