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端食管胃酸反流与胃食管反流患儿呼吸道症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胃食管反流(GER)患儿近端食管胃酸反流与呼吸道症状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食管双pH动态监测法,对31例单纯性呕吐、23例伴有反复呼吸道症状的GER患儿同时监测食管近端和远端pH值的变化,以35例健康儿作为对照组。结果单纯呕吐组远端食管各项酸反流指标、近端食管酸反流指标除最长反流时间外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呼吸道症状组远端食管、近端食管各项酸反流指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但单纯呕吐组与呼吸道症状组相比较,无论在近端食管还是在远端食管,各项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病例组远端食管各项酸反流指标均大于近端食管,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近端食管酸反流并不是GER患儿发生呼吸道症状的主要因素,而远端食管酸反流是小儿GER的主要反流形式。  相似文献   

2.
小儿慢性咳嗽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与胃食管反流(GER)的关系。方法对170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24h食管pH监测,32例无症状小儿作为对照。结果病例组各项食管酸反流指标如酸反流次数、反流≥5min次数、最长反流时间、酸性反流指数及Boix-Ochoa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25~4.661,P均<0.01)。根据GER诊断标准,病例组GER检出率为37.1%(63/170例),高于对照组的3.1%(1/3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27,P<0.01)。2个月~1岁组、~3岁组和>3岁组的GER阳性率分别为47.4%(27/57例)、41.5%(17/41例)和26.4%(19/7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3,P<0.05)。结论GER与小儿慢性咳嗽关系密切,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食管pH监测对于明确小儿慢性咳嗽的原因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咽喉炎与胃食管反流(GER)的关系。方法对37例慢性咽喉炎患儿进行24h食管pH监测,30例无症状儿作为对照。结果病例组各项食管酸反流指标如酸反流次数、反流≥5min次数、最长反流时间、酸性反流指数及Boix-Ochoa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3~4.144,P均〈0.01)。病例组GER检出率(40.5%,15/37例)高于对照组(3.3%,1/3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17,P〈0.01)。结论GER与小儿慢性咽喉炎关系密切;对常规治疗效果差的慢性咽喉炎患儿要考虑到GER的可能,及时进行有关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D11b表达的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重症肺炎患儿(重症肺炎组)血液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D11b表达,并与35例普通肺炎患儿(普通肺炎组)和30例正常儿童(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期重症肺炎组和普通肺炎组中性粒细胞CD11b[ (90.67±7.03)%,(84.03±5.08)%]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69.32±5.72)%](P<0.05),且急性期重症肺炎组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高于普通肺炎组(P<0.05).恢复期重症肺炎组中性粒细胞CD11b[ (72.68 ±2.07)%]和普通肺炎组CD11b[ (71.45 ±3.21)%]表达均低于同组急性期CD11b的表达(P<0.05).急性期重症肺炎组淋巴细胞CD11b表达[(13.35 ±6.52)%]低于普通肺炎组[(19.19±6.47)%](P<0.05),与正常对照组[(12.42±6.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重症肺炎组淋巴细胞CD11b表达[(13.37 ±4.88)%]与普通肺炎组[(13.78±4.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D11b表达在重症肺炎的演变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作为重症肺炎的判断依据,预测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健康儿童及病理性胃食管反流患儿食管动力功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小儿食管运动的生理学,探讨小儿病理性胃食管反流(GER)发生的食管动力学基础。方法对60例健康儿童和62例经食管pH监测诊断为病理性GER的患儿用低顺应性毛细管灌注系统进行食管测压研究,并对健康儿童组不同年龄段之间,两组同一年龄段之间进行食管动力功能比较。结果健康儿童组下食管括约肌长度(LESL)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胸内段和腹内段也相应增加(P<0.01),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以~1岁组为高(P<0.05);上食管括约肌长度(UESL)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P<0.01),上食管括约肌压力(UESP)以~1岁组和~3岁组为低(P<0.01)。病理性反流患儿的食管动力功能,除~7岁组食管蠕动传导速度低于同一年龄段健康儿童外(P<0.05),其余指标两组同一年龄段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LESP的抗反流功能与年龄关系不大,LESL、UESL和UESP的功能3岁以后逐渐成熟,小儿病理性GER的发生与LESP、LESL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4 h食管pH监测在婴儿喘息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对74例喘息性疾病婴儿进行24 h食管pH监测,监测指标包括食管pH<4.00的次数、反流时间≥5 min的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卧位pH<4.00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以及Biox-Ochoa评分;对所有喘息患儿按照病情分为持续性喘息组和一般喘息组,比较2组24 h食管pH监测情况;将其中有病理性胃食管反流(GER)的4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平喘治疗,治疗组在抗炎、平喘治疗基础上加用抗GER治疗。比较2组患儿住院时间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峁?4例喘息性疾病患儿病理性GER发生率为54.0%。