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转运呼吸机在危重患儿院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湖南省儿童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未使用转运呼吸机转运和2019年1月—2020年1月使用转运呼吸机转运的危重患儿分别作为对照组(n=120)和观察组(n=122),对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转运途中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变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转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转运前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氧合指数(PaO2/FiO2)、小儿危重病例评分、转运前病程、原发疾病、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途中两组患儿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导管脱管、留置针脱出、心搏骤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转运成功率、治愈及好转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运呼吸机在危重患儿院际转运中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协助提高院际转运的成功率,改善危重患儿的预后,值得在院际转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我院院际转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减少转诊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通过我院转运中心接诊的重症患儿转诊相关资料,了解转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 研究期内共接诊符合纳入标准的危重患儿353例,发生不良事件21例,发生率5.95%,其中紧急不良事件6例(1.71%),严重不良事件15例(4.25%);男性发生不良事件19例,女性发生不良事件2例,男性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女性(P=0.03);呼吸系统及混合系统疾病患儿发生不良事件19例;3例发生气管插管脱落的紧急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为镇静不良,严重不良事件15例,发生原因主要为病情评估不足及仪器设备故障.获得高级生命支持培训合格证的接诊医师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9%(6/194例),未获得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43%(15/159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8,P=0.02).结论 转诊过程常发生不良事件,男性患儿发生率高于女性患儿;呼吸系统及混合系统疾病更易发生不良事件;气管插管导管脱管为主要的紧急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主要为镇静不良、仪器设备故障(包括氧气供应不足、电池不足等);提高接诊医师急救水平将有效降低转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院内转运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治疗中重要且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重症患儿的诊治过程中常需院内转运,而转运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应进行风险利益比的评估,以决定是否进行院内转运。专业的培训、完善的临床评估、合适的设备、转运清单的使用以及转运中的监护可增加转运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危重症患儿的远距离院际转运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PICU通过远距离院际转运收治的507例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断和转归.结果 507例危重症患儿中,男336例,女171例;年龄29 d ~15岁(中位数11个月);体质量2.5 ~80.0 kg(中位数8.0 kg);转运花费时间为90 ~ 990 min(中位数为264 min),其中121例(23.9%)花费121~240 min,288例(56.8%)花费241 ~480 min,72例(14.2%)花费超过480 min;转运距离为74~ 620 km(中位数266 km),其中249例(49.1%)患儿转运距离101 ~ 200 km,133例(26.2%)患儿转运距离≤100 km.前3类疾病是心血管系统疾病(169例,33.3%)、呼吸系统疾病(128例,25.2%)和神经系统疾病(85例,16.8%);转运过程中无一例死亡,均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PICU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其中治愈出院486例(95.9%),放弃治疗13例,死亡8例.结论 在院际远距离转运时,配备专业的转运队伍,做好转运前充分的准备,密切监护患儿在转运途中的病情变化能有效提高转运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评估儿童死亡危险(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PRISM)评分对院间转诊重症患儿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方法 2012年8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转诊的412例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PRISM评分系统的相关生理参数及结局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来评估PRISM对死亡和存活的分辨力,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来评估预期病死率和实际病死率是否拟合.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412例院间转诊患儿中,367例(89.08%)为新生儿和婴儿,疾病类型以呼吸系统疾病(172例)和混合性疾病(169例)为主.45例患儿在住院期间发生死亡,病死率为10.92%.PRISM评分对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是0.829(95% CI0.768~0.890).对PⅪSM评分进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计算出卡方值为8.75 (P =0.364).结论 PRISM对院间转诊重症患儿的死亡风险评估具有较好的分辨力和拟合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的疾病谱,进一步提高对院前急救危重病症的认识与应急处理能力.方法 对我院1998至2007年十年间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119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探讨院前急救最佳策略.结果 院前急救与转运疾病谱排序:新生儿前5位疾病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肺炎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婴幼儿前5位依次是重症肺炎、颅内感染、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高热惊厥.结论 实施危重患儿三级转诊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主动转运方式可使危重儿在危重症的最初阶段得到及时治疗,从而全面提高救治质量;同时,可根据院前急救的疾病谱排序特征制定急救工作重点,对急救专业人员的培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级诊疗体制的改革推动着院间转诊工作的不断开展,高质量的院间转诊工作是保障重症患者获得有效救助的关键,尤其对病情变化迅速的儿童患者意义更为重大.提高转诊各环节质量,需建立合理的转诊规范与网络,探索建设科学合理的危重患儿转诊网络,将为危重患儿院间转诊的开展提供更为全面的保障.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院间转诊网络平台的建立提供了条件.本文系统分析了我院院间转诊网络平台的功能及作用.  相似文献   

8.
