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蝇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品系抗性的发展及对其他3种杀虫剂交互抗性,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量点滴法。结果经过26代的选育,抗高效氯氰菊酯家蝇品系的抗性倍数达152.907 9,对溴氰菊酯的交互抗性倍数为44.819 6,有明显的交互抗性,对DDVP抗性倍数8.789 9,交互抗性不明显,对残杀威的交互抗性倍数0.607 4,呈负交互抗性。结论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易产生抗性,对其他杀虫剂也会产生交互抗性,使用杀虫剂时应注意种类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抗性品系家蝇对常用杀虫剂交互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3个抗性品系家蝇对5种杀虫剂的交互抗性,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点滴法。结果 抗DDVP品系达14.71倍的抗性,而对氯菊酯、巴沙的交互抗性分别为93.49倍和7.103倍,而对氯氰菊酯基本没有交互抗性,对DIT为0.16倍,呈负交互抗性。抗巴沙品系达5.05倍,对氯菊酯、DDVP的交互抗性为4.07倍和2.78倍,对DDT基本无交互抗性,对氯氰菊酯呈负交互抗性。抗氯菊酯品系达223.09倍的抗性,对氯氰菊酯、DDT的交互抗性为6.63倍及9.20倍,而对DDVP、巴沙基本无明显交互抗性。结论长期使用一种杀虫剂容易产生抗性,亦可能对其它杀虫剂产生交互抗性,用药时应注意种类的选择,合理使用杀虫剂。  相似文献   

3.
家蝇对两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家蝇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的稳定性。方法 在连续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多年的内蒙古赤峰市屠宰场采集家蝇自然种群,带回实验室饲养并测定其对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LD50的变化情况。结果 家蝇连续用氯氰菊酯选择10代,相对抗性上升了49.96倍,LD50是敏感品系的1412.75倍。自然种群家蝇脱离用药环境后,对氯氰菊酯的抗性衰减较为缓慢,30代仍不能恢复敏感性;而对溴氰菊酯的抗性衰减不明显,至12代时仍保持223.36倍的抗性。结论 家蝇对氯氰菊酯抗性上升较快,对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抗性衰减缓慢。  相似文献   

4.
德国小蠊抗性品系对化学杀虫剂交互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德国小蠊 (Blattellagermanica)抗氯氰菊酯品系对 5种常用化学杀虫剂的交互抗性 ,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高防制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药膜接触法。结果 抗氯氰菊酯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胺菊酯、残杀威和DDVP的抗性系数与室内敏感品系相比分别为 3 .11、3 .67、3 .3 5、1.18和 1.19倍。结论 长期大量使用一种杀虫剂德国小蠊易产生抗药性 ,并对杀虫机理相同的其他杀虫剂产生交互抗性 ,故在害虫防制时应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室内选育,获得家蝇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品系,探讨拟除虫菊酯对家蝇抗性形成机制、遗传规律.为延缓家蝇抗药性的产生,制定科学合理的抗性治理措施,更有效地防治家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抗性选育参照国标GB 13917.1~13917.8-92(农药登记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方法>以亚致死浓度高效氯氰菊酯对敏感品系家蝇逐代喷施.抗性测定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不同世代家蝇的LD50并计算抗性指数.结果 在高效氯氰菊酯的连续作用下,经过22代的选育,敏感品系家蝇在较短时间内对该种化学杀虫剂会产生较高的抗药性,形成抗性品系,抗性系数达到104.23倍.结论 家蝇抗性的发生、发展,实质上是杀虫剂对家蝇种群中具有抗性基因的个体做定向选择的结果,选择压力越大,抗性发展越快.施药方法对抗性的选育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杭州市家蝇抗性水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杭州市家蝇抗药性水平,为杀虫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微量点滴法,检测杭州市家蝇现场品系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二氯苯醚菊酯、氯氰菊酯、EBT、敌敌畏、胺菊酯7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结果2005年杭州市家蝇现场品系抗性水平与1982年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抗性倍数由高到低依次为:高效氯氰菊酯80.80倍,溴氰菊酯52.71倍,氯氰菊酯45.48倍,二氯苯醚菊酯20.63倍,胺菊酯4.86倍,敌敌畏4.06倍,EBT1.72倍,其LD50取。值分别为0.2020、0.0369、0.3775、0.1857、1.1362、0.4306、0.3946μg/只。结论杭州市家蝇现场品系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二氯苯醚菊酯、氯氰菊酯抗性较高,在今后的灭蝇工作中应注意减少使用。  相似文献   

7.
