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恩必普(NBP)对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恩必普200mg,每日4次1:2服。第14天、第21天、第28天时评定两组总疗效,采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thel指数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别在确诊后24h内和治疗7d、14d、28d时测定血清hs—CRP,另选40名健康体检者检测血清hs-CRP为正常组。结果治疗组14d、21d、28d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NIHS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纽治疗后7d、14d、28d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Bathel指数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治疗组、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d、14d后,治疗组hs—CRP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恩必普可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早期应用恩必普可以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减轻炎症反应,对改善脑梗死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芪蛭胶囊对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芪蛭胶囊口服,21d为1个疗程,测定患者Hcy、hs—CRP治疗前后的变化,以NIHSS表评价神经缺损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Hcy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均〈0.05),但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2组治疗后hs—CRP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NIHSS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蛄论芪蛭胶囊能降低脑梗死患者的Hcy水平,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6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165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急性期和恢复期hs—CRP含量并作比较;分析血清hs—CRP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脑梗死病灶大小、死亡率,以及与患者血压、血脂、血糖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与阪复期hs—CRP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s—CRP含量分别与NIHSS评分、脑梗死病灶大小、死亡率呈正相关(P〈0.01);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hs-CRP含量变化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并与血糖、血脂、血压等血管性危险因子相关,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蒙医针刺对于患者血清中常规脑梗标志物影响,探讨作用机制。方法脑梗死住院患者84例分为两组。常规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针刺组44例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后每日进行1次针刺治疗。观察指标主要包括血脂相关指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IH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cy、UA、TC、TG、LDL-C、hs—CRP、NIHSS等指标改善明显(P〈0.05);针刺结合康复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患者血清Hcy、UA、TC、TG、LDL—C、hs—CRP、NIHSS等改善更好(P〈0.05)。结论蒙医针刺可以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炎性反应,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其可能机制为降低患者血清中的hs—CRP、TC、TG、LDL-C、UA、Hcy等相关危险因子,进而对于梗死患者的功能恢复与病灶的病理改变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罗洛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阿罗洛尔治疗组(治疗组)和美托洛尔对照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hs—CRP均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舒张压、心肌耗氧量均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肌耗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罗洛尔可以显著降低UAP患者的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液流变学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曲克芦丁(维脑路通),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丹红注射液。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血液流变学和hs—CRP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63.10%(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和hs—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s—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ACI患者血液流变学和hs—CRP水平,是目前治疗ACI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胡玲波 《中医药研究》2012,(9):1132-1133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68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治疗组加服血脂康胶囊治疗12周,检测两组患者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N-(LDL—c)和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O.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脂康不仅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有调节作用,且可以降低血清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方颗粒剂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对照组30例口服西比灵,治疗组口服小柴胡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方。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综合评分、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症状改善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其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水平,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s—CRP均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偏头痛的发生可能与hs—CRP升高有关,小柴胡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方颗粒剂可通过降低hs—CRP达到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RP(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标本100例,非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标本120例,测定血清hs—CRP含量并与120例非急性脑梗死者作比较,分析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与正常组血清hs—CRP含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与正常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测定血清hs—CRP浓度可为临床评估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上海市同仁医院2009年5月-2013年5月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依达拉奉组单用依达拉奉30mg/次,2次/d;胞二磷胆碱组单用胞磷胆碱,750mg/d;联合用药组联用两药。3组疗程均为14d。治疗前及后14、90d,测量患者血清超氧物歧化酶(SO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评定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分析临床疗效,检测药物安全性。结果3组治疗前血清中SOD、NSE、Hs.CRP水平以及NIHSS、ADL及MAS分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4d,联合用药组SOD高于依达拉奉组(P〉0.05)、胞二磷胆碱组(P〈0.05)组,NSE、Hs—CRP低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P〉0.05);治疗后90d,联合用药组SOD高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P〈0.05),NSE、Hs—CRP低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P〈0.05)。3组NIHSS分数在治疗后14、90d降低(P〈0.05),ADL及MAS分数升高(P〈0.05);联合用药组NIHSS分数在治疗后14、90d明显低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P〈0.05),ADL及MAS分数明显高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14d疗效分布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14、90d后治疗有效例数及总有效率均高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暂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相较单用依达拉奉或胞磷胆碱,两药联合运用更能有效减少自由基水平、保护神经元,更好地改善病情及预后,更有利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S100β蛋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其中治疗组给予步长倍通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对照组予维脑路通0.4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疗程均为14d。