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1375例手足口病患儿和150例同期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手足口病患儿根据病情分为普通病例组、重症组、危重症组.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 CD4+)、CD8+T细胞(CD3+ CD8+)的相对计数的检测,计算CD4+ T/CD8+T细胞比值,分析各组之间T细胞亚群水平差异.结果 病例组CD3 +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相对计数及CD4+ T/CD8+T细胞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症组CD3+T细胞相对计数为(55.98±12.15)%,显著低于普通病例组[(60.47±11.03)%]及重症组[(58.83±10.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年龄组患儿CD3+T细胞相对计数[(58.88±11.35)低于~6岁年龄组(62.27±9.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儿CD8+T细胞[(23.61±13.27)%]高于女性患儿[(22.13±7.76)%],CD4+T/CD8+ T细胞比值(1.45±0.75)低于女性患儿(1.60±1.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减低,随病情加重免疫功能下降明显.早期监测手足口病患儿T细胞亚群,结合年龄、性别之间的差异,对判断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及预后、指导重症手足口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严重程度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和内毒素的变化,探索HFMD患儿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变以及上述指标对重型HFMD肠黏膜屏障受损的敏感性及预警作用.方法 选取西安市儿童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470例 HFMD住院患儿为研究组,同期儿保科体检的10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根据病情轻重将研究组分为普通组(n=300),重症组(n=110)及危重症组(n=60例).比较上述各组患儿的血浆DAO、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儿血浆D-乳酸水平[(27.670 ± 6.273)mg/L]较对照组[(25.585 ± 5.177)m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5,P<0.05);DAO[(3.205 ± 0.956)U/L比(3.135 ± 0.884)U/L,P>0.05]、内毒素[(1.186 ± 0.486)U/L比(1.091 ± 0.494)U/L,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严重程度HFMD患儿的血浆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488,P<0.05), DAO、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09、2.296,P>0.05).组间两两比较,危重症组血浆D-乳酸水平[(32.502 ± 4.756)mg/L]明显高于重症组[(29.872 ± 6.468)mg/L]、普通组[(25.896 ± 5.691)mg/L]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血浆D-乳酸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危重症HFMD患儿存在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血浆D-乳酸在肠黏膜屏障损伤早期明显升高,相对于DAO和内毒素,血浆D-乳酸是重症、危重症HFMD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可起到早期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础生命体征在早期识别危重型手足口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0 年1 月至2014 年8 月358 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2 期重型212 例, 3 期危重型146 例)的临床资料,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峰热、热程以及不同年龄段心率(HR)、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对诊断3 期(危重型)手足口病的价值。结果 0 岁~ 组患儿中, 当HR ≥ 148.5 次/min、RR ≥ 36.5 次/min、SBP ≥ 95 mm Hg、DBP ≥ 59 mm Hg, 提示手足口病患儿可能进展到危重型;1 岁~ 组患儿中, 当HR≥ 142.5 次/min、RR ≥ 31.5 次/min、SBP ≥ 103 mm Hg、DBP ≥ 60.5 mm Hg 时, 对诊断危重型手足口病有一定价值;≥ 3 岁组患儿中, 当HR ≥ 139 次/min、RR ≥ 29.5 次/min、SBP ≥ 103 mm Hg, 提示手足口病患儿可能进展到危重型;各指标敏感度均大于0.517, 特异度均高于0.769。手足口病患儿峰热AUC=0.507, 与AUC=0.5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6);当热程≥ 5.5 d 时, 敏感度为0.589、特异度为0.571。结论 HR、RR 和BP 是早期识别危重型手足口病的良好指标, 识别的最佳临界点具有年龄特征, 峰热、热程及年长患儿DBP 对早期识别危重型手足口病的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变化特点.方法 2011年3月至12月住院的62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4岁11个月,平均年龄(1.56±0.89)岁.按照病情分组:普通组20例,重症组20例,危重症组22例.对照组为22例健康儿童.检测各组血清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IL-13、IL-4)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手足口病各组患儿外周血中促炎及抗炎细胞因子均升高.重症组及危重症组促炎细胞因子TNF-α水平分别为(201.45±133.42)ng/L、(220.37±117.54) ng/L,均比普通组(118.12±112.05) ng/L明显升高(P<0.05),IL-1β及IL-6水平在危重症组分别为(651.77±538.45) ng/L、(88.02 ±50.76) ng/L,均较重症组[(551.75 ±252.75) ng/L、(59.25 ±28.80) ng/L]及普通组[(270.18 ±249.79) ng/L、(55.76±28.68) ng/L]明显升高(P<0.05).