其中持续性喘息组病理性GER发生率(69.4%),显著高于一般喘息组(39.5%);持续性喘息组各项反流指标均高于一般喘息组(Pa<0.01)。治疗组患儿住院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所有患儿在24 h食管pH监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无终止监测的发生。结论喘息性疾病患儿病理性GER发生率高,持续性喘息患儿发生率更高。伴有病理性GER的喘息患儿经抗GER治疗后效果明显。24 h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D4+CD25+FoxP3+Treg细胞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5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SMPP组)、75例非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Non-SMPP组)及40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急性期及恢复期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急性期SMPP组CD4+CD25+FoxP3+Treg表达低于Non-SMPP组(0.87±0.66% vs.1.17±0.70%,P<0.05)及对照组(0.87 +0.66% vs.3.88±2.00%,P<0.01).Non-SMPP组CD4+CD25+FoxP3+Treg表达低于对照组(1.17 +0.70% vs.3.88±2.00%,P<0.01).恢复期SMPP组CD4+CD25+FoxP3+淋巴细胞比例较Non-SMPP组降低(1.66±0.85% vs.3.61±1.45%,P<0.01).恢复期SMPP组CD4+CD25+ FoxP3+淋巴细胞比例较急性期升高(1.66±0.85% vs.0.87±0.66%,P<0.01),恢复期Non-SMPP组CD4+CD25+FoxP3+淋巴细胞比例较急性期亦升高(3.61±1.45% vs.1.17±0.70%,P<0.01).结论 CD4+CD25+FoxP3+Treg在SMPP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低表达CD4+CD25+FoxP3+Treg的患儿可能在感染MP后患SMPP的易患性增加,同时影响SMPP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炎患儿不同时期的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 C)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2例肺炎患儿(轻症肺炎组59例,重症肺炎组33例),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检测血清CysC、血肌酐、尿素等指标,同时检测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并对临床病情分度和转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重症肺炎组急性期血Cys C平均含量(1.98±0.33) mg/L,显著高于对照组(0.85±0.24)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血Cys C平均含量(1.12±0.23) 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肺炎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Cys C平均含量分别为(1.10±0.22) mg/L和(0.94±0.21) 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急性期血Cys C异常检出率为51.9% (14/27),显著高于血尿素和肌酐的异常检出率3.7% (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症肺炎对小儿肾功能有损害,但这种损害是可逆性的.血Cys C测定对伴有肾功能损害的重症肺炎的早期诊断及疗效判断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儿童非糜烂性反流病与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及酸反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与反流性食管炎(RE)临床症状及食管酸暴露特点。方法将127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儿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分为NERD组和RE组,分别对两组的临床症状及食管24hpH值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27例中NERD79例(62.2%),RE48例(37.8%),RE组Ⅰ、Ⅱ、Ⅲ级分别为34、10和4例。NERD组和RE组pH监测阳性者分别为51例(64.6%)和30例(62.5%),两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NERD组呕吐/反食、腹痛及食管外症状的发生率较RE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反酸、烧心/胸骨后痛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组总反流次数及pH值〈4的百分比显著高于NERD组(P〈0.05);pH值监测阳性的RE组各项酸反流指标均大于pH监测阳性的NER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Ⅱ级和Ⅲ级RE患儿之间的各项pH监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NERD患者的不典型反流症状和食管外症状发生率更高。GERD的发生与胃酸反流密切相关,酸暴露持续时间延长及反流频率增加可能是导致RE的重要因素,酸反流量与RE的严重程度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酸和胆汁反流在小儿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作用及这两种反流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便携式pH监测仪及胆汁监测仪同步监测12例GERD患儿及11例健康儿童的食管内24 h pH变化和胆汁反流情况。结果GERD组食管酸暴露时间(pH<4)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食管胆汁反流采用胆红素吸收值≥0.14的时间百分比表示,GERD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85%GERD患儿存在酸和胆汁混合反流。结论胆汁反流和酸反流同样常见于GERD患儿,在小儿GER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同步监测食管内pH及胆汁变化对小儿GERD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胃食管反流与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婴幼儿阶段胃食管反流与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方法用便携式24h食管pH监测仪记录食管下端pH值变化。