用点滴法测定发现,上海老港地区家蝇对常用的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均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对拟除虫菊酯的抗药性尤为明显,对顺式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苄呋菊酯的抗性分别为107.41、50.85、43.64、20.27、15.90和18.17倍。 用三氟氯氰菊酯汰选20代后,其抗性为F_1的16.81倍,为正常品系340.73倍,这个抗三氟氯氰菊酯品系对有机磷杀虫剂呈低度交互抗性,而对其它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氯菊酯(1367.63倍)、氰戊菊酯(>714.29倍)、氯氰菊酯(527.12倍)、顺式氯氰菊酯(234.47倍)、溴氰菊酯(1000.00倍)、苄呋菊酯(89.06倍)呈高度交互抗性。本文还讨论了抗性治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苏州市区及所辖 3个县级市家蝇对敌敌畏、二氯苯醚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抗性情况。方法 微量点滴法。结果 苏州市区及所辖 3个县级市家蝇对敌敌畏高抗 ,对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中抗 ;苏州市区及吴江市家蝇对二氯苯醚菊酯高抗 ,太仓市和昆山市家蝇对二氯苯醚菊酯产生了中等抗性。结论 苏州市及所辖 3个县级市防制家蝇应改用与上述杀虫剂无交互抗性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家蝇的实验室选育方法,培育家蝇的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品系,探求高效氯氰菊酯杀虫剂对家蝇产生抗性的规律,为家蝇的化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微量点滴法。结果经高效氯氰菊酯连续10代的选育,敏感品系家蝇对该种杀虫剂产生较高的抗药性,形成抗性品系,抗性倍数达到167.01。结论家蝇对杀虫剂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于杀虫剂对家蝇连续选择,抗性的发展与选择的压力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家蝇抗性调查及防制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了解家蝇对常用杀虫剂抗性现状及防制对策研究。方法 建立抗性监测点,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u)s0(剧只),提倡轮换或混合用药,控制家蝇抗性的发展。结果 浙江省11个市(地)监测点家蝇对溴氰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胺菊酯、EBT、三氯杀虫酯和敌敌畏等8种常用杀虫剂LC50(μg/只)依次分别为0.005~0.0488、0.070~0.3107、0.019~0.1381、0.0155~0.1258、0.442~1.5418、0.1150~0.9703、1.700~7.9978、0.1554~1.5756。与1981~1983年测定结果相比较,抗性提高依次分别为7.14~69.71倍、8.43~37.43倍、7.60~55.24倍、1.72~13.98倍、1.89~6.59倍、O.52~4.23倍、0.55~2.42倍、1.47~14.86倍。结论 浙江省家蝇对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已产生很高的抗性;氯菊酯、胺菊酯和敌敌畏抗性上升相对缓慢,趋稳定状态;EBT、和三氯杀虫酯抗性不明显,趋敏感水平。应加强对家蝇抗性对策的研究,停用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抑制和延缓家蝇抗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监测天津市室外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依据结果指导相关部门合理使用杀虫剂。方法选择12个区(县)作为监测点,饲养1代后,用点滴法测定家蝇对DDVP、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4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 7个区(县)室外家蝇对DDVP产生了抗性,抗性倍数最高为47.50倍;监测的全部区(县)对高效氯氰菊酯均产生了抗性,半数以上为高抗;对溴氰菊酯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最高为36.17倍;对氯菊酯抗性较低。结论天津市家蝇对4种常用杀虫剂存在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2.
淡色库蚊抗性品系对化学杀虫剂交互抗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淡色库蚊3个抗性品系对5种化学杀虫剂的交互抗性,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标准生物测定法。结果:抗DDVP品系达1447倍的抗性,而对氯氰菊酯、残杀威的交互抗性分别为20727倍和896倍,对溴氰菊酯基本没有交互抗性,对DDT为017倍,呈负交互抗性。抗残杀威品系达693倍抗性,对氯氰菊酯、DDVP的交互抗性为856倍、327倍,对DDT基本无交互抗性,对溴氰菊酯呈负交互抗性。抗氯氰菊酯品系达50111倍的抗性,对溴氰菊酯、DDT的交互抗性为610倍及855倍,而对DDVP、残杀威基本无明显交互抗性。结论:长期使用一种杀虫剂易产生抗性,亦可能对其他杀虫剂产生交互抗性,用药时应注意种类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丽水市蚊、蝇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丽水市致倦库蚊、家蝇自然种群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合理使用杀虫剂和指导灭蚊、蝇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药液浸渍法,测定4龄期蚊幼虫半数致死浓度;点滴法,测定家蝇半数致死量。