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在普通组升高最明显,为(137.53±72.07) ng/L,而重症及危重症组仅轻度升高,分别为(57.07±55.02) ng/L及(73.37±56.01) ng/L(P<0.05).IL-13水平重症组为(507.53±210.86) ng/L,危重症组为(489.67±168.99) ng/L,均比普通组(387.16±157.43) ng/L明显升高(P<0.05),IL-4水平在手足口病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存在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同时参与的炎症反应,其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及IL-6升高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而抗炎细胞因子IL-10、IL-13随病情的加重反而降低,因此促炎因子的升高、抗炎因子的下降是疾病恶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机械通气治疗特点和死亡高危因素分析.方法2010年3月至6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42例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根据患儿预后分为死亡组(A组)26例和存活组(B组)16例,对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参数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组呼吸机参数呼气末正压、吸入氧浓度及氧合指数分别为(15.68 ±2.26)cm H2O、0.89±0.25、(216.7±156.3)mm Hg,而B组为(9.60±0.98)cm H2O、0.76±0.27、(349.8±120.9)mm Hg.A组呼气末正压、吸入氧浓度明显高于B组(P=0.007,P=0.037),氧合指数明显低于B组(P=0.009).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白细胞计数、血糖、心率、乳酸水平、CK-MB、肺出血、循环衰竭是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死亡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死亡组患儿机械通气参数较高,提示预后不良.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低,心率快,白细胞计数高,血糖、乳酸、CK-MB水平高,肺出血、循环衰竭发生率高是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兔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g-a),CO2]及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静脉注入内毒素复制兔感染性休克模型,达到休克标准后随机分成3组:多巴胺组、多巴酚丁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每组各8只.每组均按20 ml/(kg·h)输注生理盐水进行容量复苏,同时分别持续静脉滴注多巴胺5μg/(kg·min)、多巴酚丁胺5 μg/(kg·min)和去甲肾上腺素1μg/(kg·min).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心脏指数和肠系膜上动脉血流指数,每10分钟测定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1次,每小时进行动静脉血气分析并测定动脉血乳酸.结果 静脉注射内毒素后,3组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及肠系膜血流量指数均明显下降,但P(g-a)CO2明显增加,氧输送能力下降,动脉血乳酸升高.分组干预2 h后,去甲肾上腺素组的平均动脉压为(70±3)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高于多巴胺组[(66±4)mm Hg]和多巴酚丁胺组[(65±4)mm Hg],差异有显著性(P<0.05);去甲肾上腺素组的肠系膜血流量指数[(18.7±2.9)ml/(kg·min)]亦明显高于多巴胺组[(16.2±1.6 ml/(kg·min)]和多巴酚丁胺组[(15.8±1.9)ml/(kg·min)],差异有显著性(P<0.05);去甲肾上腺素组P(g-a)CO2[(30±6)mm Hg]较多巴酚丁胺组[(23±5)mm Hg]明显降低(P<0.05).结论 感染性休克兔进行容量复苏时,去甲肾上腺素对胃肠灌注的改善较小剂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危重患儿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变化,探讨危重患儿高血糖发生相关机制.方法 检测2007年1至12月我院PICU收治的51例危重患儿入院时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变化,并与15例健康体检儿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各种基础疾病下的危重患儿入院24 h内血糖均值均高于正常范围,以感染性休克组为最高[(11.35±6.21)mmol/L];患儿入院5 d内每日血糖均值波动情况以入院当天为最高,其后持续高于正常.(2)人院24 h内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儿血胰岛素水平分别为(17.65±16.85)mU/L、(13.45±7.33)mU/L、(16.24±12.41)mU/L,均高于对照组[(8.70±6.57)mU/L],而先天性心脏病组[(6.75±3.22)mU/L]略低于正常组,但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F=0.356,P=0.127);入院当天和第3天、第5天患儿血胰岛素平均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8.70±6.57)mU/L];根据血糖水平,将患儿分为血糖正常组和高血糖组,两组血胰岛素水平分别为(5.44±3.38)mU/L、(14.22±12.29)mU/L,高血糖组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患儿危重评分(PIM Ⅱ)均值为12.69±16.82,共死亡8例,病死率为15.6%;死亡患儿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患儿(P<0.05).(4)血糖和血胰岛素水平间无明显线性关系;危重症评分和血胰岛素水平无线性相关性;血糖和危重症评分间线性相关性不显著.结论 危重症患儿常出现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两者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疾病严重程度,也是判断预后的间接指标;高血糖与胰岛素相对不足或(和)胰岛素抵抗有关,至于其确切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HFMD)并发心肺衰竭患儿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并寻找重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手足口病住院,且临床分期为2期及以上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入选321例重症手足口病住院患儿,普通组(临床分期2期)306例,无死亡病例;心肺衰竭组(临床分期3、4期)15例,7例死亡,两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心肺衰竭组中位年龄9个月(6~20月龄),低于普通组的24月龄(3月龄~1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肺衰竭组患儿热峰(39.44±0.23)℃、热程(5.01±0.94)d,高于普通组的(39.12±0.20)℃、(3.93±0.