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经鼻高频通气(nHF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提供循证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nHFV对比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NRD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并参考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进行质量评价,然后采用Rev 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项RCT,合计218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nCPAP组比较,nHFV组获得更有效的治疗效果(RR=1.73,95% CI:1.39~2.15,P < 0.00001)。两组患儿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气胸、早产儿视网膜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目前证据表明,与nCPAP相比,nHFV对NRDS的治疗效果更好,并无增加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镇静、镇痛策略对机械通气患儿的辅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进行机械通气且需镇静镇痛治疗的危重患儿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40例)和瑞芬太尼+咪达唑仑组(40例),采用Ramsay及FLACC量表评估镇静、镇痛效果,记录治疗期间生命体征、呼吸机参数动态变化、脏器功能指标、瑞芬太尼及咪达唑仑应用总量、机械通气时间、PICU住院时间及费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2组患儿均能达到满意镇痛镇静效果。与咪达唑仑组比较,瑞芬太尼+咪达唑仑组达到镇静镇痛效果所需时间更短,Ramsay评估3~4级所占百分比增高,咪达唑仑用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自主呼吸频率均降低,但瑞芬太尼+咪达唑仑组在用药后3~24 h的心率、3~12 h的平均动脉压和自主呼吸频率下降更明显(P0.05)。与咪达唑仑组比较,瑞芬太尼+咪达唑仑组患儿用药后的6 h和12 h呼吸机潮气量及经皮氧饱和度均明显增高,呼气末二氧化碳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咪达唑仑组停药至苏醒的时间、拔管时间、机械通气以及PICU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2组患儿PICU住院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用药前后肝肾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空腹血糖比镇静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PICU机械通气患儿采用瑞芬太尼+咪达唑仑治疗方案能迅速达到镇痛、镇静目标,改善通气效果,减少镇静剂用量,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行机械通气治疗患儿在撤机后序贯维持镇痛镇静药物对预防谵妄及撤药反应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将2019年12月至2021年9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机械通气支持≥5 d的61例患儿分为对照组(30例,撤机后无镇痛镇静药物维持)及观察组(31例,撤机后序贯镇痛镇静药物维持48 h),记录两组患儿撤机后24 h及72 h索菲亚撤药反应观察量表(Sophia Observation Withdrawal Symptoms Scale,SOS)评分、儿童谵妄量表(Paediatric Delirium Scale,PD)评分、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RASS)评分及谵妄发生例数、撤药反应发生例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撤机后24 h及72 h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撤机后24 h及72 h撤药反应发生率、SOS评分、PD评分、RA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撤机后序贯镇痛镇静可降低行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患儿撤机后72 h内撤药反应发生率,但不能有效降低患儿撤机后谵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Ovid、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获得NIPPV与NCPAP治疗NRDS的相关RCT文献.根据随机分配方法,分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2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科进行机械通气的39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2005年1月~2006年7月行机械通气的39例新生儿为治疗组.两组的撤机方法和指征不同,对照组撤机后应用头罩给氧,治疗组撤机后应用新型NCPAP,治疗组撤机的指征较宽,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68.4±10.7) h,治疗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45.6±8.1) h,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10.61,P<0.01).治疗组撤机后2、24 h血气分析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12例,发生率31%,治疗组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4例,发生率10%,差异有显著性(χ2=5.03,P<0.05).对照组重新上机6例(15%),治疗组重新上机1例(3%),差异有显著性(χ2=3.92,P<0.05).对照组治愈出院25例,治愈率64%,治疗组治愈出院35例,治愈率90%,差异有显著性(χ2=4.64,P<0.05).结论 新型NCPAP应用于机械通气撤机后的续贯治疗,可以缩短机械通气的使用时间,降低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尤其是呼吸机相关肺炎,提高撤机的成功率,进而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儿童脓毒症疗效的影响。方法电子检索数据库,包括CNKI、VIP、Wanfang、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搜集糖皮质激素与常规治疗或安慰剂比较治疗儿童脓毒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以建库至2019年7月为检索年限。