观察组89例,平均年龄(10.5±0.9)个月,系因下呼吸道感染在呼吸科病房住院患儿,符合下述3条件之一①3个月内有下呼吸道感染史≥1次;②咳嗽喘息经过治疗≥半个月仍不愈;③溢乳史。对照组为26例健康儿,平均年龄(13.7±2.1)个月。结果观察组5项反流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观察组病理性GER的检出率为79.8%(71/89例),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9.554,P<0.01)。呼吸道感染合并GER的患儿在总反流次数、反流时间≥5min的次数和最长反流时间上婴儿高于幼儿,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总pH<4时间百分比和综合评分也是婴儿较幼儿高(P<0.01)。呼吸道感染合并GER的患儿体重偏重眼体重大于第80百分位(P80)演占40.8%(29/71例)。婴儿GER患儿中体重偏重者占一半,与幼儿GER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婴儿期胃食管反流症状较幼儿期常见,溢乳和体重偏重有关;婴幼儿时期胃食管反流病与反复呼吸道感染、呼吸道炎症不愈以及部分哮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4 h食管动态pH-阻抗联合监测对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反流特征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2012年2月至2013年7月40例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可疑胃食管反流性咳嗽(RERC)患儿,利用24 h食管pH-阻抗联合监测GERD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40例慢性咳嗽患儿中,单纯用24 h食管pH监测符合GERD的患儿有23例(57.5%),利用24 h食管动态pH-阻抗联合监测符合GERD的患儿有34例(85.0%),明显高于单纯用24 h食管pH监测的结果。且在小儿慢性咳嗽中主要是在直立时弱酸反流和酸反流为主(P<0.05),同时发生频率最高的在直立状态下的混合反流(P<0.05),而食团清除时间在直立与仰卧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反流是以仰卧位为主(P<0.05)。总反流次数与症状指数(SI)呈正相关(r = 0.818,P<0.05)。结论 利用24 h食管动态pH-阻抗联合监测技术可以检出酸反流、弱酸反流和非酸反流,使GERD的诊断更精确,对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GERD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儿凝血指标与危重症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52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病例组,进行危重病例评分.选择同期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儿童的凝血指标,分析重症肺炎患儿凝血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凝血指标在不同危重评分患儿间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血小板计数[(185.74±116.26)×109/L vs (287.10±90.01)×109/L]、纤维蛋白原[(3.51 ±0.50) g/L vs (3.15±0.15) g/L]、D-二聚体[(1.39 ±2.18) μg/ml vs (0.36 ±0.07) μ g/ml]、可溶性P选择素[(110.07±83.47) ng/ml vs (33.74±9.47)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患儿可溶性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与疾病危重程度呈正相关,血小板计数与疾病危重程度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1.154+0.003×可溶性P选择素+0.089×D-二聚体-0.001×血小板(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重症肺炎患儿D-二聚体、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和极危重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别与非危重组比较,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溶性P选择素、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和儿童重症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儿童重症肺炎易伴发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婴幼儿重症肺炎急性期外周血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婴幼儿重症肺炎20例(重症肺炎组)和同期在本院呼吸病区住院的婴幼儿轻症肺炎25例(轻症肺炎组),依据病原学分为病毒性肺炎组(24例)和非病毒性肺炎组(21例),2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中MMP-9和TIMP-1水平,并行潮气肺功能检查.结果 所有肺炎患儿血清MMP-9、TIMP-1和MMP-9/TIMP-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症肺炎组高于轻症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高于非病毒性肺炎组(均P<0.05);重症肺炎组和轻症肺炎组患儿恢复期肺功能达峰时间比(TPTEF/TE)和达峰容积比(VPTEF/V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重症肺炎组明显低于轻症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低于非病毒性肺炎组(均P<0.05);但患儿潮气量(VT/kg)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清中MMP-9水平及MMP-9/TIMP-1比值与肺功能TPTEF/TE、VPTEF/VE均呈负相关(r1=-0.459、-0.376;r2=-0.413、-0.327;均P<0.05).结论 急性期血清中MMP-9及 MMP-9/TIMP-1与婴幼儿肺炎严重程度和恢复期肺功能损伤有关,在病毒性肺炎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可作为判断预后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监测新生儿24 h食管pH值及测定胃pH值,研究其在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例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新生儿(A组)与20例未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高危新生儿(B组)进行24h食管pH值监测及胃pH值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患儿的胃pH值为2.22±0.30,B组为2.64±0.28,两组比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5,P<0.01);根据Boix-Ochoa标准,A组发生病理性胃食管反流14例,B组7例;根据酸反流指数>4.0%为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诊断标准,A组发生病理性胃食管反流12例,B组5例.