结果致倦库蚊自然种群对仲丁威、三氯杀虫酯抗性倍数较低,接近于敏感品系;而对溴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的抗性分别为9.0、5.5、5.4和4.8倍;家蝇自然种群对三氯杀虫酯、胺菊酯、氯菊酯抗性较低,属低抗水平,对敌敌畏(10.9倍)属中抗水平,而对高效氯氰菊酯(20.8倍)和溴氰菊酯(38.6倍)属高抗水平。结论丽水市自然种群对7种杀虫剂存在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郑州市淡色库蚊和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方法淡色库蚊采用幼虫浸渍法,家蝇采用点滴法进行测定。结果郑州市城区淡色库蚊幼虫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双硫磷和仲丁威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5.78、23.75、17.27、1.63和1.32倍,家蝇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敌敌畏和仲丁威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75.33、57.60、23.68、4.80和3.36倍。结论郑州市城区的淡色库蚊、家蝇对常用卫生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高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家蝇对溴氰菊酯抗性风险,预测抗性发展速率,为延长药剂使用寿命,更好地保护现有药剂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药剂潜在能力以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抗性选育和生物测定方法获得用于抗性风险评估的品系;采用Tabashnik方法估算抗性现实遗传力(h2)并预测不同选择压力下抗性发展速率。结果经过21代的室内选育,家蝇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上升了2197.55倍;家蝇对溴氰菊酯的抗性h2为0.1571,抗性风险较大;根据抗性发展规律(筛选前7代的抗性发展非常缓慢,从第8代开始迅速上升,筛选后期抗性发展基本稳定),计算不同阶段的h2分别为0.1016(F0~F7)、0.2140(F8~F17)和0.0250(F18~F21)。根据不同阶段的h2值(h2=0.1016,h2=0.2140,h2=0.0250),预测不同选择压力下(死亡率分别为50%、60%、70%、80%和90%),抗性上升10倍所需的代数分别为7.2~15.9、4.9~10.8和44.4~98.1代。结论家蝇对溴氰菊酯抗性风险较大,应根据防治对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舟山市淡色库蚊和家蝇的抗药性水平,为蚊、蝇抗性产生机制的研究及防制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淡色库蚊幼虫半数致死浓度(LC50);采用点滴法测定家蝇半数致死剂量(LD50)。结果淡色库蚊自然种群抗性系数在1.5~10.8倍之间,依次为高效氯氰菊酯10.8倍,氯菊酯9.4倍,溴氰菊酯5.3倍,胺菊酯4.3倍,敌敌畏4.1倍,仲丁威1.5倍。家蝇自然种群抗性系数在4.4~29.9倍之间,依次为溴氰菊酯29.9倍,高效氯氰菊酯23.6倍,氯氰菊酯17.2倍,氯菊酯8.8倍,敌敌畏8.4倍,胺菊酯4.4倍。结论舟山市淡色库蚊和家蝇对6种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高于其他类杀虫剂,可能与该市的化学杀虫剂用药策略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敌敌畏选育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交互抗性,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量点滴法。结果敌敌畏、乙酰甲胺磷、残杀威、高效氯氰菊酯对家蝇的抗性系数分别为19.61、6.81、9.81、9.86。结论当家蝇对敌敌畏杀虫剂产生抗性以后,对乙酰甲胺磷、残杀威和高效氯氰菊酯均产生了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丽水市区淡色库蚊、家蝇和德国小蠊野外品系对不同杀虫剂的抗药性。方法分别用药液浸渍法、微量点滴法、三角烧瓶药膜法测定淡色库蚊、家蝇和德国小蠊野外品系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淡色库蚊野外品系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最高,达9.0倍;家蝇野外品系对溴氰菊酯抗性倍数较高,达38.8倍;德国小蠊野外品系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较高,达4.5倍。结论丽水市区淡色库蚊、家蝇和德国小蠊野外品系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9.
家蝇对氯氰菊酯抗性的风险评估与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估家蝇(Musca domestica)对氯氰菊酯抗性风险,预测抗性发展速率。方法 采集自然种群家蝇带回室内饲养,采用点滴法用氯氰菊酯筛选抗性品系,测定LD50;采用Tabashnik的方法测定抗性遗传力和预测抗性发展速率。结果 家蝇在室内饲养并用氯氰菊酯连续筛选了10代,平均存活率54.5%,抗性上升了50倍。测得抗性遗传力h^2为0.1577。据此预测在50%~90%的杀死率的选择压力下,要获得10倍的抗性仅需2.2~4.8代。结论 家蝇对氰氰菊酯抗性上升迅速,10代内抗性遗传力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淡色库蚊残杀威抗性品系对5种化学杀虫剂的抗性发展及交互抗性,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标准生物测试法,计算LC50方程及抗性倍数。结果经过43代的选育,抗残杀威品系的抗性达11.26倍。在21代时,对残杀威、DDVP、氯氰菊酯、三氯杀虫酯、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9.54、2.68、7.00、1.74、1.70;到第30代时分别为11.34、2.85、8.07、2.00、1.80;到39代时对残杀威的抗性为11.78倍,对DDVP和氯氰菊酯的抗性分别为3.35和9.71倍。结论长期使用一种杀虫剂易产生抗性,亦对其他杀虫剂产生交互抗性,用药时应注意种类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