2位独立研究员分别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数据结果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共1359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糖皮质激素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不能改善病死率(OR=1.09,95%CI 0.61,1.97,P=0.76)、住院时间(MD=-3.13,95%CI-8.29,2.03,P=0.23)、PICU住院时间(MD=-2.33,95%CI-5.03,0.37,P=0.09)、机械通气时间(MD=-2.01,95%CI-4.66,0.65,P=0.14)、院内感染率(OR=1.58,95%CI 0.27,9.21,P=0.6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糖皮质激素治疗不能有效降低脓毒症患儿的病死率、住院时间、P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院内感染率,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需进一步开展大规模、多中心、双盲、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微管气管内注入肺泡表面活性剂(LISA)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序贯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所有LISA联合CPAP治疗RDS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分别比较胎龄34周罹患RDS的早产儿中,LISA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以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脑室内出血(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研究,含759例患儿。与对照组相比,LISA组患儿机械通气比率低(RR:0.32,95%CI:0.13~0.82);BPD发生率低(RR:0.61,95%CI:0.42~0.88);但两组患儿病死率、ROP、IVH、气胸及PVL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LISA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明显降低机械通气及BPD发生率,但对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 通过数据库检索出符合纳入分析条件的相关文献9篇,采用Meta分析方法 进行定性、定量综合分析.得出合并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目前尚无随机病例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trial,RCT)对过度通气、高频通气、控制性碱血症、扩血管药物(硫酸镁、妥拉苏林、前列腺素与前列环素、米力农)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PPHN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口服西地那非可降低PPHN患儿的氧合指数(OI)(P<0.01),降低住院期间患儿的病死率(P<0.05);iNO治疗PPHN后30~60min可显著升高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P<0.00001)、减少使用体外膜肺(ECMO)(P<0.00001),长期神经系统的发育随访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本-效果分析吸入一氧化氯(iNO)治疗PPHN,每个患儿多花费1141美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33 234美元;ECMO治疗PPHN可减少住院期间新生儿病死率(P<0.05),患儿1岁时神经系统发育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O可显著升高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ECMO治疗可减少患儿的病死率,但增加治疗成本;口服西地那非治疗PPHN疗效评价的随机对照实验(RCT)样本量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大样本量.对传统治疗PPHN的措施应进行设计严格、多中心、大样本的RCT.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Sciver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收集BiPAP和NCPAP治疗早产儿RDS的RCT文献。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BiPAP和NCPAP的治疗失败率、氧合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9篇RCT文献进入Meta分析,共纳入571例患儿,BiPAP 组289例,NCPAP组282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BiPAP组治疗失败率低于NCPAP组,OR=0.42 (95%CI:0.20~0.89),按出生体重行亚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 500 g)的1篇文献两组治疗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9(95%CI:0.51~4.33);BiPAP组较NCPAP组显著提高呼吸支持后12 h和24 h PaO2 ,MD分别为6.88 mmHg(95%CI:4.38~9.38)和6.36 mmHg(95%CI:4.80~7.92);显著降低呼吸支持后12 h和24 h PaCO2,MD分别为-5.00 mmHg(95%CI:-5.75~-4.25)和-5.39 mmHg (95%CI:-6.18~-4.61);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6(95%CI:0.34~1.69)。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室内出血、气胸、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发生率BiPAP和NCPAP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iPAP治疗早产儿RDS疗效优于NCPAP,且并发症发生率与NCPAP相当,但BiPAP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疗效仍需积累更多证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5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随机分为BIPAP组和常频机械通气(CMV)组行机械通气治疗.BIPAP组28例,CMV组22例.记录机械通气期间患儿因烦躁、不适或呼吸机对抗而使用鲁米那剂量,并监测机械通气开始时、6~12?h、24~48?h、48?h后血气指标和平均气道压(MAP).结果 50例患儿中,48例治愈出院,2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中BIPAP组与CMV组各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BIPAP组显著低于CMV组(P<0.05).机械通气期间镇静剂用量BIPAP组显著低于CMV组(P<0.05);机械通气治疗24?h后BIPAP组MAP显著低于CMV组(P<0.05),而两组间PaO2、PaCO2和pH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BIPAP是涵盖从机械通气过渡到自主呼吸整个过程的单一的"万能"通气模式,自主呼吸可以始终存在.与传统CMV模式相比较,它只需调整呼吸参数即可使原来较难把握的撤机时机变得容易掌握.