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肺衰竭组呕吐、意识障碍、外周循环障碍、呼吸节律不齐以及肺水肿的发生率均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心肺衰竭组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率85.7%,高于普通组的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肺衰竭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均增高(100.0%),普通组35.3%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儿童HFMD出现呕吐、意识障碍、循环障碍、呼吸节律紊乱,以及EV71阳性和NT-pro BNP水平升高,存在发生心肺衰竭的风险,需重点监测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S-100β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88例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病例组)和3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需外科手术的腰椎麻醉患儿(对照组)脑脊液中S-100β蛋白浓度.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手足口病合并脑炎重症患儿(15例)和普通患儿(73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S-100β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患儿脑脊液S-100β蛋白浓度分别为(53.89±13.38) pg/ml、(10.48±3.07) pg/ml,病例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3,P<0.01).重症患儿脑脊液S-100β蛋白浓度为(74.01±2.98) pg/ml,明显高于普通患儿[(49.74±10.63)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2,P<0.05).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S-100β蛋白浓度为(74.01±2.98) pg/ml,恢复期降至(20.71±2.59)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64,P<0.01).结论 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S-100β蛋白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检测患儿脑脊液S-100β蛋白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判定脑组织受损的严重程度及评估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动态监测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患儿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以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脓毒症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严重脓毒症组(10例)和脓毒症组(20例).在病程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检测血清皮质醇及ACTH水平,并与同期住院的10例非脓毒症患儿(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期严重脓毒症组血清皮质醇[( 33.97±6.83) μg/ml]明显高于脓毒症组[(26.30±10.43) μg/ml]和对照组[(19.06±6.91) 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期严重脓毒症组血清ACTH[ (25.47±9.41) pg/ml]明显高于脓毒症组[(15.52±5.85) pg/ml]和对照组[(9.16±3.02)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脓毒症患儿发病早期机体存在应激反应,血清皮质醇、ACTH浓度明显升高;血清皮质醇、ACTH浓度升高的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血清皮质醇、ACTH水平可作为评估患儿严重程度,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围产期缺氧性脑损伤患儿头颅CT脑室容积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02—2008年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和Ⅲ度以上颅内出血的新生儿病例。根据有无神经系统后遗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入选患儿均于生后3~5天、3~4周及3个月分别行头颅CT检查,测量脑室哈氏值、前角指数、脑室指数和第三脑室宽度,比较两组差异及不同时间段的动态变化,分析各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3~5天时观察组哈氏值、脑室指数和第三脑室宽度均小于对照组[(22.4±14.2)mm比(29.2±4.4)mm,(1.5±0.9)比(2.6±0.7),(1.8±0.4)mm比(1.9±0.4)mm,P均<0.01],前角指数大于对照组[(6.4±2.4)比(5.0±1.3),P<0.01];3~4周时观察组哈氏值和第三脑室宽度均大于对照组[(37.0±9.0)mm比(33.3±2.0)mm,(3.4±1.0)mm比(2.7±0.5)mm,P均<0.01];3个月时观察组哈氏值、脑室指数和第三脑室宽度均大于对照组[(47.4±6.8)mm比(34.3±2.3)mm,(2.4±0.6)比(1.7±0.3),(4.1±0.8)mm比(3.1±0.7)mm,P均<0.01]。不同时间点观察组哈氏值、脑室指数和第三脑室指数均逐渐增加,前角指数逐渐降低。结论侧脑室容积测量在评价急性期脑水肿的程度、脑缺氧后遗改变及估测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早期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Huang C  Nong SH  Chen JM  He SR  Chen P  Ding YQ  Cen JZ  Xu G 《中华儿科杂志》2012,50(2):121-125