两组24 h食管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91,P<0.05).结论 对高危儿进行24h食管pH值监测及胃pH值测定,有助于及时判断新生儿的胃肠功能状态,对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及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在慈溪市人民医院儿科病房住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几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阿奇霉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同时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EOS、IL-5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达9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咳嗽、喘息及肺部哕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外周血EOS、IL-5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降低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由肺炎支原体诱发的哮喘的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优于单用抗感染治疗,能阻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呼吸道炎症反应,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减少黏液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降低哮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胃食管反流 (GER)的筛检价值。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以肝左叶为透声窗 ,经剑突下扫查胃食管反流患儿、正常对照儿童各 55例。分别测量与观察腹段食管长度、GER现象及反流发生频率。结果 腹段食管清晰显示率 1 0 0 % ;正常对照组小儿腹段食管长度随年龄增加而增长 ;病例组与之比较显示腹段食管长度缩短。彩超检查GER的灵敏性为 98.1 8% ;特异性为 76 .36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腹段食管 ;胃食管反流患儿腹段食管长度缩短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胃食管反流的筛检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对肺炎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45例患有肺炎的住院儿童完全随机分成2组.预防组104例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对照组141例,使用安慰剂及抗生素;出现腹泻后对照组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2组患儿均加用蒙脱石散口服和补液治疗.每日观察患儿排便次数及性状,统计2组患儿腹泻发生率、疗效、腹泻持续时间及肺炎总疗程.结果 预防组共16例(15.38%),对照组共41例(29.08%)患儿发生AAD.2组患儿AA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预防组发生AAD的风险下降了55.7%(RR =0.443,95% CI0.233~0.845,P=0.012).预防组发生AAD的患儿腹泻持续时间及肺炎总疗程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1、0.030).治疗期间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早期使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可有效降低肺炎住院患儿发生AAD的风险,改善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肺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0例轻症肺炎、20例重症肺炎伴心力衰竭患儿及25例正常健康儿血浆中GM-CSF水平。结果 肺炎轻症组GM-CSF浓度为12.79±2.02 pg/ml,肺炎重症组为9.14±2.39 pg/ml,均较对照组 (7.59±3.13pg/ml) 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1,P<0.05=。结论 GM-CSF在肺炎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一种免疫防御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小儿胃酸反流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胃酸反流与小儿反流性食管炎(RE)发病的关系。方法对180例以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儿进行食管动态pH监测和胃镜检查,观察本组病例中RE、非食管炎(NE)、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及其反流情况。RE分级参照《全国反流性食管炎研讨会》制定的内镜分级标准。结果180例息儿中诊断为RE的有65例(36.1%),其中Ⅰ、Ⅱ、Ⅲ级分别有37例、19例和9例;诊断为NE的有115例。RE组病理性胃食管反流(GER)检出率为58.5%(38/65),NE组为42.6%(49/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4.179,P〈0.05)。RE组各项酸反流指标均大于NE组,除反流次数和反流〉5min的次数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RE患儿之间各项酸反流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Ⅲ级RE患儿的各项酸反流指标均大于Ⅰ级和Ⅱ级,但除Boix-Ochoa综合评分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80例患儿中病理性GER有87例(占48.3%),其中38例为Iu巳。49例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两组间各项酸反流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胃酸反流在小儿RE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惟一的致病因素;酸反流的程度与RE的严重性之间并无严格的对应关系;酸反流并不都会引起RE。要加强对有反流症状患儿的内镜检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