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BIPAP模式是一种有效、安全、操作简单、容易掌握的新的通气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价低侵入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LISA)技术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等,检索关于使用LISA技术治疗NRD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依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项RCT研究,合计1 212例NRDS患儿,其中试验组(使用LISA技术)611例,对照组(使用INSURE技术)60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LISA技术降低了NRDS患儿生后72 h内机械通气率(OR=0.39,95%CI:0.29~0.51,P < 0.001)、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OR=0.53,95%CI:0.38~0.72,P < 0.001)及气胸发生率(OR=0.56,95%CI:0.33~0.93,P=0.02)。两组患儿病死率及其他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需要重复使用P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用LISA技术观察到的PS反流发生率更高(OR=2.60,95%CI:1.64~4.12,P < 0.001)。结论 与INSURE技术相比,LISA技术在减少NRDS患儿对机械通气需求,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气胸的发生率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全文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0年12月。纳入有关神经节苷脂治疗HIE的随机对照试验,对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纳入10篇,849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神经节苷脂组在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头颅CT异常的发生率,7 d、10~14 d、28 d神经行为评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RR(95%CI)分别为0.35(0.15,0.82)、0.56(0.39,0.78)、3.01(2.22,3.81)、2.51(2.19,2.83)、2.81(2.26,3.36)。在其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RR(95%CI)为0.59(0.14,2.39)。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HIE可以降低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提高神经行为评分,降低头颅CT异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国内、外抗惊厥药治疗新生儿围生期窒息文献的研究结果,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抗惊厥药治疗新生儿围生期窒息临床疗效,探讨抗惊厥药治疗新生儿围生期窒息的可能性.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Ovid、Springer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获得抗惊厥药治疗新生儿围生期窒息的相关文献,使用国际Cochrane中心推荐的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以病死率、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发生率、新生儿期惊厥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综合评估.采用RevMan 4.2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5篇RCT文献,其中文献质量评价1篇为B级,4篇为C级.治疗组4篇文献予苯巴比妥治疗,1篇文献予硫喷妥钠治疗;对照组均予常规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抗惊厥药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3,95%CI:0.59~2.17);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1,95%CI:0.30~1.22);死亡和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合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5,95%CI:0.30~1.41);新生儿期惊厥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6,95%CI:0.45~1.31).结论 目前,不建议对存在围生期窒息的足月新生儿给予抗惊厥药作为临床常规治疗.远期疗效仍需多中心和大样本RCT研究来检验抗惊厥药治疗新生儿围生期窒息对降低病死率或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发生率的效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时新生儿血清铁蛋白(SF)的变化,探讨其在呼吸机诱发肺损伤(VIL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36例为机械通气组,未使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31例为非机械通气组。机械通气组在机械通气后12、4、487、2 h和撤机后24 h采集静脉血,非机械通气组在同样时段采集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SF。结果机械通气组SF水平明显升高,与非机械通气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升高程度与使用机械通气天数呈显著相关性(r=0.431 P=0.011)。机械通气后48 h SF水平出现明显变化,且持续在高水平上波动,随着病情好转撤机,SF水平逐渐回落,提示机械通气后48 h患儿可能开始出现肺损伤。结论动态观察新生儿机械通气时SF水平可能有助于监测VILI的发生,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5.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采用RCT研究的方法,选择2008年1 ~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IPPV组和nCPAP组,分别实施nIPPV 或nCPAP干预,观察患儿动脉血气分析、应用nIPPV和nCPAP时间、并发症和预后等指标,比较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后需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比例及其预后结局。结果研究期间nIPPV组纳入48例,nCPAP组纳入53例。两组在性别构成比、胎龄、年龄、出生体重、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和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呼吸衰竭原发病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气分析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IPPV组治疗后1 h血气分析pH和PaO2显著高于nCPAP组(P<0.05)。nIPPV组治疗成功率为77.1%(37/48例),nCPAP组为62.3%(33/53例),nIPPV组显著高于nCPAP组(P<0.05)。