目的 对先天性心脏病(CHD)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脑损伤的关系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 2010年8月1日至2011年1月31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的发绀型CHD婴幼儿45例,年龄0~3岁、脉搏血氧饱和度<85%,随机分为3组:控制组1(G1组),控制组2(G2组)和非控制组(G3组),每组15例,在CPB过程中分别全程控制PaO2在80~120 mmHg(1 mm Hg=0.133 kPa)、120 ~200 mm Hg和200~ 400 mm Hg.3组患儿除观察因素PaO2外,其他因素基本一致,于CPB前(T1)、CPB刚结束时(T2)以及CPB结束后3、5、24 h(T3,T4,T5)采血检测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肾上腺髓质素(ADM).结果 S-100β蛋白在CPB开始后明显升高,以G3组在T2时间点最为明显,高达(699±139) ng/L,显著高于G1组[(528±163) ng/L]和G2组[(585±155)ng/L].对S-100β水平与PaO2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提示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 =0.526,P<0.01).G1组NSE在T3、T4时间点显著升高[(12.2±3.4) μg/L和( 12.3±3.7)μg/L];G2组在CPB刚结束时即已有显著升高[(10.9 ±4.8)μg/L],在T3、T4时间点可见进一步升高[ (12.6±5.1)μg/L和(13.2±5.4)μg/L];G3组在CPB结束时见显著升高,在CPB后24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12.2±5.7)μg/L],无明显下降趋势.在同一观察组不同时间点以及同一时间点不同观察组之间AD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 发绀型CHD患儿CPB过程中高氧灌注可引起S-100β蛋白、NSE血清水平增高,提示PaO2过高可能会引起脑组织损伤加重,并且其损伤程度与组织灌注的PaO2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血浆儿茶酚胺水平与临床病情及肠道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2014年4月至7月我院感染科确诊的129例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静脉血2ml分离血浆,进行儿茶酚胺(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含量测定,同时收集研究对象的粪便,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大便病原检测.根据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型组(n=20)、重型组(n=45)和危重型组(n=64),根据大便病原结果分为EV71阳性组(n=57),COA16阳性组(n=26),EV阳性组(n=10)、EV阴性组(n=16),有20 例为柯萨奇病毒其他型,未进行分组.结果 重型组[(175.07±42.26)pg/ml]和危重型组[(256.16±242.67)pg/ml]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型组[(139.89±20.82)pg/ml](P<0.05),危重型组高于重型组(P<0.05).三组肾上腺素、多巴胺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肠道病毒感染组中,儿茶酚胺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茶酚胺参与了HFMD的发病机制,儿茶酚胺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其中主要是去甲肾上腺素,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指标,与病毒感染的类型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吸入一氧化氮(NO)在Fontan手术后早期疗效.方法 20例患儿吸入NO(10~25)×10-6,定时记录各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指标,定期监测二氧化氮(NO2)、高铁血红蛋白(MetHb)含量.结果 吸入NO后,中心静脉压(CVP)从(20.8±4.8)mm Hg(1 mm Hg=0.133 kPa)降至(14.3±1.8)mm Hg,跨肺压从(16.3±3.0)mm Hg降至(8.8±2.1)mm Hg,氧合指数从(70.3±16.9)mm Hg升至(120.5±14.0)mm Hg,动脉血氧饱和度从0.78±0.14升至0.91±0.09,血乳酸值从(3.98±0.86)mmol/L降至(1.29±1.60)mmol/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吸入NO期间,NO2和MetHb含量均在安全范围.结论 吸人NO对Fontan手术后远期疗效无明显影响,但其有助于避免术后早期肺血管阻力一过性升高所致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及腔静脉高压,明显改善呼吸功能,是一种安全且理想的肺血管扩张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合并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导致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疗效.方法 对9例危重症手足口病并发NPE患儿在降颅压、血管活性药物或正性肌力药物改善循环、容量支持及给予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等综合治疗的同时,于NPE早期进行气管插管,给予同步间隙指令性通气(SIMV)和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吸气峰压(PIP)20~30 cm H2O(1 cm H2O=0.098 kPa),PEEP 6~10 cm H,O,频率20~40次,/min,呼吸比(I:E)1:1.0~1.2],以后根据血气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其中4例联合使用冰帽及水循环式降温毯行物理降温.结果 行SIMV联合PEEP治疗后,9例患儿缺氧症状迅速改善、经皮脉搏氧饱和度达90%的时间最短10 min,最长30 min,平均17.2 min,两肺湿Ⅱ罗音完全消失时间30~120min,平均60min.待病情稳定后所有患儿的PEEP及其他参数逐渐下调,机械通气最短40 h,最长80 h,平均71 h,全部患儿无一例死亡.结论 对危重症手足口病并发NPE患儿应及早气管插管,采用PEEP通气方式,可明显降低患儿早期病死率,待病情控制后应适时、及早撤离呼吸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机械通气的指征及早期机械通气在手足口病危重症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8年7月至2009年9月PICU收治的66例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指征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入院时间分2组,A组(2008年7月5日至10月31日)根据传统机械通气指征上呼吸机,B组(2009年4月21日至9月30日)予早期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治愈率、好转率及病死率.结果A组42例患儿治愈18例,好转4例,死亡20例(其中放弃治疗后死亡8例).B组24例患儿治愈22例,好转2例,无死亡病例.A组治愈率42.6%,B组治愈率91.7%,A组病死率47.6%,B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Hc值=16.7856,P<0.001).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是提高手足口病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和降低病死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外源性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合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危重症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住本院PICU 60例危重症患儿(危重症组),随机分为对照治疗组(30例)和rhGH治疗组(30例).2组患儿均予肠内营养(60~80 kcal·kg-1)及综合治疗,rhGH治疗组于入院第2天晚1000起给予rhGH(0.1 IU·kg-1·d-1)腹部皮下注射,连续7 d.