危重患儿转运网络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祝益民 《临床儿科杂志》2007,25(11):881-884
转运是以一个三级医院为中心向周围辐射,集危重病转运、通讯联络和培训为一整体的特殊医疗系统,又称转运网络。随着国内新生儿与儿科监护病房(NICU和PICU)的建立,近年来新生儿和儿科危重儿转运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文章提出转运网络的模式、组织类型与方式,重点介绍转运网络的范围和转运环节配合,对转运前、到达求助医院时和转运途中的工作进行叙述,将转运评价、转运过程的质量控制纳入转运体系管理,还就区域性危重儿转运网络的建立和开展转运网络的初步经验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的疾病谱,进一步提高对院前急救危重病症的认识与应急处理能力.方法 对我院1998至2007年十年间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119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探讨院前急救最佳策略.结果 院前急救与转运疾病谱排序:新生儿前5位疾病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肺炎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婴幼儿前5位依次是重症肺炎、颅内感染、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高热惊厥.结论 实施危重患儿三级转诊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主动转运方式可使危重儿在危重症的最初阶段得到及时治疗,从而全面提高救治质量;同时,可根据院前急救的疾病谱排序特征制定急救工作重点,对急救专业人员的培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的疾病谱,进一步提高对院前急救危重病症的认识与应急处理能力.方法 对我院1998至2007年十年间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119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探讨院前急救最佳策略.结果 院前急救与转运疾病谱排序:新生儿前5位疾病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肺炎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婴幼儿前5位依次是重症肺炎、颅内感染、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高热惊厥.结论 实施危重患儿三级转诊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主动转运方式可使危重儿在危重症的最初阶段得到及时治疗,从而全面提高救治质量;同时,可根据院前急救的疾病谱排序特征制定急救工作重点,对急救专业人员的培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肥胖危重患儿营养支持更具挑战性,除原发疾病的危重状态外,由肥胖带来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器官功能损伤导致的共患疾病使肥胖危重患儿的营养风险更高,临床病情更复杂,代谢状态更多变。采用间接能量测定仪监测肥胖危重患儿静息能量消耗,据此评估其能量需求成为临床“金标准”。充分蛋白质供给,合理碳水化合物与脂类热卡比例,客观、适宜的动态监测与评估,及时的营养方案调整是危重肥胖患儿营养支持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是导致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发生于非粒细胞缺乏的危重患者,早期诊断以及准确地筛选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性抗真菌治疗逐渐得到重视.应用统计学多因素分析方法确立IFD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真菌感染风险评估模型.念珠菌评分可用于选择高危患者接受早期抗真菌治疗.该文就非粒细胞缺乏的危重患者真菌感染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及验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静息能量是评估患者能量消耗的主要指标,而儿童危重患者的能量消耗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疾病状态下的静息能量消耗有所不同;目前,间接能量测定是衡量机体能量代谢的“金标准”,利用间接测热法可准确掌握患者的能量消耗,利于优化营养支持,提供个体化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14.
血浆置换在儿童危重症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在治疗儿童危重症中的效果。方法对2003年8月-2009年1月收治并接受血浆置换治疗的危重症患儿26例,就其适应证、治疗效果、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危重症患儿,共进行79例次血浆置换(全血浆置换75次,双重血浆置换4次),治疗均顺利完成,未见严重并发症。好转19例,放弃治疗并失访3例,因原发病死亡4例。结论血浆置换可以广泛应用于儿童肾脏、神经、血液等多系统疾病中,为危重症救治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急危重症患儿病情评估及抢救治疗中重要的监测手段,对掌握病情、早期发现循环功能异常、指导针对性用药有重要意义.目前监测血流动力学的方法很多,但各自的缺陷限制了其在儿科中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广泛应用得以推出新型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其具有无创性、可连续动态监测性、适合床边使用等优点,为危重症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