分别测定血清hs—CRP、S100β变化,入院前和治疗1个月后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css)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d1 hs—CRP最高,经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逐渐下降,治疗组的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100β在一周内持续增高,其后逐渐降低;治疗组d7d14的S100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CSS评分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S100β水平,有益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对脑梗塞患者的病情判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功能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选择60例cHF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同时给予指南建议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d,治疗12周。治疗前后评定心功能分级,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LVEF显著增加,LVEDD显著缩小,TC、TG、LDL-c、hs—cRP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LVEF显著增加,LVEDD显著缩小,hs—CRP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LVEF、LVEDD、TC、TG、LDL—C、hs—CRP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进一步改善CHF病人的心功能,同时显著降低TC、TG、LDL—C、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米洛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复方盐酸阿米洛利组(治疗组)和氢氯噻嗪组(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治疗前后3组患者血清NO的含量,并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3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NO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3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其中治疗组的△NIHSS值高于空白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0天,3组血清NO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治疗组血清NO含量低于两对照组(P〈0.05)。结论阿米洛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NO浓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脉地仙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60例确诊UA肾阳亏虚证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口服通脉地仙丸12g,3次/天,疗程30天;对照组30例,口服麝香保心丸,2次/粒,3次/天,疗程30天。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Hcy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hs—CRP、Hcy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其中治疗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脉地仙丸具有抑制冠状动脉炎症反应作用,预防血栓形成,这可能是其治疗UA肾阳亏虚证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奥美沙坦与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1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据血脂达标与否分为两组,血脂达标组与血脂未达标组。两组再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奥美沙坦20mg/d~40mg/d)与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5mg/d~10mg/d),两亚组血脂未达标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40mg/d)。4组患者均连续服药9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时,测定各组的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及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血脂达标组两亚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血压及hs—CRP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或P〈0.01);两亚组在治疗后6个月、9个月时颈动脉中膜厚度(IMT)、斑块最大长度(Lmax)、斑块最大厚度(Lmax)与治疗前相比减少(P〈0.05)。血脂未达标组两亚组在治疗后血压及hs—CRP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或P〈0.01);两亚组在治疗后3、6、9个月IMT、Hmax、Lmax、Tmax与治疗前相比进行性减少(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亚组血压下降幅度及hs—CRP、颈动脉粥样硬化各指标减小幅度,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沙坦与氨氯地平的降压幅度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腕踝针配合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对血尿酸(BUA)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7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予常规降压药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腕踝针治疗,测定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UA、hs—CRP值,分析腕踝针治疗与其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UA、hs—CRP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治疗组BUA、hs—CRP降低程度更明显,两组治疗后hs—CRP、BUA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腕踝针配合药物可明显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BUA、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探讨其疗效机理。方法将160例符合条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抑制病情发展.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这可能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清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疏血通组(n=55)与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疏血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d,疗程为10d。观察胸痛缓解情况、心电图变化及对血液流变学、hs—CRP的影响。结果两组胸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明显改善(P〈0.05),但疏血通组较对照组胸痛症状改善明显(P〈0.05)。对照组与疏血通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和89.1%(P〉0.05)。两组治疗后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力率、纤维蛋白原均明显改善(P〈0.05),疏血通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疏血通组治疗后hs—CRP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纽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力率、纤维蛋白原,而且可明显降低hs—CRP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抗炎可能是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黏滞度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并在入院第2天接受高压氧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组同时在治疗当日给予补阳还五汤煎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纽(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P〈0.05),Barthel评分提高(P〈0.05),治疗组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降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降低远期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个人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中年自然人群中探讨血;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388例“宫内发育与成人疾病”队列人群的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及血清hs—CRP等进行测定。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由低至高的血清hs—CRP四等分组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检出率分别为5.7%.14.3%.28.6%.51.4%(P〈0.001)。结论血清hs—CRP与心血管危险因素(BMI、血压、血糖和血脂)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