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2组患儿细胞免疫(CD3、CD4、CD8、CD4/CD8、CD19、NK细胞)和体液免疫(IgA、IgG、IgM).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婴幼儿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作对照.结果 1.治疗前,危重症组CD3、CD8、NK细胞水平[(56.04±12.23)%、(21.99±7.25)%、(4.42±2.67)%]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71.57±7.27)%、(28.71±6.02)%、(12.16±6.32)%]低(Pa<0.01);治疗后,rhGH治疗组CD4、CD4/CD8、NK细胞[(50.17±7.71)%、(2.57±0.98)%、(7.72±2.89)%]较对照治疗组[(37.30±10.94)%、(1.47±0.79)%、(3.97±2.85)%]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5).2.治疗前,危重组CD19水平[(37.68±12.4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3.16±5.17)%](P<0.01);治疗后,rhGH治疗组CD19水平[(20.98±4.59)%]较对照治疗组[(29.77±13.58)%]明显下降(P<0.05).3.危重症组IgG、IgA、IgM水平[(4.39±1.36) g·L-1、(0.24±0.18) g·L-1、(0.57±0.20) g·L-1]较健康对照组[(6.28±2.14) g·L-1、(0.37±0.15) g·L-1、(0.78±0.23) g·L-1]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5);rhGH治疗组IgG、IgA水平[(7.26±1.98) g·L-1、(0.45±0.22) g·L-1]较对照治疗组[(5.18±1.34)g·L-1、(0.29±0.15)g·L-1]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危重症患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外源性rhGH联合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明显改善危重症患儿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机械通气的指征及早期机械通气在手足口病危重症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8年7月至2009年9月PICU收治的66例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指征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入院时间分2组,A组(2008年7月5日至10月31日)根据传统机械通气指征上呼吸机,B组(2009年4月21日至9月30日)予早期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治愈率、好转率及病死率.结果A组42例患儿治愈18例,好转4例,死亡20例(其中放弃治疗后死亡8例).B组24例患儿治愈22例,好转2例,无死亡病例.A组治愈率42.6%,B组治愈率91.7%,A组病死率47.6%,B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Hc值=16.7856,P<0.001).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是提高手足口病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和降低病死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早期机械通气治疗手足口病危重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机械通气的指征及早期机械通气在手足口病危重症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8年7月至2009年9月PICU收治的66例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指征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入院时间分2组,A组(2008年7月5日至10月31日)根据传统机械通气指征上呼吸机,B组(2009年4月21日至9月30日)予早期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治愈率、好转率及病死率.结果A组42例患儿治愈18例,好转4例,死亡20例(其中放弃治疗后死亡8例).B组24例患儿治愈22例,好转2例,无死亡病例.A组治愈率42.6%,B组治愈率91.7%,A组病死率47.6%,B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Hc值=16.7856,P<0.001).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是提高手足口病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和降低病死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观察川崎病(KD)患儿脑利钠肽(BNP)的水平变化,并与肌钙蛋白Ⅰ(cTrⅠ)比较,探讨其在KD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住院KD患儿21例作为研究对象,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KD组及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BNP、cTnⅠ浓度,并行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冠状动脉内径.结果 KD患儿血浆BNP水平[(517.26±213.40)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37.55±7.56)μ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cTnⅠ浓度[(0.31±0.17)μg/L]也高于对照组[(0.13±0.04)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1).KD患儿BNP异常率(100%)明显高于cTnⅠ(47.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冠状动脉病变组血浆BNP、cTnⅠ水平明显高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典型KD患儿及不完全型KD患儿BNP及cTnⅠ血浆水平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KD患儿血浆BNP、cTnⅠ浓度均明显升高,而BNP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及灵敏度.血浆BNP水平测定有助于KD的诊断,尤其是不完全型KD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