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成功的患儿平均应用nIPPV和nCPAP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IPPV组的预后结局中治愈和好转出院45/48例(93.8%), nCPAP组为46/53例(86.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nCPAP相比,nIPPV治疗可显著降低呼吸衰竭新生儿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咪达唑仑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苯巴比妥和咪迭唑仑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镇静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上存在人机对抗、抽搐以致呼吸机参数下调困难、血氧饱和度不稳定而需用镇静药物治疗的253例机械通气的新生儿,根据使用镇静药物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咪达唑仑组n=127)和对照组(苯巴比妥组n=126);(1)比较两组用药0.5、6、12、24及48 h机械通气参数(PIP、PEEP、FiO2)和患儿平均血压、心率及血气分析;(2)通过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评价两组患儿用药后0.5、6、12、24、48 h的疼痛行为反应评分;(3)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1)咪达唑仑组PIP、PEEP、FiO2在用药后迅速下调,与苯巴比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用药30 min后,疼痛行为反应评分明显低于用药前(P<0.05),用药后各时段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苯巴比妥相比,咪达唑仑能降低呼吸机参数(PIP、PEEP、FiO2),改善患儿的人机同步性,提高机械通气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对新生儿血浆及气道灌洗液(BALF)中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SP-A)的影响,探讨其在机械通气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6例使用机械通气新生儿设为机械通气组,31例未使用机械通气新生儿设为非机械通气组,动态观察机械通气组患儿在机械通气后1、24、48、72 h和撤机后24 h血浆中SP-A及在机械通气后1、24、487、2 h BALF中SP-A在各时段的变化,非机械通气组也以同样时段采集静脉血及BALF,用Western dot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浆及BALF中SP-A水平。应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值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相关性分析应用直线相关公式计算关联系数r值。结果机械通气组患儿血浆中SP-A水平明显升高,BALF中SP-A水平显著降低,与非机械通气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且SP-A水平与使用机械通气天数相关。机械通气后48 h血浆及BALF中SP-A水平出现明显变化,随着病情好转撤机,血浆中SP-A水平逐渐回落,提示机械通气后48 h患儿可能开始出现肺损伤。结论动态观察新生儿机械通气时血浆及BALF中SP-A水平可能有助于监测机械通气肺损伤的发生,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两种无创通气模式在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并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患儿机械通气撤机中的应用,探讨HHFN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8例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患儿,机械通气撤机后随机分为HHFNC组和NCPAP组,分别行HHFNC和NCPAP呼吸支持,比较两组无创通气后的血气、无创通气时间、撤机失败率及鼻部损伤、腹胀和脑室内出血(IVH)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的撤机失败率、应用NCPAP/HHFNC后1 h的PaO_2和PCO_2值、PaO_2/PaO_2、无创通气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以及IVH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HFNC组鼻损伤发生率(5.0%)低于NCPAP组(31.6%),P0.05;腹胀发生率(7.5%)低于NCPAP组(34.2%),P0.05。结论NCPAP和HHFNC均可在新生儿MAS并PPHN经机械通气撤机后序贯使用,具有确定的效果;但HHFNC更易使患儿耐受,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机械通气在危重症哮喘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探讨其机械通气应用时机、模式选择、参数调节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国医大附属盛京医院PICU收治的21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型哮喘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气方式为经口气管插管,通气模式:辅助/控制(A/C)、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SIMV+PSV)、双气道正压(BiPAP),根据患儿病情调整呼吸机模式及参数,采用小潮气量肺保护策略,比较存活组患儿行机械通气前后血气改善情况。结果经机械通气治疗后,17例患儿成功撤机,动脉血气pH值、PO2、PCO2均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例患儿因脑电静息退院死亡,2例因并发纵隔气肿及气胸致循环衰竭死亡。结论机械通气可迅速改善危重症哮喘患儿状态;应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以避免气压伤及其他并发症;设定合适的PEEP可以有效改善肺部通气状态,为尽早撤机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高频震荡通气(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等数据库,收集关于HFOV与CMV比较治疗儿童ARDS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6年7月。由两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然后采用RevMan 5.3软件将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项试验,共246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HFOV和CMV两种通气方式治疗在院内病死率或30 d病死率、气压伤发生率、平均通气时间和氧合指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较CMV,HFOV提高了PaO_2/FiO_2比值(治疗后24 h、48 h、72 h分别提高了17%、24%、31%),改善了患儿氧合。结论与CMV相比,HFOV并没有降低ARDS患儿的病死率,但可显著改善氧合状态。最终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的临床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